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最强风口之下,股份制银行为何有的“静悄悄”?

ETC最强风口之下,股份制银行为何有的“静悄悄”?,第1张

ETC营销热度仍在持续,但意外的是,被称为“最强风口”的ETC似乎仅周旋于国有大行及如微信、支付宝等头部支付平台间,多数股份制银行及中小型银行“静悄悄”。

平安银行(13.940, -0.05, -0.36%)、招商银行(36.570, 0.20, 0.55%)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暂时还没有,后期会推,但这个月肯定上线不了。

张杰称,该行已将ETC营销升为战略高度。对于国有银行而言,是有责任及义务将政策落实并不计较利益得失的,但股份制银行还是要进行成本核算并决定推广与否。而小银行不推行ETC,一方面原因是他们不具备开发ETC相关产品的技术实力,例如,如何将ETC与xyk、储蓄卡关联等都是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ETC业务后期也需要较高的运营成本及维护费用,如果仅为了ETC产品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显然不太可能。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一般在银行办理ETC的“福利”包括免费赠送ETC设备、100元至168元高速通行票或110元至150元加油票、通行费9折至95折(部分地区通行费有6折优惠,但有额度上限),整体估算下来,银行办理一台ETC至少要承担300元左右的费用。

普及etc使用是国务院下发的指令,普及高速公路,停车场Etc使用率,减少高速公路人工收费口。

这样不仅大大增强的高速公路的通行率,还降低人工成本。

既然是政府下发的指令,当然由国有银行执行。

现在各大银行优惠力度很大,建议大家有车的可以装一个。大势所趋不可挡。

我装的是工商银行的,办理etc免费,还赠送50元加油券,优惠力度很大。

股份制银行没有这么多政治任务,他的执行力肯定是没有五大行执行力强的!

个人看法,不到之处请指正。[祈祷]

我觉得一方面主要是股份制银行营业网点少,营销广告做得不如四大行,但是其实股份制银行也早已加入到ETC争夺战里了。

很多股份制银行都有开展工作啊,当然,大部分还是国有行在推动。毕竟人多啊。

招行看到还是挺多的,金卡可以打9折,金葵花可以打8折的高速通行费,还是相当优惠的。

此前,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动高速公路ETC发展应用工作的通知》提出,全面实施ETC车载装置免费安装,并增加安装服务网点。按照计划,到2019年底,ETC安装率达到80%以上,通行高速公路的车辆ETC使用率达到90%以上,高速公路基本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而根据市交通委的统计,北京年底前需要新增121万辆ETC用户。ETC发行机构将与银行等机构以及加油站、4S店、 汽车 维修厂、停车场等车辆集中场所对接,就近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安装服务。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渠道资源,支持客户自主选择产品服务,自行注册,自助安装,鼓励发行机构及合作机构开通网站、App等各种形式的线上发行渠道,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

ETC就像八月的天气,突然热了。

据了解,近期ETC营销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甚至有银行中后台人员加入营销战场,刷屏、蹲点、拉亲友……各种营销手段“一个都不能少”。

然而,在国有大行卖力“摇旗呐喊”的同时,股份制银行却大多没有动作。这种“温度差”的背后究竟有何原因?

ETC有多疯狂?

“不仅网点营销人员,我行即使是中后台人员也有营销任务。”某国有大型内部人士透露,该行根据所属部门不同,分配指标略有区别,但基本全行每个员工均被分配了ETC完成指标。

另一位国有银行支行客户经理也表示,上级领导都特别重视ETC业务,而且完成率还与领导的KPI挂钩,该支行平均每天有500个任务指标,但最好的情况下每天也才完成300个。

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行都领了ETC指标,最多的两家分别领了6000多万和5000万个设备。

股份制银行“静悄悄”

ETC营销热度仍在持续,但意外的是,被称为“最强风口”的ETC似乎仅周旋于国有大行及如微信、支付宝等头部支付平台间,多数股份制银行及中小型银行“静悄悄”。

调查显示,如浦发、平安、兴业、中信、招商、民生等多家股份制银行均未在上海地区开展ETC业务。

“我行确实没有开展ETC业务,后续是否会开展还没接到通知。”中信银行某支行网点客户经理称。

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暂时还没有,后期会推,但这个月肯定上线不了。

对于“冷暖”差异,某国有大行人士表示,ETC固然有开拓的价值,但银行现在均是在倒贴钱开拓。”

该人士称,该行已将ETC营销升为战略高度。对于国有银行而言,是有责任及义务将政策落实并不计较利益得失的,但股份制银行还是要进行成本核算并决定推广与否。而小银行不推行ETC,一方面原因是他们不具备开发ETC相关产品的技术实力,例如,如何将ETC与xyk、储蓄卡关联等都是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ETC业务后期也需要较高的运营成本及维护费用,如果仅为了ETC产品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显然不太可能。

“ETC用户数量有限并且可见,想要争夺必然需要付出更大的营销成本,例如,OBU设备的补贴、通行费折扣、各种增值优惠以及人力成本等。”苏宁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表示,各机构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及资源禀赋来制定计划,这也是为何各机构间优惠力度有所不同的原因。

ETC发卡业务现在很多股份制银行都有开展工作啊,竞争已经白热化了。指标压力好大。

招行看到还是挺多的,金卡可以打9折,金葵花可以打8折的高速通行费,还是相当优惠的。

交通银行也在大力开展。

工农中建四大国有股份制银行也在发力。

此前,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动高速公路ETC发展应用工作的通知》提出,全面实施ETC车载装置免费安装,并增加安装服务网点。按照计划,到2019年底,ETC安装率达到80%以上,通行高速公路的车辆ETC使用率达到90%以上,高速公路基本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而根据市交通委的统计,北京年底前需要新增121万辆ETC用户。ETC发行机构将与银行等机构以及加油站、4S店、 汽车 维修厂、停车场等车辆集中场所对接,就近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安装服务。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渠道资源,支持客户自主选择产品服务,自行注册,自助安装,鼓励发行机构及合作机构开通网站、App等各种形式的线上发行渠道,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

ETC发卡业务在五年前各银行方面着实推动过,甚至有些银行作为任务分派给员工。几年来ETC在提高效率,方便车主出行方面很有说服力。但架不住有的车主不在乎,甚至有的车一年也没出去过几次,所以在进一步提高普及率上遇到瓶颈,不是银行方面可以花费力气就能完成的,关键在于管理层继续加大政策力度。

ETC就像八月的天气,突然热了。

银行、微信、支付宝四处“攻城略地”,朋友圈被彻底“攻陷”,甚至有人表示为了完成ETC指标,去买了辆车……A股市场上相关概念股更是一骑绝尘。

然而,在国有大行卖力“摇旗呐喊”的同时,股份制银行却大多没有动作。这种“温度差”的背后究竟有何原因?

名词解释

ETC,即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是一种国内外都在开发并推广的电子自动收费系统,旨在使车辆通过公路、大桥和隧道等处的收费站时,不需停车便能交费。

1

ETC有多疯狂?

加大折扣力度、摆摊蹲点、拉亲友……为了推销ETC产品,一些银行堪称“全员出动”。

“大一些的分支机构指标还要更多,我们现在都要疯了,亲友基本问了个遍,朋友圈刷屏到没朋友,见到有车的都双眼泛光想去问问要不要办ETC。为了完成指标,员工还轮流出去外出营销,去企业摆摊、跑小区蹲点等。”上述支行客户经理称,即便是这样,要完成任务仍非常有难度。

据民生证券测算,政策要求2019年底全国ETC用户数量突破1.8亿。但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底,国内ETC用户数仅约8367万,也就是说,还存在近1个亿的缺口。

据相关媒体报道,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行都领了ETC指标,最多的两家分别领了6000多万和5000万个设备。

在政策红利之下,ETC概念股迎狂欢。

东方财富(行情300059,诊股)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19日收盘,19只ETC概念股中,次新股博通集成(行情603068,诊股)从年初至今上涨27

在.ETC面前静悄悄的大都是一些地方性的小银行。区域性突出,省内布点很少,跨省布局更少。服务功能缺位。因此,在ETC风暴下保持沉默。

ETC营销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甚至有银行中后台人员加入营销战场,刷屏、蹲点、拉亲友……各种营销手段“一个都不能少”。

ETC就像八月的天气,突然热了。

银行、微信、支付宝四处“攻城略地”,朋友圈被彻底“攻陷”,甚至有人表示为了完成ETC指标,去买了辆车……A股市场上相关概念股更是一骑绝尘。

近期,《国际金融报》记者多方采访后了解到,ETC营销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甚至有银行中后台人员加入营销战场,刷屏、蹲点、拉亲友……各种营销手段“一个都不能少”。

然而,在国有大行卖力“摇旗呐喊”的同时,股份制银行却大多没有动作。这种“温度差”的背后究竟有何原因?

ETC,即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是一种国内外都在开发并推广的电子自动收费系统,旨在使车辆通过公路、大桥和隧道等处的收费站时,不需停车便能交费。

ETC有多疯狂?

加大折扣力度、摆摊蹲点、拉亲友……为了推销ETC产品,一些银行堪称“全员出动”。

“不仅网点营销人员,我行即使是中后台人员也有营销任务。”某国有大型内部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该行根据所属部门不同,分配指标略有区别,但基本全行每个员工均被分配了ETC完成指标。“甚至正在休产假的非营销部门同事,也被分配了约20个任务,如完不成,统一按照每个50元罚款”。

另一位国有银行支行客户经理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上级领导都特别重视ETC业务,而且完成率还与领导的KPI挂钩,该支行平均每天有500个任务指标,但最好的情况下每天也才完成300个。

“大一些的分支机构指标还要更多,我们现在都要疯了,亲友基本问了个遍,朋友圈刷屏到没朋友,见到有车的都双眼泛光想去问问要不要办ETC。为了完成指标,员工还轮流出去外出营销,去企业摆摊、跑小区蹲点等。”上述支行客户经理称,即便是这样,要完成任务仍非常有难度。

据民生证券测算,政策要求2019年底全国ETC用户数量突破1.8亿。但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底,国内ETC用户数仅约8367万,也就是说,还存在近1个亿的缺口。

据相关媒体报道,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行都领了ETC指标,最多的两家分别领了6000多万和5000万个设备。

在政策红利之下,ETC概念股迎狂欢。

7月9日,A股上市公司万集科技发布的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19年半年度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40%至50%。其中,ETC业务收入增幅较大。报告期内,ETC电子标签销售总额增长超过一倍。

另一家同样以ETC业务作为主营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金溢科技,也在近期发布了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报的修正公告,修正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00万至4800万元,较4月时发布的800万至1300万元的盈利预期有大幅提升。

股份行“静悄悄”

ETC营销热度仍在持续,但意外的是,被称为“最强风口”的ETC似乎仅周旋于国有大行及如微信、支付宝等头部支付平台间,多数股份制银行及中小型银行“静悄悄”。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在朋友圈“攻陷”战中,较少能够看到股份制银行人的身影。

7月18日,记者对沪上多家股份制银行网点的采访中也了解到,如浦发、平安、兴业、中信、招商、民生等多家股份制银行均未在上海地区开展ETC业务。

“我行确实没有开展ETC业务,后续是否会开展还没接到通知。”中信银行(5.820, -0.09, -1.52%)某支行网点客户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

平安银行(13.740, -0.36, -2.55%)、招商银行(35.750, -0.45, -1.24%)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暂时还没有,后期会推,但这个月肯定上线不了。

对于“冷暖”差异,某国有大型银行省行中层领导张杰(化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ETC固然有开拓的价值,但银行现在均是在倒贴钱开拓。”

张杰称,该行已将ETC营销升为战略高度。对于国有银行而言,是有责任及义务将政策落实并不计较利益得失的,但股份制银行还是要进行成本核算并决定推广与否。而小银行不推行ETC,一方面原因是他们不具备开发ETC相关产品的技术实力,例如,如何将ETC与xyk、储蓄卡关联等都是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ETC业务后期也需要较高的运营成本及维护费用,如果仅为了ETC产品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显然不太可能。

约1亿高价值用户让ETC(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成为备受关注的“风口”。

从交通运输部相关政策的发布,到银行热火朝天的营销大战,再到微信、 支付宝 入局抢地盘,ETC背后也衍生出越来越多耐人寻味的故事。与ETC市场热度同频共振的还有资本市场,近期,包括万集科技(300552)(300552,SZ)、金溢科技(002869)(002859,SZ)在内的ETC相关个股表现强劲,并带动了部分个股概念炒作。

作为高速公路上的“宠儿”,ETC并非新产业,更换ETC让车辆平均通过收费站的时间从原来的29秒减少到3秒,并因支付场景兼具高频应用、客群价值高、交通支付重要场景等特点成为资本和行业高度关注的焦点。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头部企业已经占据了8成左右的市场份额,焦点之下,ETC产业究竟暗藏哪些危与机?支付场景“新战役”

近期,一张照片在银行从业者的朋友圈里广泛流传:炎炎烈日下,一名身着白衣黑裤的人俯身向一辆车窗紧闭的汽车前排窥探。照片的配文是:“如果近期有人趴在你的车窗上瞄来瞄去,请不要报警,这是银行客户经理,只是想看看你装没装ETC。”

ETC被称为“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通过路侧单元(RSU)与车载电子标签(OBU)之间传送专用短程通信,通过高速公路时不用停车可实现自动缴费,大幅提升通过效率。

“ETC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之前就有朋友让我办,但最近连银行的客户端都开始推广这个业务了。”北京市民李艾觉得ETC突然像天气一样热起来了,但至于为什么他很困惑。李艾的感触仅是目前银行ETC争夺战的一个缩影,此前,上海地区某国有大行一支行客户经理称,其所在网点ETC推广指标为1700个。

经过走访多家银行发现,ETC也成为各大银行网点的一门“新生意”。“大家都在抢市场,竞争是比较激烈的,取消了人工收费站,ETC就是未来的刚需了,未来市场份额是比较大的,银行发力ETC争夺也是为了抢占这个支付入口,在未来衍生更多的支付场景和产品。”7月10日,北京一位国有银行的工作人员表示。

对于商业银行对于ETC白热化的推广现状,上游财经专家顾问江瀚表示,随着移动支付的崛起,传统 yhk 面临激烈的竞争,各家商业银行遭遇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快速渗透,多项传统支付服务被互联网的第三方支付服务所取代,商业银行发行的yhk在某种程度上就变成了一种“沉睡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够提升自己服务的活跃度,让自己的用户不再变成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用户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而ETC无疑让商业银行看到新的机会,有助于其打开新的活跃用户交易入口,为未来银行拓展新的场景。

1亿用户的市场“新蛋糕”

ETC的争夺战不仅在银行掀起营销热潮,也蔓延至其他支付机构。

今年6月,中国银联发布消息称,在云闪付APP上线了ETC记账卡线上申请和绑定扣款服务。7月1日之后,支付宝宣布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联合推出免费办理ETC业务。7月1日,微信方面也宣布,在ETC助手、高速ETC办理等小程序上就能直接申办ETC。

能够获得银行和各大支付机构青睐,和政策红利密不可分。此前,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动高速公路ETC发展应用工作的通知》指出,2019年7月1日起,严格落实对ETC用户不少于5%的车辆通行费基本优惠政策。

5月10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力争2019年底前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加快ETC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系统的推广应用。

政策的背后是约一亿户的市场空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发布的文件,到2019年12月底,全国ETC用户数量要突破1.8亿户,而目前全国的ETC用户为8000万户左右。

华创证券的研报测算,目前全国汽车保有量突破2.46亿辆,已经安装ETC的用户约8073万户,如到今年底ETC装载量达到90%,则需要安装ETC车载终端的新增车辆总数会超过1.4亿辆。

除了个人用户,公务车辆也是此次推广ETC的重点。7月10日,贵州省交通运输部门发布消息,贵州省正大力全省公务用车安装ETC,以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通行费支付方式。目前,全省各地方已就公务用车安装ETC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其中,黔东南州将确保全州公务用车在今年7月安装ETC率达100%。头部企业的“压力”

从目前的市场现状看,ETC市场的集中度较高。民生证券相关研报显示,金溢科技、万集科技、聚利科技三家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其中聚利科技是华铭智能(300462)(300462,SZ)目前的收购对象。根据方案,华铭智能拟作价8.65亿元购买聚利科技100%股权。聚利科技承诺,2019年起未来三年的扣非利润分别为6500万元、7800万元、8970万元,累计超过2.3亿元。

政策的暖风让企业有了更多期待,“政策红利让市场蛋糕有了实实在在扩充的可能”,一位ETC企业业务人员对记者表示。民生证券研报显示,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2019年全国ETC市场将超过100亿元,增长近5倍。从竞争格局上看,集中度高、壁垒高,未来强者恒强。

政策暖风频吹,部分企业已率先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订单。7月10日,金溢科技公告称,公司正式成为“江苏联网高速公路ETC门架系统及车道路侧单元(RSU)天线及控制系统设备采购项目标段一和标段二”的中标单位,中标金额共计2.77亿元,占2018年营业收入的45.86%。

不过,订单背后压力不小。一位经营ETC业务的上市企业相关业务负责人向《》记者坦言,用户增量压力很大。

从销售单价的变化,也可以看出近几年ETC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据相关资料披露,聚利科技主要产品车载电子标签(OBU)平均销售单价逐年下降,2016年-2018年分别为102.23元、84.23元和78.46元。

谁会是搅动市场的鲶鱼?

一亿用户的大市场无疑为金融支付服务商、银行等提供了一片新的蓝海。除了已经在市场上征战多年的舵手,也有很多新的入局者想要进入这个市场,但前路挑战重重。

一位ETC概念股负责人表示,行业发展多年,ETC在技术层面已经比较成熟,并没有形成技术壁垒。但在资质方面有较高的门槛,以高速公路ETC设备为例,该细分市场实行产品资质准入制,企业的产品只有通过交通运输部授权的交通部交通工程监理检测中心检测后,才能参加各地高速公路ETC建设的招投标。

新的入局者不仅面临资质准入门槛,还将面对行业内包括价格在内的全方位激烈竞争。2017年11月27日,金溢科技向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称聚利科技及刘颖侵害其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要求聚利科技及刘颖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青岛中院一审驳回了金溢科技的诉讼请求。金溢科技提出上诉,截至目前,该案目前正在审理中。

江瀚表示,从整体支付效率提升的角度来看,推广高速ETC的这种支付方式能够极大的节约社会成本和社会资源,能够有效地降低我们通过高速闸机口的时间,可以让整个市场变得更加方便便捷。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使用ETC技术能否与时代技术发展相匹配需要深思。虽然ETC相比于人工收费是一种比较便捷和先进的支付方式,但ETC支付方式需要安装非常复杂的ETC读卡器,还要安装专用的ETC卡,这与人们日常所习惯的移动支付方式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另一方面,江瀚表示,ETC本身也面临“无感支付”的竞争,谁会是搅动市场的鲶鱼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所谓“无感支付”,采用的是“车牌付”的形式,需要事先将支付宝、微信账户与车牌绑定,车辆经过收费站时摄像头识别出车牌号,自动从对应账户中扣除费用。不用线下办理,不用安装硬件,人们似乎已经从“车牌付”中看到了“不停车、不取卡、快速通行”的美好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朱涛说:“无感支付的出现,是对现有ETC业务的补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竞争,但只要能给车主带来便利,使高速通行变得顺畅,就是正确的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87534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