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WiFi与蓝牙功耗相当,物联网还有什么选择

如果WiFi与蓝牙功耗相当,物联网还有什么选择,第1张

1查看对方手机是否支持 蓝牙可见功能。若支持,请将对方设备 的蓝牙可见性勾选后重新搜索尝试。2检查 是否可 以 搜索到其他带有蓝牙功能的设备,排除是 否为蓝牙兼 容性或对 方手机蓝 牙设置问题。3关机重新启动手机,再次搜索。4 若依然搜索 不到任何蓝牙设备,请备份手机中 数据(联系人、多媒体文件等),将手机恢 复出厂设置。

WiFi技术

WiFi方案的优势是技术成熟,单独的产品就可以接入公网,成本也是相对较低。

缺点则是WiFi设备一般功耗较大,在物联网领域中,供电是一个问题;

WiFi接入数量相对有限,一个家庭路由器一般只能接入几十个设备;

当然,WiFi方案在物联网初级阶段有较大优势,单独的WiFi模块依托路由器即可入网,优势明显,虽然接入数量不多,但是在物联网、智能家居未大规模普及的情况下,也可以满足大多数需求。

所以基于IoT UART串口WiFi模块WG219/WG229/WG231/LCS6260的WiFi方案更适用于对功耗要求不明显,不会大量部署的物联网产品,例如:智能电饭煲,智能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传统家电设备接入物联网。

蓝牙技术:

蓝牙方案的主要优势在于蓝牙模块的超低功耗,而且通过app打开蓝牙与手机的交互比较简单。

SKB369/SKB501

目前随着蓝牙50模块SKB501(网页链接)、以及更多蓝牙50产品的上市,蓝牙技术的数据传输速度和覆盖范围等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更加适用于物联网的要求。

所以,蓝牙方案适用于对功耗有要求,和手机可以直接交互的物联网产品,例如:智能门锁,智能秤,智能电动牙刷等,也适用于大规模蓝牙mesh灯控、蓝牙传感器网络的部署。

UWB技术:

超宽带技术是近年来新兴一项全新的、与传统通信技术有极大差异的通信无线新技术。它不需要使用传统通信体制中的载波,而是通过发送和接收具有纳秒或微秒级以下的极窄脉冲来传输数据,从而具有31~106GHz量级的带宽。目前,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在内的国家都在研究这项技术,在无线室内定位领域具有良好的前景。

UWB技术是一种传输速率高,发射功率较低,穿透能力较强并且是基于极窄脉冲的无线技术,无载波。正是这些优点,使它在室内定位领域得到了较为精确的结果。

超宽带室内定位技术常采用TDOA演示测距定位算法,就是通过信号到达的时间差,通过双曲线交叉来定位的超宽带系统包括产生、发射、接收、处理极窄脉冲信号的无线电系统。而超宽带室内定位系统则包括UWB接收器、UWB参考标签和主动UWB标签。定位过程中由UWB接收器接收标签发射的UWB信号,通过过滤电磁波传输过程中夹杂的各种噪声干扰,得到含有效信息的信号,再通过中央处理单元进行测距定位计算分析。

超宽带可用于室内精确定位,例如战场士兵的位置发现、机器人运动跟踪等。超宽带系统与传统的窄带系统相比,具有穿透力强、功耗低、抗干扰效果好、安全性高、系统复杂度低、能提供精确定位精度等优点。因此,超宽带技术可以应用于室内静止或者移动物体以及人的定位跟踪与导航,且能提供十分精确的定位精度。根据不同公司使用的技术手段或算法不同,精度可保持在01 m~05 m。

WiFi行业市场综述

WiFi技术具有短距传输、高速率等特点,率先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级电子终端设备上实现大规模应用,并逐步向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应用场景渗透。

WiFi技术定义

WiFi(Wireless Fidelity)是一种将电子终端设备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局域网通讯技术。WiFi技术基于IEEE 80211标准,该标准是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定义的无线局域网通信标准,通过定义一个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和数个物理层(PHY)规范标准为便携式、可移动终端设备建立局域网无线连接。

根据IEEE 80211标准的定义,WiFi网络架构可分为独立型基本服务集(Independent Basic Service Set)、基础结构型服务集(Infrastructure Basic Service Set)、网状基本服务集(Mesh Basic Service Set)以及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WiFi技术具有短距传输、高速率等特点,率先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级电子终端设备上实现大规模应用,并逐步向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应用场景渗透。

物联网无线传输技术

在物联网通信技术体系中,WiFi、蓝牙、Zigbee同属无线局域网技术,主要面向通信范围较小的场景,三类技术在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功耗等方面存在差异。

国际WiFi联盟简介

国际WiFi联盟根据各类企业对产品认证的不同需求设置4个成员级别,不同级别成员需交付费用、享有权益各不相同。

国际WiFi联盟国际WiFi联盟(WiFi Alliance,WFA)成立于1999年,是负责WiFi技术应用产品认证及商标授权的国际组织。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为WiFi技术创建IEEE 80211标准,但不负责测试、认证相关技术产品,国际WiFi联盟填补技术认证方面的空白,通过建立和执行WiFi相关产品认证标准,对技术相关产品的互 *** 作性、兼容性等进行测试、验证,以进一步推动WiFi技术规范应用。当相关技术产品通过国际WiFi联盟的测试后,产品的相关制造商、经销商即可获得授权,在产品上使用“WiFi CERTIFICATE”商标。国际WiFi联盟根据各类企业对产品认证的不同需求设置4个成员级别,不同级别成员需交付费用、享有权益各不相同,其中,面向大、中型企业的成员级别包括贡献者会员和实施者会员,面向小型企业的成员级别包括入门级参与者会员和入门级实施者会员。

WiFi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分立器件领域8英寸晶圆制程整体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向后制中国WiFi行业产业链包括上游的芯片供应商、模组供应商,中游的路由器供应商、WLAN设备供应商,以及下游的消费级电子终端供应商、物联网应用服务商约着中国小信号分立器件设计能力的发展。

中国WiFi行业产业链

中国WiFi行业产业链包括上游的芯片供应商、模组供应商,中游的路由器供应商、WLAN设备供应商,以及下游的消费级电子终端供应商、物联网应用服务商。上游的芯片供应商为模组供应商提供WiFi芯片产品,模组供应商为中游的路由器供应商和WLAN设备供应商提供通讯设备模组产品。中游的路由器供应商和WLAN设备供应商为下游提供路由器、WLAN设备等无线网络设备产品。下游的消费级电子终端供应商、物联网应用服务商为最终用户提供基于WiFi技术的终端产品以及应用服务。

产业链上游分析

WiFi芯片市场高度集中,海外大型传统集成电路设计厂商占据主导地位,而伴随着WiFi 6标准的推广,头部厂商逐步加快推广WiFi 6芯片产品。

WiFi芯片市场状况:WiFi芯片市场集中度高,以海外厂商为主,博通、高通、Marvell、Celeno、Quantenna等头部厂商占据约80%市场份额。

WiFi芯片市场价格:WiFi芯片可分为终端设备芯片和网络设备芯片,其中,终端设备芯片市场平均单价区间约为5-10元,网络设备芯片市场平均单价区间约为20-30元。

WiFi芯片市场参与者:WiFi芯片市场参与者包括以博通、高通、Marvell、Celeno、联发科等为代表的大型传统集成电路设计厂商,和以乐鑫科技、南方硅谷、联胜德、新岸线等为代表的中小型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WiFi芯片市场发展前沿:WiFi 6为最新WiFi技术标准,博通、高通、Marvell等WiFi芯片头部厂商逐步加快推广WiFi 6芯片产品。2019年,WiFi芯片市场发生多起芯片厂商收购事件,传统集成电路头部厂商通过收购WiFi芯片相关厂商打进WiFi产业链上游市场,为其在物联网应用市场的战略布局作铺垫。

WiFi产业链各环节厂商逐步向WiFi模组市场拓展,按照模组产品的应用特性可将WiFi模组厂商分为终端设备类厂商、芯片类厂商、物联网应用服务类厂商和网络设备类厂商。

WiFi模组市场状况:相比WiFi芯片,WiFi模组生产门槛更低,厂商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更激烈,WiFi产业链各环节厂商逐步向WiFi模组市场拓展。

WiFi模组市场价格:WiFi模组可分为终端设备模组和网络设备模组,其中,网络设备模组市场平均单价区间约为40-60元。不同类型终端设备所采用的WiFi模组产品价格存在差别,其中,手机端WiFi模组市场平均单价区间约为5-20元,智能家居类终端设备WiFi模组市场平均单价区间约为15-45元。

WiFi模组市场参与者:按照模组产品的应用特性可将WiFi模组厂商分为终端设备类厂商、芯片类厂商、物联网应用服务类厂商和网络设备类厂商。终端设备类厂商典型代表包括华为、小米、三星等,芯片类厂商典型代表包括高通、博通、联发科等,物联网应用服务类厂商包括涂鸦智能、利尔达等,网络设备类厂商包括锐捷科技、华为、TP-Link等。

WiFi模组市场发展:现阶段,相比手机端WiFi模组,应用于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物联网场景的WiFi模组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仍有较大下降空间。

产业链中游分析

多家厂商推出支持WiFi 6标准的路由器产品,而该类产品定价高,主要面向游戏场景,无线速率达3,000Mbps以上。

WiFi路由器:信号传输重要设备

WiFi路由器可将有线网络信号转换为无线网络信号,为安装WiFi模组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家电等终端设备提供信号传输功能。在中国市场中,WiFi路由器代表厂商包括TPLink、华为、小米、华硕、Netgear等。

多家厂商发布WiFi 6路由器产品

在WiFi 6技术标准应用推广步伐逐步加快的发展背景下,TP-Link、华为、小米、华硕、Netgear等多家路由器厂商推出支持WiFi 6标准的路由器产品以迎合市场发展需求,而从产品的发展情况分析,现阶段的WiFi 6相关路由器产品定价高,多采用4核芯片,主要面向游戏场景,无线速率均在3,000Mbps以上,其中,华硕GT-AX11000的速率可达11,000Mbps以上。伴随WiFi 6路由器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相关产品价格将趋于下降。

现阶段的WLAN设备市场以商用级产品为主,市场集中度高,新华三、锐捷网络、华为等WLAN设备头部厂商陆续推出基于WiFi 6标准的WLAN设备,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WLAN设备: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指以无线电波为数据传输介质将计算机设备相互联通,构成资源共享的局域网络体系。构成WLAN网络的设备包括WLAN终端设备、AP(Access Point,无线接入点)、AC(Access Controller,无线控制器)、PORTAL服务器等。

WLAN设备产品及应用服务:WLAN设备厂商主要为用户提供AP和AC设备,并可为用户提供WLAN网络整体解决方案。WLAN设备产品及应用服务可分为商用级和消费级两个层级,而现阶段的WLAN设备市场以商用级产品为主,主要面向产业园区、机场、火车站等大型应用场景。

WLAN设备市场竞争格局:WLAN设备市场集中度高,思科、Aruba-HPE、Ubiquiti、ARRIS、华为占据全球市场约80%份额,而中国市场中,新华三、锐捷网络、华为、信锐技术、思科的市场份额约共达90%。在中国通信运营商2019年WLAN设备大型集中采购项目中,锐捷网络、新华三多次中标。

WLAN设备市场发展前沿:新华三、锐捷网络、华为等WLAN设备头部厂商陆续推出基于WiFi 6标准的WLAN设备,如锐捷网络的RG-AP880、华为的AirEngine系列等,头部厂商在WiFi 6 WLAN设备方面的竞争将愈发激烈,WLAN设备市场将保持高度集中的发展态势。

产业链下游分析

消费级电子终端是WiFi技术核心应用场景,但近5年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级电子终端市场规模逐步下滑,WiFi技术逐步向物联网应用场景渗透。

消费级电子终端是WiFi技术核心应用场景

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级电子终端是WiFi技术核心应用场景,在消费级电子终端市场发展带动下,WiFi产业基础逐步建立。现阶段,市场中的多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产品均支持WiFi技术,其中,约50%的WiFi连接设备为智能手机。近5年来,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从2015年的46亿部下滑至2019年的37亿部,下滑趋势明显,对WiFi产业产生不利影响。伴随WiFi 6标准逐步推广,苹果、华为、三星、小米、vivo、OPPO等智能手机厂商逐步加快WiFi 6相关产品布局,以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取得发展优势。

WiFi技术正重点渗透物联网应用场景

近5年来,伴随着消费级电子终端市场规模逐步下滑,WiFi技术逐步拓展应用市场,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物联网应用场景渗透,其中,WiFi技术在智能家居场景的应用推广步伐较快。WiFi技术具有短距传输、高速率等特点,能迎合智能家居场景的应用需求。除WiFi外,蓝牙、Zigbee等局域网技术亦是智能家居场景的常用无线传输技术,三种技术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在中国市场中,基于WiFi技术的物联网应用服务商典型代表包括小米、欧瑞博、涂鸦智能、紫光物联网等。

市场规模

近5年来,在消费级电子终端设备市场发展步伐趋于滞缓的背景下,中国WiFi芯片市场规模有所下滑,预计未来5年,WiFi 6标准及物联网应用将带动WiFi芯片市场进一步增长。

中国WiFi芯片市场规模

现阶段,WiFi技术仍主要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传统消费级电子终端设备,WiFi芯片市场与消费级电子终端市场密切相连。近5年来,消费级电子终端设备市场规模呈现下滑趋势,以手机为例,中国手机出货量在2016年达到近5年来的顶峰,而2017-2019年,中国手机出货量逐年下滑,对WiFi芯片市场造成不利影响。按芯片销售额进行计算,中国WiFi芯片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729亿元下滑至2019年的1680亿元。近两年来,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物联网领域对WiFi芯片产品需求愈发提升,中国WiFi芯片出货量有所回升。

WiFi芯片市场未来发展

WiFi 6芯片产品将成为主流:现阶段,支持WiFi 6标准的芯片产品出货量仍不高,而伴随着WiFi 6标准逐步应用推广,预计至2023年,支持WiFi 6标准的芯片在WiFi芯片总出货量中的占比有望达90%

物联网应用占比将逐步提升: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级电子终端出货量逐步下滑的背景下,WiFi技术将加快渗透至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物联网应用场景,相关芯片应用占比将逐步提高。

新型应用场景将日益增多:除传统消费级电子终端和物联网应用外,WiFi技术在VR/AR、超高清视频等新型高速率应用场景亦具有高适用性,预计针对此类应用的WiFi芯片将在未来5年不断增多。

WiFi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WiFi 6标准推动技术升级

WiFi 6标准通过引入OFDMA频分复用技术、MU-MIMO技术、BSS着色机制、TWT技术等技术实现升级发展。

WiFi技术每4-5年实现一次迭代升级,而最新的WiFi 6标准于2018年推出市场。在WiFi 6标准中,OFDMA频分复用技术、MU-MIMO技术分别在频率空间和物理空间上提供多路并发技术支持,显著提升网络整体性能与速度,降低网络时延,优化用户体验。BSS着色机制可降低同频道干扰,有效提升频谱资源利用效率。WiFi 6标准还通过引入TWT技术降低终端设备功耗,有利于WiFi技术在物联网领域进一步应用推广。

基于WiFi 6标准的多方位性能升级,支持WiFi 6标准的芯片、模组、路由器、无线AP、手机终端等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提升,WiFi 6标准将推动WiFi行业进一步发展。

WiFi 6标准实现多方面性能提升:相比WiFi 4、WiFi 5等历代标准,WiFi 6标准在带宽、 设备连接数量、时延、功耗等多方面实现提升。WiFi最高调制从WiFi 5的256QAM提升至WiFi 6的1,024QAM,可在高密度用户环境下实现高速率、低时延网络传输。此外,WiFi 6标准还将每个频段的载波发送时间从Wi-Fi 5标准的32毫秒提升至128毫秒,有效降低丢包率和重传率。

WiFi 6标准相关产品不断增多:自WiFi 6标准发布以来,市场中的WiFi 6标准相关产品数量不断增多,有利于行业进一步发展。从市场产品情况分析,WiFi 6标准相关产品主要集中在芯片、模组、路由器、无线AP、手机终端等方面,其中,以无线AP和手机终端发展最为突出。在无线AP方面,华为、锐捷网络、新华三等厂商走在前列,而在手机终端方面,苹果、华为、三星、小米等手机大厂在WiFi 6手机产品方面的竞争亦愈发激烈。

智能家居应用市场快速扩张

WiFi是智能家居场景重要无线组网连接技术,在智能家居应用市场快速扩张的发展背景下,WiFi技术产业发展步伐日益加快。

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快速扩张: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技术赋能下,智能家居行业快速发展,相关产品数量增长迅猛。此外,伴随着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日渐提高,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产品的消费能力亦不断提高,推动中国智能家居市场逐步扩张。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654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3,87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7%。预测未来5年,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认知度将日益提升,智能家居产品普及度将逐步提高,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张。

WiFi是智能家居场景重要无线组网连接技术:WiFi技术具有高速率、高宽带、安全可靠等突出优点,可满足智能家居应用需求,是智能家居场景重要无线组网连接技术。根据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数据,2018年,WiFi在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组网连接技术体系中的应用占比达194%,为智能家居场景第二大无线传输技术。得益于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快速发展,应用WiFi技术的智能家居设备数量不断增长,WiFi产业发展步伐日益加快。

中国WiFi行业发展风险因素

中国WiFi行业发展风险主要体现在需求端和技术应用端:在需求端,智能手机出货量趋于下滑不利于WiFi产业发展;在技术应用端,WiFi面临其他物联网通信技术竞争风险。

需求端风险:智能手机出货量趋于下滑

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级电子终端是WiFi技术的核心应用市场,其中,约50%的WiFi连接设备为智能手机。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6年达到近5年来的顶峰后逐渐下滑,从2016年52亿部下降至2019年的37亿部,下滑趋势明显。作为下游应用需求端的核心代表,智能手机市场逐渐萎缩对WiFi产业链上、中游发展带来明显发展风险,行业发展压力加大。

技术应用端风险:其他物联网通讯技术竞争风险

在传统消费级电子终端市场发展步伐趋于滞缓的背景下,WiFi技术逐步转移目标应用市场,正重点渗透物联网应用场景。在物联网应用场景中,WiFi技术面临来自NB-IoT、LoRa、Zigbee等无线传输技术竞争。相比NB-IoT、LoRa等技术,WiFi技术在功耗、连接设备数量等方面处于劣势。此外,WiFi模组价格下滑幅度小于其他技术模组产品,不利于其在物联网领域进一步应用推广。

中国WiFi行业相关政策法规分析

中国政府发布的多部重要产业规划均对无线通信、无线局域网技术提出相关发展要求及指引,有力推动WiFi行业进一步发展。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统筹国家现代化建设需求,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协调频谱资源配置,科学规划无线电频谱,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该政策内容有利于中国频谱资源规范化配置,使WiFi技术在稳定频谱环境下运作。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珠三角无线宽带城市群建设,实现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在大湾区热点区域和重点交通线路全覆盖,实现城市固定互联网宽带全部光纤接入,WiFi作为无线局域网重要技术之一,将在粤港澳大湾区逐步推广应用。

中国WiFi行业发展趋势

WiFi 6将与5G技术形成互补共存关系

5G和WiFi 6均应用MIMO相关技术,同具有高速率、低时延等突出优势,而两者的技术本质和应用优势各不相同,5G将重点面向户外场景,WiFi 6将重点面向户内场景。

5G和WiFi 6为通讯领域两大前沿技术,两种技术同具有高速率、低时延等优势,均可应用于物联网、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应用领域。而从两种技术的本质特性分析,5G为广域网授权频谱技术,重点面向户外应用场景,WiFi 6为局域网非授权频谱技术,重点面向户内应用场景,两者的应用优势各不相同。WiFi 6可改善5G通信在户内场景穿透性差、覆盖率低、功耗高等问题,5G可改善WiFi 6在户外场景无法实现大量设备远距传输的问题,两者将逐步形成互补共存关系。

新兴应用场景不断增多

伴随着WiFi 6标准逐步应用推广,WiFi网络的高速率、低时延、低功耗等性能优势将更加突出,应用WiFi网络的新兴应用场景不断增多。

相比WiFi 4、WiFi 5等历代WiFi技术标准,WiFi 6在带宽、网络速率、网络时延、功耗等方面实现提升,从而进一步拓展WiFi技术应用场景。从WiFi技术的应用发展情况分析,第一阶段以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级电子终端为驱动,第二阶段以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物联网应用为驱动,第三阶段以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应用等新一代高速率应用为驱动,而在WiFi 6技术标准发展推动下,WiFi技术向第三阶段迈进的步伐日益加快。

中国WiFi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中国WiFi芯片厂商的发展水平与海外头部厂商相比有较大差距,仍需进一步提高,而WiFi 6为现阶段行业发展关键竞争点,WiFi 6相关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产品将不断增多。

中国厂商在WiFi芯片环节参与度最低:WiFi芯片市场集中度高,以海外厂商为主,中国厂商在WiFi芯片环节的参与度最低。在中国芯片厂商中,乐鑫科技在WiFi MCU芯片方面逐渐积累优势,华为在最新发布的AX3 WiFi路由器中应用其自研的凌霄系列芯片,中国厂商的发展步伐日渐加快,但和海外头部厂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WiFi 6为现阶段行业发展关键竞争点:WiFi产业链各环节厂商陆续研发支持WiFi 6标准的产品,WiFi 6为现阶段行业发展关键竞争点。近两年来,支持WiFi 6标准的WLAN设备、路由器、手机终端产品受到市场高度关注,而在WiFi 6相关产品方面走在前列的厂商包括华为、小米、锐捷网络等。华为在路由器、WLAN设备、手机终端等方面均布局WiFi 6相关产品,其中以AirEngine系列WLAN设备发展最突出。小米在WiFi 6路由器、手机终端、智能家居设备等方面走在前列。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一篇文章看懂什么是NB-IoT和物联网

NB-IOT是一种物联网实现技术 同zigbee及wifi一样 属于物联网的重要分支 NB-IOT是基于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它拥有低功耗的特点 跟zigbee一样 但是传输速率要大于zigbee 而wifi则消耗较大的功耗 但是传输速率比它们都要大
NB-IoT是IoT领域一个新兴的技术,支援低功耗装置在广域网的蜂窝资料连线,也被叫作低功耗广域网(LPWA)。NB-IoT支援待机时间长、对网路连线要求较高装置的高效连线。据说NB-IoT装置电池寿命可以提高至至少10年,同时还能提供非常全面的室内蜂窝资料连线覆盖。

物联网丨一篇文章搞懂LoRa,SigFox,eMTC和NB-IoT之间的区别

都是远距离无线传输,只是各自的应用领域不同而已。

LoRa比较适合区域网,自己管理资料,自己架设基站进行资料处理,比如一个农场、一个蔬菜基地等。

NB-IoT较适合广域网部署,应用领域比较适合广泛部署,一个特征应用比如共享单车就比较适合NB而不适合LoRa,比较像是3/4G跟WiFi的关系。

LoRa:基站需要自己管理,可以类比为自己家里WIFI路由器,手机连结WIFI上网

NB-IoT:基站运营商已经给你建好,要传输付钱即可,资料走运营商网路,可以类比为目前的手机3/4G上网

LoRa、SigFox因为出现的时间较早,且较基于授权频谱的LPWA技术更为成熟,也可以规模商用,能够满足当时部分使用者的需要,因此获得了运营商的选择。在市场上,基于非授权频谱的LPWA技术,主要是LoRa、SigFox为主。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到了2016年,NB-IoT和eMTC这两项技术出现了,并且这两项技术都采用统一的3GPP标准来扩充套件物联网。这项技术具有行业标准的属性,是开放的,并且采用的技术方向是向5G进行逐步演进,标准会不断的提升和演进。

一篇文章看懂什么是工业40

这篇接地气的文章告诉你——什么叫工业40 导读:工业40到底是个啥,本来答应给他单独讲一遍,后来一想,不如整理下材料和思路,一块分享给大家,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谈谈这个神秘的工业40吧。
早年从事过工业自动化行业,后来为了赚点讲课费做零花。

工业40第一重天:智慧生产
之前我们说过,生产装置和管理资讯系统也各自连线起来,并且装置和资讯系统之间也连线起来了。你有没有觉得还缺点什么?没错,就是生产的原材料和生产装置还没有连线起来。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东西,叫做RFID,射频识别技术。估计你听不懂,简单来说,这玩意儿就相当于一个二维码,可以自带一些资讯,他比二维码牛叉的地方,在于他可以无线通讯。
我还是来描述一个场景,百事可乐的生产车间里,生产线上连续过来了三个瓶子,每个瓶子都自带一个二维码,里面记录著这是为张三、李四和王二麻子定制的可乐。
第一个瓶子走到灌装处时,通过二维码的无线通讯告诉中控室的控制器,说张三喜欢甜一点的,多放糖,然后控制器就告诉灌装机器手,“加二斤白糖!”(张三真倒霉……)。
第二个瓶子过来,说李四是糖尿病,不要糖,控制器就告诉机器手,“这货不要糖!”
第三个瓶子过来,说王二麻子要的是芬达,控制就告诉灌可乐的机械手“你歇会”,再告诉灌芬达的机械手,“你上!”
看到了,多品种、小批量、定制生产,每一灌可乐从你在网上下单的那一刻起,他就是为你定制的,他所有的特性,都是符合你的喜好的。
这就是智慧生产。
工业40第二重天:智慧产品
生产的过程智慧化了,那么作为成品的工业产品,也同样可以智慧化,这个不难理解,你们看到的什么智慧手环、智慧脚踏车、智慧跑鞋等等智慧硬体都是这个思路。就是把产品作为一个数据采集端,不断的采集使用者的资料并上传到云端去,方便使用者进行管理。
德美工业40和工业网际网路的核心分歧之一,就是先干智慧工厂,还是先搞智慧产品。德国希望前者,美国希望后者。至于中国,我们就搞加,还是加这个东西好,正加反加都行。
工业40第三重天:生产服务化
刚才说了,智慧产品会不断地采集使用者的资料和状态,并上传给厂商,这个就使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成为可能,向服务收费。我好多年前在西门子的时候,西门子就提出来向服务收费,当时我觉得这是德国佬拍脑袋想出来的傻×决定,但是现在我才明白这是若干年前就已经开始为工业40的生产服务化布局了。你对西门子的印象是什么?冰箱?你个糊涂蛋,西门子这些年已经悄然并购了多家著名软体公司,成为仅次于SAP的欧洲第二大软体公司了。
这个服务是什么呢?比如西门子生产一台高铁的牵引电机,以往就是直接卖一台电机而已,现在这台电机在执行过程中,会不断的把资料传回给西门子的工厂,这样西门子就知道你的电机现在的执行状况,以及什么时候需要检修了。高铁厂商以往是怎么做的?一刀切,定一个时间,到时间了不管该不该修都去修一下,更我们汽车保养没什么差别。现在西门子可以告诉你什么时候需要修什么时候需要养护,你要想知道,对不起,给钱。
再举个例子,智慧产品实现后,每一辆汽车都会不断地采集周边的资料,来决定自己的行驶路线,整个运输系统会完全服务化,任何人都不需要再买车,有一天也许自己开车会成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因为装置是智慧的,而人确是不可控的。
在这个阶段,所有的生产厂商都会向服务商转型。
工业40第四重天:云工厂
当工厂的两化融合进一步深入的时候,另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就有要孕育而生了,这就是云工厂。
工厂里的装置现在也是智慧的了,他们也在不断地采集自己的资料上传到工业网际网路上,此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哪些工厂的哪些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哪些是有空闲的。那么这些存在空闲的工厂,就可以出卖自己的生产能力,为其他需要的人去进行生产。
网际网路行业为什么发展的这么快,就是因为创业者只需要专注于产品和模式创新,不需要自己去买一个伺服器,而是直接租用云端的服务就行了。而目前工业的创业者,还是要不断地纠结于找OEM代工还是自建工厂中,这个极大地限制了工业领域的创新。当云工厂实现的时候,我预言中国的工业领域将出现一个比网际网路大百倍以上的创新和创业浪潮,那个时候这个社会的一切都将被深刻的改变。
工业40第五重天:跨界打击
网际网路行业天天说降维打击传统行业,什么谷歌小米阿里巴巴乐视,可是我告诉你,当工业40进入第五重天时,工业企业的跨界打击将比这些网际网路企业猛烈百倍。这个过程将从根本上撼动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根基,重塑整个商业社会。
举个例子,一个生产手表的厂商,这个表每天贴着你的身体,采集你身体的各项资料,这些资料对于手表厂商也许没啥用,但是对于保险公司就是个金库,这个时候,手表厂商摇身一变,就能成为最好的保险公司。
当自动化和资讯化深度融合的时候,跨界竞争将成为一种常态,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将被重塑。
工业40大圆满:黑客帝国
整个工业40过程,就是自动化和资讯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也是用软体重新定义世界的过程。
在未来,多元宇宙将在虚拟世界成为现实,一个现实的世界将对应无数个虚拟世界。改变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会改变;改变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也会改变。一切都在基于资料被精确的控制当中,人类的大部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将被机器和人工智慧所取代,所有当下的经济学原理都将不再试用,还将有可能引发道德伦理问题。但是我相信有一些东西是不会变的,人类的爱、责任、勇敢,对未来和自由的向往,以及永无止境的奋斗。生生不息!
好吧,现在大谈黑客帝国似乎有些遥远,那就谈谈科理咨询的2016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展与工业40标杆学习之旅吧!科理咨询带着学员都学到了什么呢?请关注随后的系列报道。

nb-iot和其他物联网的区别

nbiot和emtc应该是比较相似,因为都基于LTE技术
而其他非LTE系列的物联网就根本不同了

窄带物联网 nb-iot o为什么小写

NB-IoT是narrowbandinterofthings,即窄带物联网技术,是LPWA技术的一种。LTECategoryM2也被称为Narrow-BandIoT(NB-IoT)没有Cat-NB的说法

物联网《NB-IoT已经来了,LTE-V还会远吗

1、实现无人驾驶,单车智慧+汽车联网,两手都要硬
当前市场忽视了通讯网路对于无人驾驶的关键作用。之前大家讨论的更多的是单车智慧,而要实现最终的无人驾驶,必需单车智慧和汽车联网相辅相成,特斯拉事故已经说明,仅仅单车智慧是不够的。实现汽车联网的通讯网路必须具备低时延、大频宽的效能,实现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通讯,而目前包括 NB-IoT、4G 等网路均不符合要求,必须要有专用的车联网通讯标准。
2、抢夺车联网标准,中国推出 LTE-V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的汽车市场,同时中国通讯产业又具备全球竞争力,出于通讯安全的考虑,中国工信部正在积极推动自主化的车联网标准。华为、大唐等主导的车联网标准 LTE-V 预计在 2016 下半年和 2017 上半年分步冻结,2018 年商用推广,抢在美国强制推广之前(DSRC)。同时,我国 8 月份将释出“智慧网联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图”,我们判断,LTE-V 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篇文章看懂茅台为什么那么贵

历史悠久:贵州茅台酒独产于中国的贵州省遵义县仁怀镇,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

品质优越:被尊为“国酒”。他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点,人们把茅台酒独有的香味称为“茅香”,是我国酱香型风格最完美的典型。

一张图看懂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是网际网路的延伸,可以说是网际网路的一种应用。物联网通过各种感知装置,如射频识别、感测器、红外等,将资讯传送到接收器,再通过网际网路传送,通过高层应用进行资讯处理,达到“感知”的目的。

一篇文章弄懂什么是虹膜识别

美国智库 Acuity Market Intelligence
曾发表过一份《生物识别的未来》报告,报告显示,虹膜识别技术将在未来10—15年迅速普及,并占全球生物特征识别16%的市场份额,虹膜识别产品总产值也将达到35亿美元。毕竟无需赘言,在智慧手机之外,未来整个IOT产业的崛起理论上都可被视作虹膜技术普及的基石——你知道,当万物互联时代来临,资料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们都在企盼一种与机器更安全的互动方式。
拜好莱坞所赐,如下场景早已被视作未来理所当然的一部分:某Boss级人物神色淡定或慌张地进入实验室等神秘部门,他只需要“看一眼”萤幕即可来去自如。事实上,虹膜识别并不是一个初生事物,基于虹膜扫描识别身份的理论认知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并于90年代逐渐实现商业化落地,如今也已应用在诸如金融, ,机场和军方等现实中貌似类似“神秘部门”的地方。但如你所知,人类历史的底层驱动力永远都是技术以及让技术大范围扩散的商业,遵循着与计算机,网际网路,智慧手机等颠覆性技术的相似步伐,如今虹膜识别也正在从特定领域推广至普通消费人群之中。最直观的例子当然来自三星刚释出的Galaxy
Note7,这是虹膜识别技术第一次被添置在真正意义上的主流旗舰智慧手机之上。
在不少人看来,考虑到三星之于手机产业链的掌控力和号召力,与去年富士通ARROWS NX F-04G以及微软Lumia
950XL等小众机型对虹膜识别的仓促不同(譬如识别时间过长),三星的入局有望起到某种带动之力——据报道,三星的加入甚至让与虹膜识别相关的企业股票也一度飘红。技术的成熟当然是另一方面。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对“精准识别身份”心向往之——而有理由相信,愈到未来,安全地告知机器“我是谁”这件事就愈加重要。
而在这件事上,至少看起来,虹膜识别可以做到更多。
你的唯一
大体而言,在所有常规生物特征识别(包括指纹,人脸,虹膜,声音,掌纹等)当中,由于虹膜自身的精准性,防伪性,唯一性,稳定性,主流学界通常认为虹膜是比指纹或者面部识别更“高阶”的识别方式,要知道,相比于指纹08%,人脸2%左右的误识率,虹膜识别低至百万分之一的误识率看起来几乎没有任何蛊惑性。
那到底何为虹膜人眼结构由巩膜,虹膜和瞳孔三部分构成,虹膜即是位于其他二者之间的圆环状部分,属于眼球中层,负责自动调节瞳孔大小,从而适应不同光照环境。而交叉错杂的细丝,斑点和条纹等细微之物构成虹膜大量独一无二的资讯特征,也因此具备了某种与生俱来的不可复制性(顺便一提,虹膜的唯一性同样存在于同卵双胞胎身上,后者DNA资讯重合度非常之高),其复杂度远超如今在智慧手机普及的指纹识别,有研究表明,虹膜识别准确性是指纹识别的1万倍。
可想而知,细小的动态特性让伪造虹膜变得几乎不太可能,至少目前,无论照片,假眼,乃至在隐形眼镜上列印(对了,当眼球剥离人体,虹膜也会随瞳孔放大从而失去活性),都几乎没办法欺骗机器对于主人虹膜的信赖。
而极强的稳定性是虹膜用于生物识别的另一利器。任何人在胎儿发育阶段形成之后,虹膜即终生保持不变,且几乎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在眼睑的庇护下,它不易受到外伤侵袭,更重要的是,目前看来,诸如红眼病,白内障,青光眼,沙眼结膜炎,近视眼手术这些常见的眼部侵扰都无法影响虹膜自身纹理。这意味着,虹膜不会出现指纹解锁时易磨损,灵敏度低,蜕皮或者潮溼而致使手机无法识别的困扰。
另外,最后想说,相较于指纹,虹膜中远距离的非接触式采集无疑要卫生许多。
怎么用
很好理解,虹膜识别技术能将虹膜资讯特征转为密码储存。
在具体的实现路径上,拿Note7来说,在前置镜头同侧增加了IR
LED与虹膜摄像头,在识别过程之中,前置摄像头辅助虹膜摄像头确定持机者的大体轮廓,再经由IR
LED发射红外光源(虹膜识别无法用最常见的彩色可见光感测器,要用独立的红外感测器,以保证能为暗光下使用),虹膜摄像头通过光源扫描持机者虹膜资讯,然后将虹膜资讯转为编码,与已知密码进行比对,以最终决定是否解锁。通常来说,相比录入指纹时的繁琐,初次录入虹膜要迅捷许多,大概只需要几秒钟;而当用户试图用虹膜解锁手机时,根据视讯演示,虽不比指纹,但仍谈得上灵敏。
而直觉便知,虹膜识别的应用场景可被延伸至萤幕解锁之外,譬如Note7提出的一种场景方案是新增了一个“安全资料夹”,通过虹膜解锁存放一些包括应用,照片,便签在内的私人资料或资讯(你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小秘密),让其独立于其他手机资料之外,唯有虹膜可以开启,算是上了份双保险。
在我看来,这一功能也在很大程度上回应了业界对于虹膜识别普及性的担忧——事实上,至少在现阶段,作为科技急先锋的虹膜识别与已然成熟的指纹识别并非取代关系,而更接近于不同场景中的互补或进阶,Note7的安全资料夹即是如此,你大可将其视作指纹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防护,里出入神秘部门也得布防重重关卡不是
嗯,在告知机器“我是谁”这件事上,人类经历了各种密码,数字证书,硬体KEY(譬如U盾)等多种方式,有理由相信,身份识别的下一幕很大程度上将由虹膜等生物特征识别完成。其实追溯人机互动历史,一个清晰的脉络是:主流计算装置的每次形态改变,必然伴随着人机互动难度下降,而随着虹膜等识别技术的完善,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信任关系”势必将迈向一个新篇章。
未来由现实铺就,而“未来已经来临”。在科技领域,未来十年将会令过去的十年黯然失色,但愿这其中会有生物识别技术很大的功劳。

一个非常好的问题。5G和Wi-Fi 6都是新一代通信技术标准,两者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和使用场景,也有一小部分的重合,共存远大于竞争。


5G作为支撑 社会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备受瞩目。5G有很多新的应用场景,比如边缘计算、物联网、自动驾驶、大数据、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高大上的场景都少不了5G的基础支持。

1,高速度

最高速度可达4G的100倍,并且这个速度还有提升的空间。

2,低延迟

5G应用的一个新场景是无人驾驶和工业自动化,时延要求是1毫秒甚至更低。

3,网络容量大

提供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各种应用业务无所不包。

4,低功耗

5G为了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应用,通过降低功耗,大大改善用户体验,促进物联网产品的快速普及。

5,万物互联

在5G智能时代,不仅手机电脑等上网设备连接网络,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设备以及公共设施需要联网,5G让这些智能设备互联成为可能。

1,新一代技术标准

Wi-Fi 6是新一代技术标准,最高传输速度可达96Gbps,已经达到了第一代Wi-Fi的873倍。

2,应用场景

Wi-Fi作为一项非常成功的无线通信技术,早在1999年7月,苹果开始在新一代iBook笔记本电脑中引入Wi-Fi,经过20多年的发展,Wi-Fi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如今随着5G技术的大规模商用,Wi-Fi不得不面对这个新的有力挑战。在这又一个 历史 的十字路口,它究竟会走向何方呢?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

首先WIFI 6 它不是我们普通用户的刚需!

WIFI 6的用途是定位在智能家居这一块的,因为它的最大连接数量有两百多台!(这个数量来源小米的AX3600的公开数据)

所以普通用户是用不到的,因为国外有很多评测机构都说过在现有的80兆hz的频段上跟WIFI 5的速度上并没有多大的提升。而160兆Hz的频段目前还未开放。

目前使用WIFI6的大多数还是集中在大企业和家里智能设备多的用户,比如小米全家桶的用户。

5G 的意义就不同了,5G可以说正在一步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真正全智能化的无人驾驶,远程医疗等等。

它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虽然现在的5G是伪5G并非真正意思上的5G。因为从性能和速度上,目前的5G还未到达5G的峰值状态。

5G的速度让“加载中”成为过去,低延迟让万物互联成为每家每户都会有的智能化生活方式!

5G 可以让每个人都能体验到它的便捷和快速,而WIFI 6对于现在你们在使用WIFI 5过渡而来的用户你会真的觉得升级后的体验感知并不大。

5G后又迎来了WIFI6,那个用途最大?

你看到的是WIFi6,俺用的路由器是WIFi6+。由于没有WIFI6手机,至今还没体验到速度带来的快感。

说到5G和WIFI6这两者的技术优势各有千秋,各自有最佳应用场景。因此,两者是相互依存、长期共存、优势互补。

说到用途,在室内环境选用WIFI6经济实惠,室外环境首选5G,WIFI6做辅助。特殊应用场合,尤其是对网速稳定性要求高的,应该首要考虑5G。因此,这两种技术总得来说,应该处于融合互补合作模式,不应该有此消彼长的互斥态势。

WIFI6是5G网络的重要互补技术,是室内场景应用的重要支撑技术,是不会取代5G技术的!

两者都是采用了相同的底层物理技术,用于网速及容量提升。由于运营商无线系统和非授权无线系统之间有很大差异,例如成本、基础设施布局、管理控制级别等,因此前者是不会取代后者的。5G技术的应用必定会使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物联网设备间的连接无线技术是必选技术,因此在用途方面各自有各自的优势。

WIFI6技术问世,智能家居应用不再是鸡肋。

WIFI6是对室内WIFI通信距离的扩展非常友好,因此对智能家居的应用利好。如今人们生活方方面面有所提高,智能家居开始步入寻常百姓之家,其中吐槽多得是应用不方便,根本原因就是通信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优化。有了WIFI6就可以解决此类问题,只需要在室内每间房子里设置POD,于是房屋里任何一个地方几呼可将移动设备进行联网,二且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沟通。

结束语:5G与WIF6的用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夺, 因此没有谁的用途大,毕竟工作场景是不同的。

楼主你好!先把我的主要观点写在最前面: 5G和WIFI6的用途都很大,没有“谁最大”之说,因为脱离了应用条件的对比是得不出结果的。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来分别了解一下5G和WiFI6到底是什么技术。

5G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继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之后的延伸。5G网络的主要优势在于,数据传输速率远远高于以前的蜂窝网络,最高可达10Gbit/s,比当前的有线互联网要快,比先前的4G LTE蜂窝网络快100倍。另一个优点是较低的网络延迟,有更快的响应时间,一般低于1毫秒,而4G为30-70毫秒。

WiFi6技术: 第六代WiFi标准,原名80211 ax。Wi-Fi 6主要使用了OFDMA、MU-MIMO等技术,MU-MIMO(多用户多入多出)技术允许路由器同时与多个设备通信,而不是依次进行通信。MU-MIMO允许路由器一次与四个设备通信,Wi-Fi 6将允许与多达8个设备通信。Wi-Fi 6还利用其他技术,如OFDMA(正交频分多址)和发射波束成形,两者的作用分别提高效率和网络容量。Wi-Fi 6最高速率可达96Gbps。Wi-Fi 6中的一项新技术允许设备规划与路由器的通信,减少了保持天线通电以传输和搜索信号所需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减少电池消耗并改善电池续航表现,非常适用于电子移动设备。

WiFi6将与5G齐头并进

我认为“5G取代Wi-Fi”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没有了解应用场景的偏见。5G和Wi-Fi的应用场景模式是不同的:5G是一种广域网技术,更多用于室外场景;Wi-Fi主要用于室内环境,这也是我坚信5G和Wi-Fi将长期共存下去。通过以下几个角度可以进一步分析:

1流量费用

我们先假设在未来某一天,5G已经完全取代Wi-Fi,那么一方面,运营商就必须推出真正的无限流量套餐来弥补家庭、工作场景下电脑、平板、智能家居等各种硬件的网络流量需求,否则费用会远远超出现在宽带的费用,而且目前三大运营商的宽带并不算贵,甚至可能还会送你话费、千元机、电视联网套餐等各种各样赠品。另一方面,过去存在于Wi-Fi网络下的大量设备涌入5G网络,必将挤压网络带宽,导致用户上网速度降低。

2网络覆盖

5G网络的一大特点就在于采用了超高频频谱,为24Ghz到52Ghz,4G网络频段为18Ghz到26Ghz,频率越高,穿越障碍的能力也越弱,所以5G信号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容易衰弱的,尤其是在密闭的电梯、地下室等,虽然运营商可以通过部署大量微基站弥补,但也意味着需要耗费更高的成本;Wi-Fi可以通过路由器和有线网络带入地下室以及建筑物中的各个角落,而5G网络难免会留下信号死角,同时方便用户管理在同一Wi-Fi下的联网设备。

3网络容量

在讲述这部分内容之前,要先提到一个计算公式,网络总容量=带宽 x 频谱效率 x 终端数量。相比于4G网络,5G网络拥有更高的网速、更大的带宽和更稳的信号,带来更为优秀的上网体验,但就像笔者在上文提到的那样,网络总容量是有极限的,5G的大带宽并不代表其可以无限量的接收设备。接入设备过多会给基站带来非常高的负担。这时候就需要Wi-Fi进行分流,降低基站负担。

4更快的网速

5G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快,但其实Wi-Fi 6更快。Wi-Fi 6的单流峰值速率可达12Gbps而5G网络峰值速率为1Gbps。所以在整个5G时代,Wi-Fi 6的网速可能会持续稍高于5G网络。

5终端类型发生改变

自Wi-Fi普及以来,各行各业都开始走向无线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汽车 等都成为了联网设备。如果5G取代了Wi-Fi,那么未来所有联网设备都必须要配备一张SIM卡或eSIM,这就为设备的使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而且设备的价格也会因此而上涨,让用户多余的购买和学习成本。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能够解答楼主的疑惑。

5G和Wi-Fi 6都是各自技术的最新版本。5G是继LTE和LTE Advanced之后的下一代蜂窝网络。众所周知,拥有手机的人都从塔楼广播了蜂窝网络,这些塔楼经过精心设计,可以覆盖广阔的区域。

5G的前景听起来似乎很熟悉,因为新一代产品都具有类似的优势:更快的数据速度,更大的容量和更低的延迟。但是5G与过去的蜂窝网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在未经许可的频谱中运行,从而可以访问上一代产品所没有的宽带,从而可以更快地处理并增强连接。

在物联网时代,这可能至关重要。倡导组织5G Americas总裁克里斯·皮尔森(Chris Pearson)说:“它不仅提供了连接数以百万计的设备用于IoT或大规模机对机通信的能力,而且还提供了 数十亿个设备的 连接能力。”

“任何想要一个端到端具有许多服务功能的非常安全,可靠的网络的企业将选择5G作为首要选择。”

就5G而言,Wi-Fi 6(或80211ax)是无线网络传输的最新标准——与5G一样,它有望比前几代产品更快,更广泛,更智能。

但是,Wi-Fi 6也为旧无线标准所不具备的功能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思科无线 CTO Matt MacPherson 说,最大的不同是使用正交频分多址。 使用OFDMA,如果需要,可以将接入点配置为在指定时间内将其整个信道分配给单个用户,或者可以将信道设置为同时容纳多个用户(对于低带宽应用程序来说是理想的)。结果:提高了效率,减少了等待时间或延迟时间。

“您可以做的是,您可以说我需要从网络上除去这么多的流量,并且我将安排这些设备使用不同的插槽,并且彼此避免,以便我们可以更好地优化网络。” MacPherson说。

MacPherson表示,随着物联网的兴起,这已成为一种必然。 高密度环境过去通常仅限于 体育 场馆和音乐厅,但是随着企业使用越来越多的设备,再加上诸如智能手表之类的个人设备,企业也已成为高密度环境。

虽然5G和Wi-Fi 6的采用仍处于早期阶段,但两者都对企业具有巨大的潜力。所有部门都可以从更快的数据速度和更少的延迟中受益,但是更多地依赖于连接的设备和移动性的行业将从这些新技术中获得最大收益。

“如果您是智能电网,并且希望更好地监控电网并更好地了解如何管理电力,那么拥有5G IoT传感器,设备和功能将是一个机会,” Pearson说。

对于Wi-Fi 6,麦克弗森说,OFDMA调度可以优化设备的电池使用,这对行业特别有用。他说:“我们已经在这些早期部署中看到了改进,但是随着软件变得越来越复杂,调度算法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将会看到这些增长。”

“也许在工厂车间存在局限性,因为您无法将光纤连接到每台机器人身上,也无法将光纤连接到某些端点来实现智能自动化,” Pearson说。“当您看到5G可以做什么时,您就会开始考虑花多一点钱来做到这一点。”

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的相同优势也将帮助其工人完成工作。 随着越来越多的员工寻求在远程办公和移动性的支持下实现工作/生活平衡,协作技术的牢固连接势在必行。远程工作由视频会议和数字电话等技术提供支持,并且这些技术需要正确同步才能生效。

麦克弗森说:“您不希望有人在屏幕上讲话,而以后听到的声音看起来像是那些日本的老。您希望它同步,并且希望它是实时的。”

尽管好处可能是巨大的,但与采用新技术一样,也会有所调整。皮尔森预测:“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人们可以提出新想法,新业务计划和新业务方式的时代。我认为这对工人来说是积极的,但他们也必须发展。”

MacPherson说,尽管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将5G或Wi-Fi 6作为前进的最佳方法,但实际上这是团队的共同努力。 “有狂热者认为Wi-Fi 6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而有些人则认为5G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是答案就在中间。”

“我们支持5G美好的未来,”他的组织5G Americas的Pearson说。“但是我们也认为Wi-Fi 6发挥着非常 健康 的作用。”

对于像思科这样的公司,MacPherson表示目标是无缝的网络体验。他说:“这不仅是做好技术,而且是将技术连接在一起的能力。我们想要为您提供最佳的连接体验,并确保您可以无缝体验产品服务。”

在过去的一年,有两个新的标准进行了发布和建设,一个是5g,另一个则是WIFI 6。这是两个不同的应用场景的技术标准。5g主要面向户外,而WIFI 6则主要面向家庭会场等小区域场所。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普遍在使用的4G技术是属于并行关系,主要是通过运营商的基站来使手机实现移动的语音通信和数据业务。

WIFI 6是WIFI的第六代技术,其实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已经发展到第六代的WIFI版本。他的标准是80211 ax,只是被WIFI联盟更改成了更通俗的WIFI 6的名称而已。现在我们主力使用的是80211n也就是WIFI 4,还有80211 AC也就是WIFI 5。

5g和WIFI六一样,都有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容量,更低的延迟。当然光有5g基站和WIFI 6的路由器,也是没有什么用!还需要手机,平板电视等终端也同样符合相同的标准,才可以享受这些更好的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新的标准,在未来都会成为主流!

一、5G主要是移动通信技术

其实5G主要是移动通信技术,也就是蜂窝通信技术,虽然与WIFI 6似乎有很多共同点,但5G中最重要的是语音通话之类的。

同时基于5G网络,除语音通话外,再支撑起边缘计算、物联网、自动驾驶、大数据、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技术。

他主要是覆盖更远,覆盖范围更广,同时有运营商全国统一覆盖进行运营。

二、WIFI 6主要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

而WIFI技术主要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不用于语音通话,这个大家是有感受的。主要是各设备通过无线技术接入网络中。

比如电脑、智能家居等等,通过一个WIFI技术,构成一个相对较小的局域网,然后各设备接入其中,进行数据的传输。

可见这两项技术,有一定的共同点,但却有不同的适用场景,不存在说谁用途更大,毕竟两种技术的作用不同,无法直接比较的。

5G和WiFi 6是并驾齐驱的两大网络技术,没有哪个用途更大一说,两者只是应用场景的不同,一个主室内、一个主室外,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两者是互补的关系。

总体来说,5G和WiFi 6是并存而非竞争的关系,都是在各自领域最新的技术,且都将为造福人类做出贡献。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5G和WiFi,属于一种竞争合作的关系,前期是合作居多,后期则主要是竞争。5G和WiFi的重合区域,主要是一些室内的应用场景,包括一些家庭级的应用以及企业级的应用。从两者的应用场景来看,5G的用途要大于WiFi应用的用途。

WiFi技术,是无线局域网技术,属于固定网络的延伸。WiFi技术的出现,是因为有一些设备是需要通过无线技术来交互数据的。

WiFi技术从1999年的IEEE 80211b开始,一直到2019年的IEEE 80211ax,中间还有1999的IEEE 80211a,2003年的IEEE 80211g,2009年的IEEE 80211n,2013年的IEEE80211ac,一共经历了6个大的版本。在2019年WiFi联盟将WiFi重新命名,按照出现时间的先后,分别定义为WiFi 1到WiFi 6,现在我们经常提及的WiFi 6也就是IEEE 80211ax。

WiFi 6的问世时间和5G比较相近,也被认为是和5G同期的技术。

5G可以实现理论最大96Gbps的接入速度,和5G的速度也比较接近。

WiFi 6和以前的WiFi应用场景也没有出现变化,基于非授权频率的WiFi 6技术,主要应用的场景是室内场所,比如家庭内部,一些办公区域, 体育 馆、火车站、飞机场等交通枢纽,商场等商业场景,也有小部分工业物联网设备使用了WiFi做为接入技术。

和前代的WiFi技术相比,WiFi 6主要的性能提升,更多的也是偏向于物联网设备的支持,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是WiFi 6的技术特点,这里和5G的三大应用场景是比较相似的。

WiFi技术,属于局域网技术,应用范围在1公里之内。和WiFi技术相比,5G是广域网技术,支持终端大规模的移动,以及全球漫游,这点是WiFi技术无法做到的。

此外,由于WiFi无法确保设备的安全性,所以一些对于安全性有比较高要求的设备,也不会使用WiFi进行连接,比如一些公共设施、工业物联设备等。

在5G的发展过程之中,前期5G基站还很难做到全面的覆盖,运营商的5G建设主要是以室外覆盖为主,兼顾部分室内浅层覆盖,这就室内区域,需要有WiFi 6进行补充。

伴随5G而来的,还有光纤入户宽带的提速,1000M级别的宽带推广,也是5G时代运营商会要进行的固网的提速。

千兆宽带,配合WiFi 5很显然无法满足,WiFi 5就现在的终端配置,基本也只能支持867Mbps的传输速率,所以也需要支持更高传输速率的WiFi 6。

而且随着家庭内部智能家居设备的增加,传统的WiFi 5路由器的接入终端限制,也制约了智能家居的发展,在这块,也需要WiFi 6的支持。

目前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对于5G手机,同时也有支持WiFi 6的要求,这也说明了在5G前期,WiFi 6的必要性。

随着运营商5G室外覆盖的提升,最终运营商将会开始转入室内部分覆盖5G。在这里,主要是使用5G小基站进行覆盖。基于5G的小基站将可以提供家庭级、室内级的覆盖,而且由于5G后期网络结构会发生变化,边缘计算的引入,使得家庭级的5G接入将可以和现在的光纤入户一样开始包月制,到了这个阶段,5G将在家庭场景直接和WiFi 6正面竞争。

要做到这点,小基站的价格是最大的问题,现在5G pRRU的价格还是在万元的级别,这个价格是很难被普及化的。

总而言之,WiFi 6是一个无线局域网技术,主要是覆盖室内,而5G属于广域网技术,可以覆盖室内,也可以覆盖室外,就应用场景而言,5G是要比WiFi 6广泛的。在5G前期,WiFi6的应用场景会和5G有部分交叠,但是就家庭场景和一些特殊室内场景而言,WiFi 6会是5G的重要补充。而到了5G后期,最终5G和WiFi 6谁占到上风,就需要看产业链如何发展,以及运营商如何抉择了,就技术而言,5G是可以取代WiFi 6的,而WiFi 6是无法取代5G的。

我是乐创物联!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主要是做物联网方面和工业自动化方面的。

5G和WiFi6不同的应用场景都会有不同的发展,现在说哪个用途最大有点维持过早。下面分别来看看5G和WiFi6。

1 5G是什么?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即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之后的新的延伸。

5G

2 5G网络特点

高速率,以Gbit/s为标准,能够满足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大数据量的传输;低时延,约1ms左右,能够满足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实时应用; 超大带宽,能够提供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满足各种物联网通信应用; 频谱效率要比4G提升到10倍以上等。 以上4点是5G区别于前几代移动通信不同点,也是移动通信从以技术为中心逐步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的结果。

3 WiFi6是什么?

WiFi 6,其实就是第6代无线技术——80211 ax。WiFi6带来的最大意义就是更低的时延和更稳定的连接。
WiFi各代对比

4 WiFi6最新应用

雷军在小米10(小米十年梦幻之作)着重介绍了WiFi6;海信在2020年春季新品发布会上一气推出国内率先搭载WiFi 6的电视;4月17日,小米首款WiFi6路由器开售。
雷军介绍WiFi6

5 5G与WiFi6

WiFi 6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主要覆盖室内,而5G属于广域网技术,可以覆盖室内和室外。在应用场景方面,5G比WiFi 6更广泛。在5G的早期阶段,WiFi6的应用场景将与5G的应用场景重叠,但在智能家居场景中和一些特殊的室内场景方面,WiFi6将是5G的重要补充。然而,在5G的后期,无论是5G还是WiFi 6,都取决于产业链的发展和运营商的选择,这将决定谁发展用途更大。

现在无线通读热了起来。三个最大的Wifi、ZigBee、蓝牙它们三个始终困惑着我。那么它们三个有什么区别呢

Zigbee 和蓝牙都是一项无线通信技术。ZigBee的传输距离视发射功率而定,有几百到几千米不等,不过传输率却只有250kps的,但是这个只是理论值。一般也就20-30kps而蓝牙的传输距离仅仅只有10米左右,传输速度是18M/s~21M/s,zigBee应用于智能家居的比较多,而蓝牙应用于特别短距离的文件传输。

社会的不断发展,无线的优点已经逐步显现。如;无线通信覆盖范围大,几乎不受地理环境限制:无线通信可以随时架设,随时增加链路,安装、扩容方便;无线通信可以迅速(数十分钟内)组建起通信链路,实现临时,应急、抗灾通信的目的:而有线通信则有地埂的限制、较长的响应时间。无线通信在可靠性、可用性和抗毁性等方面走出了传统的有线通信方式,尤其在一些特殊的地理环境下,无线比有线方便得多。随着无线通讯的发展及成熟。在工业控制、医疗、汽车电子。都广泛的应用

ZigBee、Wi-Fi、蓝牙和几种无线技术的对比如下表所示:

1、WIFI,WIFI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线通信技术,传输距离在100-300M,速率可达300Mbps,功耗10-50mA。

2、Zigbee,传输距离50-300M,速率250kbps,功耗5mA,最大特点是可自组网,网络节点数最大可达65000个。

3、蓝牙,传输距离2-30M,速率1Mbps,功耗介于zigbee和WIFI之间。

这3种无线技术,从传输距离来说,是WIFI》ZigBee》蓝牙;从功耗来说,是WIFI》蓝牙》ZigBee,后两者仅靠电池供电即可;从传输速率来讲,是WIFI》ZigBee》蓝牙。

目前来说,WIFI的优势是应用广泛,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ZigBee的优势是低功耗和自组网;电力载波的优势是传输速率;蓝牙的优势组网简单。然而,这3种技术,也都有各自的不足,没有一种技术能完全满足智能家居的全部要求。

ZigBee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低功耗局域网协议,是一个开放的无线网络状网络技术。与传统星型、点对点、网状网络采用最低成本节点为所有联网设备提供覆盖的架构不同,ZigBee采用动态、自主的路由协议,基于AODV的路由技术。在AODV中,一个节点需要连接时,则将广播一条路由请求报文,其他节点在路由表中查找,如果有到达目标节点的路由,则向源节点反馈,源节点挑选一条可靠、跳数最小的路线,并存储信息到本地路由表以便用于未来所需,如果一条路由线路失败,节点能够简单的选择另一条替代路由线路。如果源和目的地之间的最短线路由于墙壁或多径干扰而被阻塞,ZigBee能够自适应的找到一条更长但可用的路由线路。这种独特的架构使ZigBee拥有近距离、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高数据速率的特点。

ZigBee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低功耗局域网协议,是一个开放的无线网络状网络技术。与传统星型、点对点、网状网络采用最低成本节点为所有联网设备提供覆盖的架构不同,ZigBee采用动态、自主的路由协议,基于AODV的路由技术。在AODV中,一个节点需要连接时,则将广播一条路由请求报文,其他节点在路由表中查找,如果有到达目标节点的路由,则向源节点反馈,源节点挑选一条可靠、跳数最小的路线,并存储信息到本地路由表以便用于未来所需,如果一条路由线路失败,节点能够简单的选择另一条替代路由线路。如果源和目的地之间的最短线路由于墙壁或多径干扰而被阻塞,ZigBee能够自适应的找到一条更长但可用的路由线路。这种独特的架构使ZigBee拥有近距离、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高数据速率的特点。

正因为ZigBee这些特点,使其主要适用于自动控制以及远程控制领域,目的是为了满足小型廉价设备的无线联网和控制,典型应用如无线传感网络,在家庭/商业自动化领域、智慧能源、健康医疗及零售等领域,ZigBee也被证明是可靠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在开发24 GHz ZigBee无线网络应用时,设计工程师通常会面临系统分割的选择:对ZigBee的连接性及网络处理解决方案而言,最佳的整合层级为何从效能、功耗及成本的角度来看,何者是最适合的选择——是将24 GHz无线收发器及处理核心整合为单芯片解决方案的ZigBee系统单芯片(SoC)比较好还是具有独立收发器及主处理器的离散式方案较佳

而随着ZigBee在自动化控制、移动互联网络、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越加频繁的应用,业内对于低耗能传感器及芯片在连通性和兼容性方面有着迫切的要求。对此,ZigBee联盟推出新协议920IP,该标准是全球首个基于互联网通讯协定第6版(IPv6)的无线网格网络(Mesh Networking)解决方案,未来将应用于低耗电量和低成本的家庭能源管理的网格网络及其相关设备中,提升物联网设备的能效和互通性。随着此协议的推出,ZigBee在物联网中的功能逐步完善,物联网设备效能将会极大提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3658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2
下一篇 2023-07-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