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营销策略应考虑哪些因素

跨文化营销策略应考虑哪些因素,第1张

1)开展跨文化培训。对于国际营销人员进行跨文化培训,是防止和解决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跨文化培训可以加强人们对不同文化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通过提高营销人员对文化的认识和敏感度以及语言沟通能力,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在进行跨文化营销中可能出现的沟通不良,提高市场调研质量,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企业内部摩擦。

2)根据文化差异设计企业产品。文化对人的影响最终是通过行为流露出来的,这就是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往往是通过购买行为的差异表现出其所属的文化群体。因此,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时,一定要把他们所属文化的特性设计到产品中去以适应他们的文化个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可能审美观念完全不同,由此产生的需求也会大不相同,如果企业本着一致的原则来设计产品,那么很可能在某国极为畅销的一产品出口到另一国去就变得无人问津,所以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在跨文化营销中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充分满足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才能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本地化策略。在进行跨文化营销时,企业除派遣本国营销人员之外,还可雇用大批的当地职员,这些雇员比本国营销人员更为熟悉当地的风俗习惯、市场动态以及政府方面的各项法规,而且和当地的消费者容易达成共识,这无疑为跨国企业在当地拓展市场、站稳脚跟提供了巨大便利。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和当地的市场调研机构、广告代理商等合作开发市场,以弥补由文化差异给企业带来的劣势。

4)促进异国的文化变迁。文化变迁策略是指利用母国强大的文化优势,抓住开发国文化变迁的时机,使开发国文化顺应自身的需要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营造新的营销环境,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从可口可乐、麦当劳、必胜客这些美国企业对中国快餐市场的冲击,我们就可以看到文化变迁力量之巨大。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的长期性,这一过程并不容易实现,这需要跨国企业长期坚持不懈的营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异国消费者购买观念的转变。同时,文化变迁策略也只能在文化相对开放性比较大、包容性较强的文化环境中才能得以实现。

一、在国际市场营销中,我国企业应考虑的文化环境因素主要有

1价值观——价值观念是一种信仰,它阐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或说一种总的偏爱。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价值观念上常常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价值观包含个人主义强度指数(IDV)、权利距离指数(PDI)和风险规避指数(UAI).如在美国,美国人的风险规避指数较我国国民要低,也就是说美国人更喜欢冒险和挑战。

2社会礼仪、仪式——在不同的国家内,会有一些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也是社会礼仪、仪式的一方面。风俗习惯是人类社会代代相传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也是消费者的一种消费形式。禁忌是风俗习惯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成功的营销活动总是与对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风俗习惯的了解、分析、研究相联系的。例如,不同国家的商人有不同的商业习惯和礼节,谈判的风格和礼节也各不相同。比如,美国人喜欢边吃边谈,所以与美国人谈生意多在餐桌上,德国人很注意体面,注意形式,但比较缺乏灵活性。在日本和新加坡,商业名片是通向商业交易的头等重要的人场券。递交名片时,应双手呈上,微微鞠躬,并怀着感激的样子欣赏一番。只有懂得了这些,才能带来商业交往上的方便。

3文化符号——文化符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语言是思想、文化和信息交流的工具,要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了解各国的语言文字,并掌握它,这对于沟通思想、掌握市场信息、做好产品介绍和广告宣传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国一些出口商品的主要顾客是散布于世界各国的华侨和华裔人士,因此商标标签上的文字应该避免使用简体字和拼音文字,否则顾客看不懂。此外,还应注意语言文字的翻译问题。翻译实际上是两种文化的交流,稍有不慎便可能出现错误。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Nova”牌汽车,在美国很畅销,但是销往拉丁美洲却无人问津,原因是拉美许多国家都讲西班牙语。而“Nova”一词在西班牙语中译为“不动”,试想一下,谁愿意买“不动”牌汽车呢?相反,“Benz”和“BMW”这两个汽车品牌在翻译成中文时却翻译得恰到好处

高度参与层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消费的心理主要有四种,分别是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从众心理指的是盲目的效仿;求异心理指的是要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攀比心理指的是为了面子而超出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求实心理,指的是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实力进行合理的消费。

消费者指的是不能利用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的生物,其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来生产食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62261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8
下一篇 2023-03-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