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三沈纪念馆小记

参观三沈纪念馆小记,第1张

元旦过后的第一个清晨,冬日早晨的阳光依旧散漫慵懒,在汉阴文峰塔下的小吃店吃一点早餐,因为要去拜访一位阔别十多年的同窗,正好在城西,于是就去参观三沈纪念馆。
汉阴县城是我第一次真正造访,以前仅仅乘车路过,不算到过。但是,我于陕南的小城,总是有三分陌生、三分相识、三分亲切,陌生的是民情风俗的别致,相识的是秦风楚韵的街巷本是再熟悉不过,亲切的是繁华街巷中点缀的那些过往岁月不曾消磨干净的古迹古韵古风,读过一些书,浮光掠影地了解了一些名士名迹,期待已久的地方,终于有机会到此一游,不免生出些亲切。
对于沈氏三贤,我最早知道的是沈尹默先生,因为看了些关于近代文学史和关于新文化运动之于新体诗的资料,知道沈先生是最早的新诗人之一,因为自己也正学写诗,自然心生敬仰。后来因为学习书法,朋友送我一本字帖,里面有沈尹默先生临《兰亭序》以及诗作墨本片段,其字清隽秀朗、法度严谨,临摹几遍,不忍释卷。再后来,《读者》上有一篇关于沈尹默先生在上海为周恩来总理书写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的秩事文章,对先生的了解遂不断多起来,但终归是片段。
直到2004年9月,汉阴三沈纪念馆开放,在报纸上见了不少关于沈氏三贤的介绍和缅怀的文章,又看到启功先生题写的“沈氏三贤堂”的匾额书法,景仰之情愈深了。方才知道,沈尹默、沈士远、沈兼士三兄弟,同是新中国文化巨匠、新文化运动先驱、北大著名教授、中国文学大师,原籍浙江吴兴,生于汉阴,青少年时代亦在汉阴生活,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巨匠情谊甚深,可堪伯仲。于是,一直想到三沈纪念馆拜谒,但未得成行。
刚好这次元旦,没日没夜地忙了两月,得到两天假,恰遇同学结婚,遂有汉阴之行。下午连续倒了车,车到汉阴县城,落日的夕辉,从冬日的薄云透出来,柔柔的,暖暖的,照着龙岗,照着月河。老同学早早准备了一酒菜,饭罢,华灯闪烁,夜色弥漫,小城的夜开始了。因为刚过月半,月亮倒是圆得很、亮堂得很,新闻说当夜有月食的,有些疲惫,睡忘了。
我来到城西的时候,早晨的阳光已经从古老斑驳的城墙豁口、风雨沧桑的文峰塔塔顶洒过来,早起的人们又活跃了街巷。座落在县城新街的三沈纪念馆,原来是汉阴书院和江南会馆的所在地,小院静谧清幽,方砖铺地、青树环匝、阁楼廊道,勾勒出清晰的江南。天井、正堂、边厅,三沈主展室、沈尹默先生展室、沈士远先生与沈兼士先生展室、汉水文化和汉阴文物展室、名家题词展室,紧凑有致。系列、手记、档案、题字的影印件,展示着沈氏三贤的生平事迹、文化造诣和精神修为,也展示着悠悠汉水、汤汤月河孕育的一方物华和一脉人杰。粗粝的新石器时代遗物、民约民讯石碑、官颁匾额,我们可以看到涓涓流淌的文明之溪,从阮家坝、杨家坝等新石器时代远古部落淙淙走来,到如今咫尺身后无尽的繁华,再到不可遥想、不可冀望的未来,因为文化,把我们凝聚起来,让我们朝着同一个方向跋涉,这一路,我们有幸遇见、追随那些如同星光闪耀的贤达,无论是精研庄子的大师、语言文字大家还是书法和新文化大师,一如尹默、士远、兼士昆仲,我们所仰望的、所崇敬的、所追慕的,还是文化和精神的绵长、生生不息。
转过回廊,就是汉阴文化馆、汉阴书法协会、汉阴诗词楹联协会和《汉阴文艺》编辑部的办公地,傍着先贤的文化,因为根深,自然叶茂。走进去,虽然是假期,仍有人在案头临帖、读书,墨香阵阵,与墙上泛黄的条幅,烘托出一个温暖、儒雅的氛围。遇到一位小伙子,年龄与我相仿,相遇如故,交谈中知道,他姓郭,是县政协机关干部,因为对于文学的爱好,放弃了休假,在这里学习会友来了。
临行,郭先生从案头拿出几本书,送与我们每人一本,正是刚刚出版的纯文学季刊《汉阴文艺》,淡雅的封面,集沈尹默先生行楷书作为刊名,新书清香扑面,相信文字亦如此般隽永典雅,当细细一读。2010年1月6日于岚水之滨

汉阴县位于陕南秦巴山区,与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石泉县、宁陕县和汉中市镇巴县毗邻。以下是“汉阴有什么旅游景点”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龙岗生态旅游区 AAA

龙岗公园在汉阴县城之北,是一个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运动、游憩于一体的以体育运动为主的城市郊野生态运动公园,集中体现汉阴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重要地段。整个园区占地为47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约为390公顷,北至赵家河水库、皮家沟,南至316国道,东至李家沟和陈家沟山梁,西至树扒梁,分为特色旅游区、森林观光区、休闲娱乐区、体育运动区、人文景观区、宗教文化活动区。目前主要景点有龙岗阁、千步梯牌楼、状元林、抱翁丈人雕塑、凤凰亭、尚德亭、芳林亭、朝阳门、革命烈士纪念碑、林荫广场、菩萨泉、祖师殿、戏楼等40余个,总投资3000余万元。龙岗公园山雄树奇,桃红柳绿,整个汉阴县城尽收眼底,凤凰秀山和月河川道的美景一览无余,是人们旅游休闲的理想宝地。

2、汉阴古城墙

汉阴古城墙古代每座城池都有城墙,本不足为奇,但历经劫难,饱历战事,一任风雨的剥蚀,能安然无恙地保存至今,仍能使我们一睹昔日“金城汤池”原貌的,却为数不多,因而就物以稀为贵了。汉阴城墙是陕南秦巴山区建筑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所以就弥足珍贵了。汉阴古城垣平面呈方斗形,旧时四城门高耸,气势恢宏,古朴雄浑,使人们有一种信赖感、安全感。我总爱在汉阴古城墙脚下溜跶,它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汉阴古城墙,始建于明代成化元年(1466),初为土城,开四门,设箭楼。成化二十二年(1486),城易砖石。弘治九年(1496),扩大城区,延伸周长,四面拓宽四尺。正德七年(1512),城墙加高加厚,内外加砌砖石。嘉靖十四年(1535),环城开凿城壕,宽一丈,深五尺,补修城垣,匾其四门,东曰“迎晖”,南曰“南薰”,西曰“承恩”,北曰“拱辰”。

3、两合崖 AA

两合崖坐落于距汉阴蒲溪镇约3华里的后坝村,安石二级公路北侧200余米处,占地35公顷。进山约40米,迎面有雄伟壮观的彩牌坊,上 书“两合崖圣景”五个镏金大字,苍劲雄浑,两侧楹柱上有联“门迎青山绿水观两合大殿,崖抱古洞僧含藏日月乾坤”,把具有传奇色彩的两合崖的灵光秀色,作了概括的描绘,引人入胜。两合崖历史悠久,两山对峙,一线见天,崖高百仞,云蒸霞蔚,相传为南海观音驱妖劈就,造福一方。民众为感念观音威德,依山凿崖,供奉观音大士。山上有股清泉,自崖眼出,滴水入潭,清冽可口,饮此泉可祛病消灾,神清气爽。故人们又称两合崖为滴水崖,尊奉神灵为“滴水观音”,并修建观音阁,从此,两合崖名扬遐迩,善男信女膜拜者甚多。清道光年间,民众捐资整修观音阁,重塑观音大士金身,洞天福地,一时兴盛。故有古联赞之“石上高山门两扇,滴水清泉洞中仙”。把昔日的两合崖作了传神的素描,后几经破坏,景区黯然失色。

4、汉阴菩萨泉

汉阴菩萨泉闻名遐迩的汉阴菩萨泉,位于县城以北的龙岗中段。它因有一眼奇特的山泉,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成了千年难解之谜。又因登临它,全城风光、月河田园景色能尽收眼底,成了人们休闲赏景的好去处。原庙门两侧有石刻对联曰:“三百里河山知是何年图画,数千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这便是昔日菩萨泉胜景的写照。历代文人墨客游此,吟唱不绝,题诗作画,感慨不已。清晚期名士钱昆秀游菩萨泉曾诗咏:“几度寻幽历胜区,郁葱佳气近城隅,泉声喷涧听偏韵,草色笼烟淡欲无。古树夕阳明眼底,小桥流水傍山隅。龙岗好景知多少,此乃蓬莱一画图”。最早的菩萨泉,只有一泓清的泉水,清凉可口,吸引着过往行人。清康熙《汉阴县志》描绘它:“倚岗豁为土穴,高丈阔常深二寻,上戴土壤,不骞不崩,泉自龙口出,汇为一潭,浸润两壁,不泛不溢”。龙岗不高,又是一座孤立的山冈,为什么能在它中部南坡偏上段出现一眼冬夏不涸、不泛不溢、不垮不塌的清凉可口山泉?

5、汉阴凤堰古梯田

汉阴凤堰古梯田生态博物馆是我国北方第一个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古梯田为展品,以民风民俗为陪衬,保护和展示传统农耕文明生产方式的开放式生态博物馆。凤堰古梯田位于汉阴县漩涡镇黄龙村、堰坪村、茨沟村,距县城35公里。包括凤江梯田和堰坪梯田,依山傍水分布在海拔500至650米之间,连片共12万余亩。种植农作物以水稻、油菜、玉米为主,一年两熟。该地居民以从祖籍地湖南长沙府善化县迁来的吴姓族人为主,梯田级数均在300级左右,梯级层高03—1米不等,每级宽3至15米,最长处达600余米。梯田灌溉系统完备,依靠黄龙沟、茨沟、冷水沟、龙王沟4条溪水自流灌溉,潺潺流水,长年不绝。绵延数十公里的凤堰古梯田,层层环抱着山脊,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大如曲池,小似新月,形状各异,各具特色,阡陌相连,高低错落,层层叠叠。从高处远望,梯田的一条条优美曲线或平行或交叉,蜿蜒如春螺,披岚似云塔,显示了动人心魄的曲线美。

6、三沈纪念馆

三沈纪念馆位于安康汉阴县县城新街以西的古城墙边,旨在纪念新中国文化巨匠、新文化运动先驱、北大著名教授、中国文学大师——沈尹默、沈士远、沈兼士三兄弟。沈氏三贤青少年时代曾生活于汉阴,现在其故居已经修茸完善,陈列有“三沈”事迹及作品供后人瞻仰、纪念。馆内还有很多大师的题词留念,如启功、赵朴初等。    十九世纪末,在汉阴古城一个书香世家,诞生了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兄弟。“三沈”昆仲少年立志,游学中外,学贯古今,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享誉国际的国学与文化大师。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下辖村委会包括集镇居委会、三塘村委会、群英村委会、堰坪村委会、联合村委会、金星村委会、田堰村委会、发扬村委会、大涨河村委会、朝阳村委会、梓中村委会、茨沟村委会、东河村委会、田凤村委会、中银村委会、双河村委会、塔岭村委会、渭河村委会、上七村委会、龙泉村委会、鳌头村委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28850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