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第1张

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写有什么用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写有什么用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1、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所以愿与之深交结友,表现鲁肃敬才爱才。

2、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省阜南县王化镇吕家岗)人。

东汉末年名将。

3、早年依附姊夫邓当,跟随孙策征战,以胆气著称。

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

孙权统事后,吕蒙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

从破曹仁于南郡,从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

进占荆州南部三郡,并计擒郝普。

在逍遥津之战掩护孙权逃生。

在濡须抵御魏军。

官拜左护军、虎威将军。

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袭取荆州西部三郡,彻底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4、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年末(220年初),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5、吕蒙是东吴攻灭关羽的最早倡议者。

吕蒙针对于关羽所督的荆州,215年夺取三郡,219年再夺三郡,最终使得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实现了“全据长江”的宿愿。

其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中国古代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相关典故“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而别?

这个问题提得好,我来帮你解答。

首先,了解一下鲁肃的出身及为人。

鲁肃出身豪族,志向远大,深谋远虑,为人豪爽大方,乐于交友。

鲁肃先为孙权提出站稳江东,再夺荊州,后图天下的长远规划。

曹 *** 率军南下时,又力主联刘抗曹,最终三分天下,从中可以看出鲁肃的高瞻远瞩。

曾经周瑜向鲁肃借粮时,他善于识人,发现周瑜有大才,与之深交,慷慨送粮,可见其豪爽大气。

再说一说吕蒙。

吕蒙少时家贫从军,跟随姐夫邓当敢打敢冲,只知逞勇,不知有学。

因而吕蒙开初勇气有余,而谋略不足。

虽然已因功为将,鲁肃作为大谋之人,自然看不起莽夫吕蒙。

后来在吴主孙权的引导下,攻读兵书战策,学以致用,谋略大增。

彼时鲁肃再遇吕蒙,吕蒙不再是吴下阿蒙,纵论天下,颇有见地。

鲁肃惊叹于吕蒙的长进,折服于吕蒙的见识。

作为胸怀宽广、爱才惜才之人,鲁肃当然乐于交纳有智之士吕蒙。

两人可谓英雄所见略同,英雄惜英雄,最终结为至友,留下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佳话。

行文至此,我不由得想到一个反例。

战国时期,庞涓和孙膑曾同投鬼谷子门下,学成之后又同时就职于魏国。

怎奈庞涓乃妒贤嫉能之徒,庞涓暗害孙膑以至膑刑,后来孙膑指挥齐军灭了庞涓。

最终庞涓伤害师弟,又害得自己身亡。

以上正反两例告诉我们,如何对待比自己本领更大之人。

我们应端正心态,胸怀宽大,多向优秀之人学习,让自己也与优秀相伴。

绝对不能心生妒忌,害人反害己。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握重要事务,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以自己繁忙的军务推辞。

“我哪里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呢?但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你军务繁忙,与我相比怎么样呢?我常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益处。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交谈议事,非常吃惊道:“你如今的谋略才干,已不再是过去那个知识浅薄的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了几日后,就应当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他,兄长你看清楚这件事情也太晚了啊!”于是鲁肃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后离去。

这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出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7135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5
下一篇 2022-10-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