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第1张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如下: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价值意义:

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配问题、盈亏问题、积分表问题、电话计费问题、数字问题。

如果仅使用算术,部分问题解决起来可能异常复杂,难以理解。而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建立,将能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抽象成一元一次方程可解决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丢番图问题中,仅使用整式可能无从下手,而通过一元一次方程寻找作为等量关系的“年龄”,则会使问题简化。一元一次方程也可在数学定理的证明中发挥作用,如在初等数学范围内证明“09的循环等于1”之类的问题。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如下:

1移项法:将方程中的常数项移到右边,等号左边为未知数的一项,然后1除以这一项的系数。

2分数分母同乘法:将方程中的分数分母同乘,使分数变为整数,然后解方程。

3分数分子同乘法:将方程中的分数分子同乘,使分数变为整数,然后解方程。

资料扩展: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根。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配问题、盈亏问题、积分表问题、电话计费问题、数字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最早见于约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时期。公元820年左右,数学家花拉子米在《对消与还原》一书中提出了“合并同类项”、“移项”的一元一次方程思想。

16世纪,数学家韦达创立符号代数之后,提出了方程的移项与同除命题。1859年,数学家李善兰正式将这类等式译为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可用于做数学应用题,也可应用于物理、化学的计算。公式代入解方程,进而计算液体深度的问题。

指按复利法计算利息的条件下,将未来不同时期一个货币单位折算为现时价值的比率。它直接显示现值同已知复利终值的比例关系,与复利终值系数互为倒数。
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时间颇长,项目投产和投资回收的年限更长,因此,在筹划拟建项目,预测其投资经营成本与投产效益时,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确切地测定项目的效益,办法是把项目寿命期内迟早不同时间发生的成本与收益,逐一按折现系数折算成同一时点 (通常选定在开始建设的年份) 上的成本与收益,然后进行指标计算和成本效益分析。这个叫年金现值系数,计算公式是(P/A,i,n),计算过程是:p/a,10%,10=1-1/(1+10%)10次方/10%=61446。
复利现值的计算公式为(P/F,i,n)。复利现值(PVIF)是指发生的一笔收付款的价值。例:若年利率为10%,从第1年到第3年,各年年末的1元,其价值计算如下:
1年后1元的现值=1/(1+10%)=0909(元)
2年后1元的现值=1/(1+10%)(1+10%)=083(元)
3年后1元的现值=1/(1+10%)(1+10%)(1+10%)=0751(元)
复利现值的计算公式为:P=F1/(1+i)^n其中的1/(1+i)^n就是复利现值系数。记作(P/F,i,n)其中i是利率(折现率),n是年数。根据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查到具体对应的复利现值系数了。
或者:P=S×(1十i)-n
上式中的(1十i)-n是把终值折算为现值的系数,称复利现值系数,或称1元的复利现值,用符号(P/S,i,n)来表示。例如,(P/S,10%,5)表示利率为10%时5期的复利现值系数。为了便于计算,可编制“复利现值系数表”(见本书附表二)。该表的使用方法与“复利终值系数表”相同。
实例
例:某人拟在5年后获得本利和10000元,假设投资报酬率为10%,他应投入多少元
P=S×(P/S,i,n)
=10000×(P/S,10%,5)
=10000×0.621
=6210(元)
复利现值系数,只要有个计算器就可以了,不需要单独备一张表。
如51%,一年的就是1/151=06623,二年的就是1/151151=04386,三年就是1/151151151=02904,

年金现值系数也是一样的,51%一年的年金现值系数=(1-(1+51%)^-1次方)/51%=06623,二年的年金现值系数=(1-(1+51%)^-2次方)/51%=11008,三年的年金现值系数=(1-(1+51%)^-3次方)/51%=13913,

任何一个系数,无论是几年的,无论利率是多少,无论复利终值还是利息现值,无论是年金终值还是年金现值;

一元一次方程6种解法如下:
(1)一般方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2)求根公式法;
(3)去括号方法:方程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去掉方程的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4)约分方法;
(5)比例性质法: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6)图像法。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也是初中代数中的一个重点知识,掌握了解题技巧,一元一次方程就会很简单。解一元一次方程常用的方法技巧:整体思想、换元法、裂项、拆添项等。当方程中的系数用字母表示时,这样的方程叫做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也叫含参数的方程。

解:设复印张数为x时,两处收费相同
002乘以20加009(x-20)=01x
x=60
(1)从表上知道,每隔5分钟,温度增加15°
∴每隔1分钟增加3°
∴21分钟时温度=70+3×1=73
答:如果温度均匀,21min时的温度是73度
(2)(34-25)÷3=3
∴5+3=8
答:8分钟时的温度是34°C

对于一元n次方程的解,通常可以用迭代法求解其数值解,其方法是:

1、确定x的初值,本方程可以取x0=003

2、确定x的迭代式,即

x(k+1)=3377/175000((1+x(k))^60-1)/(1+x(k))^60

3、然后迭代74次计算,可以得到 X=049361%(计算误差<1e-8)

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2、配方法;3、公式法;4、因式分解法。
二、方法、例题精讲:
1、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就是用直接开平方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
(n≥0)的
方程,其解为x=±根号下n+m

例1.解方程(1)(3x+1)2=7
(2)9x2-24x+16=11
分析:(1)此方程显然用直接开平方法好做,(2)方程左边是完全平方式(3x-4)2,右边=11>0,所以此方程也可用直接开平方法解。
(1)解:(3x+1)2=7×
∴(3x+1)2=5
∴3x+1=±(注意不要丢解)
∴x=
∴原方程的解为x1=,x2=
(2)解:
9x2-24x+16=11
∴(3x-4)2=11
∴3x-4=±
∴x=
∴原方程的解为x1=,x2=
2.配方法:用配方法解方程ax2+bx+c=0
(a≠0)
先将常数c移到方程右边:ax2+bx=-c
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x2+x=-
方程两边分别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x2+x+(
)2=-
+(
)2
方程左边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x+
)2=
当b^2-4ac≥0时,x+

∴x=(这就是求根公式)
例2.用配方法解方程
3x^2-4x-2=0
(注:X^2是X的平方)
解:将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
3x^2-4x=2
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x2-x=
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x2-x+(
)2=
+(
)2
配方:(x-)2=
直接开平方得:x-=±
∴x=
∴原方程的解为x1=,x2=

3.公式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当b2-4ac≥0时,把各项系数a,
b,
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b^2-4ac)^(1/2)]/(2a)
,
(b^2-4ac≥0)就可得到方程的根。
例3.用公式法解方程
2x2-8x=-5
解: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x2-8x+5=0
∴a=2,
b=-8,
c=5
b^2-4ac=(-8)2-4×2×5=64-40=24>0
∴x=[(-b±(b^2-4ac)^(1/2)]/(2a)
∴原方程的解为x1=,x2=

4.因式分解法:把方程变形为一边是零,把另一边的二次三项式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让两个一次因式分别等于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所得到的根,就是原方程的两个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例4.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
(x+3)(x-6)=-8
(2)
2x2+3x=0
(3)
6x2+5x-50=0
(选学)
(4)x2-2(
+
)x+4=0
(选学)
(1)解:(x+3)(x-6)=-8
化简整理得
x2-3x-10=0
(方程左边为二次三项式,右边为零)
(x-5)(x+2)=0
(方程左边分解因式)
∴x-5=0或x+2=0
(转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x1=5,x2=-2是原方程的解。
(2)解:2x2+3x=0
x(2x+3)=0
(用提公因式法将方程左边分解因式)
∴x=0或2x+3=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yw/132506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6
下一篇 2023-06-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