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小镇该怎么做出特色

文创小镇该怎么做出特色,第1张

说起文创小镇,近些年,有太多人深受“特色文旅小镇”之骗进而“谈小镇色变”,但这也真不怪游客打差评,自从中央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之后,各地方省市县积极响应,纷纷建造各自的特色小镇,但速度如此之快,数量如此之多,可想而知小镇同质化严重,复制和抄袭泛滥,网上还有人调侃,如今的特色小镇早已成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分场,但这种唱衰却得到了普遍的应和,黄村文化创意产业园不禁想问,咱们的文创小镇到底怎么了?

「国家支持」

特色小镇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重大关键词之一,2018年7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 旅游 、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 科技 、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随后引发了国内的“特色小镇热”。

「道路走偏」

按理说,得到了国家大力扶持的文创小镇落地不该如此困难,可往深里细看,就有问题了。黄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在研究中发现,有些文创小镇开发商习惯于先建房子,至于配套、持续发展等问题不作考虑,甚至挪用配套用地建设房子,因为那样回款速度快。其次,开发商前期没有落实后期的运营,很容易就将文创小镇变成了 旅游 地产, 旅游 地产只要满足游客的观光需求,其开发产品以满足第二、第三居所为主,而文创小镇必须有产业支持,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文创小镇到底该如何对症下药?

# 01

生态体系完善

对于依靠当地生态环境发展起来的文创小镇,文物遗存、特色民风民俗和悠闲的古镇生活,可以为 旅游 开发大大加分,开发者往往不需要规模巨大的硬件投入,而是更多的软性投入。

浙江乌镇,每年能吸引六百多万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就是其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特色,除此之外,乌镇还成为了茅盾文学奖的永久颁发地,各类影视和戏剧拍摄也都层出不穷。

北京古北水镇,坐落在司马台长城脚下,水镇依托司马台遗留的 历史 文化,打造出长城脚下的夜游“八大名玩”,如登长城,提灯夜游司马台聆长城,浪漫水舞秀,2016年升级改造后,根据资料,2017 年古北水镇营业收入9.79 亿元,同比增长35.16%。

运营这种文创小镇,一定要从当地特色入手,确定当地某一文化或景观特色为发展要素,加以延伸扩展,如果没有一定资源基础,盲目引进外来文化,很可能是沙地上盖楼,文化没法为文创小镇赋能,最后成了徒有建筑的壳。

# 02

产业多元化

对于生态环境不足以支持文创小镇,发展产业多元化无疑是最保险的做法。

浙江丽水古堰画乡小镇,一个主打 旅游 的景区,吸引了很多画家来这里作画。瞄准这一情况,当地政府主动对周围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建设了美术写生基地、创作基地和商品油画生产基地,并大力发展民宿产业、 养生 农业、创客产业,实现了多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了小镇的持续发展。

对于一个小镇而言,单一的产业容易受到了市场波动影响。培育多个产业主体项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产业的规模效益,而这恰好是文旅小镇抵御市场风险、推动自身发展的有利武器。

# 03

打造IP的必要性

对于主题文创小镇,一定要明确打造IP的必要性!

无锡田园东方蜜桃村,这个项目定位是首个田园综合体,包括白鹭牧场、蚂蚁餐厅、蚂蚁农场、蚂蚁王国、蚂蚁广场,以及窑烤区和DIY教室等,还有圣甲虫乡村铺子,相当于农村市集,拾坊手作,特色餐厅,还有特色旅居。以“农业+文旅+社区”为IP特色,主要是吸引周边城市的家庭体验田园生活和亲子互动。

亚龙湾国际玫瑰谷以五彩斑斓的玫瑰花为载体,已开发出玫瑰花茶、玫瑰精油、玫瑰酒、玫瑰食品、玫瑰服饰等产品,每年线下游客接待量超过150万人,衍伸产品玫瑰精油、玫瑰护肤品等营业额过亿。

主题文创小镇,本就是从“无”中生“有”,深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IP,是可以在区域特色文创小镇中独占鳌头的。

# 04

认证“网红”的必要性

在现在这个时代,必须认清“网红”的必要性,也就是营销和运营的重要性。

无朋友圈不旅行,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APP和社交网络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两样。文创小镇要主动营销,打造网红景点,借助游客的二次扩散,提升文创小镇的知名度,形成正循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

重庆洪崖洞,是国内最著名的网红打卡胜地之一,主要景点由吊脚楼、仿古商业街等景观组成,是城市景区、商业中心。

随着国家的大力支持和 社会 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持续增长,黄村文化创意产业园认为,文创小镇一定是未来几年的热门,可行业思想未跟上政策先行,必定会出现拔苗助长式的各色问题,当然,对于还在发展初期的文创小镇来说,更早地发现问题并对症下药,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 旅游 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浙江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要求,推动“万村景区化”时代乡村运营,为乡村文旅专业化运营提供有力支撑,引领乡村 旅游 高质量发展,引导浙江省各地 探索 乡村文旅运营新路径、新模式,打造全国乡村 旅游 的“重要窗口”,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浙江省文化和 旅游 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景区村庄文旅运营的实施意见(试行)》。

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景区村庄文旅运营的实施意见(试行)

一、为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创新“万村景区化”2.0时代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乡村文旅运营的“重要窗口”,制定本实施意见。

二、景区村庄文旅运营是指运营主体整合利用景区村庄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各类资源,加快乡村文化和 旅游 高质量发展,推动景区村庄 社会 、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经营管理工作。

三、乡村文旅运营遵循市场规律、农民主体、三产融合、地方特色、绿色发展原则,发展文旅产业,激活乡村活力,促进乡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四、加强乡村文旅运营顶层设计,全面摸清景区村庄各类资源,研究制定保护与利用专题方案,系统引导乡村文旅运营科学发展。

五、突出招商选商,注重优质企业、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及其他招商主体应当提供高效的招商服务,择优精选运营主体,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六、强化共商共建,签订规范合同,明确职责,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和运营主体签订协议,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如下:

(1)运营空间范围、运营财物;

(2)合作方式、运营模式:

(3)运营期限及考核、奖励、退出;

(4)运营工作具体任务;

(5)利润核算和分配;

(6)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

七、运营协议可以根据运营实际情况以及市场形势变化进行变更,但应当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签订补充协议后实施。

八、注重突出乡村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文旅融合、品牌建设、乡风文明、共享机制、乡村治理等主要任务,全面助力未来乡村建设。

九、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推进乡村文旅运营项目化,组织实施彰显当地特色、具有综合效益、带动乡村共同富裕的优质项目,不断丰富乡村文旅供给。

十、注重产业融合,引进与培育各类乡村 旅游 新业态,推进乡村一、二、三产高质量发展,助力富民增收,缩小收入差距。

十一、强化文旅融合,加强创意引领,积极开发乡村文创产品,提升乡村民宿伴手礼、乡村 美食 的附加值,加快乡村文化基因的解码转化和利用,彰显乡村文化价值。

十二、运营主体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景区村庄有关规划,推进依法建设、依法经营、依法管理。

十三、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运营主体要策划推出运营村庄主题IP和品牌形象,通过各类媒体、平台、第三方机构等渠道,定期开展品牌策划和宣传营销活动,提高运营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十四、强化数字赋能,提高乡村文旅运营数字化水平,鼓励数字化设计、数字化运营、数字化治理,推出乡村文旅数字运营场景。

十五、推行运营标准化发展,鼓励各地 探索 实践乡村文旅运营系统化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普适性标准。

十六、强化智力支撑,鼓励组建景区村庄文旅运营专家库, 探索 专家团队与乡村结对等个性制度,为景区村庄文旅运营提供决策、咨询等服务。

十七、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乡村文旅运营师队伍。引导乡村青年人才及团队参与景区村庄运营管理,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素质提升培训,出台乡村文旅运营人才激励政策。

十八、强化运营监管和分析,运营主体定期采集游客数量、经营效益、客源分布、从业人员等相关数据,分析景区村庄文旅运营综合情况,适时优化经营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九、突出主客共享,强化共商共治,运营主体与村集体共同建立景区村庄综合治理机制,包括运行有效的议事规则,决策执行和监督制度,提高景区村庄运营安全、有序、和谐发展,提高运营乡村现代化治理能力。

二十、强化乡村文旅运营评价,各级文化和 旅游 主管部门制定景区村庄文旅运营评价考核办法,适时组织开展评价考核,重点包括资源转化、运营模式、文化传承、村民利益实现机制等方面,以评价结果应用推进建立乡村运营主体的优胜劣汰。

二十一、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运营主体根据运营情况分门别类实施归档,确保资料完整有效。当运营主体发生变更时,应进行运营管理交接,交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运营资产、信息数据、各类合同及管理制度等档案。

二十二、加强乡村文旅运营舆情管理,强化乡村正面宣传舆论阵地建设,第一时间有效处置负面舆情,注重游客评价意见的收集、整改与反馈,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十三、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运营主体协助景区村庄组建民宿(农家乐)协会或其它组织,强化综合素质培训与专题培训,引导其开展一系列对景区村庄发展有益的活动。

二十四、强化政策扶持与集成,各级文化和 旅游 主管部门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出台与集成相关补助政策、搭建服务平台、媒体宣传营销等途径,扶持乡村文旅运营。

二十五、乡村文旅运营中,出现以下情况的,依法追究责任,视情节轻重终止合作业务。

(1)存在违法经营情况;

(2)出现卫生、消防、安全等责任事故;

(3)发生重大有效投诉;

(4)发生破坏自然生态、景区村庄风貌、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等事件;

(5)发生造成恶劣 社会 影响的其他事件;

(6)出现不符合运营基本条件等特殊情况。

二十六、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试行,期限三年。

古朴的老宅错落有致,村庄的艺术空间延西溪两岸,孩童在小河边嬉戏,游客在咖啡馆里谈笑风生,随喜书屋、初见酒吧、八扇厝、其祥居……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正以文创艺术面貌喜迎八方游客。

“‘新村民’的到来为我们村找到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龙潭村党支部书记陈孝镇在亲眼看见了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后感叹道,“他们不仅带来了新的生活理念,还掀起了文创浪潮,成功将龙潭从‘空心村’变为‘聚宝盆’。”

陈孝镇口中的“新村民”指的是以艺术家林正碌为首的文创团队,在屏南县引进人才政策的支持下,他们在龙潭开好了文创产业“火车头”,率先探索以文创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

近年来,屏南县聚焦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依托传统村落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来了一批批文创人才就地安居创业,掀起一股股“文创”风,屏南乡村由内而外呈现“人来、村活、业兴、文盛”之势。

人才落地,需“金力”加持,但发展资金何处来?屏南县创新推行“古屋贷”,用金融“活水”滋润来屏发展的文创人才。在“古屋贷”推出后,已有28个文创人才(团体)以文创村古屋的经营权作为抵押担保条件,向当地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720万元。同时,创新采用老屋认租、古村修缮和小型项目管理等模式,将残旧老屋修缮转型为居住、运营、创作、文娱多功能融合的各类民宿、工作室和文化艺术中心等,为文创人才实现“在生活中创作、在创作中发展”提供空间条件,并为古村落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打通文创出路。

机制的变革与创新,陆续引来了众多优秀专家团队驻村实施文创项目,推进以龙潭、漈下、双溪、厦地、前洋、前汾溪等村落为代表的东北、东南、西南三条文创乡村带建设。

“既要让文创人才在古屋中绽放创新活力,又要让他们在产业发展中释放文创动力。”熙岭乡党委书记张宜世说。

为进一步发挥文创人才助推乡村振兴作用,屏南县根据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方向,在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数字经济等板块打造了“文创+N”模式。

以农为本,探寻“文创+特色农业”要素融合,搭建新老村民联合创业平台,将文化创意贯穿农产品种植、生产、品牌设计与推广的全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以“文创+乡村旅游”解锁乡村旅游新模式,投资建设先锋厦地水田书店等3个特色文创旅游地标,打造7个各具特色的精品文创旅游村,吸引文创团体入驻经营,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文创+数字经济”让乡村跟紧时代,通过文创人才传播数字经济时代农业发展新理念,借助微信、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共同营销推介乡村的优质环境、特色产品、独特民俗等,有力拉动“朋友圈经济”“网红直播经济”等数字经济良性发展。

“新村民”参与村庄治理是屏南县发挥文创人才助推乡村振兴的又一“良方”。屏南县通过探索基层组织创新,制定《关于“新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试点方案》,选定龙潭、熙岭作为试点村,组建文创人才“新村民”小组3个,推选代表3名、村委专职副主任2名,实现新村民与老村民融洽相处、共建共享,进一步推动文创人才参与基层治理,提升新型村居治理水平。

据统计,在文创人才活力注入下,2021年至今,屏南县文创农产品销售额达8000多万元,乡村旅游创收约26亿元。(闽东日报 甘叶斌 蒋丽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90883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