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中的中庸,到底蕴含了什么智慧?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到底蕴含了什么智慧?,第1张

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影响了我国上千年的时间,而这种思想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中庸之道。中庸是一种世界观,同时也是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法,中庸将儒家思想的内外贯通了起来,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集大成。中庸一词听起来十分简单,但其中却蕴含了极为深刻的道理,它主要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万事万物中寻找平衡中和点。

中庸之道的出发点在于人的内心需求,然后根据自身所处的实际环境来找到这种需求与外部环境的中和点,在内外达到平衡时,很多矛盾就都可以解决了。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处处都充满了矛盾,而中庸之道正是为了解决这些冲突而存在。它能够让我们在万事万物中找到一个很好的度,通过调节这个度,是所有的冲突得意处在一个平和之中。

倘若能够真正掌握这种指挥,那么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就可以避免产生冲突。中庸讲究顺应天命,这一点与道家思想相通,都展现出了对于天道的敬畏之心。自古以来,人们就相尽办法征服和 *** 控自然,这将人类的野心展露无疑,但是中庸之道并不推崇这种理念,在中庸思想中,人们需要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后来经过无数次实践证明,中庸之道才是正确的,它能够十分完美地化解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体制下,人们将“礼”放在了首位,然而中庸之道却推崇“以诚为首”,其所展现出来的智慧远远地超越了时代。“以诚代礼”并非易事,但一个人若没有了“诚”,那么之后所展现出来的“礼”是毫无意义的,中庸之道一针见血的点出了这个矛盾,并逐渐地将这种理念传入了人们的内心。中庸所蕴含的智慧并非三两句就能说清楚的,虽然不明,但生活中处处都存在。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为战国时子思作。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自然法律。宋代把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

2、中庸是人生的大道,是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意义:

第一层意义: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意义: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所以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意义: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3、《中庸》的主题思想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作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兄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90831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