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营销经典案例有哪些?

事件营销经典案例有哪些?,第1张

事件营销经典案例有哪些?2016年事件营销经典案例盘点:

1.PAPI酱 从“2200万”到与罗胖低调分手

2016年4月,在由罗辑思维主导的「网红PAPI酱广告资源招标会」上,上海丽人丽妆以2200万元拍下,被认为“创人类历史上单条视频广告最高纪录”,PAPI酱成为史上最贵网红。

——美生康贝网络整合营销机构

然而,随后的质疑声中称,这场招标会其实是一场“阿里家宴”而已。而就在几天前,罗辑思维从papi酱撤资,低调分手,表示将全力做新产品“得到”。这所有的一切,不管是不是联合炒作,但这次史无前例的自媒体网红标王拍卖,已经载入中国互联网的营销界史册。

2.深夜食堂《一千零一夜》,淘宝内容营销新战场

淘宝通过大数据发现,晚上10点是一天流量的最高峰值。于是淘宝团队在淘宝二楼打造了一款季播栏目,“一千零一夜”是第一季,以淘宝美食为主题。

2016年8月10日晚十点,“一千零一夜”第一集《鲅鱼水饺》上线,在朋友圈引起一阵刷屏。据了解,视频播出后,截止到第二天中午12点,这加水饺店在14个小时内卖出了6400件饺子,按照以前的速度,这些饺子得卖13年。这样的成绩似乎比什么十万加还要振奋人心;而且淘宝食品全行业成交增长了11.86%,水饺所在的水饺/馄饨类目,更是暴增了488%,绝对算得上一次叫好又叫座的营销活动。

虽然随后的《一千零一夜》播放量一集不如一集,但总的来说,作为淘宝的首档视频栏目,这已算是一次较为成功的试水。此后的淘宝二楼,将成为淘宝内容营销新玩法的阵地。

3.苹果风卫龙辣条,成功转战互联网

作为传统食品品牌,卫龙应该算是互联网化最成功的品牌之一了。从最早的一系列苹果风外包装、官方网站,到最近的自导自演天猫店被黑,每一次都能赚够眼球,掀起一波热议火一把。

从营销角度来说,卫龙辣条处处模仿苹果风,本身就是一个亮点。如果你是手机品牌,各方面模仿苹果,不论做到再好,都摆脱不了山寨的嫌疑;但如果你是个休闲零食,各方面模仿高大上的苹果风,就会让人眼前一亮。

不论是哪种营销套路,这一路走来,卫龙似乎已经渐渐把“垃圾食品”这个标签远远甩开,朝着“年轻人的休闲食品”一路向前狂奔。

总结

如今,是否造成大规模刷屏,似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营销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每个人都在争做刷屏活动、微信十万加,但是真正做出来的没有几个。如今这些能达到刷屏级传播效果,做成全网覆盖的现象级活动,已经被互联网巨头的包揽。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在往后的刷屏事件中,互联网巨头们将占据一大半壁江山,而其他体量、流量太少的品牌和公司,出头的机会将更加渺茫。

故事情节:

有一个销售梳子的公司,想考验一下销售部员工。于是就出了一道题——把梳子卖给和尚。

第一个人:

出了门就开始抱怨,这是什么意思?给我穿小鞋呢?变着法要赶我走吧?和尚都没有头发,卖梳子给他?简直做梦。于是他开始找销售部同事,想一起喝酒抱怨,但是没人理他。最后找了朋友发了一顿牢骚,朋友出主意,让他回公司汇报:和尚没有头发,根本就没有这个需求,这是伪命题。他照做了。

第二个人:

到了一个寺庙,找到了一个和尚,问他,你需要梳子么?和尚说,我没什么用啊。那人就把公司对他们的考验说了一遍,并故作可怜状说,如果卖不出去就会失业,你是和尚,要发发慈悲啊!于是和尚很无奈的买了一把。

第三个人:

到了一个寺庙,在庙里转了转后对和尚说,拜佛要心诚,心存敬意,虽然你这边有很多香客十分虔诚的远道而来,但是却风尘仆仆,蓬头垢面,我认为对佛有所不敬。如果庙里提供梳子,让这些香客把头发梳整齐了再礼佛,是不是就增加了对佛的尊敬?和尚觉得他说的非常有理,就买了十把。

第四个人:

到了一个寺庙,他找到住持,经过交流后说到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备之物,如果在梳子上刻上寺庙的名字,大师再为梳子开光,成为护身符,让香客为自己或者亲朋好友请上一把,保佑平安,弘扬佛法,同时还可以扬寺院之名,岂不是天大善事?大师听完大喜,双手合十说到,这番天意,岂能拒绝。就这样,寺院向其采购了一万把,取名“积善梳”、“平安梳”,由大师亲自为香客开光,香客则随缘捐赠,善款收入相当可观。

感悟点评:

第一个人关键词:传统、抱怨、传播负能量、人以群分

很多销售人员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太厉害,理所当然的用以往人生经验去判断问题。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思考,产生抱怨,并向周围人传播负能量。有一个观念一定要明白,公司请人来工作不是推翻决定的,也不需要听理由和借口,公司只需要结果。

第二个人关键词:示弱、取巧、道德捆绑、情感捆绑

最低级的销售方法就是示弱卖同情心,也叫做“叩头营销”。故事中销售人员很可恶的对和尚进行了道德捆绑,使其非常无奈的买了一把梳子。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身边做销售的朋友求助,说这个月业绩就差一点点了,帮帮忙之类。大部分人碍于面子或同情心都会买单,但几乎没有人是对产品本身有需求去买单。个人觉得这样的销售行为很不地道,也有损朋友之间的友谊,非常要不得。

第三个人关键词:观察、沟通、寻找需求、利他

这个人通过仔细观察客户的环境发现问题,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然后提出客户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耐心的沟通,最后推出自己产品帮他解决。这是优秀的思维模式,也是我们比较常用的销售方法,通常都会取得很好的成效。

第四个人关键词:创造、价值、共赢、利众

大家看到第四个人的营销过程感受是否和我一样,觉得很过瘾很赏心悦目。他不仅创造了客户的需求,出具了具体实施方案,还深度挖掘了客户背后群体市场的心理需求,让有价格的物品变得有价值,最后与其合作共赢。整个营销过程几乎感受不到商业气氛,把物质需求提升到了精神需求,懂得让终端客户去分享、裂变。最让我佩服的是把普通的梳子通过一系列的包装做成了寺庙的品牌,可以说整个营销闭环已经做的非常到位非常完善了。

   

好了,今天的点评就到这。这篇文章中本人针对以往的故事情节做了调整,特别是人物的行为意识及周遭环境做了刻画。后半部分的感悟点评属个人看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62187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8
下一篇 2023-03-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