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A、SATA接口硬盘是怎么样??详细

ATA、SATA接口硬盘是怎么样??详细,第1张

1、ATA是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的缩写。ATA是广为使用的IDE和EIDE设备的相关标准。是计算机上的附加设备。它可以使用户方便地在PC机上连接硬盘

2、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它是采用串行方式进行传输数。S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高低端硬盘的评价是因为SATA硬盘与传统的并行ATA硬盘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首先是SATA的传输速度要比ATA快。

除此之外,SATA硬盘还具有安装方便、散热性好、支持热插拔等诸多特点,这些都是并行ATA硬盘无法与之相比的。

正因如此,SATA硬盘一上市便受到广大硬件玩家的追捧。除了具备高性能,SATA在数据可靠性方面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SATA可同时对指令及数据封包进行32 bit CRC循环冗余校验,可以保证数据和命令信号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同时,由于采用了LVDS信号技术,其内部信号的低电压也带来了低功耗和低电磁干扰,从而使得信号更加稳定。

扩展资料:


SATA硬盘与普通ATA硬盘选购总体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一般根据个人的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和容量;选择好的代理商避免买到水货或者返修货;看售后服务和质保年限。

这些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除此之外我们在选择SATA硬盘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原生SATA、桥接SATA

原生SATA:SATA硬盘是采用串行的连接方式,与以往相比主要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进行检查,若发现错误数据会自动矫正,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并且串行接口具有简单的构架结构,具有传输速度快、支持热插拔等优点,不过目前为止还没有 *** 作系统支持热插拔这项功能,要等到微软的下一代 *** 作系统Windows Longhorn面世后才能享受到这项功能带来的便利。

总之,只有具备以上技术的硬盘我们才称它为原生SATA硬盘。

桥接SATA:因传统ATA并行接口硬盘应用的历史比较长,目前很多主板还是以并行ATA为主,当SATA推出后不可能把所有的并行接口都全部换成串行接口。

所以为了替代现有的并行接口,各厂商采用了加入桥接芯片的方法,实现并行串行的过渡,这样就把并行数据转换成为了串行数据。

不过采取此技术的缺点是数据传输速度只能达到原生SATA速度的一半,所以这样的桥接SATA硬盘在性能上远远不如原生SATA硬盘。

目前常见的桥接芯片为Marvell 80i8030芯片,一般会镶嵌在硬盘的电路板上,有此芯片的硬盘就是利用桥接芯片的转换,从而实现桥接SATA的硬盘。

而真正的原生硬盘,例如希捷的72007 Plus硬盘,采用LSI LOGIC芯片无需经过桥接和串行到并行数据的转换便可以发挥SATA硬盘的真正优势。

2、传输速率

目前硬盘主流内部传输速率在60Mb/s,远远没有达到采用SATA接口150Mb/s的理想速度,而硬盘内部传输速率主要由主轴转速和单碟容量所限制,所以想要充分发挥SATA接口硬盘的性能,在选购硬盘时应尽量选择传输速度大的产品。

目前主流SATA硬盘都采用了8M缓存和7200转甚至更快,单碟容量都达到了大于80GB,其总容量也在120GB以上,所以如果不是此组合的SATA产品,在选购时还需谨慎。

SATA硬盘配件选择:

SATA硬盘数据线以及电源接口和传统并行硬盘存在很大不同,它不同于传统电源的D型供电接口,而采用的是15针的L型插头和专用的数据线。

一般情况下支持SATA接口的主板都会自带SATA数据线,但并不配备SATA硬盘专用L型接口的电源线,所以在购买SATA硬盘的同时一般还要注意购买一根D形转L形的电源线转接插头。

如果主板没有配备专用的SATA数据线,还需要再买一根专用的SATA数据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SATA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ATA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硬盘

参考资料:

人民网-SATA决战ATA——主流SATA硬盘选购指南

服务器硬盘接口分类

不同接口技术的服务器硬盘也决定了它们各自更好的适用环境。单独存在的SATA硬盘服务器产品如今并不多见,大多是一些针对入门应用的塔式服务器中。而SCSI及SAS由于具有CPU占用率低、连接设备多等诸多特点,性能上明显优于SATA接口硬盘,因此可以在企业数据中心、安全服务器等应用环境中部署。目前看来,市面上的服务器硬盘或服务器产品,也大多呈现两种形态:Ultra320 SCSI及SAS/SATA。

一、风光依旧的SATA接口

SATA接口又被称之为“串行接口”,所以现在采用SATA接口的硬盘都被习惯的叫做串口硬盘。它是继IDE硬盘之后的一次演变。SATA的物理设计是以光纤通道作为蓝本,所以采用了四芯的数据线。SATA接口发展至今主要有3种规格,其中目前普遍使用的是SATA-2规格,传输速度可达3GB/秒,如图1所示为某品牌固态硬盘采用的SATA-2接口规格。

图1 SATA-2接口示意

现在已经有SATA-3接口出现,如图3所示即为西部数据的一款SATA-3接口的服务器硬盘。SATA-3接口除了将传输速率提高到了6GB/秒之外,还对诸多数据类型提供了读取优化设置。当然对于用户来说,SATA-3接口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现有的SATA-2产品会被淘汰,因为SATA-3虽然采用了全新INCITS ATA8-ACS标准,但依然可以兼容旧有的SATA设备。

图2 SATA-3接口示意

由于SATA接口的服务器硬盘,技术相当成熟而且构造成本不高,因此相对于其他接口类型的产品来说,其市场价位是比较平民化的,如图3所示。相信对于预算不高的企业用户来说,在原来的服务器架构中升级同样接口但容量更大的SATA-2接口硬盘,是最好的选择了。

二、应用更普及的SCSI接口

SCSI接口的服务器硬盘是现在多数服务器中采用的一种,它具有数据吞吐量大、CPU占有率极低的特点:用于连接SCSI接口硬盘的SCSI控制器上有一个相当于CPU功能的控制芯片,能够替代CPU处理大部分工作;现在普遍采用的Ultra 320标准的SCSI接口硬盘,数据传输率可达320MB/秒。SCSI接口服务器硬盘及SCSI控制器如图4所示。

图4 SCSI硬盘及控制器

另外,SCSI硬盘具有的支持热拔插技术的SCA2接口,也非常适合部署在现在的工作组和部门级服务器中。SCSI硬盘必须通过SCSI接口才能使用,现在服务器主板一般都集成了SCSI接口,也可以安装专门的SCSI接口卡来连接更多个SCSI设备,所以其横向扩展能力是比较强的。

图5 服务器主板SCSI接口

那么,SCSI接口的服务器硬盘,主要强于哪些方面,又适用于怎样的企业环境中呢首先,SCSI对磁盘冗余阵列(RAID)的良好支持,可以满足有大数据存储的企业环境,同时数据安全性也有保障;再者,SCSI硬盘的转速早已高达15000rpm,这让企业数据中心的处理性能得到了保障;再次,其较低的CPU占用率以及多任务的并行处理特性,都可为成长型企业环境提供较强力的数据处理及存储支持。最后,从如图6所示现在的市场价格对比来看,SCSI接口硬盘整体上要低于SAS接口硬盘,但明显高于SATA接口硬盘,所以,其更适合装配在对数据存储有一定的安全需求、容量需求、高处理性能需求的企业环境中。

三、追求性能最大化的SAS接口

“SAS”就是串行连接SCSI的意思,简单理解就是SCSI接口技术的升级改良,目的就是进一步改进SCSI技术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其特点就是可以同时连接更多的磁盘设备、更节省服务器内部空间;比如SAS接口减少了线缆的尺寸,且用更细的电缆搭配,而且SAS硬盘有25英寸的规格,如图7所示即为希捷(Savvio 15K2)25英寸SAS硬盘接口。

图7 25英寸SAS硬盘接口

更好的空间占用特点使得这种接口的硬盘可以广泛部署在刀片服务器中。在2U高度内使用 8个 25英寸的SAS硬盘位已经成为大多数OEM服务器厂商的选择。另外,对于预算不高无法更换现有服务器的企业来说,亦可采用SAS和SATA硬盘共存的升级方式,SAS接口良好的向下兼容性使得企业用户可以将它们用在不同的应用场合。比如SATA硬盘可用于一般事务性处理,而SAS硬盘则可专注于数据量大、数据可用性极为关键的应用中。如图8所示为上亿信息(SNT)推出的ST-1042SAS-D7硬盘抽取盒,它就完美地混合支持SAS和SATA硬盘共存,且可以搭配SAS或SATA硬盘控制卡来支持RAID 0、1、5磁盘阵列模式。

图8 SAS/SATA硬盘抽取盒

比起同容量的Ultra 320 SCSI硬盘,SAS 硬盘要贵一些,如图9所示:这主要还是缘由其更好的扩展性、兼容性以及更可靠的容错能力。而从从服务器市场来看,国内外主力服务器厂商都已经纷纷推出采用SAS硬盘的机型,只是具体产品的应用和市场状况有所不同。比如定位于部门级应用的惠普 ProLiant DL380 G5、适用于流媒体服务及电子商务的IBM System x3650 M2 等,都提供了SAS硬盘的全面支持。

四、应用高端的光纤接口

光纤通道(FC,Fibre Channel)是一种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接口,其可大大提高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对于大型的ERP系统,或是在线实时交易系统等需要更大传输量、更快反应速度的应用环境而言,此类接口的服务器硬盘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其产品价格自然也就更高于前面

;

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输数据。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在整个系统中,硬盘接口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程序运行快慢和系统性能好坏。 区别 从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和光纤通道四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光纤通道只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SATA是种新生的硬盘接口类型,还正处于市场普及阶段,在家用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类别下,又可以分出多种具体的接口类型,又各自拥有不同的技术规范,具备不同的传输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着一种具体的硬盘接口,各自的速度差异也较大。 IDE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 常见的25英寸IDE硬盘接口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 SCSI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SCSI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光纤通道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 Channel,和SCIS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光纤通道硬盘是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光纤通道是为在像服务器这样的多硬盘系统环境而设计,能满足高端工作站、服务器、海量存储子网络、外设间通过集线器、交换机和点对点连接进行双向、串行数据通讯等系统对高数据传输率的要求。 SATA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 SATA硬盘接口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串口硬盘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知名。相对于并行ATA来说,就具有非常多的优势。首先,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这比目前最新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将达到300MB/s,最终SATA将实现600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 SATAII接口SATA II是在SAT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特征是外部传输率从SATA的15Gbps(150MB/sec)进一步提高到了3Gbps(300MB/sec),此外还包括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队列)、端口多路器(Port Multiplier)、交错启动(Staggered Spin-up)等一系列的技术特征。单纯的外部传输率达到3Gbps并不是真正的SATA II。 SATA II的关键技术就是3Gbps的外部传输率和NCQ技术。NCQ技术可以对硬盘的指令执行顺序进行优化,避免像传统硬盘那样机械地按照接收指令的先后顺序移动磁头读写硬盘的不同位置,与此相反,它会在接收命令后对其进行排序,排序后的磁头将以高效率的顺序进行寻址,从而避免磁头反复移动带来的损耗,延长硬盘寿命。另外并非所有的SATA硬盘都可以使用NCQ技术,除了硬盘本身要支持 NCQ之外,也要求主板芯片组的SATA控制器支持NCQ。此外,NCQ技术不支持FAT文件系统,只支持NTFS文件系统。 由于SATA设备市场比较混乱,不少SATA设备提供商在市场宣传中滥用“SATA II”的现象愈演愈烈,例如某些号称“SATA II”的硬盘却仅支持3Gbps而不支持NCQ,而某些只具有15Gbps的硬盘却又支持NCQ,所以,由希捷(Seagate)所主导的SATA-IO(Serial ATA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ATA国际组织,原SATA工作组)又宣布了SATA 25规范,收录了原先SATA II所具有的大部分功能——从3Gbps和NCQ到交错启动(Staggered Spin-up)、热插拔(Hot Plug)、端口多路器(Port Multiplier)以及比较新的eSATA(External SATA,外置式SATA接口)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采用较早的仅支持15Gbps的南桥芯片(例如VIA VT8237和NVIDIA nForce2 MCP-R/MCP-Gb)的主板在使用SATA II硬盘时,可能会出现找不到硬盘或蓝屏的情况。不过大部分硬盘厂商都在硬盘上设置了一个速度选择跳线,以便强制选择15Gbps或3Gbps的工作模式(少数硬盘厂商则是通过相应的工具软件来设置),只要把硬盘强制设置为15Gbps,SATA II硬盘照样可以在老主板上正常使用。 SATA硬盘在设置RAID模式时,一般都需要安装主板芯片组厂商所提供的驱动,但也有少数较老的SATA RAID控制器在打了最新补丁的某些版本的Windows XP系统里不需要加载驱动就可以组建RAID。

中间那个是com接口,不是接显示器的,两边的倒是像dvi接口。

VGA是模拟接口,DVI是数字接口,DVI的效果最好,没有干扰,一般接VGA接口都有水波纹。蓝色为VGA,白色的是DVI。

电脑主机后面的两个接显示器的接口也是不一样的。主板是集成显卡的,所以有显卡接口,然后你这台电脑还有快独立显卡,所以有2个显卡接口,下面那个蓝色的接口边上白的是DVI接口,也叫数字接口,不过现在不流行了,都用HDMI接口。

扩展资料:

SATA接口就串行通讯而言,数据传输率是指串行接口数据传输的实际比特率,Serial ATA 10的传输率是15Gbps,Serial ATA 20的传输率是30Gbps。

与其它高速串行接口一样,Serial ATA接口也采用了一套用来确保数据流特性的编码机制,这套编码机制将原本每字节所包含的8位数据(即1Byte=8bit)编码成10位数据(即1Byte=10bit)。

这样一来,Serial ATA接口的每字节串行数据流就包含了10位数据,经过编码后的Serial ATA传输速率就相应地变为Serial ATA实际传输速率的十分之一,所以15Gbps=150MB/sec,而30Gbps=300MB/sec。

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和光纤通道四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光纤通道只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
ATA接口优点:
价格低廉
兼容性非常好
ATA接口缺点:
速度慢
只能内置使用
对接口电缆的长度有很严格的限制
SCSI接口优点:
适应面广,在一块SCSI控制卡上就可以同时挂接15个设备
高性能(具有很多任务、宽带宽及少CPU占用率等特点)
具有外置和内置两种
SCSI接口缺点:
价格昂贵
安装复杂

问题一:服务器用什么硬盘好 看网站同时访问人数了,如果在50人以下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可是要是同时几百人在线,那是不行的,邮箱是没问题的,只要容量够就行。
关键的SCSI的硬盘在SCSI卡上自己带有处理芯片,硬盘速度也高,基本不占用cpu资源,SATA就不是这样了,一旦人数多了,CPU资源会耗尽的。

问题二:服务器要用什么硬盘? 10分 服务器,看是哪种阵列。
如果是SAS阵列的,用SAS 10 20或SATA 2、3硬盘。
如果是SCSI阵列的,用SCSI硬盘

问题三:服务器硬盘和普通硬盘有什么区别? 第一,HDD for Server和HDD for PC当然不一样,Server一般采用SCSI接口硬盘(现在SAS已经取代了SCSI),而PC一般采用ATA接口硬盘(现在SATA已经取代了ATA),SCSI硬盘的优势是对系统占用非常小,比如说你将几十GB的数据D盘拷贝到E盘,同时将几十GB数据从E盘拷贝到D盘,磁盘资源应该是基本耗净了,再同时运行CS,如果在PC上面,这两个拷贝动作会占用全部的CPU资源,CS根本无法运行,但是在Server上,这两个拷贝动作几乎不会占用任何CPU资源,CS除了刚刚进去略慢之外,一旦读取到了内存,可以非常正常流畅的运行
普通PC机的硬盘相比,服务器上使用的硬盘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1、速度快
服务器使用的硬盘转速快,可以达到每分钟7200或10000转,甚至更高;它还配置了较大(一般为2MB或4MB)的回写式缓存;平均访问时间比较短;外部传输率和内部传输率更高,采用Ultra Wide SCSI、Ultra2 Wide SCSI、Ultra160 SCSI、Ultra320 SCSI等标准的SCSI硬盘,每秒的数据传输率分别可以达到40MB、80MB、160MB、320MB。
2、可靠性高
因为服务器硬盘几乎是24小时不停地运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量。可以说,硬盘如果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现在的硬盘都户用了SMART技术(自监测、分析和报告技术),同时硬盘厂商都采用了各自独有的先进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为了避免意外的损失,服务器硬盘一般都能承受300G到1000G的冲击力。
3、多使用SCSI接口
多数服务器采用了数据吞吐量大、CPU占有率极低的SCSI硬盘。SCSI硬盘必须通过SCSI接口才能使用,有的服务器主板集成了SCSI接口,有的安有专用的SCSI接口卡,一块SCSI接口卡可以接7个SCSI设备,这是IDE接口所不能比拟的。
4、可支持热插拔
热插拔(Hot Swap)是一些服务器支持的硬盘安装方式,可以在服务器不停机的情况下,拔出或插入一块硬盘, *** 作系统自动识别硬盘的改动。这种技术对于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服务器来说,是非常必要的。v

问题四:服务器硬盘和监控硬盘有什么区别 服务器硬盘,接口就不一样。是SAS接口。监控多是SATA接口。
另外,服务器硬盘是适合多人访问的,比如1000人同时访问,但监控硬盘或普通家用硬盘,100人访问就瘫痪了。
第三,服务器硬盘是强调性能的,监控硬盘不强调性能,性能要差一些,但节能非常好,有时候转速还可以自动上下浮动。
二者的共同点是都可以7x24时开机。

问题五:服务器使用西数硬盘那种级别的比较好 你好。
若你想找服务器的硬盘的话,我觉得你可以考虑WD数据中心系列的WD Re/WD Se/WD Ae。
WD Re - 适于用在数据中心,NAS/SAN 和监控系统等。容量介于250GB - 6TB。工作负载每年可高达550TB。此硬盘提供五年的有效保修期。
WD Se - 适于用在海量存储及备份环境,或者是内容分发网络(CDN)。容量介于1TB - 6TB。工作负载每年可高达180TB。此硬盘提供五年的有效保修期。
WD Ae - 适于用在数据中心归档存储,低温存储服务器或者是磁带库。容量只有6TB。工作负载每年可高达60TB。此硬盘提供三年的有效保修期。
若想查询更多详情,你可浏览西部数据官方网站。
西部数据网站>选择[内部硬盘]>选择[数据中心]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帮助。

问题六:戴尔服务器用什么硬盘 服务器一般都用SAS接口15000转的专用硬盘,也可以用SATA接口的硬盘,SAS接口与SATA接口可以兼容,但性能和传输率没有专用硬盘高。

问题七:那些服务器用的硬盘叫什么硬盘 服务器用什么硬盘取决与你当前用的什么SATA congtroller,板载sata congtroller只支持传统的SATA接口的硬盘(SSD或者普通机械硬盘)
如果使用外接阵列卡接硬盘背板,那么最好使用SAS硬盘,因为SAS硬盘速度是SATA硬盘的2倍(12G/S),SAS背板同时也向下兼容SATA硬盘
当然需要获得更好的性能可以选择SAS SSD这种硬盘

问题八:服务器采用很多硬盘的作用是什么 一方面单块硬盘容量不够,需要加多块硬盘保证容量
另一方面,服务器要保证数据的安全与稳定,需要做RAID

问题九:现在机架服务器都用什么硬盘 服务器一般都是采用企业级硬盘(普盘、SSD、SAS等),你可以去服务器厂商(正睿)的网上随便看几款机架式服务器就清楚了!

问题十:普通硬盘和服务器硬盘有什么区别? 和普通硬盘用SATA不同, 服务器硬盘很多使用的是SAS接口(串行式SCSI接口)
服务器盘一般有以下特点:
高转速(7200转和10500转),巨大的缓存,SAS接口,给服务器带来更大的数据吞吐量。
可靠性高,由于服务器需要长时间连续不停地运行,服务器硬盘通常要比家用硬盘更高的稳定性。
热插拔,部分由于服务器需要支持热插拔。
最后就是价格一般较高~

你的电脑应该是硬盘模式错误参考如下设置。
不同的品牌的电脑BIOS的版本不一样,设置BIOS的方法也不一样,举常用品牌例子如下,都差不多可以举一反三:
戴尔(DELL):
在开机过程中连续按F2键进入BIOS设置界面,依次找到“Onboard Devices”找到“SATA Operation”,在这里选择“ATA”,然后按回车键后选择“YES”。按ESC键,最后选择Save/Exit后按回车。
宏碁(ACER):
电脑开机后连续按F2键进入BIOS设置界面,然后按键盘方向键右键“→”选择“MAIN”,再按方向键下键“↓”选择到“SATA mode”,再按回车键,然后再选择“IDE”,然后再按F10键,最后再按回车键。
华硕(ASUS):
笔记本开机后连续按F2键进入BIOS设置,然后依次选择“Advanced”-“IDE Configuration”-“SATA Operation Mode”到这里选“Compatible”,再按F10,最后再按回车键。
惠普(HP):
方法一:惠普HP的新机器的BIOS是图形版的,我们用鼠标就可以 *** 作。电脑开机后按F10进入bios设置界面,依次找到“System Configuration”-“SATA Device Mode”,在这里我们可以选“AHCI”或着“IDE”,用鼠标就可以选择点击,将其选择为“IDE”,然后按左下角的“X”按钮,再选“YES”。
方法二:当电脑开机时按“F10键”进入BIOS设置界面,将“Enable Native Sata Support”这一项设置设为“disable” ,然后按“F10”保存退出。
方法三:电脑开机时按“F10键”进入BIOS设置界面,依次找到“System Configuration”-“Device Configurations”再在其中找到“SATA Native Mode”,将它设置为“Disabled”,然后按F10键保存退出即可。
神舟:
电脑开机时按F2键进入到BIOS设置界面,找到“Advanced”按方向键将光标移动到“HDC Configure AS”,然后按回车键,选择“IDE”,再按回车键,然后再按F10,最后按回车键。
联想THINKPAD:
开机按F1键进入BIOS,依次到“Config”-“Serial ATA(SATA)”-“SATA Controller MODE Option”,在这里选择为“compatibility”,然后按F10然后按回车。
联想:
方法一:开机按F2键进入BIOS设置界面,依次找到“Configuration”-“SATA Mode Selection”然后按回车键选“IDE”,再按F10再按回车。
方法二:开机按F2键进入BIOS设置界面,找到“configuration”项下有“sata controller mode”选项,选择“compatible”模式,此为兼容“IDE”模式,如果选“ahci”则为“sata”模式,在此我们将其选择为“compatible模式”,再按F10键,最后按回车键退出即可。
东芝(toshiba):
电脑开机时按F2键进入BIOS设置界面,依次找到“Advanced”-“SATA Controller MODE”后,在这里我们选择“compatibility”,然后按F10键再按回车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134536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9
下一篇 2023-08-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