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在工作的人吗?模具的前景如何?

有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在工作的人吗?模具的前景如何?,第1张

1\近年来,中国塑料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以上,塑料制品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塑料制品在农业、塑料包装、塑料管材和异型材、汽车、家电、电子、交通等领域发展迅猛,掀起了一股投资热潮。

塑料模具在高技术驱动和支柱产业应用需求的推动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条,从上游的材料工业和加工、检测设备到下游的机械、汽车、摩托车、家电、电子通信、建筑建材等几大应用产业,塑料模具发展方兴未艾。

★建筑、建材工业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今后5~10年中国建筑业会有更大的发展,将成为中国市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并带动化学建材业的发展。由于国家已禁止使用铸铁管道,代之以塑料管材,预计2010年全国新建住宅室内排水管的80%及城市供水管的50%将采用塑料管。同时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塑料门窗,预计2010年塑料门窗的普及率将达到30%~5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塑料门窗及给排水管件,在引进设备和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技术消化与开发迅速发展起来。“十一五”期间,塑料管道、塑料门窗、新型防水材料依然是化学建材产业的发展重点。

塑料建材不仅能大量替代钢、木和传统建材,而且具有节能、节材、保护生态、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建筑功能与质量、降低建筑自重、施工便捷等优点,将在今后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预测2006年建筑用塑料制品将达到约450万吨。

化学建材挤出模具是用于生产新型化学建材的关键工艺装备,主要包括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塑料管件模具、低发泡成型挤出模具等。其技术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型化学建材的质量与产量。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主要用于生产塑料门窗型材。据资料介绍,塑料门窗在德国门窗市场的份额高达80%,其它西欧国家市场份额也达到30%~40%,中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广塑料门窗。管件模具是加工难度较大的注塑模,用于生产城市建筑中塑料给排水管件。

预期塑料建材模具需求量将有较快增长,各种异型材挤出模具、塑料管材管件模具将成为塑料模具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汽车、摩托车工业

汽车、摩托车工业是国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2005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均已超过590万辆,业界人士甚至用“井喷”来形容。从产业经济发展规律看,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正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阶段,经济学家称之为“经济起飞期”,这种内在强劲的经济内需使汽车模具潜在市场巨大。据估计,汽车、摩托车行业每年需要100多亿元的模具。而中国大型精密模具的制造能力不足,目前中高档轿车的覆盖件模具几乎全部为进口产品。大中型内外饰件塑料模具也是需求的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的大型精密汽车覆盖件模具和大中型内外饰件塑料模具是今后的重要工作。

随着中国汽车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摩托车出口的快速增长,以塑料替代木材和金属,会使塑料模具在汽车、摩托车工业中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新材料及新成型技术的出现,使得塑料制品在汽车工业中的消费量日益增加。在一定意义上说,汽车塑料制品的用量能反映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德国每辆汽车平均使用塑料制品已经达到了近300公斤,占汽车总消费材料的22%左右,是世界上采用汽车塑料零部件最多的国家。日本每辆汽车平均使用塑料100公斤,约占汽车材料消费总量的7.5%。如日本一家公司开发销售的新型汽车,除座椅外,车顶、装潢材料、仪表盘等内饰件全部采用塑料制造。当前,汽车塑料制品的应用趋势已由普通装饰件发展到结构件、功能件,塑料原料的使用也由普通塑料(多用于汽车内饰件)扩展到强度更高、耐冲击性更好的复合材料或塑料合金。可以说,随着塑料材质及其成型技术与工艺的提高,塑料搭上飞驰的汽车,必然引来汽车塑料模具的大发展。

★家电与电子通信产品

“十一五”期间,预计中国家电业所需的模具量的年增长率约为10%。一台电冰箱约需350副模具,价值400万元;一台全自动洗衣机约需200副模具,价值3000万元。单从塑料模具来看,一台空调器需要20副塑料模具,价值150万元;一台彩电约需10套塑料模具,价值120万元。“十一五”期间中国仅彩电的年生产量就将超过5000万台,按10万台需要一整套塑料模具、价格约120万元计,则仅彩电用塑料模具每年就有约6亿元的市场。

目前市场对家电、电子消费品外壳的色彩、手感、精度、壁厚等都提出了新要求,外壳设计成为重要的一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大型、精密、设计合理(主要针对薄壁制品)的注塑模具将在今后得到市场的欢迎。在集成电路制造中,集成电路塑封模具是半导体集成电路产品生产中必备的关键工艺装备,电子封装直接影响着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的电性能、热性能、光学性能、美观性能和机械性能,还影响其可靠性和成本,同时对系统小型化起到关键作用,而塑料封装就占集成电路封装市场的95%以上。作为集成电路的消费大国,中国目前年需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塑封模具380万副左右,但现有生产能力不足150万副。预计今后10年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市场需求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持续增长。模具市场的需求也呈线性增长趋势,到2005年需求量已达到840万副左右,产业化发展需求极其迫切。

★加速发展高档模具

海关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共进口模具13.6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5%,其中塑料橡胶模具进口金额高达7.79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56.6%;2003年出口模具3.3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65%,其中塑料橡胶模具出口金额2.25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66.8%。2005年中国出口模具7.4亿美元,与2004年出口4.9亿美元相比,增长了约50%。2005年中国进口模具达到20.68亿美元,仅比2004年增长14%,2005年进出口之比为2.8:1,比2004年的3.69:1。可见,中国模具市场正处在高速增长期,尤其是塑料橡胶模具,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从进出口对比可以看出,进口塑胶模具金额比出口金额高出246%。随着塑料工业的不断发展,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塑料模具的发展将高于总量发展速度。同时,由于近年来进口模具中,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模具占多数,所以,从减少进口、提高国产化率角度出发,这类国产高档模具在市场上的份额也将逐步增大。

专家预言,未来模具将向大型化、高精密度、多功能复合型等方向发展。同时,由于近年来中国每年用10亿美元左右进口模具,其中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模具占多数。从减少进口的角度出发,中国也应加快高档塑料模具的开发。

近年来,汽车、家电、办公用品、工业电器、建筑材料、电子通信等塑料制品需求旺盛,带动了塑料模具的快速发展。2000年,我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塑料模具的产值约100亿元,2005年达到250亿元,5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0%,快于模具行业总体增长速度近3.5个百分点,2006年预计将达到290亿元。

★我国塑料模具的市场情况

虽然我国塑料模具在数量、质量、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复杂、长寿命的高档塑料模具每年仍需大量进口。在进口的塑料模具中,主要是为汽车配套的各种装饰件模具、为家电配套的各种塑壳模具、为通信及办公设备配套的各种注塑模具、为建材配套的挤塑模具以及为电子工业配套的塑封模具等。出口的塑料模具以中低档产品居多。由于我国塑料模具价格较低,在国际市场中有较强的竞争力,所以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前景很好。因此,从市场情况来看,塑料模具生产企业应重点发展那些目前需进口的技术含量高的大型、精密、长寿命模具,并大力开发国际市场。随着我国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工程塑料的高速发展,可以预计,我国塑料模具的发展速度仍将继续高于模具工业的整体发展速度,近年内年增长率将保持15%以上的水平。 总之,中国的塑料模具具有光辉灿烂的前景。

海外模具产业发展概况

1)日本模具业

目前,日本的模具制造技术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日本通产省工业统计,日本共有模具生产厂约10000家,其中20人以下的占91%以上,即日本模具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主要靠专业化分工,完成高质量的模具设计、加工。由于日本的专业化分工做得好,中小模具企业的整体制造水平高,使“日本制造”的模具成为一种品牌、优质的象征。近年来,日本塑料模具、粉末冶金模具、压铸模具增长明显,冲压模具和锻造模具则相对呈减少趋势。据罗百辉了解,日本模具目前面临五大课题——缩短交货期、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模具质量和精度、劳动力不足以及迎接亚洲各国的挑战。针对此况,日本许多模具厂家都在积极扩大设备投资。在加工方面,大量采用无人看管的加工单元,或者通过计算机进行联机控制。在设计制造部门几乎都采用CAD/CAE/CAM技术,进行动作仿真分析、DNC(直接数字控制)加工。模具的技术开发主要向高精度、高速度、长寿命、复杂、大型、一体化和高性能诸方面发展。

2)美国模具工业

美国现有约7000家模具企业,90%以上为少于50人的小型企业。由于工业化的高度发展,美国模具业早已成为成熟的高技术产业,处于世界前列。美国模具钢已实现标准化生产供应,模具设计制造普遍应用CAD/CAE/CAM技术,加工工艺、检验检测配套了先进设备,大型、复杂、精密、长寿命、高性能模具的发展达到领先水平。

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面临后工业化时代的大调整、大变革,也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来自成本压力、时间压力和竞争压力。

3)德国模具业

德国一向以精湛的加工技艺和出产精密机械、工具而著称,其模具业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对于模具这个内涵复杂的工业领域,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德国模具制造厂商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全行业必须协调一致,群策群力,挖掘开发潜力,共同发扬创新精神,共同技术进步,取长补短,发挥好整体优势,才能取得行业的成功。此外,为适应当今新产品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德国不仅大公司建立了新的开发中心,而且许多中小企业也都这样做,主动为客户做研发工作。在研究方面德国始终十分活跃,成为其在国际市场上保持不败的重要基础。在激烈竞争中,德国模具行业多年保持住了在国际市场中的强势地位,出口率一直稳定在33%左右。

据德国工、模具行业组织——德国机械制造商联合会(VDMA)工模具协会统计,德国有模具企业约5000家,2003年德国模具产值达48亿欧元。其中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VDMA)会员模具企业有90家,这90家骨干模具企业的产值就占德国模具产值的90%。

4)新加坡模具产业

新加坡是一个只有300万人口的小国,在上世纪80到90年代,政府重视和支持精密模具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使模具工业得到快速增长,促进了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加坡拥有各种类型模具以及精密加工相关企业超过1000多家,模具年产值超过45亿人民币,在亚洲模具业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力和作用。模具企业中上市的有10多家。新加坡65%以上企业生产的模具都是为电子相关业配套的,生产的模具不是大型的,但都是高精密、高水平的模具。

新加坡模具企业主要集中在半导体框架/封装模具、五金冲压模具、塑胶模具、硅橡胶模具等领域。

2、我国模具产业总体情况

自1997年以来,国家相继把模具及其加工技术和设备列入了《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并对部分重点专业模具厂实行增值税返还的优惠政策;1999年国家又把有关模具技术和产品列入国家计委和科学技术部发布的《当前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目录)》。以上措施均有力推动了我国模具产业的飞速发展。

1)模具产业总额迅速增长

2005年我国模具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三位,达到610亿元,2006年模具工业总产值达到了720亿。我国模具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以上)、企业数量、职工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均呈逐年递增趋势。

2)进出口比例渐趋合理,但仍是世界上模具年净进口量较大的国家。

我国模具产品进口额的增幅在逐年下降,出口额在逐年递增,进出口之比由1999年的6.6:1降到2006年的2:1。出口模具仍以中低档为主,而进口模具以中高档为主,主要缺口集中于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等技术含量高的模具。

3)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十一五”期间,中国模具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已能生产精度达2微米的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寿命1~2亿次。在大型塑料模具方面,现在已能生产48英寸电视的塑壳模具、大容量洗衣机的塑料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杠、整体仪表板等模具。在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国内已能生产照相机塑料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等。在大型精密复杂压铸模方面,国内已能生产自动扶梯整体踏板压铸模及汽车后桥齿轮箱压铸模。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制造业急需的精密、复杂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轿车覆盖件模具、电子接插件等电子产品模具等,仍然大量依靠进口。

3、国内主要模具生产地简况

国内主要模具生产基地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安徽。

1)主要省市及特点

广东——国内模具市场龙头、三资企业为主体

广东省拥有模具制造企业10000多家,从业人员达30万人,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和出口总值均居全国第一位。广东是当今中国最主要的模具市场,也是中国最大的模具出口与进口省。全国模具产值的40%多来自广东,且模具加工设备数控化率及设备的性能、模具加工工艺、生产专业化水平和标准程度领先国内其它省市。

浙江——塑料模具比重大、民营企业为主体

浙江省模具工业主要集中在宁波市和台州市。宁波市的宁海、余姚、慈溪及鄞州主要生产塑料模具,北仑以压铸模为主,象山和舟山以铸造和冲压模具为主。台州市主要模具生产企业集中在黄岩和路桥,塑料模具占大多数。

上海——信息产业和汽车行业模具为主导

上海现有模具企业2000余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年产值近6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上海模具产业将面向6大产业和重点行业,特别是信息(IT)产业和汽车行业,大力发展IT行业的精密镁合金压铸模、精密注塑模、汽车业的覆盖件模具、大型零件压铸模、精密冲压件多工位级进模。

江苏——外资、民营为主力

江苏模具主要集中在苏州和昆山。苏州目前有各类模具厂1000多家,模具加工点1000多个,模具年销售额约50亿~60亿元,模具业成为该市新兴工业之一。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荷兰、美国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独资、合资企业很多,民营模具企业也不少。

安徽——正在崛起的新生力量

目前安徽省拥有一批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模具产品,如洗衣机、空调器等大型注塑模、电冰箱吸塑发泡模、电机定转子叠片高速级进冲模等,有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0%以上。模具标准件、模具材料基地也已形成。

此外山东、福建、天津、辽宁、重庆、河北近年的发展情况也比较好。

2)模具年产值过亿元企业地域分布

“十五”期间,先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后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再是环渤海地区,目前占全国80%左右的模具集中在这三个地区。

据罗百辉了解,目前模具产值全国过亿元的模具企业主要集中在汽车覆盖件模具领域。“十一五”期间各类模具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例如:汽车覆盖件模具方面的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精密冲压模具方面的无锡国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大型塑料模具方面的海尔模具公司、塑料异型材模具方面的铜陵三佳科技有限公司(模具第一股)、橡胶轮胎模具方面的广东巨轮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和揭阳巿天阳模具有限公司、模具标准件方面的香港龙记集团和盘起工业(大连)有限公司等。在上亿元的模具企业中,外资占了相当比重。

4、中国模具产业中的现存问题

近年来,我国模具行业结构,无论是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进出口结构,都在向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为更新和提高装备水平,模具企业每年都需进口几十亿元的设备。罗百辉认为,在创新开发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模具行业内综合研发能力的提升已严重滞后于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创新能力薄弱;

2)整体效率低;

3)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的程度低、协作差;

4)模具材料及模具相关技术落后;

5)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进出口结构都不够合理;

6)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模具企业的管理落后更甚于技术落后。

5、中国模具工业的发展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模具工业的发展趋势是:模具产品向着大型、精密、复杂、经济、快速的方向发展;模具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模具制造周期不断缩短;模具生产朝着信息化、无图化、精细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模具企业向着技术集成化、设备精良化、产品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模具技术的发展集中在以下方面。

1)模具结构日趋大型、精密、复杂及寿命日益提高;

2)CAD/CAE/CAM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广泛应用;

3)新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中的推广应用;

4)提高模具标准化水平和模具标准件的使用率;

5)开发优质模具材料和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

6)开发成形新工艺和新模具,培养新理念和新模式。

滁州的家电模具在全国久负盛名,近年来,滁州家电配套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冰箱产品制造装备和模具生产基地冰箱的箱体和门发泡线、吸塑成型模具等关键主体设备生产在国内市场占据70%份额。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模具行业受到冲击在所难免,模具网CEO罗百辉建议模具企业必须积极正视困难,认清形势,关注最近国家出台的“家电下乡”和“电子信息、钢铁和汽车等九大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有关政策,制定策略,调整结构,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渡过难关。

二、滁州模具行业发展现状

滁州市现有模具生产企业7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20多家,以冰箱真空成型模具和发泡模具制造为主,近几年来又在非标模具装备生产线、注塑模、冲压模等模具领域有较快发展。

冰箱真空成型模具和发泡模具制造是滁州模具行业的特色,在全国冰箱模具生产领域占有70%以上市场份额。全市冰箱模具生产企业有2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15家,主要集中在滁州市市区,还有一部分分布在南谯区、全椒县和来安县。据罗百辉了解,滁州市冰箱模具产业目前是国内冰箱模具重要的制造基地,代表性的企业有安徽鲲鹏装备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原中国扬子集团滁州装备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滁州市宏达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滁州市经纬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滁州科创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滁州市博精模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非标模具装备生产是市模具生产企业开拓的又一成功领域,以安徽鲲鹏装备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滁州市爱力特制冷成套装备有限公司、滁州鑫隆机电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模具生产企业在冰箱、冰柜、洗衣机等家电成套生产线非标装备以及太阳能热水器成套生产线非标装备生产方面占据了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

此外滁州市还拥有安徽天大集团模具公司、滁州迪蒙德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安徽安缆模具有限公司、滁州市凤凰制冷配件有限公司等主要生产注塑模具的企业,拥有以守塑精密模具公司为代表的主要为本企业生产配套的模具生产分厂。据罗百辉了解,2008年滁州市模具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拥有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联合攻关的自主创新体系,每年自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达200多项,在家电模具开发、成套设备提供方面形成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产品标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74086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5
下一篇 2023-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