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务器与主机之间的关系

关于服务器与主机之间的关系,第1张

服务器与PC主机是根本不同的。在信息系统中,服务器主要应用于数据库和Web服务,而PC主要应用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终端,根本应用上的差异决定了服务器具备比PC更强大的存储能力、更快捷的故障恢复功能和更广阔的扩展空间,同时服务器还必须提供PC主机所不具备的数据备份功能。这些技术指标都是一台服务器所必备的要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区分PC与服务器的标准。这些区别也就体现在服务器所具备的4性(“Scalability”(可扩展性)、“Usability”(可用性)、“Managbility”(可管理性)、“Availability”(实用性))上,服务器的这4性通常缩写成“SUMA”,它是公认的衡量服务器性能的标准。服务器和PC主机之间的根本区别也可从这4性中一一体现。
首先服务器应该是高度可扩展的,可扩展是指服务器的硬件配置,如内存、适配器、硬盘、处理器等,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很方便根据需要来增加。服务器具有较多的PCI、PCI-X之类的插槽,较多的驱动器支架及较大的内存扩展能力。提供冗余电源、冗余风扇,使得用户的网络扩充时,服务器也能满足新的需求,保护用户的投资。在服务器的扩展性方面现在有许多品牌都提出“按需扩展”的概念,当然这主要在中、高档服务器中才有。如在IBM 企业级x架构服务器技术中所提出的“XpandOnDemand”就是这样一种技术 。在中、低档服务器中通常要求主板能提供多处理器支持特性,虽然目前企业只需要用到单CPU,但最好能提供一个以上CPU插座升级余地。对于这些小型企业和新兴企业,较快的业务成长性是其突出特点,这就对其使用的服务器的扩展性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服务器的可用性其实就是要求服务器具有高的可靠性,具有高稳定性,不要时不时死机、出故障,尽量少出现停机待修现象。服务器因为多数情况下是要求连续工作的,所以它的可靠非常重要,在发生故障时需要一种快捷的方式来恢复服务。PC发生系统故障时,一般采用恢复注册表、重新安装系统等方式来排除故障并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数据的丢失损失也仅限于单台电脑。服务器则完全不同,许多重要的数据都保存在服务器上,许多网络服务都在服务器上运行,一旦服务器发生故障,将会丢失大量的数据,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因此,对服务器可靠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目前,提高可靠性的一个普遍做法是部件的冗余配置和内存查、纠错技术。如服务器一般采用具有查、纠错能力的ECC内存,IBM的服务器有的还采用了专门的具有ChipKill超强查、纠错能力的内存、RAID技术、热插拔技术、冗余电源、冗余风扇、等方法使服务器具备容错能力、安全保护能力,从而提高可靠性。当然,最让人想起的“大机箱”也是必需的,因为服务器中的设备多,发热多,有大的机箱才有足够的空间散热,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另外服务器还需要具备系统、数据备份功能,所以也就至少需要提供数据存储设备所需的接口。目前数据备份最常采用的是磁带,而目前的磁带机所用接口通常都是SCSI接口的,所以这就要求服务器主板上留有SCSI接口,以备安装磁带机用(中、高档服务器通常是已自配磁带机的),实现企业系统、数据有效备份。使企业通过最可靠的单键灾难恢复技术,在服务器故障发生时用最短的时间恢复整个系统,为服务器的顺利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当然系统、数据备份还可采用光盘库等媒体。
服务器的实用性是从服务器的处理能力上来讲的,多数情况下讲服务器要求具有高的运算处理能力,处理效率要高,所以所选配置通常是为服务器专门开发的,特别是CPU和主板,要选择服务器专用的。服务器是为网络上其他计算机提供服务的,由于服务器要将其数据、硬件提供给网络共享,在运行某些应用程序时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很有可能需要同时响应几十台、几百台甚至上千台计算机的请求,因此服务器的运算速度应该比普通PC快得多,带宽也要宽许多。这时对硬盘的运行速度也就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服务器硬盘通常要选择SCSI接口的。容量当然是比普通PC大许多了。
目前最主要的技术是通过采用对称多处理技术和群集技术来实现的。在总线带宽技术上通常也采用了特殊的技术,当然这在中、高档服务器中更能体现。
服务器的可管理性方面不仅指软件方面,在服务器的硬件方面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可管理性能,如预报警功能、系统监视功能等。服务器硬件方面的管理性能可以通过ISC(Intel Server Control,Intel服务器控制)技术来实现。EMP(Emergency Management Port,应急管理端口)技术也是一种服务器管理技术。这也是PC主机所不具备的。
通过以上的对比不难看出,服务器和PC是有着严格界定的,而且服务器的功能也是PC所不可能替代的。但是话又说回来,服务器说到底其实也是一种计算机,它也是由PC主机发展过来的,在早期网络不是很普及的时候,并没有服务器这个名称,当时在整个计算机领域只有大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两大类,只不过随着网络,特别是局域网的发展和普及,“服务器”这个中间层次的计算机开始得到业界的接受。

对于网吧来说,网络速度成为网吧经营的生命线。随着政府对中国电信产业的拆分,使得中国按照长江为界,出现了南电信,北网通的宽带接入格局。电信业拆分为网通和电信后,我们网吧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经营危机!
对于使用网通线路接入的网吧,当我们访问电信站点的时候,速度奇慢无比;同样,对于使用电信线路接入的网吧,我们访问网通站点的时候,速度也是奇慢无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电信和网通经过资产重组后,电信便开始跨出家门,向长江以北网通的地盘发展业务,与此同时,网通也开始向长江以南电信的地盘开始开展业务。业务的竞争,促使网通与电信使用非法的竞争手段,在电信与网通的互连互通上做手脚,造成了网通用户访问电信速度慢的现象。
面对电信和网通的垄断,我们难道真的没有招了吗?有!代理服务器,轻松将这些运营商们制造的困难搞定!
一、代理服务器常识
1、 代理服务器的定义:
代理服务器是介于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一台服务器,当你通过代理服务器上网浏览时,浏览器不是直接到Web服务器去取回网页而是向代理服务器发出请求,由代理服务器来取回浏览器所需要的信息并传送给你的浏览器。
2、代理服务器的工作机制:
代理服务器的工作机制很象我们生活中常常提及的代理商,假设你自己的机器为A机,你想获得的数据由服务器B提供,代理服务器为C,那么具体的连接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A机需要B机的数据,A直接与C机建立连接,C机接收到A机的数据请求后,与B机建立连接,下载A机所请求的B机上的数据到本地,再将此数据发送至A机,完成代理任务。
3、代理服务器的作用:
由于中国的IP地址比较紧张,通过代理服务器,我们可以节约一些IP地址,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另外,使用代理服务器,可以提高网络速度。我们在下面代理服务器的应用中,会详细介绍代理服务器的作用。
二、代理服务器典型应用范例
1、解决电信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的质量问题
自从电信与网通分家以后,互联互通成为了一个大难题。对于我们网吧用户来说,使用电信线路接入的网吧,访问网通的站点时,速度都会变得特别慢。怎么解决呢?代理服务器可以轻松解决运营商之间互联互通质量差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具体的 *** 作步骤是:
第一、寻找速度快的代理服务器地址:
如果我们是电信的用户,我们在访问网通的站点时,速度会非常慢。要想提高访问网通站点的速度,我们必须找一个网通的代理服务器,而且这个代理服务器的运行速度要快,才能解决电信访问网通速度反应慢的问题。我们在查找代理服务器是,必须选择可以匿名访问的,也就是我们在登录代理服务器时,不需要用户名和密码的。
查找代理服务器地址,可以使用%以上。>凭借直销和零库存,戴尔创造了PC商业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戴尔公司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当年制造出的第一台设备并不是PC,而是存储。也许在20多年前,迈克尔・戴尔的心中已经播下了存储的种子。2011年,当戴尔存储不再依靠EMC这根拐杖,戴尔EqualLogic、Compellent等自有产品成了戴尔存储业务的中流砥柱,迈克尔・戴尔可以欣慰地笑了,因为他的存储梦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如果有人问谁是2011年中国市场上最活跃的存储厂商,很多人可能会给出一致的答案:戴尔公司。在经历了一系列成功的收购之后,戴尔自有存储业务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而“流动数据”存储理念的提出也让戴尔在存储市场上独树一帜。
戴尔存储更具远见
戴尔201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戴尔自身的存储业务增长了15%。以EqualLogic为例,该存储产品线持续获得高利润。此外,Compellent存储业务收入实现了97%的增长。2011年,戴尔存储表现出非常强的活力。
过去十年是全球存储市场快速发展的十年。存储从服务器的附属发展到现在,已经能与服务器平起平坐。随着数据量的不断累积,我们在短短几年之内就经历了从GB级时代到TB级时代再到PB级时代的飞跃。存储产品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用来存储数据的盒子,而是具有了更多智能化的功能,成为IT基础架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存储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变化让将存储业务重心转移到自有存储产品上来的戴尔有了脱颖而出的机会。一系列成功的收购不仅让戴尔获得了全新的存储技术,而且使戴尔积蓄了多年的存储力量得以全部释放。
2011年上半年,戴尔公司曾预测,到2014年,其存储业务的收入将增加一倍,达到 40亿~50 亿美元。戴尔全球副总裁、存储业务总经理Darren Thomas表示:“存储业务是我们的一项关键资产。我们不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销售存储产品的利润也相当丰厚。未来,我们的存储业务将主要围绕自己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展开。存储业务对于戴尔提高利润率和落实企业解决方案战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戴尔201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包括EqualLogic和Compellent在内的戴尔品牌的存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据记者了解,戴尔自己开发的存储产品的收入已占公司存储业务总收入的80%左右,利润的90%以上,而戴尔与EMC的联合品牌产品对利润率的贡献小于10%。
2011年,戴尔停止了与EMC多年的合作,曾经是戴尔存储中坚力量的Dell|EMC联合品牌的产品将彻底从市场上消失。此次在许多人预料之中的分手并没有引来业界的扼腕叹息,反而被看成是戴尔存储走向成熟的新起点。
戴尔企业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Brad Andersen介绍说:“在中小企业市场上,戴尔自己的存储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7%,其中EqualLogic仍然是iSCSI存储市场的领头羊。Compellent已经在47个国家进行销售,自并购之后增加了 20 个新的国家和地区。”戴尔自有知识产品权存储产品收入的快速增长,增强了戴尔在存储方面的底气,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戴尔在中端和低端存储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一次次成功的收购也增强了市场和用户对戴尔存储的关注度。
戴尔存储异军突起不仅得益于存储产品线实力的增强,而且得益于戴尔在整个数据中心领域整体实力的提升。数据中心的演进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理数据中心的优化,第二阶段是建设虚拟化的数据中心,第三阶段是构建云计算数据中心。ESG分析师王丛表示:“戴尔EqualLogic、Compellent等中端存储基于虚拟化、横向扩展等创新技术,因此在数据中心演进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能发挥其技术上的优势。戴尔VIS(虚拟集成系统)的推出有利于戴尔在数据中心虚拟化管理层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齐全的产品线不仅可以让戴尔在存储层面实现横向集成,而且可以在数据中心层面实现纵向集成,从而帮助用户轻松实现系统的整合和资源的调配,达到戴尔‘流动数据’的目标。”
“流动数据”曾经是Compellent倡导的存储理念。在Compellent并入戴尔后,“流动数据”演变成了戴尔整个存储战略的核心。戴尔企业级存储产品营销执行总监Travis Vigil表示:“所谓流动数据,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将数据以适合的成本存储到正确的存储系统中。原来,‘流动数据’仅指Compellent系列解决方案。现在,‘流动数据’涵盖戴尔所有的存储产品线,不仅包括模块化的存储系统,而且包括文件存储系统。戴尔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处理块数据和并行文件系统。‘流动数据’理念与戴尔存储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以前,戴尔存储并没有一个鲜明、统一的理念做指导,“流动数据”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戴尔在存储市场已经自成一派。
存储只是数据中心整体架构中的一小部分。如今,用户更倾向于站在数据中心的高度去考量IT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无论从理念还是技术架构的角度看,戴尔存储都能与其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相适合。这让戴尔存储在整个数据中心领域变得游刃有余。Darren Thomas表示:“戴尔正在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以便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存储创新将IT从一个僵化的成本中心转变为一个灵活的生产中心。构建‘流动数据’产品组合的目的是,让存储产品达到一定的自动化水平,并且能够不断搜寻客户的最大利益点,而无需等待客户主动采取行动。”
整合不是生拉硬扯
最让戴尔引以为豪的是,所有被收购的存储业务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尤以EqualLogic和Compellent的业务表现最为亮眼。收购EqualLogic之后,戴尔在三年中让EqualLogic的收入增长了8倍。
近几年,存储市场上的并购事件层出不穷。EMC进行的并购主要侧重于市场层面,目的是不断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从而迅速增加公司的整体营收。因此,EMC收购的厂商并不限于存储厂商,而是扩展到了与存储相关的服务器虚拟化、安全甚至是数据分析等领域。NetApp在并购上比较谨慎,其收购侧重于技术层面,主要看有没有新的技术能弥补其现有方案的不足,而不是一味地想增加业务收入。戴尔在存储领域的收购策略是市场、技术兼顾。2008年2月,戴尔完成了对EqualLogic的收购。当时的市场是FC SAN一统天下,而iSCSI存储才刚刚兴起,用户对这种新兴存储技术还有许多疑问和争论。IDC公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亚太区外部磁盘存储市场统计数据显示,戴尔以272%的市场份额排名中国iSCSI存储市场第一。今天,EqualLogic业务的快速增长以及戴尔在iSCSI存储领域领头羊的地位说明,戴尔别具慧眼。
戴尔整体存储业务的增长得益于其强大的整合能力和独特的企业文化。戴尔公司很早就意识到,如果把业务单纯建立在成本和价格之上,那种优势是不会持久的,因为迟早有人会推出比戴尔的产品更便宜的产品。因此,维护客户以及员工的忠诚度才是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上策。在戴尔刚刚完成对Compellent的收购后不久,记者曾去过戴尔公司北京办公室,发现从前台到办公区的显眼位置都摆放着印有Compellent员工头像的易拉宝。据戴尔公司的公关人员介绍,这些来自Compellent的同事已经成了戴尔办公室里的明星。2011年8 月 22 日是戴尔并购 Compellent 公司6个月的纪念日。在过去半年中,Compellent的客户增加了700多个,销售渠道的规模扩大了 4 倍,员工人数增长超过 60%。
戴尔对被收购公司的重视不仅仅体现在尊重人才这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戴尔在进行产品线整合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被收购公司的特色。在服务器领域,戴尔的一贯追求是标准化、通用化。在整合EqualLogic和Compellent的产品时,戴尔并没有一刀切,硬把收购来的产品往标准化、通用化的道路上拉,反而是保证了EqualLogic和Compellent血统的纯正,没有改变其架构,而是将虚拟化、横向扩展、动态分层、精简配置等技术继续发扬光大。
Travis Vigil介绍说:“每收购一个厂商,戴尔都会增加对被收购技术的研发投入。比如,EqualLogic被收购后,其产品的研发人员到现在已经增加了一倍。”戴尔擅长将收购来的不同技术进行整合。举例来说,最新推出的EqualLogic FS7500就是被戴尔收购的Exanet的并行文件技术与EqualLogic存储系统的结晶。
未来,戴尔还计划将通过收购Ocarina获得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加入到Compellent存储系统中。Travis Vigil介绍说:“戴尔存储目前的策略是,让收购来的各条存储产品线保持相对独立,同时将研发的重点放在文件系统上。戴尔已经将文件系统处理功能加入到PowerVault和EqualLogic两条产品线中,未来还将把文件系统处理功能引入到Compellent产品中。”戴尔现在的许多存储研发工作都是由多个实验室协同完成的。比如,EqualLogic FS7500就是3个实验室协同工作的成果。未来,将Ocarina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融入到所有存储产品线中的工作可能要由5个实验室共同完成。
Darren Thomas表示:“戴尔正逐渐成为存储市场上技术与理念的领导者。这一点已为广大客户所接受。Compellent和EqualLogic本身都拥有一批忠实的客户。因此,能够继承这些品牌的优良血统并继续前进,让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对于客户来说,戴尔的‘流动数据’方案不仅包括一系列存储产品组合,而且涵盖了存储设备内部以及整个IT环境中的数据管理和移动。戴尔的‘流动数据’解决方案是应客户需求而生的,旨在让数据在服务器、存储和云之间无缝、自动化地移动。”
戴尔存储是潜力股
在过去6个月中,戴尔的服务器和存储业务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许多人看好戴尔存储,不仅仅因为戴尔存储现在所表现出来的活力,而是更看重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若论存储产品线的广度,戴尔不比任何一个竞争对手弱。戴尔存储覆盖了直连存储、SAN、NAS、iSCSI存储、统一存储、存储交换机,就连现在比较冷门的产品,比如磁带、对象存储等,戴尔也都在耕耘。在云计算时代,那些曾经在FC SAN时代称雄的存储厂商明显感觉到了压力。这些厂商虽然在金融、电信等领域拥有相当大的装机量,但其现在的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客户旧有设备的升级改造。为了维护现有的客户群,这些厂商只能在原有的SAN设备上进行扩展和改进,而不是采用革命性的技术。现在,新兴的用户群主要来自于Web 20、富媒体等领域。这些用户需要的是更具创新性的且能满足其灵活扩展需求的存储产品。王丛表示:“与那些束手束脚的传统SAN厂商相比,戴尔不会背上历史遗留技术的沉重包袱,而是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存储技术的创新中,因此其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大。”
中端存储市场是戴尔的一个优势领域。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的存储产品架构都是基于20年前的用户需求设计的,因此在性能、可扩展性、可用性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用户的需求。戴尔EqualLogic存储采用的是革命性的横向扩展架构,并且充分利用了虚拟化技术,因此更受云用户的肯睐。
据戴尔公司的统计,一套FC SAN 系统5年的整体拥有成本是一套EqualLogic解决方案的3倍。在服务器虚拟化环境当中,iSCSI SAN已经渐渐成为主流。ESG 对虚拟化用户的调研结果显示,55%的用户为服务器虚拟化应用部署了iSCSI SAN,46%的用户将10Gb以太网作为首选的存储网络。iSCSI SAN正在成为云存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端存储领域,戴尔还有一件利器,那就是Compellent存储。以前,Compellent公司之所以没有向高端发展是因为受到资金等诸多方面的限制。从技术架构的角度看,Compellent存储从现在的中端延伸至高端是不存在技术障碍的。如今, Compellent已归入戴尔旗下,一切阻碍Compellent走向高端的限制条件都已不存在。现在的问题是戴尔公司愿不愿意向高端市场推进。毕竟戴尔存储的主要优势还是集中体现在中端市场。另外,从整个公司的层面看,戴尔还是致力于服务x86服务器市场,而高端存储主要以服务大型机、小型机客户为主,这不是戴尔业务的重点。
时至今日,并购似乎已经成了存储市场的主旋律。12月12日,ASG Software Solutions宣布正式收购数据保护和归档解决方案供应商美国安腾普公司。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独立的数据备份和数据保护软件厂商越来越少。2011年,戴尔虽然在虚拟化管理软件和方案方面取得了突破,但是在存储管理、数据备份、数据保护软件方面一直按兵不动。戴尔已经拥有了比较齐全的存储硬件产品线,按照“木桶理论”推断,戴尔下一步应该在其短板――存储软件上实现突破。这只是时间早晚的事。Darren Thomas表示:“戴尔将继续新技术的开发,并且加强对现有产品的集成,同时还将寻求新的收购机会。业界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合作关系。我们还将继续为戴尔和EMC共同的客户提供支持。EqualLogic和Compellent是出色的解决方案,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我们将把业务重点转向提供使用戴尔自己技术的存储产品。”
虽然迈克尔・戴尔早就表示,戴尔公司已经不再是PC公司,而是转向企业级解决方案与服务领域,但是戴尔的直销模式及其在IT消费产品市场上取得的成功,让戴尔公司身上一直留有很深的销售型公司的印记。在存储领域,用户更信赖那些专业性的技术型公司。因此,除了继续发挥销售上的优势以外,戴尔还应该不断增强技术上的领先性,提升专业度,通过对软硬件以及服务的整合,树立一个专业顾问式的存储解决方案供应商形象。
Darren Thomas表示:“通过收购EqualLogic与Compellent,我们可以向客户交付行业领先的存储技术及解决方案。通过收购Exanet、Ocarina等,我们还在不断集成新的关键技术,并将其广泛应用于戴尔的‘流动数据’解决方案。现在,我们已经拥有比传统存储厂商更具优势的核心技术。我们还将继续开发并推出能够在整体解决方案中始终保持一致性的数据压缩技术,并将通过加强存储与服务器、网络技术的紧密集成,为客户提供易用的且具有更高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未来,我们的解决方案将更加完善。”

分类: 电脑/网络
问题描述:

我是网吧网管,最近准备安装一台网吧服务器。都是设置那些方面能于局域网内共享,需要装什么软件。谢谢各位高手请教。

解析:

你说的是服务器吧

服务器架设,我推荐使用流媒体服务器形式

在正式介绍流媒体服务器架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流媒体的概念:流媒体实际上是个技术名词。随着宽带成为网络架构的重点,网络上的信息不再只是文本、图象或者简单的声音文件,流媒体也就是Streaming Media由此孕育而生
流媒体不同于传统的多媒体,从前,多媒体文件需要从服务器上下载之后才能播放,一个一分钟的视频文件,在56K的窄带网络上至少需要30分钟进行下载。而流媒体的特点是运用可变带宽技术,使人们可以在28K到1200K的带宽环境下在线欣赏高品质音频和视频节目。

到目前为止,互联网使用较多的流媒体格式主要有美国Real Neorks公司的RealMedia和微软公司的Windows Media。不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流媒体还有着广阔应用的空间。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流媒体服务器的一些概念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叫单播,什么叫多播

其实单播的概念就是一个:只播放本地服务器的媒体文件

例如 ASFroot 下的文件就是用于单播的,简单点来说就是单单对外播放

多播的概念比单播只是深了一个层次

大家都有看新闻吧,新闻的现场直播不错吧

多播的概念与电视台差不多

现在来分析一下电视台,电视台有固定的发射频率,服务器也有固定的 IP

两者本质上是一样的

以下用逻辑点来说明:

电视台(简称 A 点)放电视剧就把录像带(简称 B 点) 去就行了

服务器把自己的文件共享出来就行了

这就是单播

电视台做直播,直播地点(简称 C 点)要将信号发射到电视台,电视台再对外发射

服务器接收到一个数据源,再将这个数据源对外共享

无论怎样,用户(简称D点)访问的时候不是直接访问源头,而是访问电视台(服务器)

这就是多播

多播的概念就是 D-> A <-B、C 这个架构

(B或者C 发送数据到 A, D 访问 A)

狭义上 B 点是固定的,它只是录像带,用 B 这个方案就是单播

C 点是活动的(直播地方嘛,当然是活动的), C 这个方案就是多播

Media Server(以下简称MS)与 Real Server(以下简称RA)支持同时单播与多播,

对于 C 点这个位置, MS 使用 MS 编码器(4103920),

RS 使用 RealProducer

两者的功能都差不多,只是一个是 Microsoft ,一个是 RealSystem 罢了

对于 RS 来说,只要你有 RS 的登陆权限就可以设定多播

详细设置可以自己慢慢看看,只是多加几个用户罢了

对于 MS 来说,只允许本地拥有 Administrator(NetShowSevice) 权限的用户作出配置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流媒体服务器支持的文件格式

windows media server支持的格式主要有asf、wmv、wma

realsystem server支持的文件格式主要有REALAUDIO、WAV、AU、MPEG-1、MPEG-2、MPS、REALVIDEO、AVI、QUICKTIME、REALPIX、REALTEXT、GIF、JPEG、SMIL、REAL FLASH

好了,说了那么多,该到正题了,我们的目的是做一个支持大部分流媒体格式文件的流媒体服务器,现在市面上能够买到的一些文件有rm格式和wmv格式

还有一些是DivX技术的avi格式,要想让你的服务器对他们通吃,不是没有办法,现在realsystem的最新流媒体服务端软件Helix Server已经支持windows media了不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破解它的授权算法,呵呵,授权价格是很贵的,我想很多人是没有这个购买力的,我们现在只好使用已经破解了的realserver8这个软件了,但realserver8不支持window edia,要想实现“通吃”,我们只好在一台服务器上架设两种流媒体服务器了

一、windows media server的架设

windows media server是微软免费提供的一个流媒体服务端软件(当然不是真的免费,你想想windows2000要多少钱,不过我用盗版,哈哈哈哈哈哈)在2000光盘中可以找到,在装windows2000时可以选择这个服务,如果装2000系统时,你没有选择添加这个服务,你也可以在添加删除程序里选择添加这个服务(不要告诉我你不会装windows2000)添加后,你的机器就已经拥有了windows media server服务了,你可以把asf、wmv等文件放到c:\asfroot\中,用mms地址/文件名的方式来访问你放进去的那个文件了,呵呵,怎么样?简单吧?不过,你不可能真的就用c盘来存放那么多的流媒体文件吧?我们要做的是更改流媒体服务器的主目录,就是说我们可以在另外的分区建立一个目录来存放这些文件,当用mms地址/文件名访问的时候是访问你建立的那个目录里的文件 而不是c:\asfroot\中的文件,下面我们用一些来介绍这些设置

首先我们进入“配置服务器”选择“流式媒体服务器”点击“管理”进入

Windows Media Encoder

打开Windows Media Encoder后,在向导中选择第一项,而非第二项,这与前面的ASF文件输出是不同的,如图4。

图4

接下来的视频音频源选择是极为关键的,这里一定要保证设备被正确地检测到。我们这里选择了电视卡的AV In作为视频输出。

如果有必要的话,大家还可以在“配置”中进行视频制式的选择,如图5。

随后Windows Media Encoder会为我们自动建立服务器,并给出>路由器上需要设置端口映射,将你服务器上的3389端口映射到路由器上,这样,你老板就可以通过外网访问3389端口来对服务器进行远程桌面控制。
不过为了安全,你可以将路由器上的任意一个不常用端口号,比如8888等映射到服务器的3389端口,这样,外网扫描3389的软件就不会扫描到你的服务器。
具体是在路由器的 转发规则 里面设置 虚拟服务器 就是了
不过,你的外网有固定IP吗(19216818只是内网IP,外网是看不到的) 如果没有的话,就需要每一次都提供IP给你老板以访问服务器,或者如果路由器支持动态DNS的话,申请一个花生壳账号也可以
至于远程桌面,是windows的一个远程 *** 作软件,可以提取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软件来使用。
XP下可以直接运行里面输入MSTSC来运行,在d出的窗口里面写上你外网的IP加端口号,例如202966938:8888
希望有所帮助,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直接hi我问~
我本军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135156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3
下一篇 2023-08-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