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借势营销的优点

冰淇淋借势营销的优点,第1张

冰淇淋借势营销的优点:小产品、大市场、利润丰厚。

市场上各家冰淇淋品牌早已按捺不住,推出各式各样的新品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而在疫情全民宅家这个特殊的时期,冰淇淋更是迎来了意外的增长。

冰淇淋品牌开始铆足了劲抢占市场,通过明星代言、综艺营销、跨界联名等一系列营销组合拳,抢占年轻目标群体心智,为自家产品获得声量销量的双爆发。

成年人夏天的快乐,有一半是雪糕给的。

小布丁、大脚板、绿舌头、娃娃糕、老冰棍……这些童年的味觉记忆,让我们对雪糕爱得深沉。

如果你是夏日不吃冰淇淋会死星人,或许你已经发现:

今年夏天,冷柜中的冰淇淋开始变了。

东北铁锅炖、海苔肉松、大鱿鱼……不少新晋网红雪糕,在奇葩的路上越走越远。

但这些仿佛中餐馆菜单一样的咸口冰淇淋,真的好吃吗?

1

越来越奇怪的冰淇淋口味

在传统认知里,冰淇淋,就应该是香甜可口的。

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却因为去年火遍全网的双黄蛋雪糕,慢慢开始动摇了。

奶油撞上咸蛋黄,这场甜与咸的碰撞,意外地给消费者带来了新奇美妙的味觉体验。

据2019年的销售数据显示,奥雪双黄蛋雪糕上市半年,在全国一二线城市的总销量已经超过了3600万支。

不走寻常路的咸味冰淇淋,没想到也有翻身做网红的一天。

各大冷饮品牌也因此嗅到了商机,到了今年夏天,越来越多的怪味冰淇淋开始疯狂涌现。

去年打造了爆款双黄蛋的奥雪,今年又推出了一款更“惊悚”的冰淇淋——东北铁锅炖。

它以东北大乱炖为灵感,将肉松、胡萝卜、海苔、芝麻、香葱这些咸味食材“一锅端”了。

外包装描述其为肉松牛奶香葱口味,听起来还怪有食欲的?

不过味道如何嘛,就见仁见智了。

有人说每一口都很奇妙,好吃得停不下来;也有人吐槽它的味道过于奇葩,吃一次就能加入黑名单。

还有吃播博主表示:“如果作为一个有噱头的网红产品它是蛮成功的,但要论味道的话,奥雪这一次的新品没有去年的双黄蛋冰淇淋好吃。”

当然,怪味冰淇淋们的角逐,还不止于此。

随着参与的品牌越来越多,冰淇淋的口味也越来越怪、越跑越偏。

冰雪怪推出的海苔肉松雪糕,海苔加肉松的配置,不就是肉松小贝浇奶油?

李大橘推出的大鱿鱼雪糕,竟然真的可以嚼到鱿鱼颗粒。

“零食界混血儿”,番茄薯片味雪糕表示不服,也加入了这场怪味大赛。

薯片和雪糕,零食界的两大王者强强联手,也没能拯救它诡异的味道。

这些冰淇淋,乍听还以为是道硬菜,感觉一支下肚就能省了晚饭。

面对这些口味新奇,甚至于有点诡异的冰淇淋,有人敢于第一时间尝鲜,也有人踌躇不前、表示怀疑。

不同于传统的甜口冰淇淋,怪味冰淇淋无法迎合大多数人的口味,有争议也是在所难免。

不过,精明的商家们追赶这波“怪味”热潮,难道只是为了博眼球、搞话题吗?

据2019线上冰淇淋消费洞察的数据显示,如今,冰淇淋的天下,已经不再只属于甜口了。

海盐味、咸蛋黄味这些小众的咸味冰淇淋,开始进入消费者的视野,消费额也在迅速增长。

怪味冰淇淋,其实就是商家们精准地洞察到了有人 “就好这口咸味” 的市场需求。

2

怪味雪糕背后的营销哲学

· 极具潜力的冰淇淋市场

最近几年的夏天是越来越热了,冰淇淋的市场总额也在不断提升。

冰淇淋消费开始进一步转型升级,各大冰淇淋品牌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冰淇淋市场总额达到1493亿美元,中国排名第二。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的冰淇淋市场还会不断扩大和发展,各大商家怎会错过良机?

咸口,或者说“怪味”,其实是整个冰淇淋行业求创新、谋生存的表现。

· 满足小众口味的理智尝试

除了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之外,怪味冰淇淋,也是中国消费者们的一次“主动”选择。

据调查,全球热衷于尝试新的食物概念的消费者占比中,中国高达77%。

你敢创新,我便敢尝新。

潜在的大量冒险型消费者,是国内雪糕品牌敢于进行怪味创新的基础。

在传统冰淇淋口味难以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购买并尝试一些小众口味。

各大品牌自然不会错过这一变化,并早就开始推出新品。

开发咸口冰淇淋,也不是一个随机选择,而是经过了大量的数据研究。

有60%的消费者表示,他们非常喜欢将甜味与咸味进行组合的食品。

那些看起来很“奇葩”的怪味冰淇淋们,其实是商家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探索小众口味的理智尝试。

· 与新型便利店相互成就

在品牌方和消费者之间,还藏着一个被我们忽略的环节。

在小红书上搜索这些怪味冰淇淋,博主基本都会指路罗森、7-eleven这些便利店。

而那些大型商超、小卖部的冷柜中,陈列的依旧多为传统冰淇淋,很难发现这些怪味冰淇淋的踪迹。

各式怪味雪糕,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便利店美食”。

在新的零售环境下,罗森、7-eleven这些便利店为新兴雪糕品牌提供了销售链路。

可以说,怪味雪糕的崛起,少不了便利店的功劳。

而另一方面,而怪味冰淇淋作为噱头,可以很好地吸引消费者进入便利店购物。

便利店和怪味冰淇淋的合作,其实是一种互相成就。

3

零食市场的怪味趋势

不只是雪糕,这年头,万物皆可“怪味”。

事实上,怪味雪糕,只能说是“怪味零食大军”中的冰山一角。

素来脑洞大开的日本,早就走上了怪味这条“不归路”。

日本著名饮料品牌Ramune,一向以d珠汽水闻名。除了汽水中常见的青柠、柠檬口味,这个品牌还推出了咖喱汽水和芥末汽水。

Emmm......这包装、这味道,确定是汽水不是调味料?

近年来,随着消费的转型升级,零食也早已成为了国人的日常需求。

国内各大零食品牌,或为了出圈博眼球,或为了开创新口味,都开始大开脑洞、各显神通。

爱搞跨界营销的喜茶,去年与文和友臭豆腐博物馆合作推出了臭豆腐蛋糕。

虽然只是形式上做成了臭豆腐,实质还是清新的慕斯蛋糕口感,不过这一怪形式,已经赚足了眼球。

在口味创新上,香菜、芥末、折耳根这些具有争议性的热门食材,也没能逃过“魔改”命运。

我们的童年回忆大白兔奶糖,推出了芥末口味,一夜之间就“绿”了......

困的时候来一个,估计能瞬间提神醒脑。

某酸奶品牌,为热爱折耳根的贵州人民打造了一款折耳根酸奶,也不知道喝起来是个什么味道(有人替社长尝尝吗?)

冰淇淋、汽水、蛋糕……细数一番才发现,我们身边原来出现了这么多怪味零食。

或许是因为生活本就充满酸甜苦辣,怪味,更像是我们三餐之外的味蕾奖励,是日常琐碎中的快乐增味剂。

它应该是一种充满未知的“惊喜”,而不是“惊吓”。

盲目追求新奇、怪异的口味,捣鼓出一些让人尝一口就劝退的“黑暗料理”,就大可不必了。

去年双黄蛋雪糕爆红的同时,也屡次传出了菌落总数检验超标的负面消息。

作为食品而言,怪味,更应该建立在卫生质量达标的基础之上。

目前市面上部分怪味冰淇淋中加入了熟食和肉类,则更应注意食品安全。

其实,无论是怪味冰淇淋,抑或其他的怪味零食,在刚推出时,都难免会有争议。

消费者并非不能接受新奇古怪的东西,看看某宝上鲱鱼罐头和蛇草水的销量就知道,咱们这届消费者,最不缺的就是挑战精神。

我们在意的是,这些“怪”,究竟只是“骗到一个算一个”的营销噱头,还是品牌方大胆创新,实现年轻化的综合考量。

毕竟,只有真正用心的产品,才能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中,受到消费者们不变的青睐。

十块钱起步、几十块钱一小杯,除了价格昂贵这种乱象以外,雪糕圈还有营销混乱和产品混乱现象是值得关注的。这种价格高昂的雪糕不仅价格贵,而且还口感极差,这才是我们吐槽的原因。

在许多人看来,雪糕这种产品应该是几块钱一根的产品,但随着近几年来一些乱象的推动,不仅雪糕的起步价已经到了10块钱一根,而且某些所谓的网红雪糕产品甚至到达了几十块钱一根,这简直就是要抢老百姓的钱。雪糕这种产品不管是在我国还是欧美地区,这都应该是一种便民性的产品,但最近几年的乱象却让其价格疯涨,而且长得没有任何理由,口感还极差。

雪糕圈的其他乱象:恶意营销

雪糕圈里的恶意营销现象是很普遍的,随着不少网红雪糕产品的崛起,越来越多浮夸的广告出现在电视台和各大短视频网站,这是令人惊讶的事情,同时也是令消费者吃不消的。随着营销的方式和营销的成本越来越高,最后这些成本也就全部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这才是某些网红雪糕动辄几十上百元每根的真正原因,同时也是让消费者痛恨的。

雪糕圈的其他乱象:产品混乱

除了刚才已经说过的这种恶意营销行为以外,雪糕圈还有一点是令人不满的,那就是产品特别混乱。按照我们一般人的想法,雪糕就算是不那么甜的,那也应该有一点点甜,但随着某白酒生产厂家进入雪糕市场,同时还往雪糕里面加入了某品牌白酒,这简直就是乱来。现在大家吃的雪糕不再是雪糕,吃的雪糕甚至有可能是白酒产品,这其实是会混乱市场的,同时也会让许多未成年人产生产品误认,这是需要我们关注的现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89334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