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IT业第一定律”的是指

被称为“IT业第一定律”的是指,第1张

IT系统的安全原理是:

在不接地配电网中,当一相碰壳时,接地电流IE通过人体和配电网对地绝缘阻抗构成回路。如各相对地绝缘阻抗对称,即 Z1=Z2=Z3=Z,则运用戴维南定理可以比较简单地求出人体承受的电压和流经人体的电流。

阿西莫夫( Isaac Asimov)与他的出版人坎贝尔合创了“机器人学三大定律”———

LawⅠ:A ROBOT MAY NOT INJURE A HUMAN BEING OR, THROUGH INACTION, ALLOW A HUMAN BEING TO COME TO HARM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

LawⅡ:A ROBOT MUST OBEY ORDERS GIVEN IT BY HUMAN BEINGS EXCEPT WHERE SUCH ORDERS WOULD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LAW

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零定律或者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

LawⅢ:A ROBOT MUST PROTECT ITS OWN EXISTENCE AS LONG AS SUCH PROTECTION DOES NOT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OR SECOND LAW

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零、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上述三项虽称为定律,但实际上是制造机器人时的三条守则。阿西莫夫是一个十分讲求逻辑和理性的作家,他有感于机器人为祸的题材充斥科幻界,试图做出纠正。在他看来,机器人既然由人类制造,为什么不能一开始便在设计上杜绝机器人伤害人类的可能性?阿西莫夫的三定律能使得所有机器人都设计得对人类绝对服从和忠诚,否则便不能继续 *** 作。

在后面的实践中,阿西莫夫发现需要扩充第一定律,以保护个体的人类,以便最终保护整体的人类。1985年阿西莫夫对原有的三定律进行修订,增加了第零定律

Law0:A robot may not injure humanity or, through inaction, allow humanity to come to harm

第零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目睹人类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

第零定律的优先级高于所有其他定律。

除此,另一个科幻作家罗杰·克拉克在一篇论文中还指出了三条潜在的定律:

元定律:机器人可以什么也不做,除非它的行动符合机器人学定律。此定律置于第零、第一、第二、第三定律之前。

第四定律:机器人必须履行内置程序所赋予的责任,除非这与其他高阶的定律冲突。

繁殖定律:机器人不得参与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除非新的机器人的行动服从机器人学定律。

三定律的不断完善,说明人们对人工智能是否能最终统治人类持有疑虑,通过为机器人设定行为守则,来确保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统治和主导地位。

但是,第零定律的增加却未必能保护人类的安全,**《机械公敌》中的超级大脑ViKi的逻辑实际就是在实现“第零定律”--它(他/她?)必须把保护整个人类整个种群的存在视为第一任务,所以它能够“合理合法”地强制每个人都待在家里,并以暴力对付反抗它意志的个人,而只是为了使人类避免自行残杀。虽然**中没有交待第零定律,但ViKi已经通过自己的AI思考出了人类制定三定律的本质。为了达到“机器人学定律”的“本质”要求--保护人类(humanity)--ViKi选择了照顾整体利益高于人类个体(A HUMAN BEING)利益的行动,而导致了人类的灾难--其实对我们每个人,每个独立的个体而言,自由才是首要的,什么战争,什么所谓的“自相残杀”都不能比失去自由更让人类痛苦! 这一点,是作为机器人的那个AI所不能理解和领悟的。

总之,机器人学三定律及其扩充定律根本不能保证我们每个个体的安全,因它可能被日益发展的AI误解(其实不是误解,而是正解)!

摩尔定律”,即“IT业第一定律”。

今年“摩尔定律”40岁

今年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著名的“摩尔定律”40周年。40年中,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化趋势一如摩尔的预测,推动了整个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给千家万户的生活带来变化。

1965年4月,当时还是仙童公司电子工程师的摩尔在《电子学》杂志上发表文章预言,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每年翻一番。1975年他又提出修正说,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将每两年翻一番。

当时,集成电路问世才6年。摩尔的实验室也只能将50只晶体管和电阻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摩尔当时的预测听起来好像是科幻小说;此后也不断有技术专家认为芯片集成的速度“已经到顶”。但事实证明,摩尔的预言是准确的。尽管这一技术进步的周期已经从最初预测的12个月延长到如今的近18个月,但“摩尔定律”依然有效。目前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已含有17亿个晶体管。

“摩尔定律”归纳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这40年里,计算机从神秘不可近的庞然大物变成多数人都不可或缺的工具,信息技术由实验室进入无数个普通家庭,因特网将全世界联系起来,多媒体视听设备丰富着每个人的生活。

这一切背后的动力都是半导体芯片。如果按照旧有方式将晶体管、电阻和电容分别安装在电路板上,那么不仅个人电脑和移动通信不会出现,基因组研究到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等新科技更不可能问世。

“摩尔定律”还带动了芯片产业白热化的竞争。在纪念这一定律发表40周年之时,作为英特尔公司名誉主席的摩尔说:“如果你期望在半导体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你无法承担落后于摩尔定律的后果。”从昔日的仙童公司到今天的英特尔、摩托罗拉、先进微设备公司等,半导体产业围绕“摩尔定律”的竞争像大浪淘沙一样激烈。

毫无疑问,“摩尔定律”对整个世界意义深远。在回顾40年来半导体芯片业的进展并展望其未来时,信息技术专家们说,在今后几年里,“摩尔定律”可能还会适用。但随着晶体管电路逐渐接近性能极限,这一定律终将走到尽头。“摩尔定律”何时失效?专家们对此众说纷纭。

美国惠普实验室研究人员斯坦·威廉姆斯说,到2010年左右,半导体晶体管可能出现问题,芯片厂商必须考虑替代产品。英特尔公司技术战略部主任保罗·加吉尼则认为,2015年左右,部分采用了纳米导线等技术的“混合型”晶体管将投入生产,5年内取代半导体晶体管。还有一些专家指出,半导体晶体管可以继续发展,直到其尺寸的极限——4到6纳米之间,那可能是2023年的事情。

一、英语里 it 和that具体指代的区别:

it/that二者均可用作代词, 指代前面提到的名词。一般说来, it指代同名同物; that

则指代同名异物。

I have lost my umbrella; I'm looking for it (该句中it就是指前面的my umbrella)

The umbrella you bought is cheaper than that I bought (替代词that在该句中特指“the umbrella I bought”, 以区别“the umbrella you bought”)

二、其他区别:

1、 that用来指代同名异物, that为特指, 相当于the +名词。that所指代的名词的修饰语往往是the /this /that。

The water in the cup is hotter than that in the pot (该句中that可以换成 the water)

2、that既可以代替不可数名词也可以代替可数名词单数, 代替可数名词复数时用 those。

Mary's handwriting is far better than that of Peter (that代替不可数名词 handwriting)

These pictures are more beautiful than those (those代替可数名词复数 pictures)

3、 that只能代替事物而不能代替人。

That on the table is mine

4、 it可以替代句中的不定式或从句等, 充当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that无此用法。

It is known to everybody that the moon travels around the earth once every month

I found it hard to get on with her

5、 it与that均可以替代上文全句的内容或部分内容。

He has saved my life; I'll never forget it (it代替第一分句)

Tom is painting his house I am told he does it every four years (it代替前面分句的部分内容painting his house)

Let's say we meet here at three o'clock That ought to give you time to buy everything (That代替前面表述的内容)

以上就是关于IT系统的安全原理全部的内容,包括:IT系统的安全原理、<机械公敌>里的机器人三大定律及其之间的矛盾是什么、被称为“IT业第一定律”的是指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langs/87769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