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指的是什么?

古代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指的是什么?,第1张

     在初中历史课本上,我们知道,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那么三省六部制到底是什么?

1.中书省: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中书省在唐代一度改称西台、凤阁、紫微省。中书省的长官称中书令,属官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

2.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门下省在唐代一度改称东台、鸾台、黄门省等。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属官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

3.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尚书省在唐代一度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尚书省的长官为尚书令,属官有左、右仆射等。

   在尚书省下,又设了六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下面分别介绍各个部门的官职名称和岗位职责。

1.吏部:六部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2.户部:六部之一,掌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农业部和财政局。

3.礼部:六部之一,掌典礼、科举、学校等。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不过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礼部,貌似都是在忙活朝廷举行的那些典礼活动,像皇子晋封、新帝继位、祭祀大典这类的。

4.兵部: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兵部历来是皇帝非常重视的一个部门,关乎国家安危,选将用人都是慎之又慎。

5.刑部:六部之一,掌刑法、狱讼等。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6.工部:六部之一,掌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这些都是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见的官职名字,知道了这些知识,小伙伴们再看古装剧的时候终于不用一头雾水啦!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确立于唐朝,此后一直来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扩展资料

三省六部制的特征

1、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吧颁布皇帝的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三省职责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中书省颁布的皇帝的`诏令和政令,假设门下省远足不符合皇帝的意思或是不可行应驳归。尚书省只负责执行政令,无其他权益。这样严密的中央机构的设置使他们有监督和牵制。

3、分散相权,集中皇权:三省将原先丞相的权益一分为三,分散了丞相的权益,加强了皇权。

三省六部制的意义

三省六部制的特征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提高决策正确性和行政效率。

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诞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与中央集权、削弱了相权;中国官职的复大改革,历代基本沿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58830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3
下一篇 2023-03-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