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的历史功过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的历史功过,第1张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的历史功过

画家无意评说历史的功过,他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更多的是其中的悲剧意味打动着他。出身低层的近卫军们如螳臂当车般试图改变历史巨轮的方向,最终为着封建贵族的利益被引向牺牲;他们的牺牲虽毫无意义,可他们不屈不悔的个性却令人尊敬。
苏里科夫创作的历史画题材多取自彼得大帝时代的重大事件。在绘制宏大的历史事件过程中,他的绘画表达着他对人的观察。他从不单纯地描写一个事件,他更着意的是事件之中的各种人的各种情感以及情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人物众多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中,显然主角不是某一两个具体的人,而是由左侧怒视彼得大帝的褐发军官所代表的不屈和坚毅,以及右侧眼睁睁地看着悲剧发生在眼前的彼得大帝的沉默和克制。当时间冲刷去一切行为的动机和结果时,如同画面所做到的,一切只剩下互相关联着的各种情感和情感印象。与人们持认的某个思想观点相比,可能人的情感比真理更永久。
苏里科夫绘制了彼得大帝三部曲,《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缅希科夫在贝列佐夫镇》、《女贵族莫洛佐娃》。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表现了人在历史机遇中的悲剧性命运和不屈的情感走向。苏里科夫凭借着对事件的精到述说和对情感关系的准确把握成为伟大的历史画画家。而他第一幅历史画《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就确定下这一点。当年列宾一看过此画就在给著名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的信中说:“苏里科夫的画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应当给他的画放一个最好的位置。每个人都认为,这幅画是我们展览会的骄傲。”
苏里科夫由此成为巡回画派的重要成员。在这个1870年成立、追求再现真实的社会生活的绘画队伍中,虽然苏里科夫也有一定程度的革命民族主义思想,但他的艺术理想并不完全与之合拍。在他身上,更多的是由哥萨克血统决定的民族主义而非由社会理想决定的民族主义;他描绘历史事件,却拒绝做出绝对的判断,他无意改造现实生活。这些使得他后来脱离了巡回画派。而富有民族性和人性的作品已足以证明他的出色。因而1916年3月19日苏里科夫逝世于莫斯科后,苏联人民为了永远纪念他,把莫斯科美术学院改名为苏里柯夫美术学院,并在他家乡建立了一座苏里柯夫纪念馆和纪念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6674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4
下一篇 2022-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