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IPQC

注塑IPQC,第1张

IPQC就是巡检(属品管部)
1负责首检和部分过程检查、制程中不良品的标识及统计;
2负责巡检,对整个生产过程物料使用、装配 *** 作、机器运行、环境符合性等全方位的定时检查。
做好IPQC需熟悉以下内容:
做好一个品质检验员,首先要清楚自己所负责产品的生产用途,生产流程等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自己要有一定的品质专业水准,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但每个工厂的产品都是不一样的,熟悉产品这一块只要到真正的工作中去才可以掌握,但做为一名品质检验员首先应该了解以下一些知识,才能在面试时顺利通过
1要会最常用的量测工具如直尺,卡尺,千分尺,另外还有显微镜,投影机等(一般会前面三种就可以了)
2了解基本的QC七大手法
3了解品保一些基本用语(如IQC,IPQC,FQC等)
4了解ISO国际质量认证标准的一些基本知识(一般做出口的企业会用到)
QC七大手法
第一章 概述
一、起源
新旧七种工具都是由日本人总结出来的。日本人在提出旧七种工具推行并获得成功之后,1979年又提出新七种工具。之所以称之为“七种工具”,是因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阵作战时,经常携带有七种武器,所谓七种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种武器。
有用的质量统计管理工具当然不止七种。除了新旧七种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还有实验设计、分布图、推移图等。
本次课程,主要讲的是QC七大手法,而SPC(管制图)是QC七大手法的核心部分,是本次培训的重点内容。
二、旧七种工具
QC旧七大手法指的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旧七种工具是我们本次课程的内容,也是我们将要大力推行的管理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进程度。这些手法的应用之成败,将成为公司升级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几乎所有的OEM客户,都会把统计技术应用情况作为审核的重要方面,例如TDI、MOTOROLA等。
三、新七种工具
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网络图法。相对而言,新七大手法在世界上的推广应用远不如旧七大手法,也从未成为顾客审核的重要方面。
第二章 层别法
一、定义
层别法是所有手法中最基本的概念,亦即将多种多样的资料,因应目的的需要分成不同的类别,使之方便以后的分析。
二、通常的层别方法
使用的最多的是空间别:作业员:不同拉、班、组别
机器:不同机器别 原料、零件:不同供给厂家别
作业条件:不同的温度、压力、湿度、作业场所
产品:不同的产品别(如同时生产Ni-Cd和Ni-MH电池)
时间别:不同批别、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
其他:如使用不同的工艺方法生产的同种产品别
三、应用
层别法的应用,主要是一种系统概念,即在于要想把相当复杂的资料进行处理,就得懂得如何把这些资料加以有系统有目的的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及统计。
第三章 检查表
一、概述
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但或许正因为其简单而不受重视,所以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不妨看看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各种报表,是不是有很多栏目空缺?是不是有很多栏目的内容用笔进行了修改?是不是有很多栏目内容有待修改?
二、定义
以简单的数据,用容易理解的方式,制成图形或表格,必要时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之用。
三、目的
记录某种事件发生的频率。
四、时机
1当你必须记下某种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时;
2当你想了解某件事件发生的次数时;
3当你想收集资讯时。
五、检查表种类
1不合格项目的检查表;
2工序分布检查表;
3缺陷位置检查表;
4 *** 作检查表。
六、使用检查表的注意事项
1应尽量取得分层的信息;
2应尽量简便地取得数据;
3应立即与措施结合。应事先规定对什么样的数据发出警告,停止生产或向上级报告。
4检查项目如果是很久以前制订现已不适用的,必须重新研究和修订 5通常情况下归类中不能出现“其他问题类”。
第四章 柏拉图
一、起源
意大利经济学家VilfredoPareto巴雷托(柏拉图)在分析社会财富分配时设计出的一种统计图,美国品管大师Joseph Juran将之加以应用到质量管理中。柏拉图能够充分反映出“少数关键、多数次要”的规律,也就是说柏拉图是一种寻找主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的手法。例如:少数用户占有大部分销售额、设备故障停顿时间大部分由少数故障引起,不合格品中大多数由少数人员造成等。
二、定义
根据收集的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的位置分类;计算各项目所占的比例按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按照累计的百分数可以将各项分成三类:
0~80%为A类,显然是主要问题点;
80~90%为B类,是次要因素;
90~100%为C类,是一般因素。
三、作图步骤
1搜集数据;如063048正极片批量为20000PCS,不良品中变形600,露铝360,硬块120,暗痕60,其他不良60。
2作出分项统计表(按原因、人员、工序、不良项目等)A把分类项目按频数大小从大到小进行排列,至于“其他”项,不论其频数大小均放在最后; B计算各项目的累计频数;C计算各项目在全体项目中所占比率(即频率)D计算累计比率。(示范表格见下页)
示范表格(正极制片不良分项统计表,总批量20000PCS):
项目 数量 累计数 比率% 累计比率%
变形 600 600 50% 50% 露铝 360 960 30% 80% 硬块 120 1080 10% 90%
暗痕 60 1140 5% 95% 其他 60 1200 5% 100%
3绘制排列图
A纵轴:
左:频数刻度,最大为总件数
右:频率(比率)刻度,最大数为100%。
注:总件数与最大数100%应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B横轴:按频数大小用直方柱在横轴上表示各项目(从左至右)
C依次累加频率,并连接成线。
4记入必要事项,如:图题、取数据时间、制图人、制图时间、检查产品总数、总频数等等。
四、使用排列图的注意事项
1抓住“少数关键”,把累计比率分为三类:A、B、C;
2用来确定采取措施的顺序;
3对照采取措施前后的排列图,研究各个组成项目的变化,可以对措施的效果进行鉴定;
4利用排列图不仅可以找到一个问题的主要矛盾,而且可以连续使用找到复杂问题的最终原因;
5现场应注意将排列图、因果图等质量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如可以使用因果图对造成变形和露铝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第五章 因果图
一、概述
因果图最先由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提出来的,故又叫石川图,同时因其形状,又叫鱼刺图、鱼骨图、树枝图。还有一个名称叫特性要因图。
一个质量问题的发生往往不是单纯一种或几种原因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从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中理出头绪,抓住关键因素,就需要利用科学方法,从质量问题这个“结果”出发,依靠群众,集思广益,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直到找到根源为止。
因果图就是用来根据结果寻找原因的一种QC手法。
二、定义
用以找出造成某问题可能原因的图表。
三、因果图可用来分析的问题类型
1表示产品质量的特性:尺寸、强度、寿命、不合格率、废品件数、纯度、透光度等;
2费用特性:价格、收率、工时数、管理费用等;
3产量特性:产量、交货时间、计划时间等
4其他特性:出勤率、差错件数、合理化建议件数
四、因果图的作图步骤
1确定问题 2画粗箭头 3因素即原因分类
常用:4M1E即人(员)、机(器)、料(原料)、法(工艺方法)、环(境),有时还可以补充软(件)、辅(助材料)、公(用设施)三方面。
也可用:工序顺序等分类
分类好后,用中箭头与主箭头成45°角画在主箭头两侧。
4对中箭头所代表的一类因素,要进一步将与其有关的因素以小箭头画到中箭头上去,如有必要,可再次细分至可以直接采取行动为止。
5检查所列因素有无遗漏,如有遗漏应予补充。
6各箭头末端的因素中,凡影响重大的重要因素可加上小圈等记号,按已有数据、搜集不到数据、未取数据等情况,还可加上其他简便记号。
7记入有关事项,如参加人员、制图者、制定日期等。
五、注意事项
1实质上是枚举法,故要走群众路线,集中讨论;
2最好采用能用数值表示的问题;
3最细的原因要具体,以便采取措施;
4对应于一个特性可以作几个因果图,如可按4M1E作图,也可按工序进行分类,分别作因果图。重要原因可以抽出再作新的因果图。
5综合运用如排列图、对策表等;
6复印几份加以保存,以便以后不断追加新内容。
六、因果图与排列图联用
1建立柏拉图须先以层别建立要求目的之统计表;
2建立柏拉图之目的,在于掌握影响全局较大的[重要少数项目];
3再利用因果图针对这些项目形成的要素逐予探讨,并采取改善对策;
七、另一种作图步骤(形象)
1集合有关人员召集与此问题相关的、有经验的人员,人数最好4-10人,并推选一人主导(主持人);
2挂一张大白纸,准备2~3支色笔;
3由集合的人员就影响问题的要因发言,发言内容记入图上,中途不可批评或质问(脑力激荡法);
4时间大约1小时,搜集20~30个原因即可结束;
5就所搜集的原因,何者影响最大,再由大家轮流发言,经大家磋商后,认为影响较大的因素圈上红圈;
6与5一样,针对已画上一个红圈的,若认为最重要的可以再圈上两圈、三圈;
7重新画一张因果图,未上圈的予以去除,圈数多的列为优先处理。
八、因果图示范图
九、因果卡图简介
因果卡图是在因果图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又称为CEDAC(Cause Effect Diagram And Cards)图。
因果卡图一般长宽各数米,大多公开张贴于生产作业现场或技术攻关地点的醒目位置,因果卡图的一般结构是:右上方为问题栏,简要说明问题的现状,作为进行质量改进的依据,右下方写明质量改进项目的目标(一般用定量值表示)、项目负责人以及项目实施期限;右方中间为质量随着本项目的实施的变化曲线;左方为鱼刺图形,鱼刺两旁分别张贴用颜色区分的原因分析卡和措施方法卡;下方钉有两只标上“原因”和“措施”字样的大口袋,分别装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卡片,供参与者填写之用。然后将卡片按一定规则分类(如4M1E)张贴于鱼刺图形上。如可以规定鱼刺的左边张贴原因卡,右边张贴措施卡,用横线将对应的原因卡与措施卡相联。
第六章 散布图法
一、定义
散布图是用来表示一组成对的数据之间是否有相关性的一种图表。这种成对的数据或许是[特性—要因]、[特性—特性]、[要因—要因]的关系。
二、散布图的分类
1正相关(如容量和附料重量) 2负相关(油的粘度与温度) 3不相关(气压与气温) 4弱正相关(身高和体重) 5弱负相关(温度与步伐)
三、散布图的绘制程序
1收集资料(至少三十组以上)
2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3准备座标纸,画出纵轴、横轴的刻度,计算组距。通常用纵轴代表结果,横轴代表原因。组距的计算以数据中的最大值减最小值再除以所需设定的组数求得。是否一定需分组?
4将各组对应数标示在座标上;
5填上资料的收集地点、时间、测定方法、制作者等项目。
四、散布图的应用
当不知道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或两个因素之间关系在认识上比较模糊而需要对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和确认时,可以通过散布图来确认二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实验的方法。
需要强调的是,在使用散布图调查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应尽可能固定对这两个因素有影响的其他因素,才能使通过散布图得到的结果比较准确。
五、散布图五种类型的示范图(见下页)
第七章 直方图法
一、定义:
为要容易的看出如长度、重量、时间、硬度等计量什的数据之分配情形,所用来表示的图形。
直方图是将所收集的测定值或数据之全距分为几个相等的区间作为横轴,并将各区间内之测定值所出现次数累积而成的面积,用柱子排起来的图形,故我们亦称之为柱状图。
二、直方图的作图步骤
1收集记录数据 2定组数 3找到最大值L及最小值S,计算全距R R=L-S
4定组距 R÷组数=组距 5定组界 最小一组的下组界=S-[测量值的最小位数×05] 最小一组的上组界=最小一组的下组界+组距 依次类推。
6决定中心点 (上组界+下组界) ÷2=组的中心点
7制作次数分布表
8制作直方图
9填上次数、规格、平均值、数据源、日期
三、直方图之功用
1评估或查验制程; 2指出采取行动的必要; 3量测已采取矫正行动的效果; 4比较机械绩效; 5比较物料; 6比较供应商。
注塑常见产品缺陷:
一、 包风……………………………………………
二、 充填不足………………………………………
三、 毛边……………………………………………
四、 气泡……………………………………………
五、 缩痕……………………………………………
六、 流痕……………………………………………
七、 喷痕……………………………………………
八、 开裂和白化……………………………………
九、 光泽度不良……………………………………
十、 变形和翘曲……………………………………
十一、 熔接线………………………………………
十二、 银线…………………………………………
十三、 烧焦…………………………………………
十四、 黑条(点)…………………………………
十五、 射出成型缺陷对策表………………………
ISO9001是什么意思
很多商品上都显示"经过ISO9001:2000认证
请问:ISO9001是什么意思经过它认证的标准是什么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会发现,有些食品标签上印有“本企业通过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字样。什么是ISO9001?ISO9001是ISO9000族标准所包括的一组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标准之一。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 ISO9001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国际化,为提高产品的信誉、减少重复检验、削弱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维护生产者、经销者、用户和消费者各方权益,这个第三认证方不受产销双方经济利益支配,公证、科学,是各国对产品和企业进行质量评价和监督的通行证;作为顾客对供方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企业有满足其订购产品技术要求的能力。 凡是通过认证的企业,在各项管理系统整合上已达到了国际标准,表明企业能持续稳定地向顾客提供预期和满意的合格产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公司以顾客为中心,能满足顾客需求,达到顾客满意,不诱导消费者。
什么是ISO9001的五大坚持原则
提问者: singgieyl - 试用期 一级 最佳答案
ISO9001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国际化,为提高产品的信誉、减少重复检验、削弱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维护生产者、经销者、用户和消费者各方权益,这个第三认证方不受产销双方经济利益支配,公证、科学,是各国对产品和企业进行质量评价和监督的通行证;作为顾客对供方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企业有满足其订购产品技术要求的能力。
凡是通过认证的企业,在各项管理系统整合上已达到了国际标准,表明企业能持续稳定地向顾客提供预期和满意的合格产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公司以顾客为中心,能满足顾客需求,达到顾客满意,不诱导消费者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9001\ISO9002是质量认证标准
认识ISO9000标准族
ISO9000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属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工作委员会制定并颁布的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族标准的统称。
ISO9000族标准中有用于指导各国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取外部认证的标准(ISO9001:2000),有用于指导企业自身强化质量管理的标准(ISO9004),有用于统一各国质量术语的标准(ISO8402),也有用于规范质量审核的标准(ISO10011)等等,所有这些标准构成了一个相对严密的标准系列,对质量管理界带来深远的意义。
三、适用于外部质量体系认证的标准---ISO9001:2000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属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技术委员会(ISO/TC176/SC2)于2000年12月15日正式颁布了ISO9001:2000标准,该标准作了技术修订,取代了第二版(ISO9001:1994)。ISO9002:1994和ISO9003: 1994的内容已反映在ISO9001:2000中,所以,ISO9001:1994、ISO9002:1994、ISO9003:1994已被 ISO9001:2000所取代。
21、ISO9001:2000标准要求简介:
质量管理体系:
形成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质量手册;
控制文件和记录。
管理职责:
管理承诺要求;
以顾客为中心;
建立质量方针;
建立质量目标并策划实现过程;
确定职责权限并确保有效沟通;
开展管理评审活动,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性。
资源管理:
提供质量管理所需的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 基础设施管理; 工作环境管理。
产品实现: 策划产品实现过程; 管理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设计和开发; 采购管理; 管理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 管理监测装置。
测量、分析和改进:
监视和测量--顾客满意、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产品; 控制不合格品; 进行数据分析;
改进---持续改进、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22、ISO9000:2000标准遵循的八大质量管理原则:
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以上资料由QQ“珠三角注塑技术群”29319756。提供!

所谓会饮,就是一群人祭完神后聚在一起喝酒吹牛。

本篇主题:爱是什么?

全篇一共六个人共六段对爱的论述。

裴卓第一个出场:

他认为爱的原则是:“厌恶丑恶的,爱慕美好的”。

我认为他在本篇就是个抛砖引玉的存在。

不过这是很直接的对爱的阐释,简单易懂。

包萨尼亚的“两种爱神观”:

包萨尼亚认为有“凡俗的爱神”和“天上的爱神”。

他认为值得颂扬的是“驱使人们以高尚的方式相爱的爱神”。

所谓“高尚的方式”就是美的方式,具体说来是经历时间的考验而始终不变的爱;还有是为了品德而眷恋一个人。

“凡俗的爱神”的爱情只限于下等人;它所眷恋的是肉体而不是灵魂;他只选择愚蠢的对象,为达目的而不管方式的美丑。

在他的论述中重点提及了古希腊盛行的同性爱,而且将之上升到国家精神的团结层面。

他倡导的“高尚的爱神”其实就是所谓“柏拉图式爱情”(精神恋爱)的缘起。

鄂吕克锡马柯对包萨尼亚的调和:

鄂氏作为医生,将爱分为“健康状态的爱”和“疾病状态的爱”。

他倡导一种“有节制的爱”。

他以音乐的高低音和快慢的相调和设喻,阐释了要注意调和好两种爱神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公正平和的状态才能让人感到幸福。

作为包萨尼亚“两种爱神观”的调和,鄂吕克锡马柯的爱情观则更具有事实上的指导意义,灵魂与肉体共同参与的爱才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爱,不是吗?

阿里斯多潘的“阴阳人论”:

这是我最喜欢的论点,而且我认为是全篇中最值得玩味的爱情观。

所谓“阴阳人”可以想象成一颗圆球长着四只手,四条腿,一个头有两面,生殖器有一对。这长相想想都很奇怪。

为什么阴阳人没了呢,因为他们就像自己的长相一样内心膨胀了,想着与天公试比高。

于是宙斯一面为稳增长,一面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就决定把阴阳人一剖为二。这样既能削弱人类,又能享受到双倍的祭品。

爱在这里就被定义为植根于人心的最初欲望——成为整体的希冀和追求。

异性恋是由一男一女被剖开而造就的,而同性恋则是由两男或两女被剖开而形成的。

由此,爱神在今生会保佑我们找到恰好和自己相配的人;在来生,会给我们无穷的希望。

阿里斯多潘不愧为古希腊的著名剧作家,这里对爱的设定是多么的有想象力。这解释了爱是从人类本身内生出的元初的欲望,是人类为追求同一的第一推动力。

阿伽通的爱神“年轻,公正,审慎,勇敢和智慧”。 个人觉得这部分论述平平无奇,像是给苏格拉底当垫脚石的。

苏格拉底的“爱的统一论”。

作为柏拉图的老师和他作品的男一号,柏拉图把他的观点放到最后来讲明显是夹私货。但苏格拉底对爱和美的阐述确实是全文的重中之重。

爱在苏格拉底的定义中是什么呢?

爱是一种中间状态,“介乎会死的人和不死的神之间的东西”;它居于人神之间,填补空当,连成整体。

爱又是一种对美的东西的盼望和永远占有。在这段论述中,他提及爱在实践上有多重角度的展开。而每个人心中最大的、强烈的爱就是对于好东西和幸福的企盼。 爱的目的就是“在美的东西里生育,所凭借的美物可以是身体,也可以是灵魂。”因为凡人总是会死的,只有通过生育才能达到不朽;而爱所盼望的是永远拥有好的东西,则爱的目的不是美本身,而是通过在美之中生育繁衍,以新代旧而达到永恒的存在。 在一个人到了合适的年龄,这生殖和繁育的欲望就会驱使着ta去寻访一个可以生育美的对象。因此我们都是看脸的人,而如果同时遇到一个既美又高尚又优秀的灵魂时,那就会激发出双方积蓄在内心的东西。最终生育出新的爱来。 在说完以上对爱的定义以后,苏格拉底又借用女祭司之口来阐释如何去爱。 首先是追求具体存在的美,比如好看的面孔和各种艺术等等; 而后要将灵魂的美看的大大优于外在的美,深入到其本质中去; 最后则是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美以后,把美从孤立的点连成面,将之含义进行无限的推广,于是用爱在追求和孕育美的事业上大获丰收。 最后苏格拉底做了个总结: 美首先是永恒的; 而且美是由美自身所激发的,不由外物左右的; 于是美由个别的东西开始,一步步的不断上升最后达到统一的美。 这洋洋洒洒一大段,体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高度和深度。他是所有人中唯一一个把爱真正上升到对立统一高度的人。 助产士的思想辩驳法加上对爱的深刻认知,将有限的爱向无限的美去推广。
细想想,六个人在讨论的关于什么是爱的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去展开自己对爱的认知,我从来不认为这六段论述之中有绝对的对错,不能因为是苏格拉底说的就觉得他说的都对。 我最喜欢的还是阿里斯多潘的论述,我觉得这是全篇中最富生命力的一段论述。爱是一种被永恒的宿命所支配的半片自我,去寻找另一半的旅程。蕴含在生命中最初的原动力推动着人们去寻找自己的那个另一半。 所以我们会问:这世界上,我的另一半在哪里?贾宝玉,梁山伯他们何其不幸,贾宝玉家道中落,祝英台自刎殉情;而又何其幸运,宝哥哥的一瓢弱水,梁山伯的化蝶共舞。他们在有限的一生中找到了被迫失散多年的另一半,完成了元初时人类生命的统一。 而苏格拉底的论述则可以说是达到了在有限的关于爱的命题中对于美的无限的超越。

XP记于2018/10/08

1、QC旧七大手法:

特性要因分析图、柏拉图、查检表、层别法、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2、QC新七大手法:

关系图、系统图法、KJ法、箭头图法、矩阵图法、PDPC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品管新七大手法,也叫品管新七大工具,其作用主要是用较便捷的手法来解决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与原来的“旧”品管七大手法相比,它主要应用在中高层管理上,而旧七手法主要应用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因此,新七大手法应用于一些管理体系比较严谨和管理水准比较高的公司。

扩展资料:

一、起源

新旧七种工具都是由日本人总结出来的。日本人在提出旧七种工具推行并获得成功之后,1979年又提出新七种工具。

之所以称之为“七种工具”,是因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阵作战时,经常携带有七种武器,所谓七种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种武器。有用的质量统计管理工具当然不止七种。除了新旧七种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还有实验设计、分布图、推移图等。

二、成功条件

1、企业最高主管的高度重视。

2、要有专门的品质管制技术人员。

3、要有全员的品质管制普及教育,提高全员品质意识。

4、要有健全的品管组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QC

相关介绍:
帕拉图(公元前428-348)出生在雅典的贵族家庭,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将两者有机结合的观点是:哲学家应该成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成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躲在象牙塔里面,而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掌握政权的人应该有哲学头脑。在苏格拉底死后,他逃离了雅典,游历各地,到处宣传贵族政治,后来回到雅典创办了“啊卡德弥亚”哲学学院,从事讲学。他所处的雅典局势混乱,私人到处争斗……“后来,我年事渐长,深知在政治上要有所作为,首先必须有朋友,有组织,这种人在政客中非常难找,因为他们做事没有原则,没有传统的制度和风纪。要找到这样新的人才,简直难于登天。况且法规旧典,在雅典已多散失,当初我对于政治,雄心勃勃,但一再考虑,看到政局混乱,我彷徨四顾,默知所措。我反复思之,惟有大声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灾祸总是无法避免的。”
2.背景及思想变化
欲说帕拉图,就必须了解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他生于雅典城邦衰落时期,瘟疫流行,大政治家伯利克里染疾去世后,群龙无首,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危机四伏。帕拉图出自名门,其社会关系乃至阶级感情显然在奴隶主贵族方面(我们不能由此判断他代表奴隶主贵族一方的言行正确与否,因为各个人所最初代表的总是与其所处的社会与地位相符合);然而后来,帕拉图的思想却有了转变,“我年轻时,总想一旦能独立工作,就要投身政界,后来政局突然变动,影响了我一生的计划。”而当他看到所追求的政界(由三十人委员会控制)如此龌龊时,他说“我衷心厌恶,决计与这个可耻的政权完全脱离关系。”后来,当三十人委员会大失人心,被逐下台,“我故态复萌,跃跃欲试地,虽然静悄悄地,又想参加政治活动了。”
帕拉图生活的年代,斯巴达公民的唯一职业就是战争,病弱的孩子是要抛弃掉的。就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思想反复不定时,他写下《理想国》一书,是因为这时阶级斗争日趋激烈,看到雅典贵族政治堕落为寡头政治,使他猛醒过来,重新考虑他的政治立场,试图探寻一种新的社会政治制度,来消除社会矛盾,克服城邦危机,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他从人性论、国家组织原理以及使用价值的生产三个方面,考察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认为分工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分析与中国古代管仲的“四民分业”论和孟子的农耕与百业、劳心与劳力的“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的理论,基本上是一致的。
同时,帕拉图认为农业应该成为国家的经济基础,国家应该从农业中取得收入。他还提到城邦之间既然存在分工,就必须有专门从事输入和输出,从事购买和售卖的商业和商人。而政治活动是领导阶层的专职,是领导阶层义不容辞的一种道德责任。领导与群众应该这样来协调其分工:领导阶层应该努力管理国家,捍卫国土不受侵犯,保护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而人民应该努力耕作,供养领导阶层。(这影响到后来的洛克及卢梭,在《政府论》和《社会契约论》中,他们所持观点大致与帕拉图相似,只是他们两人更强调了保护私人(强调平等)财产。)然而,在强权统治下,帕拉图的想法是难以实现的,所以,他自己决心钻研数学,天文及哲学,以更好的启发、培植下一代。
3.理想国
帕拉图《理想国》对话,在西方流传甚广,是许多知识青年所研读之书。当然,毁之誉之,各求所安。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解个中句子所要阐述的思想。我个人认为,《理想国》一书,确实值得一读再读,不为其中狡辩般的言语能使我们对付一般刁难,只为书中广博的知识内涵能使吾辈慎思明辩。书以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克法洛斯之子的对话开篇,借苏格拉底与各个人的谈话内容(除《法律篇》外),寄托自己(帕拉图)所要表达的思想(很多学者认为其中很多篇章是帕拉图伪作)。本书“充分地描述民主政治是如何转向 主政治的,以及 主政治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无庸置疑,广博的知识层面是该书为之经典的缘故,书中讨论内容包括了节育问题、家庭问题、民主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文艺问题、教育问题、男女参政等等问题,涵盖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故,由帕拉图的综合性知识以及之前之后看过的许多书,我想,在知识分工没有达到很细微的情况下,人的知识应可以兼顾到各个方面。是的,在现代知识分工非常完善且各成体系的今天,若一人穷其一生而后能将某一非常领域(小领域)的认识向前推进一小步,历史也将记住此人之名,一群人亦将为其流传。
书中语言简练扼要----“富人,乃雄峰之供养者也。”短短一句话,将他(帕拉图)心目中富人的概念阐述得淋漓尽致,而韵味犹存。书,山高水长,根深叶茂,若欲领会,唯有精读之。
资料来自>你的问题不好回答,洞穴比喻中的理型就是外物的现象比如事物在墙上的影子,而理念则是人们头脑中的认识,比如把把墙上的阴影视为真实的事物。抽象概念则是有人看到洞穴外面的事物而形成的抽象概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134374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6
下一篇 2023-08-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