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诊时都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要提前准备什么吗

中医问诊时都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要提前准备什么吗,第1张

去就诊中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否则医生无法获得有效的信息,会影响治疗。(1)去就诊中医的前一晚一定要好好休息,保证睡眠,让自己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2)无论是对于男性、还是对于女性患者,一定要注意,看病时不要化妆,因为在中医当中,面色是非常重要的;(3)部分人在早上刷牙的时候觉得自己舌苔很难看,所以就会顺带着对舌苔进行刷洗,这样不仅仅不利于诊断,还有可能会对医生的诊断造成误导;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在看病时配合医生的问诊等 *** 作,都可以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对医生的诊断不会造成影响。另外,在看病过程当中,一定要相信医生,不可以为了考验医生胡乱说病,不仅不利于看病,还会造成吃药作用不大的效果,所以,相信自己的医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中医问诊看中医需要注意的细节:1一定要注意一下饮食。2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3不要吃油腻的食物。如果出现胃胀胃酸的症状的话,可能是因为慢性胃炎所导致的,一定要及早发现,及早的治疗的,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饮食不规律所导致的,平时一定要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在问诊的时候一般需要填写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民族、籍贯、住址等),还需要详述患者现在的症状及过去的病史、家族史等,中医问诊具体来讲,可以包括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等。

微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微信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不断的便利我们的生活。最近,笔者又在微信上面发现一种能够便利我们生活的功能–中医问诊预约功能。

当我看到微信竟然有中医问诊预约功能的时候,笔者非常高兴,想到自己平常去医院排队挂号的煎熬,没啥病都能给熬出病来。中医预约系统确确实实给我们减少了很多医院等待的时间,可以说是非常便利了。

但是我发现身边有不少朋友对预约系统的使用和 *** 作不熟悉。我在这里总结了一个教程,帮助大家入门。

所需工具:微信预约系统

步骤: 首先商家要添加预约系统功能。 商家要在官网注册购买邀请码,并按照官网提供的使用视频或者手册配置实验室的预约后台管理系统(客服人员也可以帮助配置全套系统)。 然后将已经弄好的系统导入到商家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

1可以看到配置好的预约系统界面非常简洁。

2可以挑选具体的会议室和使用时间,选好后点击确认预约

3确认后会收到微信确认通知

4同时也有短信确认通知

5点击“我的预约”,就可以查看自己的预约

6快到预约时间之前,也会有微信提示哦

7商家可以登户后台查看实时预约情况

8还可以将信息用EXCEL导出

中医的问诊,不外乎包括十问的内容,也就是一问寒热 ,二问汗 ,,三问头身 ,四问便 ,五问饮食 ,六问胸腹 ,七龙八渴具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 再兼服药 参机变,妇女 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 预防接种全占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辫,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问经带产,小儿当问麻疹斑。问诊是四诊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辨证施治时必须经过询问患者的发病经过及其自觉症状,再结合其他三诊,才能确切的掌握病因和病理的情况,从而为辩证提供有力的依据。

中医问诊是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系统而有目的的询问。包括病人的体质、生活习惯、起病原因、发病及治疗经过、现在的症状及过去的病史、家族史等。具体来讲,可以包括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等。

问寒热

寒热的产生,主要决定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的阴阳盛衰,是机体正邪相交的表现。

但寒不热:病人感觉寒冷,而不发热。属于阳气不足的虚寒证。

但热不寒:病人发热,不感觉冷或反而怕热,为里热症。若高热伴见口渴喜冷饮,出汗、大便秘结为实热证。若午后低热,伴有手足心发热,夜间出汗,两颧发红者为里虚热证。

恶寒发热:病人自觉怕冷而体温升高。表示外感病的初起。

寒热往来:寒与热交替出现。寒热往来定时者,为疟疾。寒热往来不定时者,伴两胁胀痛、口苦为肝胆病。

问汗

汗出与阳气盛衰、津液盈亏相关。

无汗:外感病寒邪,发热、怕寒、头痛无汗者为表实证。

出汗:外感风邪,发热、怕风汗出者,为表虚证。

自汗:白天稍活动即出汗,常伴疲劳乏力、气短畏寒,阳气虚损所致,多为内伤病。

盗汗:指夜间睡着后出汗,伴有发热、颧红、心烦、失眠多梦、口干舌燥,为阴虚内热所致,为内伤病。

问疼痛

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以观察病情。

头痛:突然头痛,痛无休止、伴有怕寒发热,多为外感实证。头痛时发时止,有胀痛劳累后加重,或伴有眩晕者,多为内伤虚症。

胸痛:肺热之胸痛以一侧为多,发热咳嗽、痰黄而稠;胸痹证之胸前心区有重压感,或刺痛,反复发作,伴有心悸气短;

肝胆病疼痛表现为两胁胀痛不适;

胃病疼痛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伴有嗳气吐酸水。

问睡眠

失眠:入睡难或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或彻夜不眠。多为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常伴有心悸、多梦、耳鸣、潮热等症。如痰火食积内忧失眠,常伴有面红、气短、口渴、胃部不适等症。

嗜睡:睡意很浓,经常不由自主地入睡。若年高体虚者多属心肾阳虚;肥胖者多伴有腹胀、痰多,为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所致。

问饮食口味

包括了解饮水多少,喜冷喜热,食欲与食量,口中异常味觉等方面。

口渴多饮:口渴多饮多为津液已伤,多见于热证、燥证,或汗、吐、下利太过。如渴喜冷饮,是里热伤津。尿多身瘦为糖尿病。

口不渴与渴不多饮:口不渴,不欲饮水多属寒证。口渴喜饮,饮水即吐多属水湿内停于胃。口渴不多饮,且喜热饮多属湿证或虚寒证,且喜冷饮者为属湿热证。

不欲进食与厌食:不想进食或食之无味,食欲低下,为不欲进食。如新病多为伤食或外感发热。久病不欲食则是脾胃虚弱。若厌恶食物,多见于食滞内停,或肝脾湿热,。

多食与偏食:多食易饥,多因胃火盛,胃热则消谷。若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暴食多为脾胃之气将绝的征象。偏食生米、泥土异物等是虫积。

口味:口苦为肝胆有热,口酸有腐味为胃肠积滞,口臭为胃火盛,口淡为胃有湿、或虚证,口甜为脾有湿热,口咸为肾虚。

问二便

了解大、小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时间、量的多少及排便次数,排便、排尿感觉等。

便次异常:排便困难,多日不便,称为便秘。热盛伤津者为热秘,阴寒内结者为冷秘,气机阻滞者为气秘,气虚无力为虚秘。大便不成形或呈水样,便次增多为泄泻。大便稀薄不成形为溏泄,多为脾失健运。腹痛泄泻在黎明者为五更泄,多为肾阳虚。腹痛泄泻,泻后痛减为伤食泄泻。

便质异常: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下堕感为脾虚气陷。排便不爽为肝郁。便泄不爽有未消化食物,泻后腹痛减多为伤食。若便黄粘滞不爽多为湿热结于大肠

。腹痛窘迫,时时欲泻多因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致,是痢疾病的症状。大便不能自控,多因肾阳虚衰。

尿量异常:尿量增多为虚寒。尿量减少由于热盛、汗多伤津,或因吐泻损伤津液所致。

尿次异常:小便次数增多,尿短赤急迫而数,多为湿热。久病尿清长而频数、夜间尿次增多,属肾阳虚。小便不畅,点滴而出,小便不通一般为湿热或瘀血、砂石阻塞所致,属实证,若因肾阳不足属虚证。

排尿感觉异常:排尿痛,急迫、灼热感,多为湿热下注膀胱所致。常见于淋病。小便不能控制,睡中不自主排尿为肾气不固。神志昏迷而失禁属危重证。

中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来进行诊断的,顾名思义,望,就是观察,看,除了常规的观察以外,重点要看舌苔。闻,就是听声息,包括说话,呼吸等等。问就是问诊了。切,简单说就是试脉。然后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进行辩证施治

中医问诊包括问寒热、问汗、问头身、问胸胁、问胃脘、问腰腹、问饮食、问睡眠、问情志、问二便,还包括妇女、小儿某些情况的询问。

1问寒热:即询问病人有无寒、热的感觉。寒热感可为确定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提供依据。

2问汗:汗是津液的组成部分,正常的出汗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等作用。一般外感内伤均可引起出汗失常,询问病人出汗异常情况,可鉴别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

3问头身: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问明疼痛发生的部位、时间,伴发症状等,可辨别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证候。

4问胸胁:胸部是心、肺所居的部位,问胸部的异常感觉可了解心肺的病变。问胸部应着重问胸痛的性质和牵引的部位。

5问胃脘:胃脘是胃所居的部位。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寒热、食积、气滞等均可损伤胃腑而出现脘部异常症状。问诊时应着重了解胃脘疼痛的性质、缓解的方式、伴随的症状。

6问腰腹:腰部是肾脏所居的部位;腹部是肠、膀胱、女子胞宫所居的部位。问腰腹应着重了解疼痛的性质、缓解的方式、伴随的症状。

7问饮食:问饮水多少与口渴与否,可了解津液的盛衰和输布情况,以及病性的寒热虚实。应根据口渴的特点、程度,饮水的多少及喜热饮或喜冷饮进行查询。

8问睡眠:睡眠情况与人体卫气的循行和阴阳的盛衰有密切关系。在机体阴阳失调时,阳不入阴则失眠,阳不出表则嗜睡,阴阳失调必然影响心神,神志不安则导致失眠。问睡眠情况,应着重了解有无失眠、嗜睡、多梦现象及有无伴随症状。

9问情志:根据神情反常表现及其伴随症状进行查询。若病人并非年老体衰却健忘,伴有精神疲乏,多属精血虚衰;病人自诉心烦,自觉怒火欲发,伴有小便短赤,多属热扰心神。

10问二便:大便的排泄与脾胃的腐熟运化、肝的疏泄等关系密切,小便的排泄与肾的气化、脾肺的转输肃降、三焦的通调关系密切,因此问二便的情况,可了解消化功能、水液代谢是否正常,也可为判断疾病寒热虚实提供依据。问二便应着重询问大小便是否顺畅,了解排泄次数和时间、排泄物性状及伴随症状。

11问妇女:根据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凡引起月经、带下、妊娠、产后的异常变化,一般均可诊为妇科疾病。问妇女尤其着重于问月经,其中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行经期,月经的色、质、量,末次月经的时间,行经时有无伴随症状,绝期年龄等。

12问小儿:除了解一般情况外,还要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进行查询。因小儿不能准确诉述,因此主要靠向小儿父母等询问。一般应着重问出生前后情况以了解小儿先天状况;同时应询问预防接种情况、传染病史以及与现在病症有关的情况。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问诊时都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要提前准备什么吗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医问诊时都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要提前准备什么吗、中医在线问诊指南、如何在微信公众号内实现中医问诊预约功能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93018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