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而行有什么启示

量力而行有什么启示,第1张

量力而行有什么启示 量力而行的名人事例有哪些?王阳明对现实社会有什么启发?

我是这么认为的;一,王阳明前辈是明朝期间,最具代表人民对现实生活实践中的佼佼者;人必须的生活在现实,并且实践于现实生活;王阳明,正(官)名“王守仁”;明朝弘治年间进士,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阳明心学”是其一生与现实生活中实践而来的著作;作为一位集大成者,其对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文环境的情结是离不开的,并且延续和融合了“儒家思想”而体现了“知心合一”的人生境界。

二,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和最终成就,可以运用到现代社会,尤其是新时代下的现实生活;比如,1,小岛(台湾省)的不安分和不知趣;2,一部分隐匿的贪污腐败和不担当者,对现实生活就找理由,借口和甩锅!3,目前大众的思想,还是没有紧跟的上,“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与时俱进”的思想。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提到心学的现实意义,咱们有必要先把王阳明创建心学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1.王阳明的一生及心学的问世王阳明的一生,确实是励志的一生,是惊心动魄的一生,从他12岁立志做圣贤开始,一直到57岁去世,都没有消停过。

他仕途坎坷,一直处于猜疑、诬陷、排挤、打击之中,他身处逆境,做圣贤初心不改;他两次剿匪,平宁王朱宸造反,聚乌合之众,他身处险境,力挽狂澜,屡建奇功,扶将倾之大厦。

他格竹子,格兵法、格辞章、格经典,格释道二学,专心致志;深陷牢狱之灾,暗无天日,他身处困境,最终突破理学,他贬谪龙场,生死一念,身处绝境,但他端居澄默,胸中洒洒,堪破名利生死。

终究顿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自此,从17岁格竹到37岁悟道,历经20年,伟大的心学诞生!2.心学的含义心学的主要内容简单说就是3句话,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也有说四句话的,那就再加一个万物一体。

心即理,理在心中,也就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这主要是相对于对外格物还是对内格心来说的。

知行合一,是良知引导行动,致良知,人人都有良知,需要做的就是擦亮心镜,见出时常被欲望蒙蔽的良知。

万物一体,心学讲无善无恶心之体,也就是心无善恶,我与天地万物同为一体,而统领天地万物的就是我的心,心之本体是良知,也就是儒家所倡导的仁。

3.心学的现实意义心学,是普世哲学,讲的是万物一体,心是灵魂,而主宰心的是良知,是仁。

什么是良知和仁呢?其实就一句话,谁领悟了,谁就能发达!那就是已欲达而先达人!心学的用途:一是让我们内心强大!心学是解决焦虑、恐惧、困惑、迷茫、痛苦的良药!行由不得,反求诸己。

自给自足,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不能怨天尤人。

想要的一切都在我们心中,只要内心强大了,一切都可求。

正如,人之力,莫大于心。

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二是让我们与时偕行。

人不能拘泥,要善于通权达变,到哪个山就要唱哪个歌,顺应时势,虽不及屈原之执,东坡之旷,但心通达即好,留得青山在,总也有柴。

正如易经里的与时偕行,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与鱼警为伍。

也符合老子的虚己应物,应物而不伤。

三是让我们正己化人,知行合一。

格物致知,格指的是探求,也就是通过探求万物的本源,来开启智慧。

但心学里讲的格物致知,格是正的意思。

也就是说,心学告诉我们,先正心,然后再格物,再行动,用知也就是良知来指导行动。

我们要先格心,让良心呈现出来,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动,那将无往而不利!正己化人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一提管理,我们总是想着管别人,其实,内圣外王,我们要循着良知做事,推己及人,做好榜样,给部属赋能,时间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3929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7
下一篇 2022-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