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形势经营滑雪场策略?

如何根据形势经营滑雪场策略?,第1张

文|郭福瑞

体育大生意记者

过去半年,诸多行业都在努力挣脱新冠疫情的摧残,试图恢复原有的秩序,滑雪产业也概莫能外。目前,不少雪场纷纷开始投入到夏季运营中,同时,雪场也在推进下个雪季雪票预售工作,希望最大限度回笼资金、锁定客源,尽快摆脱疫情泥淖,寻求自救。

最好的雪季与断崖式的市场表现

几乎所有人起初都判断2019-20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个雪季,一方面,降雪比往年充盈,另一方面,京张高铁开通,冬奥会所带来的冰雪热氛围愈发浓烈,这些都让滑雪行业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

“新高铁和新高速对我们来说是今年最大的利好消息,1月1日到1月18日,我们酒店的综合入住率已经在85%~90%之间,当时我们基本不会明显地感觉到有周末和平日的区分,客流量在大幅增长。”太舞小镇市场中心总经理聂宁宁告诉体育大生意,“以1月18日为例,同期对比去年的收入,单日增幅到80%。”

新高铁为崇礼雪场带去便利

但疫情打破了一切。在1月下旬,因疫情防控规定,诸多雪场停止运营,无奈地与这样的好局失之交臂。“我们在1月27日停止雪场运营,整体运营收入大概损失了1.5~1.6亿元。本来是很利好的情况,最后却是断崖式的下跌。”聂宁宁遗憾地说道。

此前,北京市滑雪协会副主席伍斌在2019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中给出预测,按2019年各类别滑雪场的滑雪人次增长率保守测算,疫情对于国内滑雪场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在66.8亿元人民币左右,而考虑到其他或有损失,整体短期经济损失估计将超过80亿元人民币。

疫情导致滑雪产业损失惨重

2月底3月初时,疫情相对缓和后,国内不少雪场尝试恢复营业。但由于跨省出入限制以及14天隔离等硬性规定,雪场复工复产收效甚微,与停业前的火爆景象大相径庭。“2月27日,我们开始有限复工复产。但是因为北京是主要的客源地,出入北京限制较多,所以最终复业效果不是很明显。”聂宁宁分享道。

转机出现在五一前后,当时北京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调整为二级,随后6月6日时,京津冀地区调至三级,这为北京及环北京地区的雪场的夏季运营充分释放了消费力。“太舞是在5月1日开启夏季运营,当天单日客流量大概在3000~4000人次,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大家在家憋得太久了,我们当时抓紧又多开放了一个酒店来迎接客人。”

令人措手不及的是,6月上旬,北京疫情出现反复,这让周围雪场经营者再次陷入踌躇中。“这次疫情确实对我们有一定影响,目前我们也在关注北京疫情发展的整体形势和政策。”聂宁宁表示,太舞接下来会做充足准备,一方面按照政府防疫要求,布置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安全,同时也会按照计划准备夏季运营项目。

提升抗风险能力 四季运营成雪场自救策略

事实上,在失去了最好的经营季节后,诸多滑雪场都在寻找挽回损失的方法,而老生常谈的四季经营问题也再次被雪场管理者们提及。四季经营最大的好处就是缓解雪场原本一季养三季的做法,改善雪场设施空置率,提升雪场营收水平,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在此方面,太舞是国内的先行者之一,从规划之处就做好了四季运营的准备。过去几年的经营也卓有成效。据介绍,太舞2019年夏季接待游客达22万人次,超过了2018-19雪季时期的20万人次,夏季营收达到5600万元。夏季人次已经占到了全年人次的40%左右。而今年,太舞也做了缜密的规划,希望通过夏季运营来打个“翻身仗”。

新用户的盈利毕竟是有限的,只有用户的多次购买,才能够让企业获得长久的盈利和存活

鸟哥笔记,用户运营,缪丽伟,用户运营,复购,营销

复购也叫重复购买率,指消费者对该品牌产品或者服务的重复购买次数,重复购买率越多,则反应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线下理发店的办理会员卡就是让你复购,线上电商的短信推送就是让你复购。

新用户的盈利毕竟是有限的,只有用户的多次复购,才能够让企业获得长久的盈利和存活,一是因为复购的用户成本较低,而是不断复购的产品收益较高。如何让用户复购,是很高深的学问。

很多产品吸引用户首次下单购买的策略都是通过让利促销的方式,发现用户好久没来了,为了激活用户会再次推送优惠券或促销活动,可能又会产生第二次购买,但这种方式的促进作用是在呈漏斗式下降的,而且促销也有成本。

当你的促销手段用的太老套或者过多时,用户对你的促销手段会渐渐“无感”。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文章是讲如何让消费者的复购的,不过我分析下来,基本上的办法都是做好产品功能、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好的服务形成内容口碑、合理的会员体系打造、大数据分析后进行推送、社群运营提高复购转化、通过品牌打造培养客户忠诚度等等。文章的核心大多都是围绕这样展开。

那我不禁想,有没有通用的一些提高复购具体的执行战术呢?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很多产品做到一定规模之后,都会开始搭建自己的会员体系,一是为了丰富会员的服务二是为了提升会员的粘性。常见的做法如会员等级体系、会员尊享活动、积分换购、会员成长体系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让你快速复购的方式。

一种模式是“会员卡”模式,这种方式在传统线下业务场景中很常见,是一种很好的现金流获取手段。

现在有很多电商平台开始将其应用到线上,如京东的PLUS会员机制,支付一定的会员费就可以享受到固定周期内的购买优惠,而且这种优惠是立减的,对于用户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强的。而且办了这种线上会员后,基本上等同于做了一个消费绑定,只要京东有的东西,可能就不会选择去天猫购买了,除非价差很大。

会员卡这种模式在传统线下店可以说已经被玩儿的没什么创新了,但是,他确实是消费用户信任换取未来现金流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有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也开始把这一策略搬到线上,目的就是:绑定用户。

当看到“成为黑卡会员,本单可省200+而且全年订单全部免运费”,想必让不少购物者动心吧,毕竟如果成了会员,买任何东西根本不会考虑拼单的问题,哪怕是买一包卸妆棉,我也会直接下单。

采用同样套路的还有马逊的primeair、京东的京东plus、小红书的黑卡、36氪的年卡、天猫的88年卡等,也都是为了形成用户对商家的生理依赖,可见这样的会员模式迎合了众多“剁手族”的购物心理。

最有效的用户忠诚就是质押。客户有东西在你手里,又为了避免损失的痛苦心理,自然而来就会来购买。

消费权在顾客手里,但所有权还在商家的手里,只要顾客不来消费,你就不用付出成本。

消费者真金白银的购买后,顾客想要不被商家占了便宜,你就得下次甚至下下次再来消费!同时,每次都想着在商家这里有我的免费酒,那就去这里吃吧!

这是一家给烧烤店的复购策略:

如推出了20.18元购买101瓶酒的策略,有效的提升了复购率。

这种策略基于第一次来吃烧烤的客户,当你推出20.18元购买101瓶酒的策略时,消费者首先形成的感知是便宜。101瓶啤酒,少说200元,消费者心想自己能赚便宜。

那从商家的角度来看,也是赚的。因为101瓶啤酒,消费者根本不可能一次性喝完,根据调研结果得出,三四人的消费者需要累积4-5次时间,才能够把啤酒消费完。

你喝不完怎么办?下次有机会就再来喝啊,绝不能浪费,让商家得了便宜!因为我是花了钱购买的!消费者不来喝的损失心理非常痛苦。当他来消费啤酒时,烧烤就是必点的。啤酒销量大的时候,你还可以去找供应商砍价。

这是给服装店的复购策略:

一家卖高档男士商务装的服装店,推出的会员服务是:每个月免费为你干洗本店购买的衣服。普通会员1次,银卡2次,金卡3次。

那么这家店卖出去的衣服,他们的会员再把衣服拿回来干洗,每次来在等着取衣服时,都要看看这家店的新款服装,看久了,买得也就多了。这家高档男士商务装店通过免费的干洗服务,锁定了足够多的客户在那里消费。你瞧,赠品就是这么厉害!用一个小小的增值服务,让客户心甘情愿重复地到店里来,从而轻松锁定客户。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提出了一个心理学概念,沉没成本误区,即人们的行为不仅受眼前的利益刺激,也受已投入的成本所影响,这些成本不仅包括金钱,也包括时间,精力等其他因素。

举一个例子,泰勒的朋友开了一个滑雪场,濒临倒闭,求助于他。

由于该滑雪场比起周边的知名滑雪场,规模一般,直接提高票价比较困难,但好在有距离优势,离当地居民最近的其他滑雪场需要5个小时的车程。

于是问题就变成了,如何激活当地人的购买率。

泰勒就建议推出10次滑雪套票,包括5张周末票和5张非周末票(该套票无优惠)。但如果在每年的10月15日前淡季购买,就可以打6折。

该套票推出后,非常受欢迎,一个原因是打6折听上去非常划算,另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一旦买了套票后,把钱花出去后,这笔钱就成了沉没成本,要激励自己多玩几次。

几年后,该套票成了滑雪场的主要收入。但滑雪场经过3年的统计分析后,发现该套票只有60%的使用率,也就是等于滑雪场是按全价出售门票的,并且还提前几个月收到了钱。

第一,可通过实物提醒。

在产品上做一些特殊的标记,让客户拿到产品的第一眼就对你的品牌印象深刻。这个标记并没有要求一定要设计精美,或者很昂贵,你可以学习上图Ink Technologies的做法,在产品外包装上贴上一个醒目的标签,标签上写明公司的电话号码和网址,这样当用户想要再次购买时,就可以直接参照上述的信息。

此外,你可以赠送客户一些可以实用的小东西,如带有品牌标志的磁铁装饰贴、笔、鼠标垫、钥匙扣等,这些礼物能给你的客户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感,加深其对品牌的第一印象。

第二,可通过数字化提醒。

通过一系列小礼品,小赠品的赠送,加上客户的微信,让客户关注公司的公众号,或者做一些拼团、团购等的社群,然后定期通过短信、朋友圈、社群、公众号等形式,进行活动的推送,如新品上市、年终打折、买一送一等活动。

3、通过品牌提醒。

除了为客户提供奖品、折扣、积分、发送数字化提醒,还有一些策略可以增加你的客户忠诚度。

例如,户外运动品牌L.L.Bean的产品,如帐篷、棉夹克这类产品都比较经久耐用,L.L.Bean根据这一产品特性,为客户提供长期的以旧换新服务,为其品牌带来了不少回头客。

外套品牌Patagonia与其它品牌不同,并不会一直鼓动客户购买新服装,而是秉承着其环保理念,为客户提供服装翻新、折价交易、回收等服务,来获得顾客的顾忠诚。

你的品牌价值观、政策和责任心都能帮你获得更多的重复购买。

策略到位了,你还需留心给自己取一个与众不同的公司名或品牌名,如果客户记不住你的品牌名,又谈何重复购买呢。

以上就是提高消费者复购的一些具体策略。

�谖蠢吹木赫�星勒枷然�5��胩嵘�导ǎ�挥性擞每蒲У挠��呗苑侥茏�巴恕蔽�吧�薄� 虽说科学的营销策略运用可以使企业提升销售业绩,但这一切都建立在洞悉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我们要想制定出科学的策略,只有首先找到消费者对旅游的需求,然后抓住需求,进而创造需求,引导需求,才能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营销方案来吸引消费者进行淡季旅游消费。1、价格 我国尚不发达的经济现状决定了我国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如今年夏天在郑州等地出现的羽绒服热卖就是价格在起主导因素,“波斯登”“丫丫”等著名羽绒服在今年夏季的销量竟然超过了去年冬季,郑州银基商贸城一位经销“波斯登”的商户就创下了一天销售 300 多件的佳绩。“发个短信就能获得免费游览景区的机会,幸运游客还能终生免费游览山东境内120多家景区”——山东省旅游局、山东省旅游信息中心发动全省120多家旅游景区参与的“八十天环游山东”活动正式启动。这是旅游大省山东省应对旅游市场淡季的首次大规模互动活动。2、项目 经营漂流的景区冬天即使有“冬漂”,游客恐怕也不会很多;滑雪场即使补充性地增加滑草项目等等,人们对他的印象就是冬天一季。地理位置的不同造成消费者的需求不同,在此地处于销售的淡季的商品可能到彼地正逢销售旺季。3、事件 在销售淡季中,某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可能导致销售由“淡”转“旺”。如普京造访少林寺之时,原本不算什么旅游旺季,但是由于俄罗斯现任总统的到来,不仅提高了少林寺旅游的人流量,更是提升了少林寺品牌。 经过对销售淡季旅游消费者需求的了解,我们认识到在旅游淡季消费者仍存在需求,景区只有寻找到需求之后抓住需求,并经过科学的营销策略来引导需求,进而扩大需求,才能够最终实现在淡季提升销售业绩。1、改变淡季观念,做旺淡季市场 “没有景区不景气,只有营销不争气”,一到所谓的淡季,大家都认为潜在游客暂时不再会来景区旅游,参团或自驾,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达成目标,所以促销活动不作了,市场开发力度也减少了,客户拜访也不去了,经营战略僵化了,这样做的结果直接导致销售业绩愈来愈低,而景区却往往把它归结为旅游淡季来临的原因,结果是下一个淡季到来时企业愈加不努力,如此陷入一个“淡季”无销售的恶性循环之中。海尔张瑞敏曾说过“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所以旅游企业要想在销售淡季提升业绩,首先要改变经营的理念,树立“销售无淡季”的意识,唯有思路,才有出路,做旅游市场更是如此。2.沟通旅行社,转嫁经营、资金风险 通过与旅行社的沟通和种种促销手段来吸引其进行淡季销售。宣扬在淡季发团的价格优势、返利政策、利润空间,并可以通过各种奖励手段刺激旅行社发团来景区。3、加强对业务员的激励其实,季营销有利于景区的营销效果。常规的旅游景区都选择在旺季展开大型宣传营销,而在淡季采取全面紧缩的营销战略。消费者面对各种众多而繁杂的宣传营销可能会产生犹豫的心理,不利于消费决策的做出。对于那些不具备资源和区位优势的景区,旺季实行营销很容易受到强势景区营销的影响而遭受“忽略效应”,造成营销效果甚微。选择在淡季营销,可以避开营销的竞争,产生良好的效果。 毛主席是辩证法的高手,我们也要给景区营销部的各区经理在淡季营销的问题上统一思想,虽然业务的骤减往往使众多的业务员甚至片区经理缺乏工作热情,产生懒惰心理,没有精神去开拓市场。景区若想在淡季提升业绩,必须加大对业务人员的激励,刺激其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淡季选择激励业务人员,不仅可以提升销售业绩,还可以寻找新客户,同时拉住业务员的心,可谓“一石三鸟”。4、促销,体现对消费者关怀 淡季的价格优势是吸引众多旅游消费者和旅行社的一大因素,打折、买赠,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做法可吸引众多对价格反应敏感的消费者。5、调整,业绩增长的又一来源 当区域市场上的旅游消费需求达到一定限度无法增长时,在淡季更有利于企业做出战略或策略上的调整。6、降低费用=增加收入 销售淡季业绩会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当景区通过各种营销手段的努力之后发现对客流量的提升不大,这时就应该考虑“降低费用 = 增加收入”这一等式了。费用的降低主要来源于景区淡季营销费用的降低。营销费用主要由业务招待费、公关费、差旅费、办公费等基本运营费用和营销推广费等构成。由于国人对所谓感情营销的推崇,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居高不下的营销费用一直令企业叫苦不迭。对此,景区在销售淡季应加强对营销费用的控制,减少耗费。建议景区营销部甚至景区员工都建一个景区的博客或者播客,这样可以在网络上推广风景、动态、信息、图片等。(1)加强对业务员监管;(2)制定出合理的营销费用比例,并将营销成本控制在这个比例之下;(3)建立健全营销费用监审机制,如将票据报销冲抵和票据凭证背后依据相结合,如对景区营销推广费用的报销,必须要求提供第三方监控证明及效果反馈资料;(4)加强对各种目标市场营销推广活的巡查及控制。 面对如季节轮换一样的淡旺季交替,景区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引领消费,实施创造营销,才能走出淡季怪圈,提升销售业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73247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4
下一篇 2023-04-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