详解万物云、碧桂园服务的扩张赛跑,谁才是“物业之王”?

详解万物云、碧桂园服务的扩张赛跑,谁才是“物业之王”?,第1张

如果将2020年比作是物业企业的上市元年,那么2021年,可称之为收并购元年。一笔又一笔惊人的收购案例频频显现,行业“洗牌”仿佛已成定局。


特别是头部物企如万物云和碧桂园服务,上演了一幕幕教科书般的收并购大戏,“物业之王”的争夺愈演愈烈。


喜欢“大”的和“对手变朋友”


9月20日,碧桂园服务发布公告称,其以不超过100亿元的代价收购富力物业全资附属公司富良环球。收购完成后,碧桂园服务将持有富良环球100%股权,并间接收购富良环球所持之各目标公司100%股权,其业绩、资产及负债也将同时与碧桂园服务并表。


本次碧桂园服务对富力物业的收购,创造了物业史上“最贵”的收购记录。今年2月,碧桂园服务48亿元收购蓝光嘉宝约65%股份,也是彼时价格最高纪录,不到一年时间就被自己打破了。


对于收购的目的,碧桂园服务一直在强调“要稳固行业龙头地位”。今年1月20日,碧桂园服务市值正式越过2000亿大关,成为行业内第一家市值超过两千亿的物业企业。


碧桂园服务的收购一直在路上。7月28日,碧桂园服务入局机场物业管理公司新华正达持股70%,布局机场物业;8月1日信息显示,碧桂园服务收购湖南天环物业100%股权,吞下了长沙本土“领头羊”物管公司。


关于碧桂园服务的收购传闻从未间断。比如并购恒大物业,碧桂园服务总裁李长江公开表示,“恒大物业我们以前接触过,但价格没谈拢。”


上市物业公司中,恒大物业的规模仅次于碧桂园服务,2020年营收10509亿元,毛利率为336%,也是仅次于碧桂园服务。恒大物业曾放出“世界第一”的目标,可见,碧桂园服务的野心有多大。


用李长江的话来说,碧桂园服务喜欢“大的”,也喜欢“好的”。


另一方面,万物云也从未停止扩张的脚步,但方式有所不同。今年9月,万物云以换股的方式收购了阳光城旗下物业公司阳光智博,即阳光城以阳光智博100%股权换取万物云新增发的48%股权。


同月,万物云在福州与伯恩物业召开了一场战略合作启动会,宣布伯恩物业正式加盟万物云。天眼查信息显示万物云子公司持股比例高达972%。虽然在消息中,万物云似有意回避“收并购”相关词汇,但从相关股权变更来看,这又确实是一场收购。


以收购阳光城物业为例,万物云通过换股的方式,以极少的资金成本达成合作,对双方来说形成了双赢,也给业内收购提供了一次完美案例参考。


万物云首席执行官朱保全曾表示,万物云将连接线上与线下,将把同行对手变为伙伴和朋友。


碧桂园服务:做真正的世界第一


碧桂园服务做的一切,是有明确目标的。


李长江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2021年到2025年,碧桂园服务将实现各种业务齐头并进,将在物业服务、增值服务、商写、城市服务等方面实现千亿营收的突破。根据千亿营收来算,收入和利润将实现年复合增长达到50%以上。


最近,李长江还进一步透露千亿目标的组成结构,包括500亿元的物业收入,300亿元的增值服务收入,200亿元的城市服务收入,还有150亿元的商业资产运营和管理,合计1150亿元左右。


对于当下的市场状态,李长江认为,“物业行业的整合才刚刚开始,如果把这块同房地产去对应的话,实际上严格来讲现在的物业行业相当于09年或者10年的房地产行业,那个时候房地产行业处于群雄逐鹿的趋势。”


在他看来,如今物业行业中前100名的规模占比达30%左右,前10规模占比15%左右,集中度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即便是市值超两千亿,并购后规模再攀升的碧桂园服务,李长江仍感慨行业仍然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及高速的整合期,模式还没完全形成,仍有很多想象空间。


“它还是一个小学生。”李长江形容道。


碧桂园服务把当今时代定性为大物业时代,碧桂园服务突破传统的模式,在抓基础服务的同时做好生活类增值服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努力做好资产类增值服务,要努力让业主的房子和固定资产实现价值增长,也就是努力去实现让业主可以通过物业来赚钱。



李长江还曾强调,物业服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必然的,有助于提升服务运营质效,降低运营成本,深化服务质量,以及减轻拓展压力。但物业行业的数字化没有样板可作参考,“我们已经进入了物业数字化的无人区”。


他还认为,物业服务行业企业的发展到最后要分成两个部分,大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好,比如像我们现在做的,我们在投机器人,还要投两个亿的数字化建设。当我们投出来以后,别人没办法投,只能跟着我们跑,这就是我们的步步领先,当然也要有行业的使命感。


今年年中业绩发布会上,面对当下风云多变的市场环境,李长江直言,“如果说有变化的话,碧桂园服务应该说在持续变好、变强,变成真正的世界第一。


万物云:对标贝壳找房


去年,万科物业正式更名为万物云,未来蓝图也渐渐清晰。


万物云未来的发展定位为空间 科技 服务,其名下万科物业、万物梁行、万睿 科技 三大品牌。



朱保全曾举例表示,“我们的这次变化,跟贝壳挺像的。如果万物云对标贝壳找房,万科物业对标的就是链家。我们未来可能还会投一些物业公司,然后物业公司购买我们的 科技 服务,这个就像贝壳系的德佑。埃森哲咨询(ACN)为中小物业提供服务,我们输出BpaaS就很像ACN。”


更名后,万物云与其他物业公司不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选择做平台,必须开放,但开放的条件是价值观一致。我们将联手价值观一致的合作伙伴,开始建立睿联盟合作平台。”


朱保全表示,下一步在住宅物业领域形成的BPaaS服务将在万物云旗下各空间服务子品牌上全覆盖,并以睿联盟为主要载体对外进行输出,携手行业共走高品质服务之路。万物云还会战略投资睿联盟成员企业并支持其上市。


日前,万物云与上海升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升龙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双方成立的物业合资公司(注:升龙物业)加入了睿联盟,万物云就表示将积极支持其上市。


当被问及Grow模块是否类似于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朱保全表示,“这跟创新工场几乎一模一样”。


“我们为什么战投这些物业公司呢?因为不用你(物业公司)花钱建系统,我们可以把系统输入给你。” 有趣的是,从资本角度来看,万物云将来可能与一些投资基金会变为竞争关系。朱保全说,“我投它(物业公司)可能比投资基金便宜。因为投资基金不给它输出(技术),只给钱。”


以前述升龙投资为例。朱保全说,“升龙在地产开发领域不算最强、最知名的公司,但却是做城市更新最强的公司。广州有九条(城中)村交给升龙旧改。升龙不会做物业,所以想找人做物业,但是它又不想失去今天资本市场给物业的这份红利。现在结果帮他梳理全套物业管理流程,我帮他找总经理,这个公司还是升龙物业。未来升龙物业上市,我是它的战略股东,我是他的 科技 服务商。”


据朱保全介绍,万物云将投资目光瞄准了国内的中型物业公司。“物业公司头部就这么几家。物业公司里排到第20位左右的公司,全年收入都不到10亿。这里面可能前20的公司都想自己上市,排位在20至30或者20至50的公司很可能就是我们战略投资的对象。”


谁是“物业之王”?


目前来看,碧桂园服务的上市打开了融资途径,对规模扩张是一大助力。今年5月25日,碧桂园服务发布一轮达到15526亿港元的募资,成为物业管理行业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融资。据统计,上市3年间,碧桂园服务从资本市场募集到2909亿港元资金。


万物云虽未上市,但母公司万科拥有充足的资金实力,另外,通过“换股”方式进行收购,也帮助万物云打开了一条新的扩张之路。


营收方面,按2020年营收规模,万物云高于碧桂园服务,但后者的增速远超万物云。其中万物云的营收为182亿元,而碧桂园服务的营收为156亿元,万物云仍然领先。


可是,今年年中报显示,碧桂园服务营收已经达到1156亿元 万物云实现营业收入1038亿元,首次超越万物云。碧桂园服务的增长非常凶猛。


规模上,截止2020年底,万物云的在管面积高达566亿平方米,远超同期碧桂园服务的377亿平方米。但储备面积方面,万物云仅有18亿平方米,而碧桂园服务则高达44亿平方米。


富途研报指出,存量维度而言,基于营业收入、在管面积等核心指标的领先,万物云仍然维持着物管行业的龙头地位,但增量维度考虑,碧桂园服务无论是营收增速、还是储备面积等,都要超越万物云,也即碧桂园服务的发展速度更快以及业绩增长更具备确定性。


此外,发展战略方面,两者都不满足于仅成为物管公司,而是追求发展多元化业务。其中,万物云致力于成为物管行业的平台型公司,而碧桂园服务则着重发展大物业管理以及大社区服务,两家公司都致力于 科技 化、生态化的发展模式。


一家是已经上市三年的物业公司,未来发展目标明确,另一家是还未上市的物业公司,充满无尽的想象空间。


正如李长江曾援引《未来呼啸而来》一书中的观点:“未来十年,因为技术融合,将会产生许多根本性的突破和改变世界的惊喜。”


那么,谁又将物业行业最强的惊喜创造者呢?

还不错。
万物云品牌推广专员为兼职,月薪3000到6000左右,具体看个人能力。学历要求本科以上的在校或应届学生,工作时间自由,可以拓宽人脉,学习沟通知识,总体来说还不错。
万物云是一个免费的物联网设备和应用的数据托管平台。

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物云),于2020年10月27日由万科物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更名而来。

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旗下有Space、Tech和Grow三大模块。Space模块包含归属社区空间服务的“万科物业”、“朴邻发展”,归属商企空间服务的“万物梁行”,归属城市空间服务、全国首个以城市服务为定位的全新品牌“万物云城”;Tech模块则包括“万睿科技”、“第五空间”,分别提供软硬件服务能力、数字运营和行业人工智能服务;Grow模块的“万物成长”是公司的孵化器,持续连接成熟企业、孵化创新企业。

是的,万科物业的选择,顺应了行业的发展。不同的是,有异于将物管做深的碧桂园等企业,万科,选择走科技加持之路。
即便如此,在完成上市后,万物云却仍然遭遇了破发窘境,这与市场环境有关。相比2020年、2021年的物业上市热潮,如今,物业行业的估值已经逐渐回落。万物云也难以享受高估值的盛宴。
在万科举行的2022年中期业绩会上,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表示,万科分拆万物云上市不是卖猪仔,叫个好价钱就把它卖掉,而是希望通过上市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朱保全也直言,看中的是万物云长期价值。这引出两个问题:二级市场为何不买万物云的账?以及万物云的长期价值到底是什么?
万物云前世今生:从物业故事,走向科技新说
1988年万科正式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
2年后,万科集团首个住宅项目——天景花园在深圳落成,共有190套住宅。
为了解决业主按商业标准交住宅电费的问题,1991年,天景花园业主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委员会议召开,经各楼栋所推选出的第一届15位业委会委员全体参加了会议,全体与会人员对业委会章程、用电、水使用及费用情况、增设休闲椅和果皮箱、管理费构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就议案形成会议决议。就此,中国第一个业主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而策划这个事情的陈之平先生后来成为了万科物业总经理。用万科的口径来表达,是通过业主委员会的成立,明确了“业主是主人,管理处是仆人”的新型关系。
这时的万科,早市场一步意识到:以“物业管理”为突破点,在住宅市场上独树一帜。
在此后十余年时间,万科物业也不断变形,从组织结构上,万科集团进行物业系统组织变革,成立物业事业部。从人事上,2010年1月1日,万科物业正式启用全新的品牌标志。万科物业老总走马换将,朱保全登场,许国鸿北上山东济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06050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