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喜欢咬指甲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成人喜欢咬指甲是什么原因怎么办,第1张

有很多的成人都有咬指甲的习惯,这是怎么回事呢?成人喜欢咬指甲有什么原因?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成人喜欢咬指甲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成人喜欢咬指甲的原因

咬指甲并不是小孩的专利,很多成人也会咬指甲的经历。在心理学上来说,其实啃咬指甲,有时反映出一种心理情绪。往往与情绪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有关。

我们在不经意间咬指甲,如果有意识的注意一下,就会知道,一般来说我们都是在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之下,不由自主的去咬指甲。法国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苯?辛艘幌蠲褚獠馐砸约觳槭裁慈税?е讣缀鸵е讣资窃谑裁辞榫诚隆Q芯肯允荆?ü?税?е讣状蠖加胨?堑墓ぷ饔泄亍?6%以上的人称,在考虑与他们工作相关的事情时爱咬指甲。奇怪的是,购物是咬指甲的第二个原因:咬指甲可能代表作抉择的折磨。考虑经济形势和对父母和孩子的关注排为第三。

喜欢咬指甲怎么办

咬指甲一般都是无意识行为,是口欲期的一种延续,是缓解紧张、分散注意力的一种不良的习惯性做法。

1.弄清原因,对症下药。对儿童,如属于喂养方式不正确,应培养孩子有规律的进食习惯,做到定食定量、饥饱有节如属于孤独、寂寞等原因,则要给孩子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让他们有机会与成人或其他孩子一起玩乐,培养其对环境、游戏的兴趣,以转移其注意力,逐渐纠正此类不良嗜好。对成人,应引导他们认识其行为的幼稚性,并教授正确有效的排忧解愁的方法,自觉戒除这一怪癖。

2.正确教育,切忌粗暴。吮手指和咬指甲,在幼儿时期是很自然的,因此不应简单地禁止,否则反而会强化这一行为,使他们感到更紧张。只有主动提供多种有趣的事如做手工、做游戏等,而不应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自然会解除其困惑,而不致这些不良嗜好的产生。

孩子喜欢咬指甲怎么办

转移注意力

多带孩子到儿童乐园和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减少孤独感。在孩子想咬指甲时,通过一个玩具、一个故事,分散他的注意力。

正面赞美

当孩子咬指甲时,要耐心地教他把手指慢慢地从嘴里移开,并用微笑、点头或夸奖的口吻表示赞允,让孩子慢慢了解,他不咬指甲时能得到更多的爱和赞美。

并肩作战

和孩子签订一份“合约”,一天之内不咬指甲奖励看一次动画片,一周不咬指甲奖励去一次游乐园等,并和孩子一起写“矫正日记”,一同分享改掉坏习惯的程序和喜悦。

厌恶疗法

让孩子坐在镜子前,观察自己咬指甲时的样子。有些孩子内心会因此受到强烈触动,从而改掉坏习惯。

对抗疗法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对抗反应疗法较有效。当发现孩子咬指甲时,让其握紧铅笔1~3分钟,或握紧拳头1~3分钟。让孩子形成这样的习惯,一旦自己察觉到要咬指甲,就应立即停止并紧握铅笔、拳头,直到慢慢改掉.

(1)心理护理的目的: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都会产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具体说来,就是:

1)解除 病人对疾病地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心身状态。

(2)病人的心理需要:

A、躯体需要、是指生理病理的需要。如对空气、休息与睡眠、饮食与水、排泄、活动、安全等的需求。

B、感情的需要:由于陌生环境,接触新异的检查与治疗,与亲友分离所致,需要亲人探视与关怀 ,医护人员同情与关心。

C、受尊重的需要: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

D、被接纳与社交的需要、适当的活动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迅速消除陌生感。

E、精神上的需要;有事业心的人,希望继续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事业上的成就。

F、提供信息的需要:了解疾病的知识,自己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及作用。手术效果,主管医生、护士水平、预后等

(3)心理护理程序:即按照护理程序对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护理,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及反馈功能的过程。,综合即指要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处理病人的心理反应;动态是指心理护理应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变化进行护理;决策是指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作出心理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反馈是指采取措施以后的结果可以反过来产生影响;根据问题地变化进一步制定决策。心理护理按照护理程序作为护理实践中的工作方法,能够保证病人得到完整的、连贯的、具有专人负责的管理。护理程序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估计:即收集主、客观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和列出心理护理诊断。

②计划:在列出心理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后,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根据目标作出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决策,即心理护理计划。

③执行:即将心理护理计划的具体措施付诸实施。

④评价:即检验预期效果是否过达到,列出执行措施后出现的反应;再将反应与原来制定的护护理目标进行比较、以观察是否达到要求;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心理反应重新估计。

通过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准确掌握病情和有关护理问题及心狸反应,在交谈过程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交谈时要注意具有合适的环境、时风地点(僻静);和谐的气氛,使病人感到亲切,愿意诉说自己的痛苦和困难;护士要注意仪表,并以和蔼、诚恳的态度,同情、关怀的心情,心平气和地进行交谈。一注意谈话技巧十首先自我介绍,说明交谈的目的,让病人自己叙述,护士主要是倾听以估计病人的反应和语有表达能力。为了使病人能畅所欲言,在交谈中可给以鼓励,希望他继续叙述,同时观察病人的非语言行为。在交谈中注意对病人尊重。对沉默寡言者应多启发,对兴奋多言者不能厌烦要善于引导。

在收集主、客观资料时要了解病人疾病方面的情况,还要了解病人日常生活情况,如饮食、排泄、休息、睡眠、自理能力、爱好、认识能力,对自己疾病伪看法、应付能力、存在的思想问题,家庭角色关系,人际交往等情况。

在交谈中注意观察病人的外观、反应情况,病人的警觉状态,并连续观察,有意识地发现是否存在否定诊断的迹象。以及执行护理措施后的效果等。

护士应掌握一定的体检技能,包括常规生命体征及各系统的检查(望、触、叩、听、嗅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了解病情变化。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时,应有明确的针对性,是应针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心理护理问题泪标应包括具体的达到的结果及时间。

在制定心理护理计划时确制定协助病人达到目的的具体计划及护理措施,即护嘱。

(4)心理评估泡括行为及精神状态两方面:

①行为:行方的发生可分为两类即言语狩为和非言语行为。言语行为是指说的话,非言语行为是指姿势。动作、面部表情和声调等言语以外的行为。以行为为中心,再分析其他心理评估方面。

②精神状态:

A.一般外表包括表情、衣着、修饰、任何特殊的容貌。

B.动作包括手势、步态、身体动作的协调、抽搐、颤抖、狞笑、咬指甲、绞扭自己的手、轻踏脚步,不自主移动,精神动作障碍。

C.情感包括无表情或外观表现恐惧、生气、忧郁、得意、攻击、愤恨、焦虑。

D.心情是指对方主观描述自己的感受。个人显示的心情是否适合当时情境。

E.言语和沟通包括声调、说话速度、自发性、连贯性、咬字、言谈间隔、潜在的反应(既回答前的歇息)、装腔作势、沉默(此项为评估如何说话而不是说话的内容)。

F.思考过程和内容包括先入为主的偏见、关联性、妄想、人格解体、强迫思想——幻想,语言的逻辑性。

G、大脑感觉中枢包括:(a)对人、地、时、环境的定向感;(b)对近期和远期的记忆和回忆;(c)计算能力和数学记忆力(顺背和倒背7和3的倍数);(d)一般常识(的领导人物、地方、事件、距离);(e)抽象思考能力,如解答一般性迷语;(f)知觉的曲解,如幻觉、错觉。

H、人格形态:依赖的或独立的,多疑的或接受的,自大的或自卑的,防卫的或开放的,控制的或松弛的。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I.其他心理方面评估:(a)动机:个体是否提出有关病情、治疗、护理或一般性的需要,要求和希望;(b)个人能力:是否能辨别个人的长处、语言能力、自我意识、创造力、特殊兴趣,与他人沟通的能力;(c)价值与信念;(d)生活方式;(e)正常应付能力:遇到困难如何处理,费时多久才能渡过难关。

J、心理测验:目的在区别器官性与精神性异常、测验智力和评估精神病理学、精神神动力学、人格和感觉。从护理的目的而论,护理工作者应重视个体的心理评估,而给以作出护理计划。心理测验分为客观的和投射的。客观的心理测验是质的评估,总括职能倾向和兴趣测验,智力测验(魏氏成人智力量表)。及多重人格量表测验。投射的心理测验是测验对刺激的反应、反射个体的幻想和个人适应能力。如完成句子测验,画人像测验等。

(5)心理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对一个人生命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发展及精神方面健康问题的说明,这些问题是属于护理职责范围以内,能用护理方法解决的。护措诊断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1986年召开的国际护理诊断会议上决定的,是用人类反应型态作为护理诊断分类依据。另一种是按功能性健康型态来分类。有关心理反应方面的护理诊断常见的有:

A、社交障碍:个人社会交往不足、过多或无效。

B、社交孤立:个人经受到了孤独,并感到是被人强加予的消极或威胁的状态。

C、角色紊乱:个人感受自己的角色有所改变,受到干扰,有角色冲突。

D、父母不称职:父母不能创造,个能促进抚育子女个长发展的良好条件的状态。

E、家庭应付能力低下:家庭原来有效的功能因经受应激原的挑战而处于失调的状态。

F、精神困扰:对个人的希望、信息、对社会的准则的看法发生紊乱、内心冲突、精神空虚、产生怀疑,行为和情感的异常表现。可以是对各种健康问题。情境和矛盾的一种心理反应.

G、思维过程异常。由于性格和智力的应付机制障碍所引起的认知活动异常,如思想意识、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问题的解决、判断和理解方面受到干扰的状态。

H、调节功能受损:个人不能改变其生活方式或行为,以适应其健康状况的变化。

I、绝望:个人处于自认为走头无路,没有能力活动的状态,凡事被动、反应降低、感情淡漠。

J、个人应对无效:在个人面临生活需求和角色责任时,其适应行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障碍,自诉无力应对。

K、防卫性应对:基于自我保护型态,个人处于反复表现错误的、过分自信的自我评价状态。这种自我保护型态是为了防卫,对肯定自我利益所感到的潜在的威胁。

L、无效性否认:有意或无意地企图否认对某一事件的认识或意义,来减少有害于健康的焦虑或恐惧的状态。

M、不合作(特定的):病人表示愿意合作,但以后由于某些因素影响而没能执行,自己也无力设法减少或消除妨碍获得成功的因素。

N、决择冲突(特定的);当面临选择与危险、失取,或对个人生命价值的挑战有关的竞争性行为时。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无法确定的状态。

O、睡眠型态紊乱:因睡眠混乱(中断或不足)引起了不适,或干扰了生活方式。

P、蜈乐能力缺陷:个人处于对娱乐和活动的刺激不能产生兴趣、参与感降低的状态。由于没有活动而抑郁,诉说无聊。

Q、自我形象紊乱;个人在感知自己身体形象方面受到干扰。由于身体部分缺失或丧失功能,或有认知或感受的改变。在情境方面由应激引起或其他心理社会因素引起。

R、自尊紊乱:个人对各自我或自我能力的评价或感觉是消极的;表现自我否定、犯罪感。

S、情境性自我贬低;一种自我消极的评价或感觉,是以前自我肯定的人在个人失败或情况变化时出现的反应。

T、感知改变;个人处于所接受的刺激有量或型态方面的改变的状态,伴有对这些刺激的减弱、夸大、曲解或损害的应。

U、疼痛:个体经受或叙述有严重不适或不舒服的感觉。

V、预感性悲哀:在实际失落前发生的、种悲哀反应状态。

W、焦虑:一种模糊筋不适感,其来源对个人来说通常是非特异的和不可知的。焦虑本人不能识别威胁。

X、恐惧:由于一种被认为是危险的明确来源所引起的惧怕感。

(6)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其护理诊断:

①焦虑:焦虑是应激引起矛盾冲突所产生的心理状态。也是由于一种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或预期的威胁而导致的一种痛苦不安的心理状态。每个人焦虑的行为表现都是既复杂而又有所不同部。一、焦虑所弓!起的行为表现有内在反应和外在反应两方面:

A、内在反应:(a)大脑知觉(感受)受到威胁后,经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束传到肾上腺髓质;(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呼吸加深,心率增快,血压上升,并使血糖升高;(C)下视丘促进脑下垂体活动。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d)其他生理改变;皮肤苍白,口干,出汗,排尿及排便增加,瞳孔扩张、食欲降低或过度进食,酷嗜(酒、香烟等),恶心与呕吐,甚至引起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胀气与暧气,失眠或嗜睡,疲劳,秃发,头痛或腹痛,停经,剧渴,口吃。抽搐,肌肉痉挛,心脏神经官能症(心绞痛)等。

B、外在反应:当个体面临威胁时,表现出某些行为来应付面临的威胁。一般有两种行为表现。一种是面对威胁、抵抗,来进行反抗的表现,不管结果是适应的还是无效的。另一种表现逃避行为,以不安的情境退出的反应。以上两种行为表现是焦虑所引起的心理改变。常见的行为表现有以下几种。(a)愤怒:是一种个体试图去对抗威胁的应付机转。可直接地、含蓄地或间接地表达。(b)否认;是以逃避方式来应付引起焦虑的刺激。(c)伪装快乐:以否认的方式为其应付机转。逃避令人感到痛苦的情境;(d)专心于迫取某种括动:应用理智,试图脱离引起焦虑的情境之中;(e)哭泣:是个体处于无助或优伤的状态,哭泣可以帮助驱散一些与焦虑有关的挫折感。也有的个体由于无法解决压力而哭泣;(f)罪恶感:这种焦虑反应常表现在个体在做某件时才导致此种挫折,而引起心理压力排情境。(g)抑郁:一种强烈的悲伤、颓丧或不愉快的感觉,常是伴随焦虑而来表现;(h)角色失败;焦虑可以促使角色失败,而角色失败的个体也有可能产生焦虑;(i)无法有效地运用支持系统:正处于焦虑的个体、有可能无法识别并有效地向支持系统求助。与有意义的他人缺乏互惠的关系,以此表达个体的挫折感。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C、影响焦虑的因素。护理人员在评估个体焦虑行为时,应分析其影响焦虑的因素,个体受到威胁经常与三种基本心理状态有关,即无助感、隔离感与不安全感。在分析影响焦虑因素时应注意,诱发焦虑行为的刺激可能是一个,也有可能是几个。评估焦虑时应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威胁是真实的还是想像的。个体的反应是适应的还是无效的,个体的反应是轻度、中度或重度的焦虑,焦虑反应之程度可根据其敏感度、感官反应、知觉反应不向来划分:轻度焦虑指个体能够去注意到大部分发生的事情。中度焦虑指个体注意发生了什么事的能力受限。重度焦虑指个体无法注意到环境中发生了什么事。甚至有可能陷入惊慌状态,对周围人、事、物混乱、淡漠,全无反应。

D、消除焦虑的方法。病人的焦虑是影响正常诊疗护理和预后的重要障碍;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产生焦虑心理特点、采取各种措施以消除或减轻焦虑以保证良好的诊疗和护理效果。消除方法有以下几点,可根据病人情况作为参考。

首先应明确焦虑产生的原因,以采取适当的对策。要使病人了解诊疗护理的必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性等。应尊重病人自己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使其感到自己不是完全依赖别人的病人,而减轻其焦虑、要消除病人的寂寞感、护理人员主动与病人交往和鼓励病人之的交往,可产生积极效果。应尊重病人人格,使病人感到被尊重,并消除既往与现在个人角色之间的差距,以适应“病人”这一新的角色,冲谈这一消极心理。要使病人受到良好的治疗、医务人员的良好技能、充分的信心、亲切的态度、有助于消除焦虑。设法分散病人的焦虑心理,合适的消遣活动可以分散病人对焦虑问题的注度力,可使用药物解除焦虑,对不易缓解的可给予安定。及时治疗及护理引起焦虑的疾病和各种问题。

②疼痛:疼痛的心理学问题,1979年疼痛国际研究会把疼痛定义为“一种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联系或用这种损伤来描线的不舒适的感觉和情绪体验。这个定义显然考虑到有两种因素:陕痛与机体的绒织题伤相联系(与身体器官的物理,化学损伤或病变造成的结果有关)另外疼痛与某种心理状态相联系(疼痛是一种感觉,同时又是一种不敷服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油此看来,疼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生理状态。由于疼痛作为一种感觉即没有确定适宜刺激又难以精确地确定发生的部位,而更多地是一种心理体验、心理感觉或心理状态。因此,对疼痛较难测量又不易确定疼痛的绝对指标。

A.疼痛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意义:

(a)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通过疼痛的反馈作用,才能使机体回避可能损害机体完整的危险刺激。如刺伤、烧伤、烫伤,如果痛觉将对机体造成不良后果

(b)疼痛是身体异常极态的一种警报。人在身体不适时常常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同时可以有某他躯体和情绪反应,这样就促使人们及时寻求相应的措施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免延续病情。

(c)疼痛还可以是一种心理防御性症状,可称为转换性疼痛反应,来表达一种隐蔽的及在无意识中进行的心理矛盾冲突。或在无意得中不能实现的欲望。这种状况容易在癔病性格的人发生。

(d)疼痛的情绪反应可以成为一种恶性刺激,由于疼痛而引起的强烈情绪反应可造成植物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功能的改变,容易造成心理应激状态,从而心率增快,血压上升,出汗,肌张力增高,血液系统变化。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紊乱等,持续出现,时间过长就会造成身体的损伤。

由于疼痛所伴随的是消极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会造成疾病的恶柱循环。对疾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B.疼痛的心理护理:由于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原因比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除了对机体的组织损伤给以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外,采用心理治疗护理也有显著的效果、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疼痛治疗中心。其治疗方法除了适当的镇痛药物以外,主要择用各种形式的心理治疗护理措施。以下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a)催眠暗示疗法:由于不良的暗示作用可以产生或增加痛。但采用良好的暗示也可以消除疼痛,特别是催眠状态下的暗示、可以使病人放松、消除病紧张。焦虑情绪和提高病人的痛阈,这样就可以取得减轻疼痛或终止疼痛的效果。

(b)生物反馈疗法和松弛疗法:借助于电子仪器或训练引起松弛反应,达到心理的放松和安静,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常用的有渐进性放松疗法,自身训练疗法,如气功、超觉静坐等,此外,肌电反馈治疗、脑电反馈治疗、皮肤电反馈治疗也可应用;

(c)行为自我控制治疗:医护人员及家属参加病人的自发调整,防止病人替换性疼痛症状的出现,如对病人的适当积极行为表现给以正面的积极鼓励和关心,对于病人不恰当的疼痛表现不予积极鼓励和关心,这样可以帮助病人培养健康有益的行为,以利于矫正不恰当的疼痛行为表现。这种替换性疼痛常常是臆病患者的癔病性反应或抑郁症的痛痛反应。据国外某疼痛中心统计,因疼痛就诊的患者最后确诊为抑郁症者占87%,而用抗抑郁剂以后疼痛均经解。

(d)其他:对慢性疼痛病人进行注意力转移,创造积极愉快的环境与情绪。注意消除消极的环境因素等,对缓解或消除疼痛也很重要。

③恐惧:恐惧是由于一种被认为对自己有威胁或危险的刺激所引起的唐若不安的情绪状态。恐惧所以不同于焦虑而在于本人能识别这种威胁和危险。是病人经常对各种健康问题、情境或矛盾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

A.常见原因:病理生理方面,由于躯体部分残缺或功能丧失。伤残、突发危、急、重症性疾病,疾病晚期等均可弓起恐惧。情境方面,由于对住院、各种新异检查、治疗、麻醉、手术、疼痛等的恐惧。对陌生人及环境,失去亲人及缺乏知识感到恐惧。年龄因素方面,儿童期多因黑暗、陌生人或因受他人影响而发生恐惧。青春期多见于转换学校,在社交和智力方面的竞争、以及考虑独立生活问题时造成恐惧。成年用多因婚姻、妊娠要当父母而恐惧。老年期多为退休、功能丧失,预感到衰老面临死亡而产生恐惧。

B.诊断要点:直接叙述感到的威胁和危险,可以是巳存在的、潜在的、或想象的。对于一件有威胁的事、物或人有控制不住的害怕、紧张感。在恐惧时可出现脉搏和呼吸进快、血压升高、不安、双手发颤、出汗、提问题多、唠叨。说话时声音发颤或音调改变等。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C.护理目标:通过一些措施帮助病人找出合适的应付方式、以达到维持心理平衡。并鉴别有效的和无效的应付行为。

D.心理护理:设法减少或消除引起恐惧的促成因素。

(a)对环境陌生:护士应缓慢而平静地介绍环境,环境中应光线柔和,避免各种刺激,尽量按照住院前的生活规律制定计划,鼓励其对情境逐渐掌握;

(b)在个人受到各种刺激时:护士尽量与病人在一起直到恐惧消失(也可倾听病人诉说或保持安静),也可以进行抚摸,必要时间抱紧病人有助于维持镇定,可能时由家属守护身旁;

(C)在对自尊心有威胁时: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感到无助、愤怒等),对其正确的估计予以支持,对正常的应付机制加以表扬;

(d)儿童的各种恐惧:护士应促供表达恐惧的机会和学习如何健康发泄悲愤和悲哀向儿童解释疾病和疼痛,提供控制恐惧的方法,帮助父母理解儿童恐惧的心理状态与解决办法,共同作好儿童心理护理;

(e)进行保健教育与指导:在病人恐惧感有所好转时,提出值得注意的行为问题以引起今后注意,并指出正确的适应性行为。指导病人控制恐惧的方法,利用某些活动分散恐惧的强度;对进行各种治疗,手术前作较切合实际的介绍以减轻恐惧和消除不息反应;

(d)松弛方法。如听音乐、呼吸练习、松弛术、引导幻想、催眠、读书及参加各种活动等。

④悲伤:对已存在的、已觉察到的和预感到将要出现的丧失亲人或重要事物(包括身体的附属部分、财物、自尊、工作、理想等)时的一种心理反应状态;悲痛心情可表现哭泣、懊丧、忧愁、愤怒等,也可有饮食习惯的变化。睡眠及做梦方面的改变及活动社交的变化,对工作的重视不如以前,并可有行为发展上的退化现象,严重者可表现抑郁、否认、强迫病、幻觉、妄想、恐怖症,甚至有自杀念头、行退缩为和冷漠行为。

A、胡理目标:

(a)使个人对生活抱有希望;

(b)个人能够表现出他的悲伤;

(c)个人可以陈述死亡或丧失对他的意义;

(d)由其他主要亲属分担他的悲伤

(e)参与与对未来作出决定;

(f)对其他尊要亲属表现关心。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B、心理护理措施:

(a)首先应估计悲伤的原因、促成因素和估计对个人反应,如缺乏支持系统、否认、震惊、愤怒、抑郁、内疚、恐惧、依赖、无力、悲伤、患病史、人格结构、与丧失的人或物之同关系的性质;

(b)尽量减少或消除原因及促成因素,促进信任关系及个人的价值感;支持个人和家庭的悲伤反应;促进家庭团结及相互支持;鼓励本人分散其关心。帮助找到支持力量(亲密朋友);

(c)促进每个反应的悲伤行为、如否认,开始支持随后增进理解。隔绝,指定时间听取个人和家庭意见,为个人和家庭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抑郁,通过个人和家庭交谈。积极提高自我价值。愤怒,为减轻愤怒,允许哭泣、听取和表示关心。内疚,促进直接表述情感,寻求消除内疚的方法,如将话题转向未来;(d)允许表达悲伤的情感;鼓励个人和家庭进行生活回顾,重新评价以往生活经历,并是他们具有新的意义;(e)识别潜在的病种性悲伤反应:如妄想、幻觉、恐怖感、强迫症转换性癔整、自杀迹象、困难的哭泣、对环境失去控制、绝望、无助状态。对有潜在的病理性悲伤反应的个人给以咨询。(f)进行健康教育和治疗安排:对孤独、抵制、愤怒等的表现现应说其后果。彻指易个人及家庭能摆脱过去,面向未来,建立的生活目的。对病理性反应进行理治疗。

这是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疾病.

【强迫症简介】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neurosis,缩写OCD)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病因与发病机理】

遗传因素、强迫性性格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均在强迫症发病中起作用。

一、遗传因素: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二、性格特征: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三、精神因素:上海调查资料中35%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在强迫症的发生中,社会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当躯体健康不佳或长期心身疲劳时,均可促进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关于发病机理也有不同解释;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在强烈情感体验影响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是强迫观念的病理生理基础。心理动力学派认为强迫症状来源于被压抑的攻击性冲动或“性欲望”。有人用学习理论解释强迫观念是激发焦虑的刺激和该观念间建立条件联系的结果。关于扣带回活动过度可能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的说法,尚缺少扣带回的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直接证据。

原理心理学认为:觉察系统本身具有配置功能,前额叶是以配置的方式设立一个参照样本。参照样本能够直接对照本义系统产出的样本,分析客观事物的相对意义,使我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反应。我们清醒时前额叶样本能够一直点亮丘觉,决定了我们当时的意识状态和心理环境。强迫症过于强化某一个或某一类样本的配置,从而产生强迫症状。如果将强迫症状让当事人当作病症看待,反而强化了症状,如果说服当事人能够信服这不是病症,反而有利于学习、记忆,并让当事人坚持用强迫法去学习、记忆,强迫症状很快消失,对治疗临床强迫症效果显著。

【临床分类】

症状多种多样,既可为某一症状单独出现,也可为数种症状同时存在。在一段时间内症状内容可相对的固定,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内容可不断改变。

一、强迫观念

即某种联想、观念、回忆或疑虑等顽固地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一)强迫联想:反复回忆一系列不幸事件会发生,虽明知不可能,却不能克制,并激起情绪紧张和恐惧。

(二)强迫回忆:反复回忆曾经做过的无关紧要的事,虽明知无任何意义,却不能克制,非反复回忆不可。

(三)强迫疑虑:对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要反复核实。如出门后疑虑门窗是否确实关好,反复数次回去检查。不然则感焦虑不安。

(四)强迫性穷思竭虑:对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反复思考,明知毫无意义,却不能克制,如反复思考:“房子为什么朝南而不朝北。”

(五)强迫对立思维:两种对立的词句或概念反复在脑中相继出现,而感到苦恼和紧张,如想到“拥护”,立即出现“反对”;说到“好人”时即想到“坏蛋”等。

二、强迫动作

(一)强迫洗涤:反复多次洗手或洗物件,心中总摆脱不了“感到脏”,明知已洗干净,却不能自制而非洗不可。

(二)强迫检查:通常与强迫疑虑同时出现。患者对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复检查,如反复检查已锁好的门窗,反复核对已写好的账单,信件或文稿等。

(三)强迫计数: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做一定次数的某个动作,否则感到不安若漏掉了要重新数起。

(四)强迫仪式动作:在日常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如睡前要一定程序脱衣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则感到不安,而重新穿好衣、鞋、再按程序脱。

三、强迫意向:

在某种场合下,患者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十分苦恼。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突然产生将小孩扔到河里去的想法,虽未发生相应的行动,但患者却十分紧张、恐惧。

四、强迫情绪(obsessive emotion)

具体表现主要是强迫性恐惧。这种恐惧是对自己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的恐惧,如害怕自己会发疯,会做出违反法律或社会规范甚至伤天害理的事,而不是像恐怖症患者那样对特殊物体、处境等的恐惧。

五、强迫恐惧

此种恐惧与病人的强迫性思维有联系,病人害怕自己会出现对立思维,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害怕在某些场合自己会出现强迫,而感到恐惧,从而尽量逃避参加这样的场合。

六、强迫行为(obsessive behavior)

具体表现,可以是屈从性强迫行为,如反复检查煤气是否关好、门是否锁上;可以是对抗性强迫行为,如反复在内心告诫自己不要把强迫意向转变成实际行动;也可以是强迫性仪式动作,如进家门必须先跨左腿、出门之前必须按序化装等。此外还可以是强迫计数、强迫洗手、强迫眨眼、强迫摇头、强迫咬指甲等。

【强迫症的具体行为体现】

当下列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症状持续存在影响正常生活时,就应该考虑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和治疗了:

经常对病菌和各种疾病敏感,并毫无必要的担心;

经常反复洗手而且洗手的时间很长,超过正常所需要;

有时会毫无原因的重复相同的话语好几次;

觉得自己穿衣,清洗,吃饭,走路时要遵循特殊的顺序;

经常没有必要地反复做某些事情,例如检查门窗,开关,煤气,钱物,文件,表格,信件等;

对自己做的大多数事情都要产生怀疑;

经常不自觉地去想一些不愉快的回忆或想法,使人不能摆脱;

经常认为自己的细小的差错就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

时常无原因地担心自己患了某种疾病;

时常无原因地计数或多次吟唱某一段歌曲;

在某些场合,很害怕做出尴尬的事;

当看到刀,匕首和其他尖锐物品时会感到心烦意乱;

为要完全记住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困扰;

有时会毫无原因的破坏某些物品,或伤害他人;

在某些场合,即使当时生病了,也想暴食一顿;

当听到自杀,犯罪或生病这类事情时,会心烦意乱很长时间,很难不去想它。

有洁癖、幻想症、电邮综合症、自慰过度等表现。

【诊断依据】

一、不可控制的反复出现某种观念、动作或意向,伴有焦虑和痛苦的情绪体验。

二、患者明知这些症状不合理、不必要、却难以摆脱,迫切要求治疗。

三、患者的工作,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对日常生活也产生不良影响。

四、病前性格特征及病程可助诊断。病程可长可短,研究病例的病程至少三个月。

五、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脑器质性疾病伴发的强迫症状。

【鉴别诊断】

一、精神分裂症:早期可有强迫症表现,但内容逐渐变得荒谬不可理解、无焦虑、痛苦等相应的情绪反应;自制力差,不积极要求治疗或否认有病而拒绝治疗;随着病程发展,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逐渐显露。

二、抑郁症:强迫症患者因疾病缠身、久治不愈、可产生抑郁情绪,甚至出现消极观念,但从无自杀行为,与抑郁症的对外界缺乏兴趣、思维迟钝、行为缓慢及情绪低落有别。

三、颞叶癫痫:偶可出现强迫观念和行为,呈发作性,并有其它颞叶癫痫的症状,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等检查可助鉴别。

【强迫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强迫症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的心理障碍,许多研究者分别从神经生化、遗传学以及心理学等多种途径探讨这一现象的成因,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十分有说服力的解释。以下列举几种主要的假说及影响因素。

一、心理动力学假说

根据心理动力学原理,强迫症是起源于性心理发育的肛门期,即在开始大小便训练的时期。这时,亲子之间,一方面要求对方顺从,另一方面而不受约束,这种不平等的对立引起了儿童的内心冲突和焦虑不安,从而使得性心理发育停留于这一阶段,成为日后心理行为退化的基础。一旦个体遭遇外部压力,便会重现肛门期的冲突与人格特征。

二、观察学习假设

根据学习理论,观察是导致焦虑的条件性刺激。由于原初的焦虑-诱发刺激联结(无条件反射),经过观察和思维的激发,而获得了实际的焦虑。这样,事实上,个体就已经习得了一个新的驱力。虽然强迫可以基于不同的途径习得,但是,一旦获得之后,个体便发现借助于强迫观念的一些活动可以帮助减少焦虑,每当发生焦虑的时候,采用强迫的方式,个体的焦虑便得到了缓解,这种结果强化了个人的强迫。并且,因为这种有用的方法,成功地驱除了个体的获得性内驱力(焦虑),因而逐渐地稳定下来,成为习得性行为的一部分。

三、系统家庭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病症表达了系统的破坏,而这个系统存在于人际关系当中,成员之间的互动结成了一定的系统。在这里,个体的行为是由于他人的行动影响所致,反过来,他也会以一种循环的方式去影响他人。这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没有明确的头和尾,主要依据"彼此吸引"的原则来进行互动。

四、Rachman-Hodgson假设

Rachman &Hodgson在分析了一些过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导致强迫症的原因可能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共同作用。1.遗传因素;2.情绪失调;3.社会性学习;4.对于特殊经验的学习。他们假定,强迫症是一个连续变化发展的行为模式,由于上述几方面在不同情况下的相继作用,导致个体最终演变成强迫症。

五、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认为强迫症是病理的强迫性人格的进一步发展,是由于防御机制不能处理 强迫性人格而形成的焦虑,于是产生了强迫性症状。

六、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以大脑皮层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来解释本症的生理机制。

七、素质特别是病前人格在本病病因中起重要作用

约2/3的强迫症病人病前即有强迫性人格或精神衰弱。其主要表现为:力图保持自身和环境的严密控制,他们注重细节,做任何事都力求准确、完善,但即使如此也仍有"不完善" 、"不安全" 和"不确定"的感觉。他们或者表现为循规蹈矩,缺少决断,犹豫不决,依赖顺从;或者表现为固执倔强,墨守成规、宁折不弯及脾气急躁。

八、社会心理因素是强迫症重要的诱发因素

诸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或由于丧失亲人,受到突然的惊吓等等。有些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但可在社会因素影响下被强化而持续存在,从而形成强迫症。

九、遗传在本病发生可能起一定作用

例如病人的父母中强迫症的患病率为5%-7%,比群体的发病率要高得多。患者的同胞、父母及子女,属强迫性人格者也较多。

十、生化研究

提示5-羟色胺(5-HT)系统功能增强与本症发病有关,因此5-HT再摄取抑制剂如氯丙咪嗪、氟西丁及氟伏草胺等,都对强迫症有较好的疗效。另外一些研究提示本症与抑郁症的发病存在连锁关系,如本症患者有25%-40%对氟美松抑制实验(DST)不抑制,部分患者多导睡眠图显示快速动眼睡眠(REM)潜伏期缩短等。}

【强迫症的诊断与治疗】

一、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根据ICD-10,DSM-3-R诊断标准

参照ICD-10,DSM-3-R诊断本症主要是临床症状的诊断。患者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依旧持续存在,并给他带来明显的苦恼,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

临床诊断一般困难不大,但有时需要与以下情况相鉴别:

1.精神分裂:强迫状态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早期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但其强迫观念的内容时常是荒谬不可理解的,渐渐伴随出现明显的退缩离群,情感淡漠的特点。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思维联想障碍和妄想、幻觉,这些都比较容易鉴别。

2.孤独症:刻板重复的动作和意识行为是孤独症的常见病状,易与强迫症状混淆,但严重的交往障碍和多数患者存在语言功能障碍和智力发育障碍却恰恰是强迫症患者所不具备的。为此,仔细询问病史和注意观察其语言、行为特点,诊断的问题不大,但与高功能的孤独障碍和不典型孤独症的鉴别还要从发育史、病程、社交能力、语言运用水平等全面资料和检查来进一步鉴别。

3.抽动-秽语综合征:部分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患者存在不自主的、重复刻板的动作和行为或者仪式动作和行为,有的还出现强迫计数、重复语言而酷似强迫症,但抽动症极少同时具有强迫观念,并且他们都有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史或同时存在抽动,鉴别一般不困难。

(二)根据CCMD-2-R的标准诊断

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 以强迫症为主要临床相,表现为下述形式之一种或混合:

(1)以强迫思想为主的临床相,包括强迫观念、强迫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害怕丧失自空能力等;

(2)以强迫动作为主要临床相,表现为反复洗涤、反复核对检查、反复询问或其他反复的仪式化动作等。

3.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强迫症状,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

另外,ICD-10中将强迫症称之为强迫性障碍,其诊断要点是:

要作出肯定的诊断,必须在连续两周中的大多数日子存在强迫症状或强迫动作,或两者并存,这些症状引起痛苦或妨碍活动。强迫症状应具备以下特点:

(1) 必须被看作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

(2) 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即使患者不再对其他症状加以抵制;

(3) 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应是令人不愉快的(单纯为缓解紧张或焦虑不视为这种意义上的愉快)

(4)想法、表象或冲动必须是令人不快地一再出现。

二、治疗方法

一、精神治疗: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对强迫动作可进行行为治疗,以反应阻抑法的疗效较佳。

1. 心理动力学的治疗

心理动力学派的治疗强调通过顿悟、改变情绪经验以及强化自我的方法去分析和解释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治疗的过程中大量地运用阐释、移情分析、自我联想以及自我重建技术。

2. 行为治疗

在对于强迫症的认识上,行为治疗分为两个基本的流派。第一种观点认为具有强迫症的人是借助于各种行为和仪式动作来缓解焦虑,称为"驱力降低模型" 。依照这个模型,治疗者主要集中于通过激发可以减少焦虑的情境来消除不适当行为与仪式动作。第二种观点是基于 *** 作模型而建立的,强调对强迫行为的后果进行调节,因此在这个模型中大量运用惩罚和示范学习。

(1)采用驱力降低模型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各种降低焦虑的技术,其中最常用的是系统脱敏。(系统脱敏技术在恐怖障碍的治疗中已经详细介绍过,在此不再赘述)

(2)榜样学习技术也经常被运用于强迫症的治疗中,主要有参与示范和被动示范,其中参与示范运用最多。和系统脱敏一样,实施参与示范也需要建立刺激等级。从最低等级到最高等级,治疗者逐渐示范暴露在相应的情景中,然后再由患者自己去逐渐面对这个情境,知道能够完全独立面对为止。被动示范也是让患者观察治疗者从低到高地接触各种情境,所不同的只是不让患者介入情境。此外,这两种治疗都采用反应阻止法。譬如,在治疗强迫性洁癖的时候,治疗者可以借助于某种协议来阻止儿童的所有洗手行为。从国外现有的资料来看,一般认为参与示范比被动示范的治疗效果更好一些。此外,示范学习经常可以与暴露疗法结合起来加以使用,效果会更好。

(3)暴露疗法的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被许多人重视和运用,尤其是把患者逐渐暴露于各种无论是想象的还是现实的焦虑情境中,效果都很好。由于暴露持续时间的长短主要依据是否让儿童青少年消除焦虑和回复宁静为准,因此,采用这种方法的治疗时间要比较长一些,大约在2小时左右。

(4)在进行暴露疗法的同时,还可以配合反应阻止法。这种方法在于减少仪式性动作和强迫观念出现的频度。

3. 家庭人际关系治疗

此种方法强调人际关系的因素,避免单纯研究孤立的个人行为。这种思想注重研究行为问题的整体意义,它强调在治疗患者的同时,为患者的家庭成员提供咨询。具体方法如下:

(1)训练家庭成员使之成为患者心理分析的咨询员,或者称为欣慰治疗的助手,协助实施反应阻止训练计划;

(2)配合精神分析治疗或行为治疗对于患者进行"自我"强化咨询辅导;

(3)影响并改善家庭关系;

(4) 进行家庭交往技能训练;

二、药物治疗:抗焦虑药可减轻焦虑,有助于心理治疗与行为治疗的进行。

三、其它:电抽搐治疗适用于强迫观念强烈,并伴有浓厚消极情绪者,对症状顽固、久治无效,极端痛苦的患者,可试用精神外科治疗。

【强迫症四步骤自我疗法】

假如您有强迫症,您现在就可以学习到最先进的治疗模式。过去二十年当中,行为治疗对于强迫症有极大的功效。在这手册当中,教导您成为自己的行为治疗师。学习某些基本的强迫症知识,了解强迫症是源自于身体因素,并且是可以治疗的。您可以克制强迫动作的冲动,与控制恼人的强迫思考。

研究显示「暴露与不反应」是治疗强迫症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强迫症病人在专业的指导之下,学到如何在强迫想法的刺激之下暴露自己。且学习如何对抗强迫想法、冲动。例如:指导一位过份怕脏的病人,去摸脏东西而禁止洗手,这个技巧就叫做「暴露、不反应法」。您将学到避免习惯性的强迫行为,而以新的、健康的行为取代。

本手册基本上是让您了解强迫性想法与行为是如何来的,您可以学习如何处置强迫症所导致的焦虑与害怕。适当处理您的害怕可以让行为治疗更有效。这里要强调的四个步骤如下:

步骤一、再确认

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认清」强迫症的想法与行动。可能您一点都不想去做这个步骤,但是您必须努力的,全心的觉察,以便了解此刻的困扰是来自强迫性想法或行为。

每天的觉察几乎是自动化的、肤浅的。「全心的觉察」是更深刻的、更仔细的,且要经由专注努力才能达成。记住想改变脑部的生化变化,来减少强迫性冲动可能要花上几周或几个月。若想在几分钟或几秒钟内赶走这些强迫症状,是会让您失望的!事实上反而会让强迫症状更严重!在行为治疗当中要学习控制自己不对强迫性想法作反应,不管他们有多干扰。目标是控制你对强迫症状的反应,而不是去控制强迫思考或冲动。

下两个步骤是帮助你学习新的方式来控制你对强迫症状的行为反应。

步骤二、再归因

自己对自己说:「这不是我,这是强迫症在作祟!」强迫性想法是无意义的,那是脑部错误的讯息。你要深切的去了解,为何急着检查或「为何我的手会脏」这么有力量,以致让人无法承受。假如你知道这些想法是没有道理的,那么为何你对它要反应呢?了解为何强迫思考是如此的强烈,与为何无法摆脱它,是增强你的意志力和强化你去抵抗强迫行为的重要关键。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学习「再归因」:强迫想法的源头是来自脑部生化的不平衡。

在脑部有个地方叫做「头状核」,就是这个地方生病了所以得强迫症。头状核是个过滤讯息的场所,就像汽车的变速器般,它接收前脑的讯息,而前脑是计划、思考与了解的地方。头状核有障碍则会有强迫症状出现,所以思考动作都会不顺。前脑变得太活跃,用太多能量,就像车子陷入泥淖中,不断地转动轮胎,但是却越陷越深。前脑的部分称之眼额叶皮质,因为发生错误的侦测回流以致陷入泥淖中。这可能是强迫症使得人们有「事情有些怪怪的感觉,挥之不去」的原因,你必须做到让这辆车离开泥淖。用手排档代替自排档,来修理这个故障的变速器。我们现在知道可以改变脑部的生化平衡,这需要花数周、数个月的时间。此时了解脑部扮演导致强迫症的角色,有助于免除最令人挫折的「想要完全除掉强迫症状」的不正确想法。虽然无法马上有大的改变,但是记住:「你可以不必马上对强迫症状做反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学习将强迫想法、感觉摆一边,然后做其它的事,如此可以帮助自己,改变脑部的生化反应。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换档」:做其它的行为!若尝试赶走强迫思考,只是徒增压力烦恼罢了,而压力会让强迫症更严重。

用「再归因」可以帮助您避免用仪式行为来让自己好过一些,例如整个完成的感觉。若知道这些强迫思考是来自脑部生化的不平衡,你就可以学着忽略这些冲动,继续做该做的事情。记住:「那不是我,那是强迫症在作怪!」若抗拒听从冲动或抗拒反应,你将改变脑部,且让强迫症的感觉减少。若你对冲动反应,你可能暂时舒缓一些,但是不久之后,冲动势必更加严重。这或许是强迫症病人最需要学习的一课!那将帮助你避免成为呆子或上了强迫症的当。

「再确认」与「再归因」常常一块儿做的,因此会让病人对强迫症的成因有更深刻的了解。先全心的察觉强迫症在逼迫我,然后了解它是来自脑部的病态所致。

步骤三、转移注意力

进入此步骤是真正要干活了!开始的心理建设是: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在此步骤你要做的是:必须自己换档!你用努力与专注的心思,来做脑部很自然、轻松的工作。例如:一位外科医师手术前的刷手,从开始到结束是很自然的动作,他很自然地觉得已经刷够了。但是强迫症患者却一次一次的刷,没完没了!他脑部自动的机制已经遭到破坏,幸运地是做这四个步骤能够修补它。

转移注意力是要将注意力转移开强迫症状,即使是几分钟也行。首先选择某些特定的行为来取代强迫性洗手或检查。任何有趣的、建设性的行动都可以。最好是从事自己的嗜好活动,例如:散步、运动、听音乐、读书、玩计算机、玩篮球等。

当有强迫性思考时,你先「再确认」那是强迫性思考或冲动,且「再归因」那是源自你的疾病-强迫症,然后「转移注意力」去做其它的事。记住不要陷入习惯性的思考,必须告诉自己:「我的强迫症又犯了,我必须做其它的行为」你可以决定"不要"对强迫思考做反应,你要作自己的主人,不要做强迫症的奴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yw/118239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9
下一篇 2023-05-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