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申报和建设精品课程,请推荐几个好的精品课程网(大学课程),谢谢。

要申报和建设精品课程,请推荐几个好的精品课程网(大学课程),谢谢。,第1张

这是我经常用到的武汉大学的哲学史精品课程,很好,

>

① 东南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

009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D¢006-8-24 18:22:56 东南大学 考研共济网 点击浏览:744次 %D%A·[考研一站式]东南大学硕士招生相关文章索引 %D%A·[考研一站式]东南大学硕士专业课试题、[订购]考研参考书、专业目录 %D%A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D 09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125 %D 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D 1新一代网络体系结构 %D 2网络行为学与网络测量 %D 3网络安全与监测 %D 4网络协议 %D 5网络化制造支撑技术 %D 6分布式处理 %D 7并行处理 %D 8电子系统设计技术 %D 9现代工业控制系统体系结构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935计算机专业基础 复试笔试科目:计算机综合业 %D%A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必考(60分);网络基础、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基础三门选一(90分) %D 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D 1新型程序设计语言 %D 2软件开发方法与技术 %D 3软件形式化方法 %D 4软件分析测试与质量保证 %D 5软件工程与环境 %D 6语义Web %D 7算法及理论 %D 8智能软件方法与技术 %D 9知识与信息获取技术 %D¡0基于web系统及其分析测试技术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935计算机专业基础 复试笔试科目:计算机综合业 %D%A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必考(60分);网络基础、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基础三门选一(90分) %D 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D 1高性能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D 2分布对象计算 %D 3协议工程 %D 4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 %D 5网格计算 %D 6计算机协同工作 %D 7中间件技术 %D 8数据库管理系统 %D 9多数据库系统的集成 %D¡0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D¡1移动数据库系统 %D¡2 Web数据资源处理 %D¡3分布式人工智能与多Agent系统 %D¡4电子商务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935计算机专业基础 复试笔试科目:计算机综合考 %D%A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必考(60分);网络基础、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基础三门选一(90分)共济 %D 81220图像处理与科学可视化659 76674 济 辅导 6554 8814 %D 1科学可视化与成像65976 455 %D 2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655423 17 %D 3医学信息技术及应用研 业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903数字信号处理200092 复试笔试科目:信息处理综合辅导 %D¦5976 455 %D¦5976 455 %D%A专业代码名称业 指导教师业 %D 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021- 龚俭;吴国新;丁伟;张月琳;曹争;杨全胜;程光等共济网 %D 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共 徐宝文;瞿裕忠;滕至阳;翟玉庆;邓建明;王红兵;陈汉武;高志强;李必信;王岩冰;周晓宇;聂长海等 %D 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顾冠群;孙志挥;罗军舟;王茜;金远平;徐立臻;汪芸;刘亚军;陈钢;姜浩;何洁月;沈军;徐造林;曹玖新;李小平等 %D 81220图像处理与科学可视化 罗立民;舒华忠等 %D%A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参考书目 %D 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初试:《数据结构(C++描述)》金远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数据结构》殷仁昆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Compilers:Principles,Techniques,and Tools》,AV AhoRavi Sethi,JD Ullman,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第3版),陈火旺,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Modern Operating System》Tanenbaum A S,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现代 *** 作系统教程》滕至阳,高等教育出版社;《离散数学》耿素云、屈婉玲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离散数学》朱一清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复试:《计算机网络》,吴国新、吉逸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数据库系统原理》,王能斌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Sofare Engineering—a Practitioner's Approach》(软件工程—实践者之路)(第六版)ROGER SPRESSMAN,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组成原理》徐福培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D 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同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 %D 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同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 %D 81220 图像处理与科学可视化 初试:《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奥本海姆与谢弗著,黄建国,刘树棠译,科学出版社,2000年;复试:(1)《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雷丽文,朱晓华,蔡征宇,缪均达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Visual C++程序设计基础》,陈华生,张岳新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

② 东南大学的计算机网络方向研究生毕业去向如何

只有两种计算机语言:一些语言天天挨骂,另外一些没有人用

③ 求东南大学 计算机网络期末试题 或者其他相关试题一份,谢谢了

网络文库里,呵呵

④ 为什么东南大学计算机研究生考试专业课不考计算机网络啊

1、为什么东南大学计算机研究生考试专业课不考计算机网络只有学院领导才知道。

2、各个大学的计算机研究生考试专业课考什么是各个学校自主确定,没有统一的要求。

3、打算报考东南大学就按照学校专业目录公布的科目备考,至于为什么考则了解的意义不大。

⑤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院就业情况怎么样

不错

学院建有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中法生物医学信息研究中心,以及国家863/CIMS“网络与数据库”工程实验室、中国教育科研网华东(北)地区网络中心等一批科研实验基地,还建有东南大学CIMS技术中心、影像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电子商务研究与开发中心、信息安全技术中心、未来网络研究中心、东南大学-IBM云计算研究中心等交叉学科研究机构。

学院注重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近10年来,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共25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国家863、国家科技攻关、教育部和江苏省等重要科研项目160多项,获得国际工业领先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部省级奖20多项,在国内外著名的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800多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1000多篇次。

学院始终以培养高水平人才为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社会人才需求,精心制定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计划,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是“强化基础、软硬结合、立足系统、面向应用、加强实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首批江苏省品牌专业,并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还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成为国家及江苏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点。“数据库原理”成为国家精品课程。

学院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特色,整个学科协调发展、快速发展的局面,在学科地位、科研水平、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居国内前列。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表的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评估报告,学院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都被评为A+级,都名列全国第8。

学院将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重点巩固并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学科水平,努力将软件工程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学科,进一步优化和发展图像处理与科学可视化学科,积极发展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整体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构建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领军人才突出、创新能力强、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国家级研究与实验平台;参照国际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廉政建设,切实改善与提高师生员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条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设和谐学院。

⑥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级学科博士点

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东南大学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和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图象处理与科学可视化全部4个博士点和硕士点。目前,该一级学科有19位博士生导师:

李幼平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龚俭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罗军舟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吴国新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丁伟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汪芸教授(研究方向为分布式系统)

沈军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程光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曹玖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陈汉武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及量子计算)

罗立民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成像)

舒华忠教授(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分析)

李宝生教授(兼)(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分析)

李必信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及理论)

王红兵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及理论)

李小平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及信息系统)

高志强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漆桂林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蒋嶷川教授(研究方向为分布式系统与社会网络)

⑦ 有谁能告知东南大学计算机方向研究生具体有哪些专业谢谢啦

//cseseuecn/graate/graate_introceaspx

(1)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高性能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协议、分布对象计算及CORBA技术、协议工程、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格计算、网络行为学、面向海量数据处理应用的 相关算法和大型系统构造技术、大规模存储体系结构、网络教育、网络制造、电子商务。

(2)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多数据库系统的集成、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移动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Web数据资源、企业信息系统、XML数据管理技术、生物数据网格、空间数据库、工作流技术。

(3)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分布式人工智能与多Agent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信息处理与决策、模糊模式识别、不精确信息处理、地理信息模型与空间推理等方面。

(4)软件工程及理论: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分析与测试、软件质量保证、软件形式化技术、新型软件方法与技术、知识与信息获取技术、语义Web与Web工程、面向对象技术。

(5)理论计算机科学:量子计算、信息理论、模糊理论、近似算法、随机算法、分布式算法。

(6)计算机系统结构:嵌入式应用系统与嵌入式 *** 作系统、现代工业控制系统体系结构、集群系统体系结构和并行计算、保安监控系统。

(7)图像处理与科学可视化: 成像和图像重建理论与方法、高维数据的分析与可视化、 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图像处理与分析、基于内容的图像数据库检索方法、图像监控技术与系统、图像信息网络技术与系统、计算机辅助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法与系统。

浙江工商大学不是211大学。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浙江有1所211大学,1所985大学,目前教育部门不再接受211和985大学申报,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使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以及一批重点学科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成为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

浙江工商大学简介

浙江工商大学,简称“浙商大”(ZJSU),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设单位、“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成员。

浙江工商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杭州商学院;1999年杭州应用工程学校和杭州化学工业学校并入,2001年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并入;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

学校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卓越农林(食品)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重点专业15个、省级“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17个、省级精品课程3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9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

师资力量

学校有教职工25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070余人,博士生导师120余人,正高职称360余人,副高职称700余人,博士105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国家杰青、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万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万人计划”、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高层次人才。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日语、应用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财务管理、审计学、经济统计学、投资学、软件工程、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商务英语、阿拉伯语、视觉传达设计

国家级特色专业:统计学、工商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商管理、会计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执业技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卓越农林(食品)人才培养基地: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

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国家级精品课程:食品感官科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实务等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组织行为学等

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外国文学史、MIB国际商务

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中华饮食文化、专题摄影与文化呈现、诗画中国——中国山水画史英文专题讲座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外国文学史、MIB国际商务、宏观经济学原理、投资与理财、会计学、生活垃圾蓝色焚烧处理虚拟仿真实验、电商小件商品快速拣货决策虚拟仿真实验、概率论、大数据与知识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英)、国际商务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等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金融工程、环境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新闻学

省级重点专业: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食品科学与工程、金融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英语、经济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法学

省级“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英语、金融学、法学、会计学、经济统计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电子信息工程、日语、物流管理、视觉传达设计

省级精品课程:统计学、微积分(上、下)、西方经济学(上、下)、财务管理、市场调研预测学、电算化会计、数据库应用、货币银行学、企业领导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量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高等数学、刑事诉讼法、英语写作、数据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企业管理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作系统、旅游文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国际经济法、数据库原理、保险学原理、管理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大学英语、大学物理、概率论、会计综合实验、中国历史与文化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外国文学史、管理学、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会计学、投资与理财、创业管理微专业课程群/商务沟通与谈判、创业管理微专业课程群/创业企业财务管理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网络与通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食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9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级一流学科13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1个。

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获国家级项目545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920项;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10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8项,省科学技术奖18项;横向科研项目达3300多项。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传感器网络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和参加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等项目30余项;在IEEE Tran On Data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TKDE) 、IEEE Tran On Fuzzy System (TFS)、Information Sciences、 Data & Knowledge Engineering (DKE)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以及KDD、ICPP、DASFAA、IWQoS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数据库方面的著译作8部。参加了具有自主版权的并行数据库系统软件的研制,主持了具有自主版权的联机分析处理系列软件的研制。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多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精品课程奖、北京市精品课程奖、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等奖励,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基于新硬件的数据管理与数据分析、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与隐私保护社会兼职: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传感器网络专委会委员,国际期刊IJBKO编委,JCST、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期刊审稿人,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

陈传波,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8月19日出生。主要从事图形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现任软件学院院长,兼任湖北省人民政府第四届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ACM会员,“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特邀编委,“中国进出口软件”杂志理事,国家高性能计算(武汉)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宇航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武汉赛百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普通高校中青年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国家及地方多级专家库专家。指导博士后和博士生19人、硕士生100多名。完成基金项目、863项目、航天部项目、国家高性能计算基金项目、军口预研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大型横向项目等纵横向项目4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3次。出版编著4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98篇。三大索引收录共90多篇。

覃中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博士研究生指导领域在华中科技大学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代码0810)中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代码081001),在武汉大学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代码0812)中的信息安全(代码081220)。硕士研究生指导领域为软件工程(学科代码081280)中的网络软件开发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现研究项目有1)可信计算平台,密码分析,安全密码部件设计;2)网络安全分析,SSL分析;现开发项目有1)电子政务系统,电子支付系统;2)中小型企业信息系统。

肖来元,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1月出生。主要从事数字化技术与领域工程、IT项 目管理、软件服务与应用等相关方向的研究。现任软件学院副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教育部软件工程学科课程体系研究课 题组成员,清华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先后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工作领域主要涉及软件工程、机械 工程和力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过软件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信息获取与沟通、结构力学、d性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基础、有限单元法、边界元方法等多门本科与研究生课程;并长期从事结构与传动装置的d性动力学和计算机仿真以及数字化技术与领域工程的跨学科研究,指导研究生80余人。

出版专著2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本、网络版电子教材1部;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录;负责1项国家科技攻关子项目,参与2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3项省部级研究项目和多项横向课题;获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成果奖2项。

沈刚,男,博士,教授。1990年及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和系统工程专业,分别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参与多项CIMS课题研究。1995年至1999年在加拿大McGill大学Electrical and Compter Engineering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99年9月至12月,在多伦多大学Electrical Engineering系作访问研究。1999年起,在加拿大Kerr Vayne Systems及美国Motorola公司工作,从事自动化系统和移动通讯系统的研究及开发。2003年起,在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等双语课程。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等期刊和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等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现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实时系统,无线通讯系统,数字通信网络和软件工程等方向。

刘云生,教授,博导。ACM(美国计算机协会)、IEEE(国际电器电子工程师协会)高 级成员,中国安防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办学位评审专家,国家、湖北省、浙江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上海特区科技顾问专家,湖北省科技 进步奖评审专家,湖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武汉市政府经济技术顾问专家,湖北省暨武汉计算机学会软件专委主任,华中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兼职教授。曾 多次当选为IEEE ICDE (国际数据工程会议,世界三大顶级IT会议之一)、ISFST等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分组主席,大会主席。作为我国最早的软件工作者之一,从事计算机科学及应用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1982-85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Maryland 和 SST公司、ISSI公司进修,后正式聘为研究职员,从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软件开发工程工作。80年代中期在国内率先开始现代(非传统)数据库的研究开发,为其奠定了基础。1993-94年再次去美国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MIT作高访学者,进行主动、实时、内存数据库及其集成技术的研究,被我驻美使馆评价为“取得突出成果”。

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非传统)数据库理论与技术及其系统实现;嵌入式、移动、实时计算;实时数据集成管理与开发环境;软件方法学与工程技术;现代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等。先后指导博士后、博士30余人,硕士200余名。主持省部级以上各科研项目30多项;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被SCI、EI索引等收录80多篇,被他人直接正式引用100多次;出版《现代数据库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特种数据库技术》(合著,科学出版社)等专著与教材6部。获国家(教育部提名)自然科学二等奖、部省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8项;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2次;梁亮胜科技贡献二等奖,优秀论文一、二等奖,优秀教材一、二等奖等10多项;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三育人”奖等各种奖20余次。

文远保,男 ,教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1970年开始在本校计算机系从事计算机教学和科研工作,1978年晋升为讲师,1983年去美国进修学习、1989年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曾任计算机及应用教研室副主任,校计算中心副主任,ASIC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仿真机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有:计算机系统结构、VLSI/ASIC设计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及软件开发、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等。长期从事本科生、研究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ASIC设计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应用及实现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完成的纵、横向项目包括863 CIMS 工程以及大型横向等科研项目20多项,多数为软件研究开发项目。在国内外权威和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指导硕士研究生50多人。

吴涛,男,博士,副教授,1972年出生,软件科学与工程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开发与质量保证、软件复用与产品化、软件病毒、三维造型技术等,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2005年赴新加坡主持软件外包项目开发;2006年参与863项目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车间动态调度理论与方法研究;2007年赴爱尔兰参加面向工业化的教育进修;2008年主持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03-2008年主持开发微软亚洲研究院资助项目2项,国防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率队获首届“花旗杯” 科技应用大赛全国一等奖,首届微软“创新杯” 大赛全国三等奖,2008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

高建生,男,副教授,工学硕士,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几十年来一直工作在华中科技大学,一 直从事对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工作,从而积累了计算机设计原理、计算机系统的合成等方面的知识,设计出了简易计算机系统,该系统有自己设计 的指令集,系统具有自动执行程序的功能。教学环节中获得教书育人先进教师奖,也曾多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研究中先后参编《计算机组成原理》教 材,主编《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材,主编《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科研中获得省科学进步奖二等奖1项,主要从事计算机系统、存储系统的研究。

陈长清,男,工学博士,副教授,1969年7月出生。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先后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7—1999/8在湖北省农业银行科技处工作,从事金融软件开发与维护,通讯系统的设计与维护。从2003年至今,在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工作,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3年在英国Reading大学进修,2009年在IBM美国硅谷实验室进修。近年来在国际和国内的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数篇分别被SCI、EI和ISTP索引。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级项目以及企业应用多项。获教育部-IBM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各一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一项。现主要致力于数据库及软件工程相关领域技术的研究。

任宏萍,女,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0年毕业于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及应用专业。1986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软件助教进修班。2006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 MSc in Communication Software & Networks。1980年毕业后留校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作。1987年晋升为讲师,1994年被聘为副教授。1997年去新加坡学习、工作。2007年返校。多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对象技术和基于网络的软件研究与开发。完成和主持完成多个纵、横向科研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其中包括863项目。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若干篇,合编著并出版教材3部。主讲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UML及建模技术,数字逻辑、计算机网络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并指导研究生若干名。多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在新加坡工作期间,多次获的Singapore Public Sector WITs Conventions和TEMASEK理工学院授予的软件研究与开发创新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对象技术, 基于WEB技术的软件研究与开发,虚拟现实技术,网络信息安全。

陆永忠,男,博士,副教授。2001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作博士后研究。2009年至201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做合作课题研究。曾经参与并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软件工程、软计算及网络式软件开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表了70多 篇学术论文。目前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网络式软件开发及软件工程等课程,并在本课题组研究生范围内设置了专业特色培养计划,增设了人工神经网络与微粒群优 化、软计算及软件工程前沿新技术发展等新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更好地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世界。

黄立群,男,博士,副教授,1969年10月出生。19889至19927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电磁测量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929至19955华中理工大学自控系系统工程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19959至199912,华中理工大学电信息系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4年在武汉市东胡开发区管委会工作,2002年作为武汉市政府驻美国友好城市匹兹堡市代表,赴美国工作。2004年2月至今华中科技大学任教。1996获得ORACLE联合大学国际认证证书;20005至20006由国家外国专家局选派赴以色列参加国际企业管理交流,获国际认证证书。主持研究项目5项,参加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和九五攻关项目各一项,参加其他科研项目12项。在《通信学报》、《电子学报》、《电子科学学刊》、《华中理工大学学报》、《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十篇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移动计算、决策支持系统、嵌入式系统的研究。

卢力,男,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1964年5月出生。1982年9月~1986年6月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9月~1997年6月就读于原华中理工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9月~2006年12月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图像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现职。主持和参加过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包括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国防预研基金项目“超分辨率卫星图像处理技术研究”(20017-200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性能计算中的快速算法及其应用研究”(20051-200712)等,目前在研项目是 “星上遥感图像智能信息处理与实时实现技术方案”(2006年国防科工委民用航天计划资助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编写网络视频教材一部。曾两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性能数值计算、图像信号处理、网络信息安全等。

邱德红,男,博士,副教授,1971年生。1993年在华中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在华中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在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获博士学位;2001年在香港理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01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2003-2004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做研究。主要从事机器学习理论及其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图像处理、软件工程等研究,主持和参与过国家自然基金、863项目和香港RGC基金项目和湖北省教学改革项目。在IEEE Transaction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和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共30余篇,其中5篇被SCI收录,10篇被EI收录,1篇被ISTP收录,多篇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宣读。

方少红,女,博士,副教授,1968年8月出生。1989年武汉大学科技情报专业毕业获理学士学位,1997年原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至今在职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研究生。2000年被评为副研究馆员,2005年被评为副教授。持有DIALOG信息检索咨询员、IBM AIX系统管理员以及IBM DB2系统管理员等资格认证。2005至2007年主持并完成2项国家863计划子项目,现负责在研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和1项国家709计划子项目、参加在研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5篇,参编出版教材3本。2006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2007年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图形图像处理、媒体信息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

薛志东,男,博士,副教授,1973年4月生。1997年7月于原华中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2002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获博士学位;2006年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开展研究工作。在图像处理及生物信息学领域发表论文10余篇,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湖北省博士后基金等的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研发兴趣包括游戏及动画制作技术、图像及模式识别、生物信息学、Java软件开发等。

武剑洁,女,博士,副教授。1993年至1997年,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1997年至2004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中心,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同期在武汉天喻软件有限责任公司从事三维产品设计软件系统的开发工作。2004年至今,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任教。现为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出版教材《软件测试技术基础》。在ICESS2008、CISP2008、PA2007、《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工程》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有多篇文章被EI和ISTP收录。主持和参与横纵向科研与教学项目多项。参与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产品设计CAD软件”、香港工业技术发展署资助项目“计算机辅助三维服装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移动传感器的主动式闭环测量规划理论与方法”等。参与湖北省精品课程、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教育部特色专业等多项教学改革项目。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图像处理、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等。

李自力,男,博士,副教授,1965年5月生。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数码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画学会会员。2002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博士毕业,方向为多媒体信息处理,博士学位论文《虚拟现实中基于图形与图象的建模与绘制(G&IBMR)的研究》荣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中船重工集团第709所分站作博士后研究,博士后研究报告《虚拟海战场环境的建模与绘制及计算机生成兵力(CGF)的研究》。1995年1月——2002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任教,同时在电信系所办的东湖高新企业武汉鸿象信息技术公司从事三维动画制作及研究,武汉鸿象信息技术公司创于1991年,是湖北省最早从事三维动画制作及三维图形研究的公司。2009年9月 调入软件学院数字艺术系工作。先后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重点科技发展项目及横向协作项目多项,内容涉及图像理与识别、虚拟现实与视景仿真。这些 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光子的超导理论及验证”、“海底地形探测成像新技术研究”、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建筑设计方案计算机三维动画辅助评 审系统”(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主持了横向协作项目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总公司“三峡工程多媒体演示系统”、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三峡工程截流视景仿真”、中船重工709所“HZC对抗视景仿真软件模块研制”。已在“Chi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通信学报”、“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系统仿真学报”、“华中理工大学学报”、SPIE等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被EI、SCI、STP收录十几篇。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形与虚拟现实、多媒体信息处理、动漫与3D游戏技术、影视动画艺术。****E-mail:lizili_hust@mailhusteducn。

刘小峰,男,博士,副教授,1974年8月出生。1993年至1997年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至2005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先后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防预研纵向课题研究,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在权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EI收录6篇,SCI收录2篇。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存储和信息检索、Web信息抽取、分布式系统、图像检索等。

万琳,女,博士,副教授,1975年1月出生。1997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软件专业,之后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应用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在任教期间曾讲授计算机图形学、C程序设计等多门课程。2000年“计算机图形学CAI”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2002学年度校教学质量二等奖;2002-2003学年度校教学质量二等奖;2004年“基于网络的自主型硬件虚拟实验环境构建”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教改项目“互动性数字逻辑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校工作期间,主持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863和国防预研纵向课题研究项目10余项。主持的项目包括Mobile SVG在嵌入式设备上的浏览软件、计算机网络系统诊断软件等多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的项目“清江流域水电综合信息集成系统”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SVG图形编辑软件、NAM(非对称逆布局)图像表示和处理软件、计算机故障诊断软件等3项软件著作权。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图像,在权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

胡雯蔷,女,博士,副教授。1993年至2000年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5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信息所,获博士学位。博士其间曾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973等多项横纵向项目。目前主持863康复机器人虚拟仿真课题及虚拟现实方向横向项目。在《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中国机械工程》、Proc ICMA等国内外权威和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SCI、EI收录近10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复机器人虚拟仿真、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

裴小兵,男,博士,副教授。1997年至2000年在深圳市邮电局工作,主要从事软件的研发与管理工作,负责开发了多个软件系统。2000年至2003年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从事光网络系列产品的软件研究与开发工作,期间分别参与了TMN的研究与开发、MSTP系列产品的相关规划以及起草MSTP内嵌RPR技术规范等国标工作。2003年至2006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期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等期刊和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Data Engineering and Automated Learning等会议上发表十多篇论文。现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数据挖掘,软件工程,信息网络及网络安全。

区士颀,男,博士。1990年至1994年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4至1997年在武汉煤炭设计院从事设计工作。1997至2000年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获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5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工业装备与自动化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在煤炭设计院工作期间完成了多项规划和设计任务。攻读硕士期间在开目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软件开发工作,研究内容为MIS系统中的车间派工调度软件模块。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为目前计算机图形学的前沿技术——任意拓扑曲面的多分辨率建模技术。在《The Visual Computer》、《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等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虚拟现实、动画技术、智能CAD、软件工程等。

苏曙光,男,博士,湖南临湘人,1975年7月出生,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航天科工集团目标与环境光电特性国防重点实验室技术顾问。19949~19987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电子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7~20006工作于长虹电子集团;20009~20065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硕博连读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近5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2篇,且多数被EI或ISTP全文收录。参与国家863科研两项,国防重点预研项目一项,主持和重要参与的横向项目主要有遥感高光谱图像处理系统、战场红外视景仿真系统、基于网络协作的战场动态场景模拟与虚拟测试平台、星上图像无损压缩系统等。目前研究方向和兴趣:(1)多媒体通信和视频编码(2) *** 作系统和中间件(3)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嵌入式系统。

曹华,男,博士。1992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自控系,获学士学位;先后供职于深圳先科激光、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从事自动化设备设计、可编程控制器软件开发、光网络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2001年~2006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曾主持参与的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师职称申报管理系统、湖北应城盐业集团财务软件、GIS水务管理系统、远程IP Camera系统、硬盘视频监控系统、PCI视频切换矩阵卡、PCI报警卡,某国防视频网络加密系统预研课题等大中型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会议)发表论文10篇,其中 3篇被EI检索。现在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图像视频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多媒体信息安全,计算机视觉。

吕泽华,男,博士,1976年12月出生。1994年至1998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至2007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09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自控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国内权威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国家973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模糊计算、近似推理、数据挖掘等。

以上就是关于要申报和建设精品课程,请推荐几个好的精品课程网(大学课程),谢谢。全部的内容,包括:要申报和建设精品课程,请推荐几个好的精品课程网(大学课程),谢谢。、高分悬赏:中国人民大学_国家精品课程_数据库系统概论(www.chinadb.org)中的所有习题、东南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www.outofmemory.cn/sjk/93626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