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铃:云计算的时代 2.0的江湖 百度的新赛道战术

响铃:云计算的时代 2.0的江湖 百度的新赛道战术,第1张

响铃:云计算的时代2.0的江湖百度的新赛道战术

最近云计算的“大事”不断变化,基础设施和信息载体不断更新迭代,赋予云计算更多更新的角色。可以说,云计算正处于一个岔路口,向左延续基础能力的演进,向右转向全面的产业赋能。

当然,技术的更新也促进了以BAT为代表的云计算服务商在后信息时代的新思维。其中,在今年的百度云志峰会上,百度总裁张亚勤表示,云计算已经进入云2.0时代。此前,阿里胡小明公开表示,云计算已经进入1.0时代。最近腾讯正在调整组织架构,职位已经扶正(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部)。基于BAT各自为战的企业基因,如今大量云计算登陆ToB市场,张亚勤关于云2.0的论述凸显了百度技术驱动的秉性。

同时,从大趋势来看,近年来国家不断提出“数字中国”、“乡村振兴”、“中国智造”等一、二、三产业政策,引导各经济板块的智慧升级。显然,百度以ABC+产业为抓手,积极探索技术对接产业的ToB思维,更符合云计算的新时代角色。

格局未定,2.0时代迎来变革

8月29日,易观发布《中国云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专题分析2018》,9月14日,易观发布《中国云生态市场年度综合分析2018》。从这两份相对权威的年度分析(2017年数据)来看,BAT在增长率和技术预见度上依然牢牢占据国内云计算前三的地位

事实上,无论是BAT还是其他云计算平台还在使用,laaS这种吸引客户使用的基础设施,随着计算机设备的完善,成本的降低,部署经验的积累,差距越来越小。

因此,云计算的战场自然转移到服务差异化。随着企业客户越来越重视定制化和差异化服务的趋势,云厂商需要依靠自身资源在服务和产品独特性上进行创新,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底层同质化“现状”和应用差异化“期望”是当前云计算的关键词。后者还是给了市场破局的机会,也是后来者的机会。

如《2018中国云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专题分析》中,在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获取市场绩效的专业分析中,百度云成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服务中的典型案例,说明其正在通过服务和产品的独特性寻求后发优势。

这是百度云一贯的“技术”风格,从易观报告显示的市场效果来看也令人满意。

在提出云计算2.0的云志峰会上,百度云也将其技术创新性极强的ABC(AI,BigData,Cloud)升级为3.0,宣称要“以ABC+IoT为下一代计算架构,赋能行业,全面释放百度18年的技术积累”。

凭借阿里云的市场份额优势,百度云敢于炫耀自己的技术“肌肉”,应该不仅仅是一个公关声明,更是市场发展尚处于初期的契机。

现阶段,几乎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在谈智能化改造,国家也在提出“数字中国”的战略概念等等。这些都表达了一个事实:虽然目前的云计算市场很热闹,有BAT的技术巨头,也有创业者,但总体来看,云计算的整体规模占潜在市场规模的比例很小。

现在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面临着生产力智能化解放的需求:具体来说,农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地关系、城市化快速扩张等;制造业传统生产效率与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服务行业的消费者对个性化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云计算的蓝海还是很蓝的,可挖掘的机会太多了。这个时候讨论大小和“没有对手”可能意义不大。就像早期智能手机发展一样,中华酷联脱颖而出。当时无论从规模还是市场份额来说都是非常可观的,但是现在很多已经消失了。

评价行业格局和趋势,不仅要看参与玩家的市场份额,还要看这个市场整体上“待开发市场”的开发程度。这是百度云乃至未来更多云计算厂商的机会。

这种机会,在新的技术趋势下,来自云计算的客户企业或组织。痛点从过去的无法满足基本计算需求,逐渐转移到看不到技术价值却“无处下手”。在过去,大多数人谈论拥抱信息化。现在,大多数人把目光转向拥抱数字化和智能化。

在这个“待开发的市场”中,需求几乎涵盖了一、二、三产业的方方面面。以百度云智能生态为例,ABC赋能数字比比皆是:

结合工业4.0的布局,携手宝钢科技打造“智能钢坯”,为安全生产和生产流程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推动AI共同落地;与北汽集团合作,构建全栈智能,满足北汽集团未来基于软件和数据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有很多成熟的案例,显然都超过了基础计算的需求。

在金融领域,百度云与中国农业银行共建“金融大脑”,构建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等完整的能力体系;与中国人寿合作提升风险、营销、智能能力,构建智能双核、智能保险、保险知识图谱三大保险新场景;

与南方电网一起智能升级客服中心,智能提供图文、订单等丰富的文字内容;

在新一代数字信息载体5G的技术布局方面,中国联通与英特尔共建“5G+AI联合实验室”和“5G+AI边缘计算联合实验室”,构建OTE(OverTheEdge)-5G边缘计算平台,加速5G的落地进程。

这些其实根源于云计算“属性”的变化。

以前讲云计算是互联网的水电基础设施的观点。然而,在当前激烈的ToB市场竞争中,对云计算的需求已经从提供基本的计算服务转向寻求更多的协作价值。换句话说,云计算的市场开始需要更多利益共生的合作伙伴,而不是收钱做事的商人。

这是百度云2.0概念的根本由来。在从冰山一角向下挖掘市场的过程中,百度云提出2.0本质上是为自己重新打造了一个新的赛道和新的挖掘路径,并在这个赛道上占得先机。

BAT玩的不一样,百度云的未来主义

2.0新赛道的“开放”说明BAT在云计算这个同一个东西上的玩法本来就很不一样。

1。阿里云的现实主义

胡小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数据和机器智能驱动的云计算2.0时代尚未到来,目前的云计算处于1.0阶段。

解构胡小明的说法,其实是在说阿里云的云计算是符合目前市场发展阶段的。相当一部分客户只需要基本的计算服务。信息化刚刚开始,ToB市场还没有演变成数据驱动和机器智能驱动。

显然,阿里云是“当下”的典型代表。从短期应用出发,更关心当前用户想要什么,满足他们。这符合阿里一贯的“商人”特质。

2。腾讯云连接主义

最近腾讯云的战斗最大,在关系到腾讯帝国未来的组织架构调整中,云与智慧产业事实部把腾讯云放在了首位。

但是,腾讯云一直是一个连接的基因。即使业界都承认需要ToB,但腾讯最擅长的还是用户之间的连接。CSIG既有B2C产品,也有B2B产品。腾讯云的加入,形成了C2B2B2C的综合模型平台,最终落户C端。B端产业互联网只是腾讯云连接C端消费互联网的“中途”。

从用户到用户,C端基因是腾讯离不开的特质。

3。百度云未来主义

百度云和阿里云1.0所强调的云计算2.0的论点,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如果说阿里云现在的主义是满足现有市场需求,自下而上做业务,那么百度云就是未来主义,试图自上而下引领潮流。

阿里云看到了需求,用云计算满足了需求。百度云看到趋势,用云计算做方案。

这种趋势,即企业对云的服务需求,最终将从基础计算服务转向如何结合自身业务拥抱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趋势,创新的商业模式将带来更大的发展可能。毕竟理论上,AI、大数据、物联网等几乎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的技术创新,总能找到一个可以促进业务的协作空室(比如之前制造业、金融业的百度云案例)。

看到这种未来,百度云选择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深度融合。,寻求云计算架构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包括BAT在内的几乎所有云计算平台中,百度云提供的AI应用和平台是最丰富的。应用涉及图像识别、内容评论、自然语言、语音技术、视频技术、知识地图、增强现实、智能客服等。这些平台包括Infinite、Apollo、BCS、BML等。

想要拥抱未来的企业,或许有应用这些AI开放应用或平台的可能。一方面,这让百度云可以尝试成为变革的引领者,在趋势层面获得提前布局的优势。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的完成,专注于AI、大数据、物联网的企业越来越多,百度云的标杆市场会越来越大,其市场会随着技术的演进而增长或呈现几何级增长。

BAT招式不同,由百度云技术驱动

这些玩法上的差异,使得BAT三家云计算公司的竞争表现各不相同,特色明显。预计会有1.0和2.0的说法。

1。阿里云:夯实基础

阿里云巨大的市场份额是对其“早早出道”的最好回报。

阿里云作为云计算最早的平台之一,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硬件和运营经验,非常重视基础层的建设(这是前期布局的巨大优势)。而这种对基础的重视,其实是阿里云“现实主义”的最好体现:市场的主流需求很多年都只是在这个层面,所以做好这个层面的工作就够吃了。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阿里云市场份额暂时领先是必然的。

2。腾讯云:C端韧性

连接发行的腾讯,有C端作为腾讯做任何业务的基础。

C端用户粘性和转化最强的腾讯,可能是市场发展中最有韧性的存在。对于任何一个B端客户来说,腾讯云都是组织架构调整后连接整个腾讯C端市场的潜在优势资源。

再加上品牌知名度和集团资源支持,未来承载腾讯部分转型理想的腾讯云,在竞争中不能说市场会有多好,但短期内肯定很难被击倒,被彻底压制。

3。百度云:技术驱动

百度是云起最新的,如果BAT云计算是江湖的话,百度云有自己的武侠风格,已经错开了AT的市场边缘。2.0云计算创造的新赛道可以算是百度最大的优势,也可以算是百度在这种情况下的最佳选择。

百度云也在打造自己的基础,但与阿里云不同的是,它是将百度自身强大的技术能力转化为云计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而快速形成深厚的技术驱动能力。这使得百度云能够一上来就着眼于未来市场,尤其是赋能传统行业的智能化进步,而不仅仅是“尚云”这样的基础信息化。

在张亚勤看来,云计算的边界在云2.0时代继续扩展。百度云的云计算平台一直用来承载存储、计算等工作负载,现在又以此为平台催生自动驾驶、新零售、智能制造等创新业态(“全新的工作负载”)。

从落地来看,百度云服务的对象都带有一定的“未来色彩”,凸显其前瞻性布局:除了Apollo自动驾驶平台、DuerOS等自带技术推广色彩的平台,还与金融、制造、保险、教育、娱乐等领域的头部企业进行深度行业分析和洞察的深度合作。此外,百度云还推动整合创造新的品类,如对话式智能家居、无人车、智慧门店等。

云的时代,2.0的江湖,百度云的新赛道

回过头来看看2.0时代对百度云的定义:ABC(AI人工智能、BigData大数据、云计算云计算)三位一体。深度融合使云实现了从工具应用到能力架构的演进,为产业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应的,是对阿里云1.0时代的总结:云计算不是由数据和智能驱动的,仍然是由计算和基础设施主导的。

结合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当前趋势,张亚勤进一步阐述了Cloud2.0时代的三个特征:

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即现实世界数字化下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反馈,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和社会生态;

作为服务(AIasaservice),深度学习使云计算基础设施和服务智能化发展;

新架构——5G、边缘计算、SDN等。加速AI发展,重塑云计算架构。

正如张亚勤在云志峰会上所说,在Cloud1.0时代,云计算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生产“工具”;在Cloud2.0时代,AI、大数据、云、ABC的三位一体和深度融合,让云成为一种全新的“能力”。

阿里云工具齐全,百度云潜在市场巨大空。从工具到能力,百度云在技术的驱动下,以认知的飞跃为自己构建了新的赛道,让云计算承担起趋势引导的价值。AI、大数据、云三位一体引爆智能变革浪潮。

在百度云的业务实践中,云计算已经全面进入云2.0时代,也是针对2.0时代云计算的部署。除了认知上的突破,海陆空的立体化落地实践,相信会让百度在云计算前三的位置上展现出更多的想象空间空。

[结束]

曾湘玲

1钛媒体、品途商业评论等2016年十大作者;

2虎啸奖评委;

3AI新媒体《智能相对论》创始人;

4:畅销书作者如【移动互联网+新常态下的商机】;

《商业》、《商业评论》、《销售》和《市场》等近十种杂志的撰稿人;

6钛媒体、界面、虎嗅等近80位专栏作家;

7“大脑艺术家”(大脑工匠)概念的提出者,已经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产业。

现在是“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情报公司的传播顾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7507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4-30
下一篇 2022-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