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的文化思考

扎染的文化思考,第1张

一、白族扎染是传承了千年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商品属性,更在于它的文化属性和历史属性。

扎染的商品属性是显而易见的。它受到了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交换价值在稳中呈缓慢上升趋势;使用价值也是有口皆碑的,不仅在大理在云南的公共场所,例如各级政府、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厅、会客厅,机场码头车站大厅、候机候车候船室,大型展览(播)室等都能见到白族扎染美丽雅致的倩影,而且在首都的许多重要场所,例如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都有白族扎染的古朴典雅的装饰。不仅在大理几乎家家都有扎染的布帛制品或是布画,而且用白族扎染缝制的各类日常生活用品在国外早已风靡,有一件白族扎染的衣物,是国外人们的一种时尚,人群穿着白族扎染衣物成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二、白族扎染既然是传承了千年的手工艺品,既然是代代相传的手工艺品,那么,扎染就可以说是一幅艺术作品,它的制作者就是这艺术作品的作者。任何艺术家总是要将自己的理想和自己的心态倾注到作品中去的。从总的情况上看,扎染是白族千年传承的作品,它就承载着白族千年来的理想和喜爱,承载着白族,尤其是白族妇女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轨迹。从各别个例的扎染看,因为扎染者的不同,她们的理想、心态,以及对自然的取舍,取舍后对图案图样的设计处理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每一匹(一件)扎染都不可能完全雷同。所以,每一幅(件)扎染,都是一件杰出的艺术品,都是一件研究白族千年心理理想的实物,都是研究此件扎染作者艺术思想和心态的珍品。

三、白族扎染的布料历史上一贯使用的是农村妇女自织的土布(虽然现在已经很少纺织和使用了),它的扎花是唯独白族才有的,传承了千百年的民族手工工艺,它的浸染流程从染料的采拮、制作、浸染、漂晾又都是唯独白族别具一格的制作法。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白族扎染是白族民族性的一个载体,它寄托着白族的民族理想和情趣,它是了解白族民族性的一道靓丽而明亮的窗口。就这个意义上来说,白族扎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而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一种具有文化价值和民族价值的商品,它的文化和民族价值恰恰就在于它的传统,丢失了传统,也就失去了它值得珍重的价值。

四、用文化剖析扎染上的图案图样。先说扎染图样的底版,也就是扎染的基调。白族传统扎染的底版全都是靛蓝色,这一方面是与扎染的染料取自苍山有关,但苍山上还有许多其它色彩丰富的自然染料,白族的先民们却偏偏选择了靛蓝色,这决不是一种偶然。蓝色的天,蓝色的海,蓝色的山,宁静而和平,造就了世世代代在苍山洱海生活的白族人民宁静和平的心理素质,也造就了白族人民对蓝色的特别喜爱。可以这样说,蓝色是白族传统审美意象的基调。

蓝底上起白花(花式、花样、图案、图样)是扎染的特色。这白色固然是扎染工艺所决定的,但也决不是一种偶然的选择。洱海碧波荡漾,浪花绽放;天宇苍空浩渺,白云悠悠;沙鸥海鸟同浪花嬉戏,苍山雪峰与长空共舞,白云、白雪、浪花,陶冶着白族人民的情 *** ,喜白、爱白,以白为净,以白为尚,以白为美,成了白族人民的又一传统审美意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天地陶冶一方人的情 *** ,一方山水培植一方人的性格。

扎染布是白族特有的工艺产品,在大理城乡随处可见它的踪影。扎染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扎染如此受欢迎,是由于它特有的有别于其它染织物的个性。它朴素自然,蓝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白族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化合成的。扎染布在人们心目中已成为大理最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徽。

传统染料以板蓝根、蓝靛为主,与化学染料相比,其色泽自然,褪变较慢,不伤布料,经久耐用,穿着比较舒适,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不良刺激。据说,像板蓝根一类的染料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消炎清凉作用,对人的健康有益。在回归自然、提倡保健的今天,扎染布被广泛用来制作衣裤、被子、枕巾、桌布等与人体肌肤相亲的用品,格外得到人们的青睐。 大理白族扎染显示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1000多种纹样是千百年来白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折射出白族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的大理白族织染文化。

但是,当前产业化的趋势使部分传统扎染技艺走向消亡,原有的民间特色开始退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市场经营滋生了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植物染料板兰根供不应求。在此情势下,白族扎染技艺的传承受到困扰。只有认真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促进大理传统白族织染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84216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