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预评价是在什么阶段进行

安全预评价是在什么阶段进行,第1张

安全预评价是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

安全预评价Safety Pre-Assessment是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业园区规划阶段或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根据相关的基础资料,辨识与分析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生产经营活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评价结论的活动。

安全预评价程序为: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等。

安全预评价的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应包括: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收集并分析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相关事故案例;对类比工程进行实地调查等内容。

辨识和分析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作用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评价单元划分应考虑安全预评价的特点,以自然条件、基本工艺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便于实施评价为原则进行。

根据评价的目的、要求和评价对象的特点、工艺、功能或活动分布,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对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对于不同的评价单元,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单元特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安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

1.准备阶段: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根据被评价的工程、系统的情况,识别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3.定性、定量评价: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4.安全对策措施: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

5.评价结论及建议:简要地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结果,指出工程、系统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因素,明确生产经营者应重视的重要安全措施。

6.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

拓展资料:

安全性评价在国外也称为危险性评价或风险评价,安全性评价的定义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或称之谓不安全因素进行辨识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对该系统的安全性给予正确的评价,并相应地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危险的具体对策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安全生产法》有如下规定:

第二十九条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第六十二条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果负责。

安全评价主要程序如下:

1、前期准备工作;

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3、评价单元划分与评价方法选择;

4、定性定量安全评价;

5、安全管理现状评价;

6、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7、安全评价结论;

8、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yw/120166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0
下一篇 2023-05-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