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非天造,必从其实什么意思

名非天造,必从其实什么意思,第1张

名非天造,必从其实什么意思

名非天造,必从其实的意思是指事物的各种名称,并不是天生造成的,必须依据客观事实。意思是说,事物的各种客观名称、名义不是想当然地凭空生成的,它必定是从事物的客观实践情况中得出来的。

《思问录》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论著,分内、外两篇。内篇主要论述哲学问题,外篇涉及天文、历数、乐律、医学等科学问题。

在《思问录·外篇》中,王夫之在谈论天文历法中的主观命名与客观对象的关系时,阐述了自己的名实观:“天无度,人以太阳一日所行之舍为之度;天无次,人以月建之域为之次。非天所有,名因人立;名非天造,必从其实。”意思是说,就自然的天而言,本没有“度”“次”之名,它们的得名仅仅是人们为了方便认识天象,把太阳每天运行所经过的地方叫作一度,把周天分成12等分,每月叫作一次。对于这些“人为之名数”,可以说“名因人立”;但从另一方面看,又是“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因为“人为之名数”不能凭空而造,必须以实际存在的事物为依据。

“名”与“实”,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早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就有非常深入的讨论。儒家、法家主张“循名责实”,墨家坚持“取实予名”,荀子还提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的观点。在此问题上,王夫之主张名从实起、言必拟实、以实定名、名实互为作用的辩证思想,批评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惜名而废实”、重名不重实的风气。王夫之这种重实据、实践、实际的思想,是其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表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54162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1
下一篇 2022-12-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