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的发展历程

SIP的发展历程,第1张

SIP 出现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源于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Henning Schulzrinne 及其研究小组的研究。Schulzrinne 教授除与人共同提出通过 Internet 传输实时数据的实时传输协议(RTP) 外,还与人合作编写了实时流传输协议 (RTSP) 标准提案,用于控制音频视频内容在 Web 上的流传输。
Schulzrinne 本来打算编写多方多媒体会话控制 (MMUSIC) 标准。1996 年,他向 IETF 提交了一个草案,其中包含了 SIP 的重要内容。1999 年,Shulzrinne 在提交的新标准中删除了有关媒体内容方面的无关内容。随后,IETF 发布了第一个 SIP 规范,即 RFC 2543。虽然一些供应商表示了担忧,认为 H323 和 MGCP 协议可能会大大危及他们在 SIP 服务方面的投资,IETF 继续进行这项工作,于 2001 年发布了 SIP 规范 RFC 3261。
RFC 3261 的发布标志着 SIP 的基础已经确立。从那时起,已发布了几个 RFC 增补版本,充实了安全性和身份验证等领域的内容。例如,RFC 3262 对临时响应的可靠性作了规定。RFC 3263 确立了 SIP代理服务器的定位规则。RFC 3264 提供了提议/应答模型,RFC 3265 确定了具体的事件通知。
早在 2001 年,供应商就已开始推出基于 SIP 的服务。今天,人们对该协议的热情不断高涨。Sun Microsystems 的 Java Community Process 等组织正在使用通用的 Java 编程语言定义应用编程接口 (API),以便开发商能够为服务提供商和企业构建 SIP 组件和应用程序。最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正在借助前途光明的新服务进入 SIP 市场。SIP 正在成为自 >

质量管理中sip是标准检验指导书的意思。

检验指导书是具体规定检验 *** 作要求的技术文件,又称检验规程或检验卡片。其特点是技术性、专业性、可 *** 作性很强,要求文字表述明确、准确, *** 作方法说明清楚、易于理解,过程简便易行;其作用是使检验 *** 作达到统一、规范。

由于产品形成过程中具体作业特点、性质的不同,检验指导书的形式、内容也不相同,有进货检验用检验指导书、过程、组装和成品落成检验用指导书。

扩展资料

检验指导书的内容:

(1)检测对象:受检产品名称、型号、图号、工序(流程)名称及编号;

(2)质量特性值:按产品质量要求转化的技术要求,规定检验的项目;

(3)检验方法:规定检测的基准(或基面)、检验的程序和方法、有关计算(换算)方法、检测频次、抽样检验时有关规定和数据;

(4)检测手段,检测使用的计量器具、仪器、仪表及设备、工装卡具的名称和编号:

(5)检验判定:规定数据处理、判定比较的方法、判定的准则;

(6)记录和报告:规定记录的事项、方法和表格,规定报告的内容与方式、程序与时间;

(7)其他说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检验指导书

H323协议和SIP协议的比较
H323和SIP分别是通信领域与因特网两大阵营推出的协议。H323企图把IP电话当作是众所周知的传统电话,只是传输方式发生了改变,由电路交换变成了分组交换。而SIP协议侧重于将IP电话作为因特网上的一个应用,较其它应用(如FTP,E-mail等)增加了信令和QoS的要求,它们支持的 业务基本相同,也都利用RTP作为媒体传输的协议。但H323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协议。
H323采用基于ASN1和压缩编码规则的二进制方法表示其消息。ASN1通常需要特殊的代码生成器来进行词法和语法分析。而SIP的基于文本的协议,类似于>

SIP( 会话初始协议)的开发目的是用来帮助提供跨越因特网的高级电话业务。因特网电话(IP电话)正在向一种正式的商业电话模式演进,SIP就是用来确保这种演进实现而需要的NGN(下一代网络)系列协议中重要的一员。支持H264协议。
SIP是IETF标准进程的一部分,它是在诸如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134432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7
下一篇 2023-08-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