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数量比较少,怎么运维比较好?

服务器数量比较少,怎么运维比较好?,第1张

运维人员的工作每天基本上都是在检查问题,枯燥但又重要, 要是你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并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损失可能非常大,基本上运维人每天的工作我罗列了下,有这几种:

1、负责服务器的硬件配置、软件安装、机房上下架等技术维护工作

2、负责虚拟化技术产品物理机配置、管理和日常运行监控和维护

3、负责独立主机或虚拟应用产品的开通使用、日常维护、故障诊断和排除

4、提供独立主机或虚拟应用客户产品 *** 作和应用方面的技术支持

5、监视分管的服务器,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

现在信息化数字时代,单靠人工去检查出现错误几率会很大,而且有的运维人还不只管理两台服务器,像我们公司的运维每人至少要管理30台服务器,这样子单靠人工运维耗费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是非常大的,所以还是推荐你用运维工具吧,比如云帮手()

1支持跨云商批量管理服务器

2兼容性强大,兼容市面基本所有的云商云主机,兼容 *** 作系统;

3 *** 作简单,可视化界面预览资源、一键修复、一键部署;

4 可以远程登录云主机FTP桌面,处理云主机上的文件;

5监控和资源还有告警功能,这个是挺好的,不用盯着看;

6系统修复功能,这个是挺实用也比较必须的;

7免费使用。总得来说功能还是挺全的,不存在需要又要另外找软件的尴尬。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从运维的角度来讲,服务器的数量少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运维工作就非常轻松,相反我们更应该重视此阶段的工作。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我们的运维工作:

1应用服务器

我们可以从当前服务器中找出 至少2个节点装Vsphere虚拟化,建立一个数据中心、集群 ;如果你的服务器有多网卡和SCSI,还可以做一些更高级的应用,如vmotion、负载均衡、高可用等。当虚拟机或服务器故障,可以 实现故障自动转移,有效的避免了单节点的故障,提供服务器的容错率

我们可以在新建的虚拟机部署Web、API等各种应用,而且 虚拟机可以在vCenter图形化界面下统一管理 。这一般是中小公司的在服务器方面的解决方案。

当然,我们对docker比较熟悉,可以使用一套docker解决方案,这比Vsphere更能节省一部分资源。当然这个需要的技能要求也比较高,需要我们不断积累。


2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在此我们单独拿出来,是因为数据库对服务器性能、磁盘IO要求比较高,不太建议使用虚拟机,当然这需要根据业务的实际情况来做选择。 数据库我们需要通过一主一从、一主二从的方式实现高可用,来避免数据库单点问 题,我们还可以选择合适的proxy来进行读写分离、读负载均衡等。另外还要考虑数据的本地备份、异地备份,来确保数据可恢复。


3系统监控

当我们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上线一套系统后, 我们需要通过监控掌握从服务器硬件、基础状态、应用、数据库等从下到上的运行状态 ,以便我们能够对告警及时做出响应。考虑到报警的及时性,我们需要监控接入多种报警渠道,如微信、钉钉、邮件、短信等。监控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访问,因此我们需要踏实的做好这一步,才能为我们的业务保驾护航。


好了,其实不管服务器多少,我们都需要扎实的把基础打好,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面对各种情形。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题主没有详细说明具体应用系统的功能,比如是否单一的Web服务?有没有微服务、分布式、集群化扩展的潜在需求?

通常来说,建议使用云服务自动化运维。云服务已经成为IT技术的核心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云服务带来的d性和分布式优势,赋能自动化运维。

一,自动构建系统

如果需要构建应用,那么就建议配置使用CI/CD持续化集成和自动化部署,比如常用的Jenkins,配置Git代码提交时触发构建,然后自动部署。

二,日志收集处理系统

1,ELK是常见的日志收集管理系统,包括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三个服务,架构示意图如下:

2,在ELK系统中,Kibana是一个图形化展示工具,配置查询条件,运维人员随时可以搜索指定日志信息,分析处理故障。

三,服务监控

1,云监控CloudMonitor

主流云服务商都将监控功能集成到了基础架构中,以阿里云为例,云监控提供了多种配置,多维度全方位监控。


比如配置CPU使用率到达80%时,自动触发动作,增加服务器实例,同时邮件通知运维人员。

2,应用监控

以监控宝为例,配置服务地址,选择分布在不同地区和运营商的监测点。当监测点不能正常调用配置的服务地址时,将收到警告信息,可以选择邮件、短信、电话等通知方式。


四,潜在的系统扩展需求

1,是否集群化部署?需要AutoScaling自动伸缩吗?

小型化和集群化并不冲突。如果采用集群化部署,可以配置触发条件,满足时自动增加或者释放服务器资源。比如当CPU使用率达到75%或者内存占用率达到75%时,根据配置好的服务器和数量,自动触发。

2,是否使用Docker容器技术?

Docker将应用以及依赖打包到一个可移植的镜像中,可以实现虚拟化,有助于快捷高效的交付应用,结合Docker-compose资源编排,快速实现自动部署更新,不再需要常用的Jenkins构建服务器。

机器数比较小的话,你可以用云的服务器,这样可以节省好多钱。找一个专门的运维,还不如让开发自己来搞,因为机器少运维他也应付得过来。现在都在搞云计算了,把你的机器放上阿里云或者腾讯云,你自己维护好很多,包括网络贷款都很容易扩容。上面这个我说到的只是说建议你如果你已经是自己的机器了。我建议你从我下面所说的来搞。

认为的整个过程的话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的话是手工阶段,什么东西都是手工搞。

第2个阶段就是脚本阶段了,本来手工搞的东西全部脚本化。

第3个阶段就是平台化了,平台化了之后,所有东西都在页面上完成系统完成,不需要人工来干预,甚至不用运维来搞。

有一些人说既然认为就是最后的一个阶段,但是这个很不成熟。所以我就不说了。

针对你这个机器数少的,你可以手工认为,或者说用脚本认为都没问题。

在合适的阶段做合适的事情就是最好的。所以我建议你手工运维或者脚本运维。

我们项目用的 wgcloud运维监控系统 ,它前身是开源项目,后来推出的商业版,也有免费版

wgcloud运行很稳定,性能很好,部署和上手容易

wgcloud支持主机各种指标监控(cpu状态/温度,内存状态,磁盘容量/IO,硬盘smart监控,系统负载,网卡流量,硬件系统信息等),数据可视化,进程应用监控,大屏可视化,服务接口检测,DOCKER监控,自动生成网络拓扑图,端口监控,日志文件监控,web SSH(堡垒机),指令下发执行,告警信息推送(邮件钉钉微信短信等)





可以装虚拟机代替,在同一个局域网情况下

找服务商外包服务,或者网上托管也不贵收费

服务器数量比较少,比如10台服务器,基本可以不设置运维岗位了,后端开发人员 或者架构师就能搞定。

我就是那种曾经在创业的小公司待过的开发人员,开发,运维我都干了。

但是想想如何更科学更高效的运维还是很有必要的。


运维的目的

软件系统的运行时环境:即公司的业务产线,靠它创造业务价值,这个是最核心的功能诉求。


实时监控系统: 任何时候都要对当前公司的产线的压力一清二楚,有问题功能随时解决,有性能问题及时扩容或者回收资源


降低服务器成本:在业务萎缩的情况下,准确评估哪些资源可以回收,降低服务器的支出


这个是当时我认为的运维的三个主要目的。

运维方案

开发半路出家,当时采用的是shell+python+ansible+jekins+elk的方式

首先,我会及时的更新业务产线的物理架构图,根据架构图来规划服务器的资源使用。

比如多少个web服务,数据库多少,zk,kafka,redis集群怎么分布。

集群部署一般是放在多个服务器上的,这个时候ansible就派上用场了。

jekins主要用来自动发布更新程序已经做定时回收磁盘的任务。

elk主要用来做应用的日志系统和监控告警; 可以通过看板随时知道产线的请求数量和并发数量;


以上的运维方案适用于小公司。运维工程师看到了可以补充

搞个zabbix刷

数量少。如果配置好可以虚拟化。然后跑容器

你好!可以用MHDD29这个软件检测硬盘转速

它的rpm命令:可以检测硬盘转速,不过有些硬盘不支持此命令。
MHDD29的使用:
工作环境在DOS下。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MHDD放在需要检测及修复的硬盘上,另外,MHDD也无法在打开了写保护的软盘、硬盘及光盘上正常工作。
运行MHDD后,MHDD首先同样要检测系统中的所有硬盘并给出连接图示。我们随时可以按“shift+F3”键重新扫描硬盘连接状态。
选择需要处理的硬盘后,就进入了MHDD的主界面。最上面一行为状态行,主要是显示BUSY、WRFT、AMNF、及TONF等硬盘(或硬盘某个扇区)或软件的当前状态。在状态行下面,是当前硬盘的磁头、柱面、扇区等参数。再往下则列出了MHDD的所有可用的命令。
本人独自研究,为方便大家区分,特将mhdd所认到的坏道分为三类:1维修进程中绿色图标以下的;(少量绿色图标也可修复)
2维修进程中绿色图标和红色图标;
3维修进程中的繁体字符、W、以及少量?号
scan命令:用于磁盘表面介质扫描与修复。MHDD将从保留容量中拿出同等容量的扇区来取代新发现的坏扇区,并将坏扇区的物理地址写入G-list表。所以硬盘总容量不会减少。这种修复方式是基于硬件底层的方法。MHDD并不是通过主板的BIOS来控制硬盘,而是直接读取硬盘的所有物理扇区。
运行scan命令后,MHDD首先会报告当前硬盘的型号、串号、固件版本、支持的数据传输模式等参数(运行其它命令同样如此),然后进入scan状态。
在扫描硬盘在前,我们还必须设置扫描配置。主要选项有扫描寻址模式(LBA或CHS),起始及结束的柱面或扇区、超时时限、清零时限、及是否重复扫描/修复。为了达到修复效果,建议打开remap(坏道重映射)、 Loop the test/repair(重复扫描/修复)及 Erase WAITs等选项。设置完成后按“F4”就可开始磁盘扫描。
扫描时,在屏幕的右侧将显示磁盘表面各种状态的数量统计。“?”上面的灰度块表示磁盘表面状态正常,而彩色块表示此处的磁盘有潜在不稳定因素,尤其是红色块,则很容易转化我物理坏道。而“?”以下的状态表示此处的磁盘介质有损坏或有坏道。
以上只是对一些坏道较少的硬盘的处理,此方法修复范围:(西捷、富士通、IBM、昆腾、迈拓、西数、IBM笔记本硬盘)其余像三星什么的尚不知道,没遇见过。有待朋友们去研究。
修复成功率(1类坏道百分之九十以上,2、3百分之零)
同样,先按SHIFT+F3扫描硬盘连接并选择,按F4键,先用一般模式扫一遍,再用高级模式扫一变,具体方法是选择LBA模式,remap项OFF,Loop the test/repair项OFF,其余项ON,选择完毕CTRL+ENTER执行扫描,
扫描完毕,执行上面 *** 作,选CHS模式,Loop the test/repair项OFF,Erase WAITs项OFF,其余项选ON,选择完毕,执行扫描,OK!!!大家切记不要直接用高级模式进行扫描,有些朋友为了急于求成,就直接用高级
模式对硬盘进行 *** 作,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如果直接用高级模式扫的话,一次好不了的话,那么MHDD对其就无可奈何了,要么认不到硬盘,要么坏道无法修复)
修复成功率(1类坏道百分之九十以上,2类坏道百分之七十,3类坏道百分之十)
下面这个方法,没耐心的朋友就不必看了。同上,先按SHIFT+F3扫描硬盘连接并选择,按F4键,先用一般模式扫十遍以上,再用高级模式扫一变,具体方法在一般模式下将Loop the test/repair项选ON,执行扫描
扫描至少10遍以后,ESC退出,重复 *** 作,选择高级模式执行扫描,OK!!!
修复成功率(1类坏道百分之九十以上,2类坏道百分之八十,3类坏道百分之六十)
以上方法对?号和W坏道的修复好象还不是太完美,现在我们利用MHDD的一些命令进行辅助和配合,IBM、富士通、西数这些可以查看硬盘缺陷的,最好先执行IBME、FUJLST等命令,然后执行一般模式扫描,扫描到
W或者?这些难以修复的坏道时按ESC退出,用randombad及makebad命令进行坏道标记,反复 *** 作,坏道多的话可以标记坏扇区段,标记完以后执行高级模式扫描。还有就是修改硬盘容量法,你比如说,IBM的低格程序
中就有一项可以改硬盘容量,会低格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里,大家先把硬盘容量改为最小(这里的最小不是0M或者1M,而是硬盘总容量的整百M位,比如10G就改为100M,20G就改为200M),然后在用MHDD进行扫描修复
然后用MHDD的rhpa和nhpa恢复实际容量再进行扫描,完了再改为硬盘容量的一半,继续扫描,恢复容量扫描,最后把硬盘改为原始大小进行高级扫描一遍OK~!!!而且MHDD和很多修复软件可以配合使用,效果相当不错
你比如HDDREG,HDDL,HDDSPEED都可以很好的和MHDD配合用。还有更多的方法等待大家研究。
aerase命令:可以逐扇区进行清零处理,不过速度会很慢。
rhpa及nhpa命令:可分别显示及恢复硬盘的全部真实的容量。
aam命令:可以切换硬盘的性能及噪音状态,有127级(0~126)状态可供设置,“126”表示最高性能,不过此时硬盘的噪音最大。注意aam命令需要硬盘支持Automatic Acoustic Management技术才可以。
rpm命令:可以检测硬盘转速,不过有些硬盘不支持此命令。
randombad及makebad命令:可以强行为硬盘的一些扇区加上坏扇区标志。
ibme及fujlst命令:可以分别查看IBM 及富士通的硬盘缺陷列表。

一般来说cpu的温度最好不要超过65度,65度(室温35度)以下是正常的。如果cpu温度超过70度,那么长期使用可能会对cpu造成伤害;如果温度达到80度,那么cpu就非常危险了,所以我们应尽可能采用好的散热设备。cpu风扇转速没有很确定的标准,但风扇噪音有规定不能超过50db。所以一般来说,8、9cm直径的风扇转速保持在4000转/min以下就可以了。当然,如果风扇转速越快,那肯定散热越好,但是噪音也最大,所以我们要既能保证cpu很好地散热,也要让噪音降低,这时候就要购买比较好的散热器了,一般9cm风扇的铜铝结合散热器大约是50-60元。这是Intel的cpu标准。 如果你用的是AMD的,散热要求可以低一些。

您好,金钱豹服务器散热器转速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您的服务器系统的要求。一般来说,金钱豹服务器散热器的转速可以在500-3000转/分钟之间进行调节,具体的转速取决于您的服务器系统的要求,以及您的服务器系统的环境温度。如果您的服务器系统的环境温度较低,您可以选择较低的转速,以节省能源;如果您的服务器系统的环境温度较高,您可以选择较高的转速,以提高散热效率。

问题一:请问这是什么硬盘?如果是机械硬盘那转速是多少? 根据您的信息综合分析处理后如下:
硬盘1 品牌:西数 类别:机械硬盘 大小:1000G 转 速:7200转
硬盘2 品牌:闪迪 类别:固态硬盘 大小:20G 无转速

问题二:机械硬盘多少转速的好 你好:
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主流转速是5400转 和7200转。
家用的普通硬盘的转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几种,高转速硬盘也是现在台式机用户的首选;而对于笔记本用户则是5400rpm为主,虽然已经有公司发布了7200rpm的笔记本硬盘,但在市场中还较为少见;服务器用户对硬盘性能要求最高,服务器中使用的SCSI硬盘转速基本都采用10000rpm,甚至还有15000rpm的,性能要超出家用产品很多。
望采纳~

问题三:这个硬盘的转速和缓存怎么看 可以上网查询该硬盘型号的参数。
希捷500G笔记本硬盘是5400转16M的缓存的。

问题四:怎样看电脑的硬盘是多少转 在没有第三方软件的情况下:
方法一:
1,点我的电脑右键选管理;
2,找到磁盘驱动器点“+”并抄下硬盘的型号;
3,百度硬盘型号可以查到硬盘的转数。
方法二:
拆开主机看硬盘标签上面有写;
方法三:用第三方软件看如鲁大师,驱动精灵,驱动之家等。

问题五:怎么看硬盘是机械硬盘还是固态硬盘 看到转速属性就可以断定当前硬盘是机械硬盘。

问题六:怎么看硬盘多少转 机械的硬盘:
家用的普通硬盘的转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几种,
服务器中使用的SCSI硬盘转速基本都采用10000rpm,甚至还有15000rpm的。
从标签上直接可以看出 5400 7200 10000的数字,如果没有就有可能是固态硬盘了。

问题七:机械硬盘的最高转速是多少? 目前转速最高的机械硬盘能达到15000rpm(每分钟转15000圈),通常是用于服务器。
目前家用产品使用的硬盘通常都是5400rpm或7200rpm。
通常转速高的硬盘噪音比较大,价钱也比较贵。
目前有5总不同转速的硬盘。
15,000rpm 服务器级别 (SCSI接口 50或60芯)
10,000rpm 服务器级别(SCSI接口 50或60芯)
7,200rpm 家用级别(SATA接口 7芯)
5,400rpm 家用级别(SATA接口 7芯)
4,800rpm 早期硬盘。(SCSI 50芯)

问题八:硬盘怎么选择?转速。缓存。借口速率那个重要 决定硬盘性能的是转速、单碟容量、缓存容量三大参数。接口带宽基本不影响目前的硬盘性能,因为即使是带宽最小的SATA10,都远超硬盘传输率,所以不会成为影响硬盘性能的瓶颈。转速:目前普通硬盘都是7200转(除了绿盘这类5400转节能型硬盘外),所以区别就在其它两大参数上。单碟容量:在转速相同的情况下,单碟容量对硬盘速度影响很大。比如早期的80G硬盘,单碟密度很小,甚至需要5碟装才能达到80G的容量,不但速度慢,外观看上去也很厚重,发热量也很大。而目前的硬盘单碟容量都是500G,最大已经达到单碟1T级别,通常都是一碟装或两碟装,盘体相对较薄,发热量较低,速度也比老硬盘快很多。缓存容量:机械硬盘在读取数据时,磁头需要来回摆动寻找,这样就会造成寻道时间长的毛病,在读取多个小文件时效率非常低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厂商就在机械硬盘上设计了缓存这个东西,硬盘在工作时把将要用到的数据预先储存到缓存中,使外部调用数据能相对流畅。缓存大的硬盘,在多个小文件读取效率上要高一些,但对于单个大体积文件的读取就没有明显影响了。另外,当缓存达到一定容量后,就不会再提升效率,因为已经超过寻道时间的迟延。所以转速慢的硬盘都要比转速快的硬盘缓存大一些 追问: 那是要转速快的呢还是缓存大的呢 回答: 转速是决定硬盘速度的最大因素(以高密度单碟容量为前提),比如服务器级硬盘就有达到10000转的。缓存影响的多是小文件读写性能,通常与总容量和转速挂勾,当超出一定容量后就没有了实际意义,以目前7200转硬盘来看,500G的硬盘,只需16M缓存即可,超出这个容量后提升微小,1T硬盘只需32M即可。而绿盘这些低转速的硬盘,则需要更大的缓存来解决小文件的读写效率问题。

问题九:买机械硬盘时候转数后面跟的,例如16m32m之类的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越高越快?另外,怎么看自己电 硬盘接口分3代和2代往下兼容,机械3代接口往下兼容到2代。不浪费读取和写入能力硬盘的缓存理论是越大越好,就这样而言160G 8M,320 16M 500G 32M 1TB 64M 缓存大小可以减少擦写次数平衡寿命你用鲁大师或者电脑管家里面的硬件检测就可以看到主板是几代硬盘接口看主板的话 硬盘接口上面标有6GB/S 就是3代接口如果标有3GB/s就是2代接口你好。

问题十:怎么看硬盘是机械的还是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没有转速这个指标,凡是标注了硬盘转速的,一定是机械硬盘,顶多是混合硬盘。
固态硬盘容量普遍比较小,而机械硬盘容量普遍比较大。
机械硬盘在读写数据时会发出吱吱声,固态硬盘不会。
看笔记本的标识,使用固态硬盘的都有ssd的字样。
还可以看开机速度,一般固态硬盘开机在15秒左右,机械硬盘一般在30秒甚至更长时间。

进入bios中,找到pc health status,进入计算机健康状态调节页面,然后找到“cpufan1 mode setting”并将光标移动到该处,按回车,在d出的小窗口中移动“↑↓”键选中“speed cruise mode”(按转速调节)并按回车。
根据体系结构不同,服务器可以分成两大重要的类别:IA架构服务器和RISC架构服务器。
亿万克是个做服务器很好的公司,买服务器比较推荐亿万克,有兴趣可以去官网了解一下。亿万克集服务器和存储等数据中心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系统整合于一体,是民族高科技制造企业领导品牌 。

亿万克亚当R522N3是一款基于Intel C600系列开发的服务器,拥有超强的处理性能及灵活的RAID配置方案,实现性能、密度、扩展性最大化设计,在足量的整机性能与经济实惠之间实现优良的平衡,适用于企业虚拟化、分布式存储、云计算大数据、VDI及深度学习等应用领域。感兴趣请点击此处,了解一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134530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9
下一篇 2023-08-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