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上一共有两副地图一副是中国地图一副是英国地图用英语怎么说主谓宾结构?

桥上一共有两副地图一副是中国地图一副是英国地图用英语怎么说主谓宾结构?,第1张

桥上一共有两副地图一副是中国地图一副是英国地图。
英语:
There are two maps on the bridge One is the map of China, and another one the map of the Great Britain

失物招领类型的作文吗
Found:

Yesterday I was playing with my friends, but we found a baseball and a map of Britain on the road Are these yours I think you must be very worried, please call us at Or email us at
finder,

英伦三岛的历史更迭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啊。

1东面的大不列颠岛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也是英国最主要的国土。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素有“英伦三岛”之称。

2英格兰大部分地区地势绵延起伏,北部多山区。主要的河流包括了泰晤士河和塞文河,主要城市包括了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新堡和伯明翰(伯明翰)。多佛港附近的英吉利海峡隧道将英国与海峡对岸的法国相连接。

苏格兰的地势则变化多端,南部为平原,而北部和西部则主要是高地。威尔斯地势崎岖,大半属于坎布里安山脉的范围。北爱尔兰地区则多山丘,主要城市有贝尔法斯特。

地图以及详细参考

查尔斯王子是威尔士亲王原因:

英国安茹王朝(1154-1399)的国王爱德华一世征服威尔士时期,杀了威尔士人的领袖威尔士亲王和当地抵抗运动的两位领袖--卢埃林与戴维两兄弟,但人民仍然在坚持斗争。爱德华决定拉拢、收买当地的民族上层分子,以便稳定局势。

他把许多酋长请到自己在威尔士的要塞--卡那封城堡谈判。在讨论谁将成为威尔士的新统治者时,酋长们提出三条要求:他应该是一位威尔士亲王,而不是英格兰国王;他应出生在威尔士,品行端正,具有王家血统;他不会说英语或法语,而且从未干过任何坏事,也没有冤屈过任何人。有几位酋长或远或近都与英国历史上某代王朝有点血缘关系,他们私下认为,要满足这些条件只能从他们当中挑选。

爱德华答应了这些要求,然后派人把即将分娩的王后接到威尔士。公布当选人的那一天,不仅酋长们翘首以待,而且许多当地居民也赶来看结果。爱德华当众重申了与酋长们商定的条件后,从城堡中把自己刚出生一个星期的儿子抱到阳台上,宣布说这就是各项要求都符合的威尔士亲王。因为爱德华二世就出生在父亲征服威尔士的军营,还没满月的他自然什么语言都不懂,更不可能作恶,完全符合要求。这事发生在1301年。

从此以后,给国王的男性继承人冠以“威尔士亲王”的头衔逐渐相沿成习,“威尔士亲王”成了英国王储的同义词。

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之间关系

英国全名叫做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的正式名称, 简称UK)

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自治区

奥运会的时候称的是国家,但世界杯不同:世界杯允许自治的地方参加比赛,比如中国和中国香港是同时打世界杯的。英格兰不能代表英国,不是国家队。但是英格兰占英国大部分地方和人口,所以大家有时有直称英国为英格兰

英格兰队只代表英格兰足协和英格兰地区,可能是由于英格兰队实力比较强,球星多,英超转播等原因,许多人对其它几支球队了解不多故意为英格兰队就是代表了英国

其实苏格兰也打进了98年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北爱尔兰在本届世界杯预选赛上还曾击败过英格兰,威尔士也有像吉格斯这样的球星。

英格兰(England),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领土的一部分,英格兰位于大不列颠岛的西南方,苏格兰以南,威尔士以东,是英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一个部分。历史上跟苏格兰以哈德良长城为界。

大不列颠岛(Great Britain)是一个位于欧洲西方外海的岛屿,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斯三部分,以及周围一些小岛,目前为英国控制。

~~期待满意啊~~

Burberry的历史是什么

Burberry - 皇室御用品牌 由当时只有二十一岁的英伦小伙子Thomas Burberry一手创立,Burberry(中文商标:巴宝丽、帛柏莉)成为了一个最能代表英国的品牌。

BURBERRY创办于1856年,是英国皇室御用品,于1879年BURBERRY研制了一种防水防绉、透气耐穿的布料:gabardine,由此赢得大家的认可。1901年,BURBERRY设计出第一款风衣,在第一次大战,其风衣被指定为英国军队的高级军服。

时至今日,翻开英国牛津辞典,BURBERRY已成为风衣的另一代名词。今天,BURBERRY通过不断提升它的设计和创新图饰来提高梦 寐以求的吸引力,将其经典的感性与现今的时代性完美结合,在时尚中注入品质,成为一个永恒的品牌! 一八九零年Burberry设计的干湿褛一直为历久不衰的潮流。

于战后此款干湿褛更成为众多名人明星的心头好,当中包括柯德莉夏萍和《北非谍影》男主角亨弗莱·鲍嘉及女主角英格丽·褒曼。除了一九零一年创作的骑士商标成为Burberry家喻户晓的一个标志。

其次,当然不得不提一九二四年创作的Burberry Check “Nova” – 代表Burberry的格子图案。此格子图案首次出现是用于干湿褛的内里上,而于一九六七年注册成为商标后更广泛用于其他产品,如雨伞及行李箱上。

Burberry一直深受皇室爱戴,更分别于一九五五年及一九 成为皇室御用品牌。一九九七年由于管理阶层的变动,现任CEO Rose Marie Bravo的加盟, Burberry的方向产生了变化,由向来主要为皇室和年纪较长的名人提供服饰及至于多个层面的客人,进一步扩大客人网路。

二零零一年,Burberry在创作总监Christopher Bailey的带领下推出了Prorsum高级男女装系列,不但为经典的干湿褛及格纹图案注入新完素,亦为品牌建立时尚新形象,一洗以往古老形象。另外,当时为Burberry Check加入新色 – 黑,红格子,及找来名模Kate Moss和Stella Tennant穿上Burberry Check比坚尼拍摄硬照,也使一度于品牌低潮的Burberry重振雄风,令销售额增加了一倍,并成为一百年来销售额最高的一年。

而二零零三年,Burberry更推出了以创立人Thomas Burberry命名的新系列,提供更年轻及时款的轻便服饰,进一步把品牌推至年青品味一族。BLACK LABEL最贵。

Burberry深受亚洲人所喜爱,而日本人对之更为之趋之若鹜。Burberry有鉴于日本市场的号召力及炙手可热,特别以特许经营的合作方式让日本生产由当地设计,颜色较鲜艳、较年轻化及较便宜的Burberry blue label。

其产品更只以日本国内为唯一的销售地域,连作为总部的英国亦未可设此两系列品牌的零售服务。有别于Burberry London的沉稳、厚实,Burberry Blue Label给人的感觉是轻快而简约,故此不少少女也钟情于Blue Label的产品。

二零零六年七月,被誉为历来最佳CEO的Rose Marie Bravo将离任Burberry CEO一职,且看Burberry可否维持现有成绩。 品牌故事: 身处英国街头,即使吹着寒风、下着细雨,但英国人却不爱撑伞,宁愿穿上一件风衣。

这并不是英国人的怪癖,而是一件挡雨的风衣所提供的效益,而提起风衣,许多人第一想起就是英国品牌Burberry。 一次大战时,Burberry被指定为英国高级军服的形象 1856年,创办人Thomas Burberry在英国Hampshire的Basingstoke开设了一见成衣店, 1879年,他研发出一种组织结实、防水透气的斜纹布料-Gabardine(轧别丁),因耐用贯穿的特性使然,很快就被英国机师及军队广泛使用 90年代末期,时尚界吹起品牌新生的趋势,Burberry开始在大环境下追求突破。

现任品牌CEO的Rose Marie Bravo女士在1997年加入Burberry,并先后请来Roberto Menichetti与Christopher Bailey担任设计总监,摄影师Mario Testino与超级名模Stella Tennant与Kate Moss的组合,将经典元素注入其中,让传统英国的尊贵个性与生活品味延伸,重新演义Burberry的新动力哲学。 熟悉Burberry的人们一看到“Burberry格子”就如同看到了自己心爱的品牌。

这种带有浓郁苏格兰风情的格子图案于1924年注册成商标,不久,红色、骆驼色、黑色和白色的格子成为Burberry产品的代名词。现在,蓝色也加入其中,丰富了Burberry格子图案的内涵。

在怀旧和创新兼具的今天,Burberry的格子风格成功渗透到从服装、配饰到居家用品的各个领域,经历近百年而盛名不衰。Burberry是一个很容易引起人浪漫遐想的品牌,人们喜欢它的原因,不仅因为它100多年的经典历史、标志性的格子图案,还有Rose Marie Bravo所说的“高级时装回归奢华瑰丽风尚,年轻一代从Burberry中寻回真正传统的典范”……。

请介绍一下英伦三岛的历史

一直以来英伦三岛好像都是英国或者说大不列颠的代名词。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大不列颠的岛屿怎么数好像都只有两个: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哪里还有第三个岛呢。不过我总不相信前人是不会数数的,那就做做研究吧。

英伦三岛,一个词分两段,英伦和三岛。什么是英伦呢?Offline去查信息不知道要查到什么时候了。

Google一下,在一个结果里发现一段对温哥华的介绍中提到,“并且和西班牙探险家Valdes及Galiano在英伦海滩English Bay交换当地信息,这也是日后温哥华地名的由来。”,由此看来英伦很有可能是English的翻译,并且应该是台湾人的一种说法。

从历史沿革来看,这一称呼应该是自民国期间对英国的一种称呼。 三岛又从何而来呢?有意思的是找到这一称呼线索的不是关于地理的一篇文章,而是一篇关于Napster的文章。

节选如下:“他认为,如果Napster 不是设在美国加州,而是设在英伦海峡,及爱尔兰海的泽西岛(Jersey)、古尔西岛(Guersey)及人岛(Isle of Man)则情况将会变得更有反省性。 ”。

这三个岛在哪里呢?见附图。 此说法有多少合理性呢?看了一下关于三岛引用的出处,也是一个台湾网站,是巧合还是有所联系呢?我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原因应该是民国年间某篇文章可能要讲关于英国的三个小岛,于是把English three isles翻译过来,变成英伦三岛,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概念扩大到整个不列颠。

参考资料:

英国概况请看: (包括地图) 。

英格兰人历史上和苏格人有什么大的过节

在整个中世纪,英格兰当时强大的君主国一直威胁着苏格兰的独立。英格兰也多次发动对苏格兰的战争。

苏格兰与英格兰的结合,起始于1603年。当时英伦半岛正因为新教与天主教教廷决裂。接受新教信仰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因为怕继承人的问题引起宫廷斗争,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丈夫,终身未嫁。临死前她将王位传给年幼的詹姆斯。詹姆斯的母亲玛丽是名义上的苏格兰国王,她不愿意为了讨好伊丽莎白而放弃天主教信仰,随后由于卷入了刺杀伊丽莎白一世的阴谋而被处死。这样年幼的詹姆斯同时成为苏格兰和英格兰两个国家共同的国王。苏格兰称其为詹姆斯六世,英格兰则称其为詹姆斯一世。苏格兰和英格兰两个王国国合并成为共主邦联。但是,苏格兰依然保留自己的议会、司法系统与 。对于欧洲大陆来说,这依然是两个国家。

概括一下整个英国的历史

英国历史过程—— 公元前地中海的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

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

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

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

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 ,王权遭抑制。1338年至1453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

1536年威尔士与英格兰合并。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

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

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

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1973年1月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

历史上,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是四个国家。后来英格兰和威尔士由联姻合并,再后来,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伊里莎白一世无后,便传位给她的外甥,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于是苏格兰和英格兰合并。

后詹姆士的儿子查理被克伦威尔的革命军推翻,克伦威尔统治期间武力征服了爱尔兰。1923年,英国国会决定将爱尔兰分为2部分,南部的23个郡独立为爱尔兰共和国,北部的4个郡作为北爱尔兰仍留在英国。

大不列颠是一个岛屿,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共同组成,所谓UK是United Kingdom的缩写,也就是联合王国的意思。 ------------------------------ 本人以前的总结《英国历史的启示》,纯手工打字—— 与大陆的分离,虽非不至人类的足迹绝于英伦三岛,但文明的曦光却迟迟不现;等罗马军团的征服带来文明时,已经是基督教纪元的第一个世纪了。

地理上的边缘性造成了文明的边缘性,英伦三岛一直处于西方文明的最边缘,既没有独立的发展出自身的文明,又不能在西方文明中发挥主体作用。罗马占领结束后大约有200年时间,不列颠重新退回到野蛮时代,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是极少见的。

幸好基督教没有忘记它,尤其是当6世纪末圣奥古斯丁奉命登陆后,它又被拉回到西欧主体文明的框架里,若即若离地与欧洲大陆保持联系,缓慢地发展出自己的“封建社会”。这过程被诺曼底的征服打断,大陆人再次统治了不列颠,带来大陆的社会和经济制度。

他们把所征服的社会彻底改造了,不列颠完全融入西欧文化;也使得英格兰与法兰西纠缠在一起,此后的英国不可能从欧洲脱身,它的边缘地位逐渐被改变了,英法相争成了中世纪西欧史的主线之一,并发展成了百年大战,也因此法兰西成为民族,英吉利也成为民族。这对英法对欧洲都有巨大的影响,不久两国都建成专制政体,王权靠武力统一国家,建立集权的中央 ,民族国家出现了——这恰恰是现代化所必须的先决条件! 英国的幸运一环套一环,14世纪农奴制解体,15世纪开始文艺复兴,16世纪进行宗教改革,17世纪就发生政治革命。

专制王权即将建立时,一场玫瑰战争清扫了地基,把古老的领地军事贵族消灭干净。专制权力的建立几乎不费力气,结果就使这个权力不需要太强大,国家机器也不需要不完备。

英国因此即不设常备军,也没有健全的官僚体系,地方势力仍发挥很大的作用,乡绅控制地方能和王权抗衡,“地方自治”的传统在这种环境中培植了起来,“生而自由的英国人”则是这一传统的天然产物。后来当王权企图继续扩张并以法国为样板时,“人民”战胜国王,议会掌握了国家的 ,把英国推进了现代化的大门。

光荣革命后出现一个宽松的社会,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环境。工业革命一旦发生,就把人类社会一切已有的文明全都撼动了,它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它不仅是新的生产力,而且是新社会和新的文化。

英国是走进现代世界的第一个国家。凭借它的工业力量,英国把触角伸向世界,用早期资本主义的血腥手段,竟夺取出一个世界帝国!这时世界地图似乎为它重画了——英国从地理的边缘变成中心! 不过英国的辉煌终究成为过去,20世纪两场世界大战耗尽了它的国力,二战后它终于从世界帝国的顶峰跌落下来,跌到与它人口、面积相匹配的位置上。

这是一个自然的回归?毕竟人口少、资源少,它在工业文明的顶峰盘踞一个多世纪是一种超常发挥,如今当世界其他国家也终于都赶上工业文明时,英国回归到正常位。

想了解下英国南部的地理环境及历史背景

只找到全英国的~~~~~不好意思哦 英国是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许多岛屿组成的岛国。

东濒北海,面对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国;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公里就到法国。 英格兰全境面积为13万平方公里,占大不列颠岛的大部分。

这一地区自西向东分为4部分:以塞文河流域为中心的米德兰平原;海拔200米左右的高地;伦敦盆地;威尔德丘陵。 威尔士面积有2万余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地势崎岖。

威尔士境内有1/4的土地被列为国家公园及天然保护区。 苏格兰和其周围的许多小岛,面积共为78万平方公里。

全境均属山岳地带,只有中部较为低平。 北爱尔兰面积14万平方公里,隔爱尔兰海与大不列颠岛遥遥相望。

北爱尔兰地区湖泊较多,英国的第一大湖--讷湖卧波其间。沿湖为平原。

气候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最热天(7月)平均气温为19~25℃,最冷天(1月)平均气温为4~7℃。

英格兰地势较低,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西部、北部山区雨量较大,最高可达4,000毫米。 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

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铁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

西南部康沃尔半岛有锡矿。在柴郡和达腊姆蕴藏着大量石盐。

斯塔福德郡有优质粘土。康沃尔半岛出产白粘土。

奔宁山脉东坡可开采白云石。兰开夏西南部施尔德利丘陵附近蕴藏着石英矿。

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40亿吨之间。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

英国历史和传统2007-04-26 15:22君主制 君主制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 体制。自从1952年就位以来,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一直是英国的首脑,她也是埃格伯特国王的直系后裔。

在其执政期间,埃格伯特国王于公元829年统一了英国。在议会制诞生之前,君主制就已经在英国存在了数百年,期间仅仅中断过一次,那是在1649年至1660年,当时英国采用了共和国的体制。

数百年以来,君主的绝对权力遭到不断的侵蚀和削弱,尽管如此,作为宪法意义上的国家元首,君主仍然保留了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在位君王的个性特征对国家事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公元九世纪末,西萨克斯的阿尔弗雷德国王击败了由丹麦国王古德龙率领的入侵者,并使丹麦国王转化为基督徒,从而使英国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并为统一英国盎格鲁-撒克逊种族奠定了基础。 多年之后,国王亨利八世的统治引发了重大的社会变革。

为了实现其建立王朝的目的,亨利八世对教会进行了改革,这为以后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分歧埋下了火种,并增强了议会的权力。在亨利八世在位期间,贵族的经济实力得以加强,这为他们在其后的都铎王朝进行内部斗争奠定了经济基础。

在十六世纪后半期,面对国内外多重危机,执政的伊丽莎白一世向世人证明自己是一名精明强干、坚决果断的政治领袖。到了十九世纪,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期间,英国再次进入了重大的社会和政治变革时期,并由此奠定并发展了大英帝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埃尔伯特王子在维多利亚女王漫长的统治期间(从1837年到1901年)积极鼓励艺术、科学和工业的发展,对英国社会的发展同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02年英国庆祝了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执政五十年的金色庆典。

在此期间,尽管英国乃至全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和技术变革,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一直是英国社会坚定不移的掌舵人,成为公众服务、公共职责等传统价值观的神圣代表。 历史建筑 为数众多的城堡和乡村宅邸是长期以来英国的土地房产都为贵族家庭所拥有的历史见证。

大量珍贵的古式建筑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当今仍然为人所用的马尔伯勒公爵的布莱尼姆宫、德文郡公爵的察兹沃斯宫(CHATSWORTH)、巴斯侯爵的朗利特庄园(LONGLEAT HOUSE),这些王公贵族在乔治王朝、都铎王朝、伊丽莎白王朝及其它历史时期修建的私人庄园和宅邸是英国历史建筑的典型代表。散布在城镇乡村的很多私人庄园和宅邸以及古老的城墙、城楼、独特的建筑物和其它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都作为英国的历史遗产而得到了积极的保护,受到保护的历史建筑中还包括古老的采矿场塔楼、工业革命时期的磨房和工厂、托马斯特尔福德修建的铁桥及其它桥梁、钢铁建筑的杰作-福斯大桥、以及造型优美的克里夫敦悬索桥等等。

英国 为保护上述历史建筑遗产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其中有些建筑本身已经成为博物馆,其余有很多至今仍然为人们所使用和居住。

在英格兰负责保护历史建筑遗产的部门是英国遗产保护机构,该机构的上级部门是文化、媒体和体育部(DCMS);在苏格兰这项任务由苏格兰历史建筑文物保护机构承担;在威尔士是由威尔士历史纪念文物保护机构负责。英国将需要保护的历史文物登记造册,并按照其重要性分为三个等级,在苏格兰被列入历史文物保护名单的建筑物超过370,000多处。

英国遗产保护机构同时还负责对属于国家所有的409个历史文物建筑进行维修和日常维护。在苏格兰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单的建筑物有45,000多处;威尔士有23,500多处。

气垫船的历史

历史

最早有记载的气垫船设计由瑞典哲学家斯威登堡于1716年提出。他的设计是由人力把空气吹入气垫。当时并没有把实物造出,可能是大家都知道人力不可能产生足够的浮力。

1870年代中,英国工程师 John Isaac Thornycraft爵士 曾以地效的原理造过数个接近气垫的模型,并注册了一些专利,但是没有实际的应用。

芬兰工程师DI Toivo J Kaario是Valtion Lentokoehdas(VL)飞机引擎车间的首席审查员,他 在1931年开始设计气垫船只。他建造和测试了他名为pintaliit5aj5a的表面滑翔机,并得到它在芬兰的专利权18630号和26122号。Kaario虽然被认为设计和制造了第一只气垫船,但他的发明并没有得到充足的资金以便进一步的发展。

现代的气垫船在1952年由英国人 Christopher Cockerell发明。他用真空吸尘器的马达造出了气垫船的模型,进行了实验。1959年英国制造了首部载人的气垫船 SR-N1,并成功横渡英伦海峡。1960年代,英国的数家厂商出产了数种商用气垫船,用来提供横渡英伦海峡的渡轮服务。后来由于燃料价格上升,英伦海峡的气垫船慢慢被取代。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因为地图上是英国。
威尔士(威尔士语:Cymru,爱尔兰语:Bhreatain Bheag,苏格兰语:A ’Chuimrigh),全称威尔士公国(威尔士语:'ywysogaeth Cymru),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政治实体之一,东邻英格兰,西临圣乔治海峡,南面布里斯托尔海峡,北靠爱尔兰海。
英国又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1] ),简称“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国土面积2441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国分为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首都为伦敦。英格兰地区13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41万平方公里。2020年,英国人口67081万

欧洲
坐标:北纬55度0分46秒,西经3度26分48秒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语: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威尔士语:Teyrnas Unedig Prydain Fawra Gogledd Iwerddon苏格兰盖尔语:An Rìoghachd Aonaichte na Breatainn Mhòr agus Eirinn mu Thuath;爱尔兰语:Ríocht Aontaithe na Breataine Móire;苏格兰语:agus Thuaisceart Éireann Unitit Kingdom o Great Britain an Norlin Airlann),简称联合王国(英语:The United Kingdom)或英国(英语:Britain),英文缩写(GBR),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共同组成的岛国,还包括一些英国海外领地。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 ,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英国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胜国,故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议案拥有否决权;英国也是欧盟成员国和北约创始会员国之一。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为“米”字旗,由深蓝底色和红、白色“米”字组成。旗中带白边的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此旗产生于1801年,是由原英格兰的白地红色正十旗、苏格兰的蓝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爱尔兰的白地红色交叉十字旗重叠而成。
国徽:即英王徽。中心图案为一枚盾徽,盾面上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红地上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右上角为金地上半站立的红狮,象征苏格兰;左下角为蓝地上金**竖琴,象征爱尔兰。盾徽两侧各由一只头戴王冠、代表英格兰的狮子和一只代表苏格兰的独角兽支扶着。盾徽周围用法文写着一句格言,意为“恶有恶报”;下端悬挂着嘉德勋章,饰带上写着“天有上帝,我有权利”。盾徽上端为镶有珠宝的金银色头盔、帝国王冠和头戴王冠的狮子。
国歌:《天佑女王》 "god save the queen"(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国歌改为"god save the king")
国花:玫瑰花
国鸟:红胸鸽
国石:钻石
科学节:1831年开始,一年举办一次
科学周:1994年开始,在每年的3月举办
国家政要: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 ,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 ,1997年5月任职,2001年6月连任,2005年5月5日的工党在英国大选中再次获得胜利,布莱尔也成为工党历史上第一位三次蝉联首相职务的*** 。
自然地理:2436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 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 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 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 36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它的陆界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全境分为四部分:英格兰东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区、苏格兰山区、北爱尔兰高原和山区。主要河流有塞文河(354公里)和泰晤士河(346公里)。北爱尔兰的讷湖(396平方公里)面积居全国之首。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多雨雾,秋冬尤甚。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全国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人口:约5884万,其中英格兰4918万人,威尔士290万人,苏格兰506万人,北爱尔兰169万人(2001年中)。官方和通用语均为英语。威尔士北部还使用威尔士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部分地区仍使用盖尔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兰教会(亦称英国国教圣公会,其成员约占英成人的60%)和苏格兰教会(亦称长老会,有成年教徒66万)。另有天主教会和佛教、印度教、犹太教及伊斯兰教等较大的宗教社团。
首都:伦敦(London);人口:718.8万(2001年)。最热月份为7月,一般气温在13℃-22℃;最冷月份为1月,一般气温在2℃-6℃。2006年4月,北京与伦敦结为友好城市。
行政区划:分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英格兰划分为43个郡,苏格兰下设29个区和3个特别管辖区,北爱尔兰下设26个区,威尔士下设22个区。苏格兰、威尔士议会及其行政机构全面负责地方事务,外交、国防、总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以及社会保障等仍由中央政府控制。伦敦也称“大伦敦”(Greater London),下设独立的32个城区(London boroughs) 和1个“金融城”(City of London)。各区议会负责各区主要事务,但与大伦敦市长及议会协同处理涉及整个伦敦的事务。此外,英国还有12个属地。
简史: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王权遭抑制。1338年至1453 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长期处在欧洲主流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1603年,8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了。为了避免政治联姻伤害国家利益,女王终生未婚,孤独地走完了一生,却留下了一个国力日盛、处于上升态势中的英国。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1649年1月30日,一个晴朗的冬日,宴会大厅前的广场上,凌晨就聚集了上千位伦敦市民,悲伤、恐惧、兴奋、茫然这些互相矛盾的表情,挂在他们的脸上。在难以控制的焦灼中,他们等待着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查理一世。 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从1588年战胜西班牙的大海战,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一方面调整内部制度,一方面积极对外扩张。百年时间的积蓄之后,英国人开始释放自己的能量。光荣革命前后的英国,人口大量增长,商业和手工工业迅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计民生。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 1763年,通过英法七年战争,英国才将挡在自己面前的法国和紧跟法国的西班牙暂时搬开。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著名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815年,英国人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英国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击败了拿破仑,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
政治:英国的宪法不同于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是由成文法、习惯法、惯例组成。主要有大宪章(1215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法(1911、1949年)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苏格兰另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上院(贵族院)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组成。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过,除9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上院议员资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议员将由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推荐。下院也叫平民院,议员由普选产生,采取最多票当选的小选区选举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决定提前大选。政府实行内阁制,由女王任命在议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阁,向议会负责。 唐宁街10号 北爱和平路漫漫
政党:(1)工党(Labour Party):执政党。1900年成立,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用现名。该党曾于1945-1951年,1964-1970年,1974-1979年上台执政。1997年大选获胜,2001年6月大选后蝉联执政。工党近年来更多倾向于中产阶级的利益,与工会关系有所疏远。布莱尔当选工党领袖后,政治上提出“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取消党章中有关公有制的第四条款,经济上主张减少政府干预,严格控制公共开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建立现代福利制度。对外主张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对欧洲一体化持积极态度,主张加入欧元,主张同美国保持特殊关系。现有党员近40万名,是英国第一大党。(2)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主要反对党。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现名。该党从1979至1997年4次连续执政,成为20世纪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政党。在1997年5月和2001年6月两次大选中惨败于工党。保守党的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主张自由市场经济。通过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减少公共开支等措施来压低通货膨胀。主张限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 近年来,提出实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关注教育、医疗、贫困等社会问题。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反对加入欧元,主张建立“大西洋共同体”以加强英美特殊关系。强调北约仍是英国安全与防务的基石。现有党员30多万名。(3)自由民主党(The Liberal Democrat Party):1988年3月由原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内支持同自由党合并的多数派组成。主张继续维持与工党的合作关系,推动工党在地方选举及下院选举中实行比例代表制,在公共服务、社会公正、环境保护等问题上采取比工党更“进步”的政策。现有党员约10万名,是英国第三大党。此外,英国其他政党还有:苏格兰民族党 (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尔士民族党 (Plaid Cymru) 以及北爱尔兰一些政党如:北爱尔兰统一党(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统一党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 、社会民主工党 (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党 (Sinn Fein) 等。
司法:有三种不同的法律体系:英格兰和威尔士实行普通法系,苏格兰实行民法法系,北爱尔兰实行与英格兰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机构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两个系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诉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国最高司法机关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终上诉机关。1986年成立皇家检察院,隶属于国家政府机关,负责受理所有的由英格兰和威尔士警察机关提交的刑事诉讼案。总检察长和副总检察长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顾问并在某些国内和国际案件中代表王室。
经济: 英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其国内生产总值在西方国家中居前列。英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服务业和能源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其中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发展较快。 2002年,英经济规模居世界第四,是世界第二大海外投资国。私有企业是英国经济的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服务业是衡量现代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英国的服务业从业人口占其就业总人口的775%,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3%以上。英是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主要生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主要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和水力等。铁矿储量为27亿吨、煤的可采储量达46亿吨、石油储量为70亿吨、天然气储量达12260-38000亿立方米。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满足本国2600万电、气用户的国家。
货币: 英镑(Pound)
伦敦东部码头区新建的金融中心
2001年总发电量达332亿千瓦时,其中核电站供应090亿千瓦时。英国采煤业完全私有化。森林覆盖面积279万公顷,占英本土面积约115%:其中英格兰约87%,苏格兰约169%,威尔士约141%,北爱约61%。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机械、电子仪器、汽车、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此外,英航空、电子、化工等工业比较先进,海底石油开采、信息工程、卫星通讯、微电子等新兴技术近年有较大发展。英国重视对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英非能源资源不丰富,主要工业原料依赖进口。英开发核能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供发电的核电站有14座。2001年制造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175%,从业人员逾370万,占总就业人口14 5%。主要农牧渔业有畜牧业、粮食业、园艺、渔业。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业、零售业、旅游业和商业服务(提供法律及咨询服务等),近年来发展迅速。旅游业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年产值700多亿英镑,旅游收入占世界旅游收入的5%左右。与以风光旅游为主的国家不同,英国的王室文化和博物馆文化是旅游业的最大看点。主要旅游点有伦敦、爱丁堡、加的夫、布赖顿、格林威治、斯特拉福、牛津、剑桥等。英国是世界第四大贸易国,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以上,商品和劳务出口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英主要出口机械、汽车、航空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和石油,主要进口原材料和食品。英国还是世界第六大海外投资国和第六大对外援助国。伦敦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外汇市场和国际保险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军事: 建军时间约在17世纪中期。女王为英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首相任主席,成员有国防大臣、外交大臣、内政大臣、财政大臣等;必要时国防参谋长和三军参谋长列席会议。国防部为国防执行机构,既是政府行政部门,又是军事最高司令部。英国是北约集团的创始国和主要成员国,拥有独立的核力量,国家战略的核心是: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维护英国的国际地位;依靠和借助北约集体防务力量来保卫欧洲和英国本土的安全,并扩大英在欧洲的影响;积极加强与英联邦国家的联系,保护其广泛的海外利益。1997年5月工党政府上台后,调整国防政策;继续依靠北约集体防务力量作为英国安全的基础;积极推动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保持强大的常规部队;保持核威慑力量;突出强调质量建军和联合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重点提高英军处理各种危机、应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努力维护英在欧洲及海外传统势力范围的战略利益。实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3、6、9、12、15年不等,一般最长为22年。英实行正规军与预备役部队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2004年7月,英国政府公布了近十几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调整计划,对陆、海、空三军兵种结构及军事装备进行调整,以增加部队在远程作战中的灵活机动能力,从而更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及有效应对21世纪的全球性威胁。据英国防部提供的数字,英军现有总兵力约为20.56万人,其中陆军10.95万,海军4.24万,空军5.37万。2004-2005财政年度的国防预算约为297亿英镑,2007-2008财政年度有望增长到334亿英镑。
教育: 实行5-16岁义务教育制度。1998/1999财政年度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私立学校师资条件与教学设备都较好,但收费高,学生多为富家子弟。著名的高等学校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爱丁堡大学。 世界首个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 英国博物馆:文化体验“不买票” 英国国立博物馆免费开放有招数。
新闻出版:英国报纸的人均销量比任何发达国家的都多。全国共有约1350种报纸,7000种周刊和杂志:《每日快报》、《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每日星报》、《太阳报》、《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卫报》、《独立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星期日快报》、《星期日镜报》、《星期日邮报》、《人民报》、《星期日电讯报》、《观察家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通讯社主要有3家:(1)路透社:1850年成立,集体合营,世界重要通讯社之一,总部设在伦敦。(2)新闻联合社:1868年创办,由PA新闻、PA体育、PA检索和PA数据设计4家公司联合经营,专门为英国和加拿大的企业提供公关和投资信息。(3)AFX新闻有限公司:由法新社与金融时报联合经营,向欧洲的金融及企业界提供信息和服务,在欧洲12个国家、美国及日本设立分支机构,总部在伦敦。英国广播公司(无线电广播网)(BBCNetwork Radio)于1922年创办。该公司有5个对内广播电台,1个对外广播电台,用43种语言向全世界各国播放节目。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 ( BBCTelevision)于1936年开始播放电视,有两个台:BBC1主要播放新闻、宗教、体育、歌剧及少儿和娱乐节目,BBC2主要播放音乐、艺术、喜剧、教育及一些特别节目。另有5个数码频道供交费用户使用。广播电台局(the Radio Authority)负责批准及管理所有独立电台的服务,监督节目及广告质量。独立电视委员会(Independent Television Commission)负责批准和规管商业电视台服务,拥有ITV(第三频道)、第四频道和第五频道。ITV节目始播于1955年,24小时全天服务,面向全国,三分之一时间播放新闻,其它时间播放体育、喜剧、游戏和**等。主要靠广告赞助。第五频道始播于1997年3月。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各主要报刊、电视均有网络版,其中BBC在线是被访问最多的网站。
外交:英国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世界五个核大国之一,是欧盟、北约、英联邦、西欧联盟等120个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主张同美国加强关系,重视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努力改善同中、俄、印、日等大国的关系。努力维系同英联邦国家的传统联系,保持和扩大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保持强大的国防力量、强调自由贸易。加强在环境保护、人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的国际合作。将人权问题作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
节日
1、圣诞节:英国的圣诞节是最重要的家庭节日。12月25日和26日两天是国家法定节日。在圣诞节这天,家庭聚会并吃传统的圣诞午餐或晚餐。人们要交换礼物,若与一家英国人今天一起,他们希望你能加入他们的活动。若圣诞节这天没有公共交通,在12月26日节礼日这天,交通也受到限制,因为是宗教节日,教堂有特殊的活动,每个人无论如何都要去教堂。
2、新年:1月1日也是公共节日。在新年前夜人们通常会熬到深夜,迎接新年的到来。在苏格兰,新年前夜被看作是大年夜,甚至是比圣诞节更有节日气氛的时候。
3、复活节:复活节没有固定的日期,是在3月末和4月中旬之间。公共假期从星期五一直到复活节后的星期一,这时候又有特别的宗教活动,孩子们会收到巧克力彩蛋。在复活节当天,城镇有复活节游行。在复活节前的星期四,女王每年会访问一座不同的大教堂,送当地居民一些金钱,被称为濯足节救济金,作为象征性的礼物。
4、夜:11月5日不是公共假日,但是全英国都有篝火和焰火来庆祝1605年 议会武装暴动的失败。
1月 布恩之夜是全苏格兰举行晚宴以纪念苏格兰最著名的诗人的日子。
2月 在伦敦的中国城和其他有大量中国人社区的大城镇和城市中,要过中 国的新年。
3月 金杯,这个国家主要的赛马盛事,在月中旬举行。
4月 全国大赛马会在利物浦的Aintree举行。
剑桥/牛津划船比赛,由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师生参加的划船比赛,在伦敦的泰晤士河上举行。
伦敦马拉松赛在月底举行。
5月 五朔节,在农村人们绕五朔节花柱跳五朔节舞蹈来庆祝此节。
FA杯决赛,上旬在伦敦威伯利体育场举行。
文化节在威尔士边境的Hay-on-Wye举行。
查尔士花展为期4天以上,在月末举行。
戏剧节在苏塞克斯刘易斯附近的格林德泊恩举行。
6月 行军旗敬礼分列式在白金汉宫兴行。
6月 有两项重大的赛马会。
第一周的达比赛马会和最后一周的艾斯科特赛马会,温布尔登网球队公开赛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周开赛。
7月 月初在牛津郡泰晤士河上举行。
全巩固高尔夫球公开赛,在7月中旬举行,每年赛程都不同。
皇家网球赛,月底在鄂二斯网球场举行。
亨利武德列队音乐会,月底在阿尔伯音乐厅举行。
8月 考依期周,月初在外特的小岛上举行的划艇和划船比赛。
爱丁堡军事表演,月初举行,爱丁堡艺术节和爱丁堡节大约同时举行。
诺丁希尔狂欢节在伦敦西部举行,是由伦敦的加乐比社区组织的。
9月 布莱克普灯饰节在月初开幕,来自各国的灯绵延达5英里。
南汉普顿国际船展在月底举行。
伦敦、索华举行的索华爵士箅节和维根爵士舞节。
10月 哈德士福地现代音乐节月底开幕。
11月 伦敦至布来顿老式汽车拉力赛,市长阁下游行及表演中旬举行。
体育:
11996年成功举办欧洲杯
2、伦敦与2006年7月6日成功申办将于2012年举办的夏季奥运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yw/133195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 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