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包括哪几个纪

中生代包括哪几个纪,第1张

中生代包括哪几个纪 古生代和中生代时期有哪些存在时间相对很短的动物

谢邀。

这个问题年代的跨度太大了,单就古生代就跨越了2.91亿年,其中共经历了6个纪,不同的纪由不同的生物构成,因此,这个问题很麻烦。

但是本着有问必答的原则,我们还是要从这几亿年中找出存在时间相对短的动物来。

(古生代的部分海洋生物)古生代古生代是一个远古的地质年代,它约从5.42亿年前开始,一直持续到2.51亿年前结束,共历经了2.91亿年。

古生代一共分为六个纪,从寒武纪开始依次为: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六个纪中存活时间相对较短的动物。

01 寒武纪寒武纪是显生宙的开始,它的起始时间为5.42亿年前-4.8亿年前,一共持续了约6200万年的时间。

寒武纪是之后5个纪生命多样性的前提,这是因为寒武纪著名的生命大爆发。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因为古生物学家从该年代的地质层中发现了大量种类繁多的无脊椎动物,其中以有壳、有骨骼的节肢动物最为繁盛,其中的代表动物就是三叶虫。

虽然三叶虫直到二叠纪才灭绝,在地球上存活了约3.2亿年,但是三叶虫纲下有众多的动物,其中有的存活时间相对较短。

在所有已发现的三叶虫中,存活时间最短的是奇异虫。

根据已发现的奇异虫化石看,这种出现在寒武纪早期的三叶虫在距今约5.18亿年前就消失了,而它的出现时间约在5.36亿年前,也就是说奇异虫在寒武纪仅存活了1800万年左右。

02 奥陶纪奥陶纪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它的起始时间为:距今约4.8亿年前到4.4亿年前,一共持续了约4000万年。

奥陶纪的动物基本是延续了寒武纪的生物种类,不同的是在奥陶纪出现了这个时期独有的动物,比如笔石、陆生脊椎动物比如淡水无颚鱼、原始脊椎动物比如显褶鱼等等。

但是,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相反的是,奥陶纪的末期发生了一次大范围的伽马射线暴,造成了超过60%的生物灭绝。

在奥陶纪出现的新生物大都是在奥陶纪的前中期出现的,而奥陶纪整个持续了4000万年,所以,在奥陶纪没有比奇异虫存活时间更短的动物。

(奥陶纪的典型动物之一直壳 *** )03 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志留纪是古生代的第三个纪,它的起始时间为4.4亿年前到4.1亿年前,一共经历了3000万年。

志留纪的生物还奥陶纪灭绝事件后存活生物的延续,其中以笔石类种类最多,而且无颚类以及节肢动物也开始了全面的发展。

总的来说,这个时期内的动物是上一时期遗留的,而且在遗留的基础上,这些动物也在不断的演化。

因此,也没有出现比奇异虫存活时间少的动物。

泥盆纪是古生代的第四个纪,它的起始时间为4.1亿年前到3.6亿年前,一共经历了5000万年,这个时期由于海西运动,陆地增多,为脊椎动物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众多的泥盆纪动物直到泥盆纪末期的大灭绝事件才消失,所以,也没有出现比奇异虫存活时间少的动物。

石炭纪又称巨虫时代,它的起始时间为3.6亿年前到2.95亿年前,一共经历了6500万年。

这个时期以气候温暖适宜,大量的蕨类森林覆盖了陆地,为虫子的发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出现了翼展超过1米的蜻蜓、体长超过了3米的节肢动物马陆等等。

而在这个时期内,也没有发生动物灭绝事件,因此,也没有出现比奇异虫存活时间少的动物。

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它的起始时间为2.95亿年前到2.5亿年前,一共经历了约4500万年,这个时期的动物以昆虫、爬行动物以及软体动物为主。

而且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末期才出现了大灭绝事件。

因此,二叠纪也没有出现比奇异虫存活时间少的动物。

总结,在古生代的6个纪中,大多数动物都活过了一个纪的时间,甚至像三叶虫纲下的动物贯穿了整个古生代,而在其中以三叶虫纲下的奇异虫存活时间最短,仅存活了1800万年左右。

中生代中生代简单来说就是恐龙时代,中生代一共分为三个纪:三叠纪、侏罗纪以及白垩纪。

从三叠纪开始,古生代依然存活的动物开始逐渐的灭绝,而齿槽类爬行动物的崛起为恐龙的爆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既然是恐龙时代,我们只需要看一下那种恐龙存活时间最短就行了。

而从已发现的恐龙化石看,恐龙有57科350余属800余种。

从三叠纪开始到白垩纪,一直是恐龙的发展期,在此期间并没有灭绝事件的发生,而中生代唯一的一次大灭绝时间就是白垩纪末期的大灭绝。

因此,想要找到生存时间最短的恐龙,就要从最晚出现的恐龙入手了。

而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恐龙主要有这几种:霸王龙、似鸵龙、恐手龙等肉食性恐龙;青岛龙、盔龙、三角龙、戟龙、开角龙等植食性恐龙。

在这些恐龙中,有人认为霸王龙是生存时间最短的恐龙,它从6850万年前出现,到6500万年前就灭绝了,一共在地球上生存了350万年。

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在以上这些白垩纪晚期出现的恐龙中,属戟龙(注意不是棘龙)的存活时间最短。

从已发现的戟龙化石看,它最早出现在距今约7650万年前,但是仅仅过了150万年后,也就是距今约7500万年前,它就从地球上消失了。

因此,在中生代存活时间最短的就是戟龙。

总结从古生代开始到中生代结束,一共历经了9个纪,时间跨度超过了4.7亿年,由于距今年代久远,因此,我们了解这两个时期的动物只能是通过动物化石,从已发现的化石看,奇异虫是古生代存活时间最短的动物,戟龙是中生代存活时间最短的动物。

综合来看,戟龙是整个从古生代到中生代存活时间最短的动物。

这个时期很漫长啊,足有五亿多年,囊括了多细胞生物99%以上的演化时间。

而且这五亿年中出现的动物物普遍存世过亿年(如恐龙),甚至很多传到了今天(如鱼类和头足类)。

要说存世较短,好像也就纯海洋巨蜥蜴——沧龙了。

图:沧龙。

属于沧龙的时间沧龙到白垩纪中晚期才出现,然后跟恐龙一起被团灭,从出现到灭绝只有500万年时间。

开始它们象今天的海鬣蜥一样,弱小可怜又无助,在陆地栖息和产卵,在海洋中觅食,是其它许多生物的猎物。

后来恐龙家族完全霸占了陆地,沧龙的祖先们不得不对自己的形态、生活方式做出调整。

它们将繁殖方式从岸上卵生改成了水中胎生,将四肢彻底演化成鳍,过起了纯水生的生活。

图:开始卵胎生的沧龙。

研究者估算,沧龙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崖蜥演化成海洋巨兽,逼死所有竞争对手,在海洋中为所欲为的日子不会超过200万年。

沧龙日常有人喜欢用残暴一词形容沧龙,其实不全对。

沧龙残暴的证据来自于同一地层中它们竞争对手和猎物的化石——这些化石零乱不堪,被撕扯得七零八落,但缺失的却往往只有一部分。

人们以此推论,沧龙会单纯为了“好玩儿”而杀死其他大型海洋生物。

图:猎杀薄板龙。

其实这是个典型窃蛋龙式的误解。

为了保证强大的咬合力,沧龙的上下额是紧密的硬连接方式,跟咱们一样。

所以它们无法像其它海洋动物那样整吞下大型猎物,必须通过扭摆撕扯将猎物弄成小块才行。

海里没有餐桌,沧龙也没有“手”,所以吃一半丢一半很正常。

加上后期沧龙演化得太过霸道,在“地盘争夺战”中总能轻易杀死竞争对手,以至于瞧着跟“虐杀”似的。

图:与同期其他海洋掠食者相比,沧龙优势太大了。

灭亡沧龙的灭亡不能简单归因于希克.苏鲁伯小行星,它们自身的问题同样致命。

当沧龙凭一身超强装备成为白垩纪海洋霸主后,它们犯了很多霸主动物共有的错误——食性越来越窄,对大型猎物过于依赖,而且同类相残。

它们并不怎么猎食鱼类,而是主要以蛇齿龙、金厨鲨、海龟、薄片龙等“塔尖生物”为食。

图:经常互相伤害的沧龙与金厨鲨。

这当然会导致它们应对环境突变的能力极其差劲。

因为陨石灾难和沧龙自己的过度捕杀,上述生物灭绝后,失去食物的沧龙是注定要给它们陪葬的。

食性窄会造成沧龙的领地意识极强,它们会攻击并杀死一切胆敢进入自己王国的大型掠食者,包括同类。

甚至很多人猜测,同类相残才是导致沧龙灭亡最主要的原因。

图:同类相残。

最后昙花一现的沧龙写就了白垩纪海洋最壮丽的生物演化诗篇,从90厘米的崖蜥到20米长的巨兽,它们的逆袭证明了自然选择赋予生命的几乎无限的可能性。

这些用蛇形方式游泳的巨兽不仅存世时间短,而且没有任何演化分支活到今天(对咱人类实乃一大幸事),所以我认为问题中描述的生物就是沧龙。

如有谬误,烦请指正。

欢迎喜欢科学的朋友们关注:纯野生科学家。

专业化繁为简,每天分享通俗易懂的科学小知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9212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