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设置一个72057630帧宽银幕然后输出mpg格式

pr设置一个72057630帧宽银幕然后输出mpg格式,第1张

在新建项目上设置不了,在导出视频的时候进行设置就可以了,首先要打开电脑上的“Pr”。

2、打开之后,点击“新建项目”。

3、新建界面上什么都不用改,直接点击确定就可以了。

4、然后在项目栏上右键点击空白处,选择“导入”。

5、选择要导入的视频后,点击“打开”。

6、再将视频拖到编辑栏中进行编辑。

7、弄好视频后,按钮下快捷键“Ctrl+m”打开导出界面,在该界面中设置宽度为1280,高度为720,帧速率为60后,直接导出视频就可以了。

放映在银幕上画面的宽高比大于标准35毫米普通电影画面宽高比(1.375:1)的电影;它的画面宽高比一般在1.66:1到 3:1之间,银幕宽度在10~20米之间。宽银幕电影有以下几种系统:

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系统 拍摄时附加的摄影物镜将被

摄影像进行横向压缩,压缩比为2:1,放映时用变形放映物镜将被压缩的影像复原,这样就能在35毫米胶片上拍摄比普通影片画幅宽 1倍的景物。一般变形宽银幕电影的银幕宽高比为2.35:1,还音均为光学声带。其中非立体声系统为普通单条光学声带;立体声系统则普遍采用道尔比双条光学声带。1953年问世的西尼玛斯柯普系统,银幕宽高比为2.55:1,还音用 4条磁性声带构成立体声,因此这种系统胶片片孔比一般35毫米胶片片孔小,以便在一定宽度内容纳4条声带。这样,就必须改变录音、洗印、放映等一系列设备,并需对每部拷贝涂布磁性声带,给实际应用带来困难,因此从60年代起,这种系统已逐渐停用。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这是一种非变形宽银幕系统,使用标准35毫米摄影机和常规光学系统进行拍摄,只在摄影机片窗前安装一个一定画幅比例的窗框,以减小画面高度,而不改变宽度。这是改变画面宽高比的最简单最经济的做法。放映时在放映机上加一个与摄影画面宽高比相同的放映片窗,用短焦距放映物镜放映,以扩大银幕上的画面,从而获得宽银幕效果(见图[])。遮幅宽银幕系统画幅宽高比通常为1.66:1或1.85:1。它的缺点是胶片有效利用率低,并由于采用短焦距放映物镜,增加了放映时的放大倍率,使银幕画面清晰度有所降低。但因制作方便,经济实用,故许多国家都广泛采用。

70毫米宽片宽银幕电影 70毫米胶片宽银幕画幅宽高比为 2.2:1,其胶片上的画幅面积为35毫米遮幅影片画幅面积的 4倍以上。因此,放映时放大倍率低,画面质量好,而且都采用立体还音,能给观众较强的临场感。这种电影的代表是美国托德 -AO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用65毫米底片进行拍摄,印片时印到70毫米的正片上,拷贝上有6路立体声磁性声带,5路供银幕后扬声器用,另一路供观众厅周围的环境效果扬声器用。由于科技的发展彩色胶片的清晰度和颗粒度都大有改善,镜头性能有所提高,用35毫米胶片拍摄原底,通过变形光学系统印片而获得70毫米拷贝的方法也得到应用。

超宽 银幕的比例是 2.35:1

比传统标准银幕更宽的一种银幕规格。把放映画面予以展宽,使观众扩大视野,增加临场真实感。

比传统标准银幕更宽的一种银幕规格。把放映画面予以展宽,使观众扩大视野,增加临场真实感。

超宽银幕电影使用的银幕比普通银幕宽的电影的统称。超宽银幕电影把放映画面展宽,适合人的两眼水平视角大于垂直视角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景物并无限界的特点,使观众扩大视野,增加临场真实感。超宽银幕上的影像画面造成了广阔的印象,利于增强艺术表现力,尤其适合表现大自然景色、群众场面和战争镜头。

在有的国家里,把35毫米胶片横过来进行拍摄和放映,影片上画幅在宽度上加大一倍,放映画面质量也很好。还有的用三台35毫米摄影机连在一起,把146°内的景物拍在三条胶片上,放映时以三台放映机同时映在同一宽银幕上,从而成为拼接的宽银幕画面。

放映电影用的白色幕布。无声片时期,幕布上涂有无光泽白色颜料,幕面平整,用永久性银幕架固定,竖起于放映台上。有声电影诞生后,因传声需要,采用橡胶和塑料材料制成有孔银幕。使装置在幕后的扬声器透过银幕发出声音。

银幕大小因影片画幅宽高比不同而有不同规格。早期银幕宽高比为4:3(即1.33:1)。宽银幕电影出现后,银幕宽高比增至8:3(即2.66:1)。随着宽银幕电影工艺的不断改进,影片画幅宽高比也不断变化,电影院为适应这种变化,相应设置更宽规格的银幕,并根据放映不同规格影片的需要,设置两端可以移动的黑布,以便将银幕遮成合乎需要的宽高比规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tougao/68675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9
下一篇 2023-03-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