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杜预

文庙杜预,第1张

杜预为什么能进文庙武庙(同时配享文庙武庙的人)

在明太祖朱迪请诸葛亮入文庙之前,杜预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既进文庙又进武庙的牛人。

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下诏,将包括杜预在内的二十二位历代圣贤学者封为孔子。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以六十四位古代名人的名字命名,并设庙供他们畅饮,其中就有“金真南当阳侯杜宇将军”。

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朝按照唐朝的惯例,为古代名士建祠,杜宇在七十二名士之列。杜预是《百家将史》十七篇之一,成书于北宋。

享受孔庙和武祠,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儒生和修行人的最高荣誉。杜宇有什么特别之处,可以同时进入武文寺?

无所不有的“杜武库”

杜预(222 -285),字启,京兆(今陕西安)人,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学者。京兆都家族在历史上很有名,出过很多大人物。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杜牧都是杜预的后代。

杜宇虽然起点高,但不是那种只知道享乐的纨绔子弟。他从小博览群书,勤于写作,学过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历史、工程。可以说,他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曹魏时期,因为父亲站错队,杜宇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司马昭上台后,杜宇开始焕发光彩。

不仅恢复了丰乐侯婷的爵位,还娶了司马昭的妹妹高露公主为妻,成为司马氏控股集团的优秀成员之一。

杜见多识广,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杜五库”,说他就像一个兵工厂,什么都有。这并不夸张。他确实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些在历史书上都有清楚的记载。

一是修改《晋律》。杜受命参与《晋律》的修订,第一次明确区分了法律(刑法制度)与法令(规章制度)。

为了让普通人更容易理解,他还对旧法进行了大幅删减,做了大量注解。后人称赞《晋律》“其实说得轻,就叫朴素”。

第二,国内经济。杜担任财政部长七年,相当于现任财政部长,主管政府的经济和财政事务。

杜预在任时,向晋武帝提出了建常仓、平抑粮价、管理盐运、制定赋税、修筑边防等50多项“对内利国,对外救边”的策略,均被朝廷采纳。

三是关注民生。杜关心民生疾苦,重视农业救灾。西晋大灾期间,他多次上书陈述救灾计划。他对灾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灾害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救灾方法。

他的著作被收入《晋书》,成为后世研究金代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文献。

第四是修改日历。杜迁精通天文历法。他发现当时流行的历法并不准确。经过计算,他改正了错误,修订了二进制度历,取代了时间历,风靡全球。

第五,是科技发明。发明了“人排新器”,提高了农田水利的灌溉效率,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古籍的记载,失传已久的周寺器皿被复制。

第六,工程建设。他不顾舆论,主持修建了号称世界“河桥”的富平金黄河大桥,解决了洛阳的交通问题。在建桥的过程中,他从设计到施工都下了很大功夫。

《晋书》对此评价:“(杜)七年得失无数,朝野称之为‘杜五库’,说它什么都有。”

身手糟糕的“名将”

杜宇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武将,武力值几乎为零。他“跨不过马,射不过札”,不会骑马,也射不好箭。这一手连棋子都不如。

但他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战略家,是“精于谋划、运筹帷幄”的人。每次朝廷召开重大军事会议,都要请他参加。

杜聿任周琴刺史期间,鲜卑人造反,朝廷多次镇压。杜宇根据敌我形势提出了“五须四绝”的策略,却被当时的老大石坚诬告,差点丢了性命。最后,事实证明了他的正确性。

举世闻名的西晋灭吴之战,最能展示杜预杰出的军事才能。虽然杜宇只是西线的一个指挥员,但他在西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接替杨虎城主持荆州前线,准备对吴作战。首先,他突袭西陵,打败了著名的吴栋张峥。后来,他利用孙皓的怀疑,设计取代张峥,为进攻吴栋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写了三封信来说服吴平。杜向晋武帝详细分析了战局,认为此时攻吴是“万安之举”,拖延则事半功倍。

经过反复劝说,优柔寡断的司马燕下定了决心。事实上,战争的走向正如他所料。在金军的多重攻击下,孙武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三是在西线,一路横扫,攻下江陵、荆州,活捉吴郡总督孙信,圆满完成既定战略目标。这为王拙的海军顺流而下,直捣建业扫清了道路。

成语“如破竹”就是来源于杜预当时的一句话:“过去乐毅因绩溪一战而强,现在军力增强,如破竹。过了几次节,都解决了,也没什么事了。”

第四,不争功,不拖后腿。他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外,还东进,积极配合其他晋军进攻孙吴的都城建业。杜心胸宽广,顾全大局。

他对水师王蒙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使他建立了自己的势力,活捉了吴主孙皓,立下了赫赫战功。杜宇的品德与长江下游的王浑形成鲜明对比。

第五,分兵南下,攻占胶州、广州,即现在的广西、广东,加快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杜不擅武力,但他知己知彼,善于与敌搏斗,常常给敌以致命一击。士兵们和他一起战斗,大声呼喊,称赞他“尽快发动战争”。

杜宇在整个武邑之战中贡献突出,击毙、俘虏孙吴大都督、军监等高级官员十四人,衙门、长官等中级官员多达一百二十人。

所以当时吴国人最恨杜宇,杜宇得了大脖子病。吴人把一个水瓢套在狗脖子上,看见一棵长缠的树,写下“杜宇的脖子”,然后把它砍下来,以发泄对杜宇的仇恨。

战后,杜宇继续镇守襄阳。他反对在世界稳定时放弃军备的观点。在任期间,他从未放松对部队的训练,并将军事防御的重点转向维护地区稳定。

同时,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在上一代运河整治的基础上,将蒙水、赶水两条河的水引入田间,受益农田超过1万公顷。

开凿洋口至巴陵一万余里运河,直接沟通袁、湖南水域,既解决了长江泄洪问题,又改善了荆州南北水运。

杜宇的功绩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称他为“杜甫”,称赞他“后世无从杜翁反叛,知其智名而勇。”

诗圣杜甫的偶像

诗人圣杜甫崇拜先祖杜宇,视其为一生的偶像。尤其是杜预常说的“德高不可攀,立功能立几功。”一直是鼓励杜甫积极追求仕进的力量之一。

杜宇特别喜欢读《左传》,自称痴迷《左传》。立功后开始专心写作,一生颇有收获。

他所撰《春秋左经集》三十卷,是《左传》最早的注释,被收入《十三经注》。它对后世的《左传》研究影响很大,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杜预还写过50卷好散文,是中国古代较早的散文选。

历史上文武双全的人很多,但像他这样能“立功”“立言”的人不多。所以他也成为了第一个同时进文庙和武庙的牛人,连诸葛亮都要屈居第二。

左手灭孙吴,右手注春秋。杜堪称一代奇才!

就像方在《晋书》里说的:“攻是好主意,打也是儒者之风。如果门叫四,它会停第三个;《春秋》有五篇,但其中有一篇擅长,不是最好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无所有权及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45514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4
下一篇 2022-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