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借光的故事100字

凿壁借光的故事100字,第1张

凿壁借光的故事100字 凿壁借光的故事100字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从壁缝里透过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的灯光,读起书。

凿壁借光的故事100字左右凿壁偷光的成语故事和含义是什么?

凿壁偷光是西汉匡衡少年时热爱学习的励志故事,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今读书的环境同古人相比,真的非常优越,但勤奋好学的精神同古人相比确实不如。

读这个故事,总会给人一些启迪,凿了谁的壁,是否对别人有影响,偷光这在古代一点点昏暗的光,是否能看得清书。

不要以为这点光有多亮,能看多久。

这个故事在人的臆想中是很美好的,现实很骨干!当然由于匡衡好学,人生事业都取得了较大成功,汉元帝时,匡衡官至丞相,位列百官之首,封为安乐侯,食封地31万亩,在丈量分封土地时,利用职务之便,多圈了三万亩,d劾,被撒职查办,贬为平民。

有一个好的开端和过程,却没有一个完美的结果,晚节不保,龙头蛇尾。

凿壁借光成语故事出自【晋】葛洪的《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不逮。

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

"【译文】匡衡他勤奋好学,但是家中没有灯烛照明。

邻居家有烛光,光亮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洞,邻居家的烛光照过来,他便把书凑过去,借着微光读书。

匡衡是西汉的经学家,大臣,以讲解《诗经》著称。

匡衡家世代务农,但他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费。

他曾跟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由于学习勤奋,他对《诗经》的理解十分独到。

当时儒生盛传,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心情愉悦。

当时的太子的汉元帝对其深有好感。

在古代刻苦学习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如囊虫映雪,头悬梁锥刺股等。

古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尚能激励自己,刻苦读书,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而我们生逢盛世,条件优越,有什么理由不勤奋学习呢?匡衡勤读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有许多家长都用匡衡的苦读故事教育子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6300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