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岛蛤蜊节的简介

红岛蛤蜊节的简介,第1张

青岛人用“ gala”这个地域方言,把“蛤蜊”彻底霸占了———似乎蛤蜊就是青岛而生的。 尽管在全世界范围的滩涂上,蛤蜊并非罕见的贝类海产品,但胶州湾是大自然赐予青岛的优良海湾,水质、水流和水量以及海滩所含的有机物质极其适合蛤蜊繁殖生长,可谓得天独厚。于是,吃蛤蜊、喝啤酒、洗海澡一起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当三者合一的时候,谁都会自问:天堂不过如此吧?

到青岛没吃蛤蜊,白来一趟。名厨们甚至调理出“蛤蜊宴”,拌、炝、炒、爆、炸、烧、烩、氽汤、制馅……很壮观的一桌,几十种吃法,张扬着无尽智慧。 甚至一些并非青岛土生的人,因为多年在青岛工作生活,也对蛤蜊产生了不可替代的感情。逢年过节回老家,总要带上真空包装的蛤仁以飨父老,然后还要介绍这种皮薄肉肥的蛤蜊全世界独一无二———那一刻,他或她好像蛤蜊的“托儿”。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梁实秋先生写的《雅舍小品》中,他不无骄傲地说第一次吃到鲜美的“西施舌”(青岛人习惯称之为沙蛤蜊)便是在青岛。在他看来,蛤蜊“实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软的感觉,尝试之下果然名不虚传。”老舍先生更在他的《蛤藻集》中倾注了对蛤蜊的情感书怀。在青岛的日子,他常常要带自己的小女从黄县路的宅居步行到前海的岸滩拣一些蛤蜊回家。他写过这样的话“出奇的蛤壳是不易拾着的”。

“初一十五正晌赶,初八二十三两头赶”,这既是渔民收获蛤蜊的口头禅,也是海的臣民挖蛤蜊的规则。观光客到青岛,总能看到一些挽着裤腿、拎着小桶的青岛人在裸露的滩涂上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不在乎收获多少蛤蜊,他们的神情里多是对大海的眷恋。观光客被感染了,也加入了赶海队伍,尽管动作生疏笨拙,但攫取的欢乐无法言传。

青岛市红岛街道位于胶州湾北岸,三面环海,海岸线35.2公里,面积28.7平方公里,人口3.8万,拥有渔船1053条(总马力22627千瓦)、浅海滩涂7万余亩,辖区17个行政村均为渔业村,是一个典型的以水产业为支柱产业的沿海街道。

红岛海岸线漫长且近海物产丰富,各种鱼类,贝类,蟹类等,特别是盛产“红岛蛤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娱乐方式正在改变,逐步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时尚。今年,红岛街道在多次派人到日照、长岛等地考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依托资源优势、以“赶海、吃海、玩海、购海、知海”为主题,发展特色旅游的工作思路,聘请知名专家进行滨海景区规划、设计,增强了景点的艺术氛围,并提出以节促特色旅游的工作举措,促使渔民由传统的渔业捕捞模式向效益好、附加值高的第三产业和其他配套产业发展,为渔业增效和财政增收开辟一条新道路。通过举办蛤蜊节和红岛龙母会等发展滨海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极大的提高了红岛知名度,促进了红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仅红岛休闲渔村外门票收入就达30余万元,赶海收入达50余万元,其他摊位租赁费收入、停车费收入达20余万元,在农民增收方面效果明显。餐饮业主收入累计600多万元,休闲渔村内的摊点平均日利润达1000余元。同时加快旅游产品和纪念品开发,让游客在体验渔家生活的同时,感受购物的喜悦和快乐,开展海上垂钓、拖地网、撒播蛤蜊苗等特色活动,使其活动的内容更加贴近于游客的心理需求和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增强红岛海上特色旅游的亲和力。借助红岛信息网等互联网平台的宣传,今年接待游客12万人,渔民增加各项收入3000余万元。我们以此为契机注册了“红岛蛤蜊”商标,提升红岛蛤蜊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了常规渔业向名牌进军的转化。

还记得赵保乐老师那句经典名言吗?“红岛挖蛤蜊(青岛方言音蛤蜊为“ga la”)一挖一麻袋。”也正是因为这句话,红岛的海鲜开始闻名全国。这不,如赵老师所言,去红岛挖蛤蜊的季节到了。春夏之交,蛤蜊最肥美。青岛红岛蛤蜊节,2013年已经是第十届。经过十年的发展,红岛蛤蜊节在岛城及周边区市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固定的游客群,“春夏红岛挖蛤蜊”,似乎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短途游项目之一了。每逢蛤蜊节,红岛最南端的红岛休闲渔村便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今年的蛤蜊节赶上了适宜赶海的好潮水,人们早已按耐不住挖蛤蜊的热情,提前备好了水靴、水桶、小铲子,早早赶到红岛。待到潮落,游人争先恐后赶往赶海区,偕老带幼,挥舞着各种“武器”发掘着海滩上的战利品,挖蛤蜊、敲海蛎、捡海菜、捡海螺,忙的不亦乐乎,偶有游客捡到拳头大的海螺或八带,难以掩饰兴奋的心情而呼喊,引得旁人艳羡。蛤蜊节作为一项特色休闲旅游项目,对比传统旅游项目,其乐趣在于能够投身大自然的怀抱,通过赶海拾贝等休闲活动,既愉悦身心、锻炼身体又能体验收获的乐趣。挖蛤蜊,心急最要不得。有经验的渔民师傅会告诉你,蛤蜊最适合在泥沙混合的滩涂生长,退潮后,滩涂上会布满一些小孔,这些是蛤蜊舌头取水摄食的痕迹,偶有一股股水柱溅出。此时,用铲子顺着小孔下挖即可收获。蛤蜊一般生长在滩涂下5—10厘米,挖蛤蜊时不必挖得太深,不然就白费力气。挖蛤蜊选择好位置很重要,蛤蜊一般具有聚堆性,找到蛤蜊生长位置向周边开挖就会有较多收获,大不可漫无目的的乱采乱挖。如果说游人赶海的器具为小打小闹,那么渔民们的器具则可称为真抓实干了。海螺网用来捕捞八带(章鱼),根据八带钻螺壳寄生的习性,人们把海螺网放在海里一段时间,从海里提上来时,出于本能的八带鱼要往螺壳里,成了瓮中之鳖。一串串用草绳栓成的海螺网,提出一篓篓的大蛸,不费一丁点饵料,其乐无穷。螃蟹笼,类似沙漏状,在笼子的中间白色小网状盒里装上面条鱼、川丁鱼当诱饵,螃蟹闻到气味就会进入笼子里,可怜这横行霸道的王者,进去后很难再爬出来。

红岛区发展规划

2012年7月19日,青岛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红岛经济区规划情况。红岛经济区范围包

括青岛高新区、青岛出口加工区及城阳区红岛街道、河套街道,占地面积约为160平方公里。红岛

新区区位条件优越、腹地空间广阔、景观资源丰富,是城市发展重要的战略储备空间,未来该区将

按照独立城区的建设标准, 打造成青岛版的“新浦东”。

红岛经济区是青岛市委、市政府为实施 “三城联动”发展战略,在已先期启动开发的青岛高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胶州湾北部园区的基础上,整合空间资源、保护胶州湾底生态岸线,统筹并带动

区域协调发展设立的。

青岛市规划局副局长刘敏表示,红岛组团作为北岸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承担起商务会展、

旅游接待、文化休闲等城市公共职能。作为红岛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的青岛高新区主园区,将重点

规模化发展软件外包、研发孵化、高端制造,建设高新技术密集区和科技、生态、人文新城。这样

可以在红岛内配建公共服务设施,满足独立城区功能。

“按照独立城区的建设标准,与其他城区一样,红岛经济区规划配置其自身的行政中心、市民

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刘敏表示,该区还将配置一些为大青岛城市群所服务的会议中心、文

化中心、商务中心以及旅游休闲活动区等功能用地,如蓝海国际会议中心、奥林匹克运动中心、高

端商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以及辐射北部的区域性健康、教育园区等,以满足作为一个独立城区而

应有的功能。

另外,红岛经济区还将打造创新与智慧型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方面,依托高新区中央智力岛

初具规模的研发孵化平台,建设青岛市软件科技城,打造创新与智慧型产业集聚区,培育新的经济

增长极。正阳路以北区域,则集中发展高端制造业,提升区域产业能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发展前景

预计到2015年,青岛高新区将发展成为集知识创新密集区、研发孵化密集区、高端产业密集区

、高端服务密集区为一体的自主创新战略高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载体和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

展的先行区域。

刘敏表示,青岛经济区还将统筹与规划建设红岛经济区及周边区域,这对于促进胶州湾北岸城

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伴随“三城联动”战略的实施,在胶州湾,红岛将作

为一座生态新城、魅力新城、活力新城而崛起,引领青岛实现蓝色跨越,跻身国际化海湾大都市的

行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59166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8
下一篇 2023-03-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