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结拜互交金兰贴是什么

古人结拜互交金兰贴是什么,第1张

金兰贴通常会将结拜人数、每人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结拜时间、誓言及祖上三代(父母、祖父、曾祖)姓名等有关事项填写清楚,然后用红纸折成信封大小数折,封面写《兰谱》或《金兰谱》,这书谱统称为《金兰谱》,简称《兰谱》。

义结金兰后,要交换金兰普,这是旧时中国社会交际习俗,因此还有一个说法叫做“换贴”,也是两个人拜把子结金兰的意思。

《金兰谱》写完后就是结拜,在天地牌位前(另一说为拜兄弟供刘备、关羽、张飞,拜干姐妹则供观音大士或对天发誓),备上香烛、供品,并将提前填写好的金兰谱亦随其供在香案上,依年龄大小,依次焚香叩拜,其中年长者领读金兰谱上誓言。

拜毕,共同饮酒(初为用鸡血滴入酒中,以示血盟,亦有在读誓言时饮酒者)聚餐,彼此以兄弟相称,彼此父母都称呼为“于老”、“干妈”。宴饮后,集体再叩拜,撤香案,分金兰谱。日后若金兰反目绝交,会先烧“金兰谱”,这称为“断义”,也叫“拔香头子”。

扩展资料

古代结拜的江湖文化:

结拜(以下称结义),雅称义结金兰,俗称结义、换帖、拜把子等,这是中国民间同年人结为兄弟般关系的一种形式。它源于三国时代的“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生死与共兄弟的故事。

后来,人们崇拜之、继而仿效之,即志趣、性格等相近、互相投缘的人,通过一定的形式,结为兄弟姐妹般的关系,生活上互相关心、支持帮助,遇事互相照应。久而久之,遂演变成一种具有人文色彩的礼仪习俗。

这是友情的升华与社会关系的一种定格,贯穿着儒家“义”的思想,填充于亲情与友情之间,其是一种友情升华为亲情的特殊社会人际关系。结义有规范性的礼仪程序,即以自愿为基础,通过协商、同意,选择吉日良辰,在一个大家都认为较适宜的地方,如祠堂等。

上挂关公等神像,下摆三牲祭品,即猪肉、鱼、蛋(按人数计算,每人一粒),以及一只活鸡(男结拜为公鸡,女结拜为雌鸡),一碗红酒和“金兰谱”(也称立誓言,内容附后)。“金兰谱”每人一份,按年龄大小为序写上各人名字,并按手印。仪式开始后,每人拿一炷香和“金兰谱”。

然后,把鸡宰了,鸡血滴入红酒中,每人左手中指(女人右手)用针尖刺破,把血也滴入红酒中,搅拌均匀,先洒三滴于地上,最后以年龄大小为序,每人喝一口,剩下的放在关公神像前。这种形式,有的也叫“歃血立盟”。如今一般不提倡这种关系结拜。

结义者不分男女老少,人数无限定,可古代必须是奇数,同年人同性结拜,男的称兄弟,女的称姐妹,一般 青少年时期进行,多为志趣相投,或同病相怜或是各有所求。

旧社会结拜礼节习俗较多:一是宗亲者不结拜;二是姻亲者不结拜;三是有辈份差别者不结拜;四是八字不合者不结拜;五是破族规者不结拜等。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提高,人们认为只要彼此好相处,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金兰谱

结拜/结义是有规范性的礼仪程序,即以自愿为基础,通过协商、同意,选择吉日良辰,在一个大家都认为较适宜的地方,如祠堂等,上挂关公等神像,下摆三牲祭品,即猪肉、鱼、蛋(按人数计算,每人一粒),以及一只活鸡(男结拜为公鸡,女结拜为雌鸡),一碗红酒和“金兰谱”(也称立誓言,内容附后)。“金兰谱”每人一份,按年龄大小为序写上各人名字,并按手印。仪式开始后,每人拿一炷香和“金兰谱”。然后,把鸡宰 了,鸡血滴入红酒中,每人左手中指(女人右手)用针尖刺破,把血也滴入红酒中,搅拌均匀,先洒三滴于地上,最后以年龄大小为序,每人喝一口,剩下的放在关公神像前。这种形式,有的也叫“歃血立盟”。

结拜/结义者不分男女老少,人数无限定,但必须是奇数,同年人同性结拜,男的称兄弟,女的称姐妹,一般 青少年时期进行,多为志趣相投,或同病相怜或是各有所求。结拜礼节习俗:是宗亲者不结拜;是姻亲者不结拜;有辈份差别者不结拜;八字不合者不结拜;破族规者不结拜(以前族内如与别宗族结怨,立誓定规不与某族结好、婚娶等的族规)等。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提高,人们认为只要彼此好相处,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

古代结拜仪式后,参与结拜人之间即以兄弟称呼,有的在称呼前加“契”、“兰”、“谊”等字,也有俗称为老大、老二、老三„„意味着生死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凡遇婚丧喜庆、过年过节等,均以兄弟关系来往。

以上就是关于古人结拜互交金兰贴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人结拜互交金兰贴是什么、结拜/结义的礼节/规范、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97419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