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联姻如何成就家族网络后人的亿万富翁

李鸿章:联姻如何成就家族网络后人的亿万富翁,第1张

李鸿章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从鼎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李鸿章是“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毛泽东在《讲堂集》说“水浅而舟大也”,叹息李鸿章这只大船在晚清的浅水中无法行驶,进退维谷……

李鸿章从权力的顶峰坠落后,才清醒地认识到:清王朝只是间“破屋”,而自己只是“裱糊匠”。“裱糊匠”虽有办法把“破屋”裱得光鲜漂亮,但“破屋”是绝对经不起暴风雨的。

后面内容更精彩

再看李鸿章家族,因为李鸿章的缘故,先是大红,后是大黑,再逐步走出低谷。在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李家人有着不同的生存法则。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不久前走访了位于安徽合肥的李鸿章故居,又在上海、北京拜访了李鸿章家族的几位后人。通过他们的讲述,记者了解到,李鸿章家族中出了不少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他们如今定居在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尼日利亚等地。对于整个家族,对于李鸿章,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认识和复杂的情感。

李文安,把李氏家族带进官场

在安徽合肥市繁华的步行街中段,有一片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这就是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的故居。走进大宅,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前厅、中厅、走马楼(小姐楼),许多人用“李府半条街”来形容李家的恢弘气势。

李鸿章的先祖原本姓许,明朝时从江西迁到了安徽合肥。百年后,李鸿章的八世祖将自己的儿子许祯所过继给了好友李心庄,从此许承李姓。许祯所成人后制定了李家门规:李许二姓不通婚,但与族外许姓联姻则不禁止。自此,李家人丁兴旺,支派繁多,李祯所算是李家的第一功臣。

最初,李家世代以耕读为生,一直与科举功名无缘,经济状况不好,社会地位也不高。李鸿章祖父当家时,每到年终,上李家要债的人多得“如过江之鲫”。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心地善良,也是一位很不错的诗人。1834年,35岁的李文安苦读多年,参加江南乡试中举。又过了4年,年近40岁的他终于考中了进士,后来在刑部任职。

<!-- shwc end -->

虽然李文安的人生此时已过大半,但他却使李家这个淝水边的中农之家一夜之间“以科甲奋起,遂为庐郡望族”。李文安是让这个家族走出安徽、走向官场、走向京城、走向沿海的第一人,是李家有家谱记载的前七代人中,唯一的一个进士。

但更要紧的还是他的“命”好。李文安这个进士中的不早也不晚,正好与数年后大红大紫的曾国藩同一年考中,这种关系过去称为“同年”。在那个时代,这是一种极其微妙又极其重要的人际关系,从“实惠”的意义上说远远超过了同乡、同学,因为同时考中进士就意味着同时做官,有着共同的联系和参照。

后面内容更精彩

李文安虽然性格内向,“资性中下”,但他万事心中有数,眼力不差,始终把曾国藩拉得挺紧。那时,曾国藩不过是个普通的京官,初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而李文安早早地就安排两个儿子李瀚章和李鸿章去拜曾国藩为师,跟其学“经世之学”,这大概是李文安对家族的最大贡献。

李鸿章:生前权倾朝野,死时遗恨犹存

李家自李鸿章这一代开始发迹。李鸿章出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初五,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相传,一次父亲李文安出联考李鸿章,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小鸿章脱口而出:“日照龙鳞万点金。”不但工整,而且十分有气势。他七岁启蒙,八九岁就念完《四书》,教书先生很喜欢他,常在李鸿章父亲面前夸他。

在父亲的一手安排下,师从曾国藩的李鸿章21岁中举人,24岁考取进士,年纪轻轻就进了翰林院。曾国藩“打掉牙齿和血吞”的处世原则,对李鸿章的性格影响很大。更为重要的是,李鸿章创建淮军之初,曾国藩给予了极大的帮助,直接把八营湘军给李鸿章统领,这也是李鸿章创建淮军的班底。之后,淮军成了李鸿章发家的本钱,也是李鸿章在官场青云直上的根基。他是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淮军就是“李家军”。

1870年,李鸿章凭着赫赫战功和淮系集团的支持,当上了最有实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在这个位子上一坐就是25年,是清代担任此官职时间最长的。在此期间,他显露出与大清国绝大多数官员的不同之处:对国外的科学技术和国内的经济活动十分感兴趣。李鸿章创造了许多“第一”: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军校、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1874年,他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1894年又被授予三眼花翎,被梁启超尊为近代史上“当时中国第一人”。

<!-- shwc end -->

李鸿章故居是晚清军政大臣李鸿章的家宅,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繁华的步行街中段,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是合肥市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名人故居。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鸿章故居是晚清军政大臣李鸿章的家宅,位于合肥市繁华的步行街中段,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是合肥市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名人故居。 故居前厅布置了“李鸿章生平展”,该展览用大量的珍贵图片与实物展示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即“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中厅和小姐楼则采用复原陈列的形式展现了李家接待客人和家眷们的日常起居生活情况,充分表现了江淮地区的建筑风格。东面的“淮系集团与中国近代化的展览”,则是在丰富李鸿章生平展的基础上开放的,充分揭示了这个晚清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实力的集团——淮系集团在李鸿章的领导下,对近代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国防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故居自开放以来,以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为合肥市的“十大景点”之一和市民心中的首选景点。

第一次到安徽合肥旅行,才知道安徽还有个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又名李氏家族旧宅,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家宅,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

清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开始,李鸿章及其兄弟在合肥广置房产。深宅大院可以覆盖淮河路中段的半条街,当时称为“李府半条街”。李鸿章故居现在是免费开放的,展馆里介绍了李鸿章的生平。20世纪50年代,李鸿章家族故居临街部分被改建成淮河百货公司和其他商店。1999年9月,李鸿章故居正式开放。2005年,在故居东侧又增加了1300平的仿古二层建筑作为展厅。

李鸿章故居是我到合肥 旅游 的第一站。如果当天人不多可以直接预约进入。故居位于安徽淮河路步行街中段208号。现在这个路段是一条热闹的商业步行街,门口的石碑刻着李鸿章故居的介绍,热闹的商业步行街人来人往,路过的人都会在门口停留看一看。

李鸿章故居一共有五进。依次为门厅、前厅、中厅和走马转心楼。 福寿堂所在的位置就是中厅,是现存江淮地区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厅堂。在中厅里还有像陶瓷一样镶嵌入里的花匾额装饰,特别喜欢。

中厅高达9米,总体感觉很大气、宽敞!有时挺羡慕以前的大宅院有这么大的空间,毕竟这里是晚清名臣的宅邸。

一个人在故居里逛,了解 历史 ,似乎穿越了时空。曾经这块土地上出入的人,这里的礼仪制度,这里的家规。在这里发生的故事。过了上百年之久,时空变幻,建筑像是一个故事的载体,让人触摸到 历史 的痕迹。感叹时光,也感叹每一个人短短又悠长的人生,都是如此的不同。

在参观过程中,会遇到导游带着 旅游 团的游客到此游览。我喜欢李鸿章墨宝展厅里李鸿章老先生写的一句话:家给人喜顺若流水、时言乐笑穆如清风。

古代的人都喜欢写毛笔字吧,这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李鸿章老先生的毛笔字也写得很好看。 李鸿章先生留下了大量的匾额、对联以及信札等珍贵墨迹。

很多人说逛李鸿章故居只要半小时。我在展厅里逛了很久大约有3个小时。如果你认真地参观,用心地去感受,也认真地去了解 历史 ,看展馆里的史学资料,你又会发现自己在这里了解到了很多过往的 历史 。在游中学,学中游,也即所谓的游学吧。

展馆里的详细的资料是不能拍照的。只能拍展厅里大概的样貌。参观完淮军与近代展览厅,也就结束了我在李鸿章故居的游览了。

李鸿章“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风云变幻,一切都变了模样,留下的 历史 建筑,也留下了些许 历史 的印记,古建筑也是现代人触摸到 历史 痕迹的一个载体。穿越古今,了解 历史 。到合肥 旅游 ,这栋清代建筑非常值得您花点时间,细细品味!

开放时间:9:00-17:00(每周一闭馆)16:00停止检票。

--------------------

资深 旅游 自媒体人 独自背包环游中国10年+、游历欧洲、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家。侧重深度旅行体验

行走带来力量、热爱带来美好! 一起看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75997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