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和联系

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和联系,第1张

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

1、本质区别

物联网的本质是感知与服务。

互联网的本质是基于手机和PC的线上信息和内容推送和共享。

2、数据区别

物联网的数据可交易,对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价值巨大。

互联网信息会消失也会重造,对大数据和云计算价值有限。

3、传输区别

物联网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

互联网把所有的可上网的电脑和机器连接到同一个网络上去。

联系:物联网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扩展资料:

1、互联网是信息连接、虚拟连接,物联网是物物连接或者说设备、终端连接

①互联网是虚拟互联,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的虚拟平台或社区连接人与人或人与服务。

②物联网是物物互联,用联网通信技术或互联网技术搭建物与物之间的系统或平台。

2、举例:

①互联网典型:微信、微博、QQ、百度、网游。

②物联网典型:车联网(智慧公交、地铁等)、智慧城市、智慧电力等。

3、使用技术区别:

①互联网技术:例如网页、APP、数据库,连接技术主要是互联网。

②物联网技术:例如RF、蓝牙、WIFI、数据库、总线技术,连接技术局域网或专用网多一点。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互联网

百度百科-物联网

你好,我参与过物联网RFID方向的横向项目。大致给你介绍下物联网工程团队的结构,算是抛砖引玉吧,说的不对的地方,多包涵吧。
看你上面的回答,你才大二,就志向于建立团队模式,精神实在可嘉,后生可畏啊。
第一、针对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本科阶段,我觉得建立团队就可以了,不需要细到部门,你们做项目的出发点是掌握整个流程,至于讲深入研究那是以后的事情了。试问对项目没有个整体把握,何谈项目整合及深入研究?鉴于此,建议将整个团队分为两个方向----硬件、软件。当然不是说纯粹的偏硬、偏软。而是根据个人特点和熟练程度大致分组。
第二、在校大学生经费肯定紧张,利用好手头资源,看看学院有没有跟大型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以前我们学校是和TI有合作的,所以有联合实验室。企业在建立联合实验室后,是会定时赠送板子的,假如可以的话就能借到板子,倒不是介意板子功能的多寡,确实是大厂的板子稳定性能极佳,我曾试过同一段程序烧进不同的板子,稳定性有天壤之别。所以假如条件允许,强烈建议使用大厂的板子。假如没有条件也没事,现在taobao那么发达,上去搜个单片机,最简单的就行了,价格20左右的就行,功能只要实用就好。一般来说刚起步的话,传输有个USB+串口就行了,不用太复杂。无线传输的话24ghz就行了。
第三、前面的种种都是为应用做准备的。物联网是最近几年才星期的技术,其实拆分开来说的话,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它是传感器、传输(有线、无线)、单片机、终端(复杂点的加个oracle数据库)组成。拿个简单的项目来说吧,可以生动些。不如说,无线测距系统。首先是传感器,一般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当然你也能用激光的,但是价格的话。。。)其中的规格啊,精度啊、温度影响因子啊什么的都是需要你自己在选用前考虑的。其次需要考虑的是它与中间件(可以是单片机、FPGA等等)之间的传输方式,假如用无线的话就要去研究下射频频率,信道传输方面的知识,一般是根据传输距离来选用适合的频率,以前有用红外线的,不过那个太烂,窗口对不准就无法传输,对环境要求太高,被淘汰了。现在主流的用无线鼠标的频段24ghz,传输距离大概在10m左右,适合一般的通讯了,唯一的不足是带宽窄了点,传输速度有点影响。当然了,有钱的话完全可以采用卫星信道的嘛~呵呵。当然了,传输里面的东西就多了,深入的话可以研究协议、报头什么的,觉得TCP/IP太大众的话完全可以自己设计报头,进而发明新的协议。中间件的话你就可以随便选择啦,主导思想还是够用就好,不用浪费。接下来就是老调重谈啦,中间件和终端(一般是pc)之间的传输了,有线的话接上就ok了(此间跳过了单片机的驱动程序设计啊什么的,不过那个太深入了,暂时没必要去谈,而且一般你买的单片机什么的都是会附带的,而且会教你调通为止的,所以不必烦恼)。假如还是采用无线方式连接的话,那就要考虑干扰问题了,建议采用电脑的无线传输模式80211a/b/g/n。。。现在发展到哪代了?貌似是i?不清楚,这个你自己查吧。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干扰。至此,电脑这段就能与单片机进行数据交流了,也就是传说中的走通了,至于讲你收到的数据如何记录,怎么处理那是后话,学有余力的话,去学学oracle数据库、学学SQL语言,绝对很给力的。假如考虑后面平台移植的话JAVA是不二选择(好用又易学,我们一直用它!哈哈)当然了,前面单片机里面也是需要烧程序进去的,语言嘛,肯定不会是汇编啦,C#、C++足够了,一般还是C的多。前面不是说要分组的么,其目的也就在此了。
第四、前面已经差不多结束了,为什么要有第四?主要是其中我忘记说,你得研究下算法的,包括防碰撞算法、信道优化算法、路由算法等,防碰撞的话就是说假如在单片机的频率范围内,存在多个无线传感器都需要向单片机传输信息的话,孰先孰后的问题。现代通信中已经有了TDD、FDD、OFDM、CDMA等方式。。。考虑优化的话,就要引入代价函数、博弈论等新知识了。路由算法的话,你要考虑路由节点的可靠性、信道衰减、中继等问题。
说了那么多,算是抛砖引玉吧。都是个人对物联网的浅薄认识,算不得是给你的指导,权当是交流吧。时间不早,睡了,晚安!

Canonical 宣布了数年来最雄心勃勃的计划:Ubuntu 将入侵物联网领域,推出最小版 Ubuntu,以希望为无人机、家庭中枢等互联设备提供一个标准化平台。
Snappy Ubuntu Core 源自 Canonical 在移动上所做的工作,已经于 2014 年底在亚马逊网络服务、微软 Azure 以及谷歌云平台上提供。现在 Core 又要应用到智能设备上,Canonical 已经与开源机器人基金会(OSRF)、无人机公司 Erle Robotics 以及互联中枢制造商 NinjaBlocks 达成合作。
通过云进军移动和物联网
与服务器和桌面端等基于包管理的传统 Ubuntu 不同,Core 将应用与 *** 作系统组件安全地隔离开,并且允许“事务型更新”(transactional update),即只需更新旧版与新版不同的地方,进而可以轻松升级。在云端,Canonical 让 Core 与 Docker 以及其他容器应用完美兼容。
54bf59825fea6jpg
Canonical 创始人 Mark Shuttleworth 表示,Core 适应容器趋势可以说是这一技术悄然从 Ubuntu Touch 扩展到物联网时的意外之喜。Ubuntu Core 的开发是因为 Canonical 抓住了运营商们对现有移动固件升级机制的恼怒,以及树莓派和 Arduino 等廉价开发系统开始火爆起来。
Shuttleworth 表示道:“两年前,我们开始看到许多阿尔法开发者开始玩嵌入式开发。我们意识到,我们在移动上做的事情能满足人们围绕这些板子开发产品时产生的很多需求,尤其是其更新机制。”
开发者推动
对于互联设备的制造者们来说,相同的技术意味着他们能专注于互联应用和让设备变得更安全上。Shuttleworth 表示:“就目前来说,如果你想要更新固件,就必须更新所有东西,结果是人们很少更新,从而使得许多设备存在漏洞。有了 Core,你可以让我们来担心漏洞,让我们来像更新手机 *** 作系统一样更新你的设备。”
而且Core 还提供应用商店(可以按需定制),为开发者们提供分发渠道,也打开了在互联设备上运行不同厂商应用的可能性。Shuttleworth 举了一个智能割草机的例子,这台割草机可以安装另一个制造商的光谱摄像头并运行这个制造商的应用:
现在你有一个商店了,会看到更多创新,因为人们只需关心软件就行了。他们不必打造整个设备。因为这是一个通用平台,他们还可以向众多设备发布自己的应用。
Core 的关键好处之一是其灵活性,其基础代码在云端、互联设备乃至桌面端都一样,而且同时支持 ARM 和 x86。也就是说,设备制造商们可以在个人电脑上打造 Snappy 应用原型,再推送到云端运行。到时候,旧个人电脑也可以轻易改装成家庭存储服务器或自动照相棚。
早期用户
开源机器人基金会将用 Core 来打造其应用商店,这样开发者们就能推送更新到他们的机器人上。Erle Robotics 是使用 Ubuntu Core 来驱动其将于 2 月发货的新款 Erle-Copter 教育无人机。
54bf5a1f18f88jpg
NinjaBlocks 正使用 Core 及其应用商店来驱动其新款 Ninja Sphere 智能家庭控制器。
Shuttleworth 表示,他对智能中枢的潜力很感兴趣:“它们可以是路由器或机顶盒,不过我真的觉得它们可以扩展。为什么 NAS 不能有面部识别功能;为什么 Wi-Fi 基站不能运行更安全的防火墙?”
目前版本的树莓派还没法运行 Core,因为其使用的是更古老的 ARMv5 架构,而 Core 需要 ARMv7 架构。Shuttleworth 表示:“我们决定不支持低端配置,因为 Core 面向的是下一代设备。”
Ubuntu 的未来
对于想要改装旧个人电脑的人来说,私有云存储公司 OwnCloud(已经在 Core 应用商店上架)很好地体现了 Core 与完整版 Ubuntu 的区别。正如 Shuttleworth 所说的,OwnCloud 为 Ubuntu 传统的包管理系统所累,因为要涉及到多个版本 Ubuntu 的多个包。
Shuttleworth 表示:“问题是谁要为 OwnCloud 过时的不安全的包负责。我们通常不会给开发者推送更新的权限,如果里面有恶意的东西……它就会传播到所有地方。现在我们可以说,把最新版 OwnCloud 推送到 Core 上吧,所有安装了 Snappy 的设备都可以直接下载。如果他们想做坏事,我们也可以把范围限制在其应用内。”
“当你想要推送软件给设备或用户时,问题出现了。人们越来越喜欢更有组织、更精确以及更可预测的传输机制。我觉得会有数百万人使用 Snappy,但我不认为基于包管理的 Ubuntu 会消失。它对于开发者来说非常有用,在很多生产环境中也很有用,但如果你有维修成本很高的资产,那么 Snappy 系统就会很有吸引力。”

pw是电源开关,没有正负
reset是重起,没有正负
HDD是硬盘动作指示灯,有正负,接反了不亮,调过来接即可
PWLED是电源指示灯,一般为绿色和白色,有正负,接反了不亮,
SPEAK是喇叭,有正负,接反了不报警,
主板上每个连接插针的地方都有字母,对照安装即可,如果没有字母,在旁边指定有示意图。
机箱的连线一般颜色较深的为正极,浅的为负极
前置USB连线线序为红白绿黑,主板上接口为9针,插到上面四针一组的,下面五针前四针和上面一样,最后一针为空。
这东西没有图解,装的次数多了,就知道了

如果是一组电源,那滤波电容正,负极分别连线接到板子正,负连接处就可以了。
如果是对称正负电源,先确定有一对滤波电容一正极与另一个负极连在一起的就是地,这两个电容另一个正,负极就是正,负电源的正极及负极,分别连线到电路板的地,正,负就好。

连接步骤如下。
第一步:找到电源正负极和电门锁线,正极指电源中电位、电势较高的一端,负极指电源中电位、电势较低的一端,所以我们用万用表就可以找到正负极,先打直流档上,看那个电位较高较低就可以区分开来了。
第二步:连接电源线和电门锁线,粗黑线为电瓶负极粗红线为电瓶正极在这两根线旁边有根细红线,为电门锁线,正确的方法是找到锁线,把那两根正负极线直接接锁上,接线的时候要仔细的检查一下,车体到控制器的线路里是否还有其他的正极线是由锁控制的。
第三步:对接白色学习线:接之前先把反转线拔开,如果反转线已经反拔开,就把电机正转后拔开学习线即可。
第四步:测试霍尔好坏的方法,霍尔面向自己,管脚向下,从左到右分别为正极、负极、输_,在正极和输出接电阻,在负极和输出间接一个发光二极管,用万用表测量电压,高电平等于电源电压低电平约等于零,接电后用磁铁靠近或远离霍尔可以看到发光二极管是否发光变化,如有变化就好的,没变化就是坏的。
第五步:接仪表线和找出转把线,一般转把线是红黑蓝、刹车线是棕色或白色,转把线比较好找,在线束末端找3极插头的端子,有红色、黑色、蓝色的就是转把线,刹车信号线是2极插头,一般是有棕色和的,对着颜色就可以找到了,实在找不到可以用万用表测量。
第六步:接刹车断电线,刹车线一般是单独一根紫色的,同时还有紫色和黑色一起的,有些电动车控制器后面有两根刹车断电线,只要把这两个刹车断电线搭在一起就会使车子出现断电,前面的刹车把也有想通的两个断电线,和后面控制器的断电线是相通的,你只要把后面的断电线接到前面的刹车断电线上久可以了。

物联网作为新兴行业,在民间还没有广泛运用,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些零部件不成系统的,就算是物联网方向的公司,也是稚嫩无经验的在前路摸索,如果你很喜欢这种共同成长,为后人铺路说不定自己捡到金子的角色,物联网是个机遇。
说到学习,物联网范围广泛,讲真什么都学,但是答主的大学有点坑的就是,作为第二批被招进的物联网学生,课程有点杂乱,并不简单明了,学嵌入式,却没学单片机和数字信号处理;学通信电子线路,却没学通信原理;学了大学物理大学语文却不学电子制作········这种团灭的感觉真是让人觉得在浪费青春,看了上面几个答案,无非讲的就是这样。不过,既然是在中国的大学,技能都要靠自己去摸索去学习,在课程上并不能学到什么,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流入市场却做着看似一样的事,好似专业不对口啦等等等等,如果你是一个专业知识很扎实,甚至实践能力强的人,搞电子的人家为什么要让你去做销售。所以,物联网是个寂寞的修炼场。
说点建议:
当身边的人学着不成系统的课程的时候,题主大可以抓住一个方向去研究去自我充电。单片机是你有了语言基础就可以去自学的,它跟嵌入式相比简单太多;物联网是偏engineering,多动手调板子画板子,电子方面的东西是相通的,但是你在这几年被灌输的思想是电子通信的学生比不了的。当然如果你没技术也没人愿意听你画大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1154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