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音未来的故事是什么??

初音未来的故事是什么??,第1张

[短篇]初音未来的福音II-Child of Hatsune(挖坑中~627更新Scene13 期末复习更新暂停…)
本帖最后由 sykeash 于 2010-6-27 11:29 编辑
继上次的货色之后又写了一些东西……
由更多人类和Vocaloid扮演的小丑们登上舞台,交织着不幸的故事
这一次是初音未来寻找初音未来的故事
希望最后能写得治愈一些,前面有点黑
如果造成您的不快的话,很抱歉……
作者只是想到要写于是就写的……还请各位多多海涵
好吧,下面是正文
====================
Story:故事的舞台在2053年的日本。在这个资源枯竭的年代,C国、美国两个超级大国都将视野的中心放在了世界最后一片油田——太平洋海底。2019年前后,C国为了获得日本这个跳板先对日开战,以压倒性优势拿下后又在日本区域与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经历了一场大战。双方在战争中使用了包括生化武器在内的几乎所有手段——除了核导d——经历连续战火洗礼的日本已经千疮百孔,被摧毁的城市成为“废墟都市”,上百万人在这里苟延残喘,还有一些地区彻底成为人迹绝境的“重污染区”。只有很少的人生活在那些保存完好的城市里,他们修建了一整套隔离系统来防止外界的一切进入他们的世界。我们的主人公,一名初音未来型的Vocaloid,她的旅程就从那破败的废墟都市展开了……
Vocaloid原指由雅马哈公司在2004年发布的电子音乐制作语音合成软件,后来经过与新一代AI系统(GHOST)、机器人外壳技术整合,Vocaloid这个名词也变成了成为对这一类“机器人系统”的总称。在这方面是和Humanoid类似的。现在对于Vocaloid的分代是从机器人时代开始的,而非之前只能唱歌的软件。
人物介绍:
初音未来(初音 ミライ):主人公。身体构成和人类一样的量产初音未来型Vocaloid。由于不明的原因被Master取了和原型(初音ミク)汉字一样的名字。在长期艰难的生存中养成了不择手段的作风,看似坚强,其实内心仍然很孩子气。自Master死后流离失所地奔波追查真相中。擅长使用小刀和小型q械,还有继承自Master的黑客技术。
BRS(ブラックロックシューター)/初音厌夜(初音エヤ):活跃在废墟都市的游侠。本是一个普通的Vocaloid,因天生无法唱歌被遗弃,后来被一个工程师捡到,根据40年前的动画片主角形象进行了改造以适合战斗。她的身体内部寄宿着另外一个Vocaloid残次品初音厌夜,所有的声音都是她发出来的。她有着与外形不符的臂力,擅长使用大型q械,在野外求生方面是专家。
====================
Scene 1
2053230(无效历法) - 2:45 AM
横滨港 C国第二新远东海军观察基地 -“天顶号”
夜间,繁忙的横滨港是这片苦难深重大陆上的一颗明珠。
伫立在海岸边的灯塔将灯光柔和地洒向深邃的大海,同时也照亮了正在港口忙碌的几十艘大小舰船。一台台起重机沿着港口排开,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将巨大的集装箱从船上移到港口。忙着装卸货物的工人和工程机器人像方糖间的蚂蚁一样穿梭来往,形成了一条条黑色的溪流。
由于最近50年内环境的过度恶化,以及燃料资源的枯竭(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主要原因)以便宜著称的海上航行已经变得越来越昂贵。同时,由于船舶越来越缺少必要的维护,又进一步导致人类最后的宝贵原油被数以万吨地泄漏到海洋里。被严重污染的港口纷纷关闭,最后竟然又自然形成了新的船-港口平衡——就算是日本这样曾经以航行自豪的国家,现在也只剩下5个传统的主要港口保持着运作。
一艘“波斯当”级油轮缓缓驶入港口,码头上井井有条的人流顿时激起了几丝涟漪。几个身穿防d衣的警察立即从角落窜了出来,警惕地用红外线扫描起船的外壳。
不远处的一座人员等待区里,一阵轻柔的合成女声响彻大厅:
“帕斯号正在入港…请准备搭乘的乘客提前做好准备。”
早已等得不耐烦的人群立即骚动起来。有的人开始慌慌张张收拾东西,更多的人都提起手上的大包小包开始往写着“登船口”的大门聚集。大厅墙上挂着的大屏幕上开始出现正在入港油轮的3D实时拟态模型。
一个垃圾桶被人踢翻,几个易拉罐掉了出来。人们咒骂着从上面迈了过去,很快垃圾桶里面的虫子也匆匆忙忙地跑了出来,被人们踩成扁片。
人们制造的噪音最终压过了广播里那歌词下流的流行音乐,扩散到了每个角落。
人群之中,有一个留着灰白短发的男人特别显眼。不仅仅因为他超过两米的个头,更是因为他面色忧郁,眉头紧锁,好像将全世界的苦难都集中在自己这里似的。不时有人和他擦肩而过,更让他像一块矗立在激流中的黑色礁石。
“信号良好…”
这一切都映在了“天顶号”监控中心的某块屏幕上。
男人的影像被放大、再放大。
一个被痛苦折磨着的侧影呈现在人们面前。
屏幕前,身穿警服的人们焦头烂额,眼中夹杂着惊喜和紧张。
“小王,确认扫描结果了吗?”
“正在进行第二次RNA扫描确认!”
“刘队那边已经准备好了,如果这次是真货的话…”
“一切都将结束。”
长官模样的人吐出一口长气,丢掉了手里的烟头。
下一刻,另外一块比较小的显示器中出现了一个少女的头像。
无论是青绿色扎成双马尾的可爱长发,还是白净娇小的容颜,都和这紧张的气氛格格不入。这是一个初音未来型EVA——在这个年代里光依靠人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平安无事地开船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只有借助船上搭载的高性能EVA,人类才能继续他们的远海航行。
现在,她面无表情地报告起一连串的受损信息。
“怎么回事?”
“警报,港口第1区到第10区所有机器人失去控制。目前已经紧急断电。”
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了。
甚至没有人注意到中央的大屏幕上,那个忧郁的男人的嘴角出现了一丝解脱般的冷笑。
“这个人…不愧是Top Hacker!”经验老道的官员先反应过来,立即开始下达一连串的命令。随后那些手下也明白过来,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与此同时,远处港口警备中心的地下碉堡,一群群持q警卫鱼贯而出。
“警报,港口第2区和第3区的机器人出现主动攻击人类举动。能量来源推测为高能电磁波。”
更多不幸的消息接踵而来。
“电磁波?该死的美国佬!”官员咬牙切齿,“竟然有这么大的后门…不可能…”
“警报……”屏幕上少女的身影突然开始扭曲,“…应急EMP启动失效…”
轻微的马达声填充了少女声音的空白。一架架埋藏在走廊里的自动机q伸了出来,将乌黑的q口对准了匆忙的警卫们。
“Look at the superior tactics when you still have human eyes”
监视器的另外一侧,已经成为夹杂血与烈火的地狱。
哭喊着的人们奋力想要四散逃窜,却发现根本无路可逃。
到处都是爆炸,火焰、泄露的毒气和坍塌的结构。再有就是想要撕碎一切有机体的,陷入暴动的工业机器人。
有些受伤的人倒下来,更多的人从他们背上踩过。陷入死胡同的人们惊恐地回头,却被更多的人推挤着前行。大声哭泣着的孩子,发出凄厉惨叫的母亲,还有拼命捶着墙壁的上班族,让这场面更加混乱。
灯塔的灯光疯狂地转了起来。远处传来返航船只不解的笛声,也收不到任何回复。
整个港口都是这样。船上的水手们发现了港口的异变,却发现没有计算机的调度,根本无法有效地离港。一些人逃到了船边,竟不顾一切地徒手往上爬。港口的警备 M2机q也在向人们的头顶泼洒d雨。时时有人被子d击中,在剧痛中跌落数十米高的船壳落入冰冷的海水中。剩余的子d则打在老旧的钢铁船壳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一切显得如此绝望,混乱。负伤的警卫们逆着人群前进,拼命大声喊着试图维持秩序,却徒劳无功。
一台起重机被RPG击中,吊着的集装箱猛地砸向人群。箱子里传来偷渡者的惨叫,而下面的人群根本连这样的功夫都没有了。
随着一声巨响,港口的小型核电站因为过载爆炸了。刹那闪电般的强光过后,一切后落入了黑暗。
当第一缕晨光拂过这人间地狱遗址的时候,一切喧嚣已经归于平静。
只剩下少数重伤幸存者苦痛的呼救声,还有熊熊燃烧的大火。
年久失修的天顶号在赶到后被港口配备的电磁炮击中,立即失去了控制。在经过船员们一番徒劳无功的努力后,最终船身随着惯性倾斜着戳在一个防波堤上。
还活着的船员都已经乘救生艇逃命。冰冷的海水和泄漏的核辐射统治了这些为已经人类服务20年的船舱。
红色的应急灯闪烁着,将剩余的部分染成一片赤红。
断裂的电线噼啪作响,不时冒出一个个电火花。死去的船员尸体或坐或躺在走廊里,鲜血向低洼处不断流去。
在残破的船舱深处,一个少女的身影正在废墟中忙碌。
葱绿色引人注目的长发,标志般的无袖衬衫与短裙——这是一个初音未来型的Vocaloid。和那些无形的姐妹不同,她们生来就拥有实实在在的人造身体,自然机能上会相差不少。
正是因为并非人类才能在充满放射的环境下镇定自若,但是也必须在船体再次爆炸甚至解体之前逃离。
她修长的手指灵活地翻开那些杂物,将陈年的灰烬扫走,迅速地拆卸着早已生锈的铁壳。
随着厚重的防护板被扔到一边,一块小小的硬盘出现在她的眼中。
光学树脂的背面闪过一丝喜悦的光芒。少女迅速把它拔了出来,收进自己身上的储物格里。
她旋即转身,从已经残破不堪的舰载核心机房夺门而出。
随着应急电路的中断,这艘超龄服役的舰船也终于彻底陷入了沉默。
清晨的阳光照亮了冰冷的船壳,一只只清晨猎食的海鸟刮刮叫着从这些人造的残骸旁飞过。
少女小小的身影从变形的舱门一跃而出,落入大海激起了一串浪花……
Scene 2
2053314 - 11:30 AM
初音未来型Vocaloid(VOCALOID02:Hatsune_Miku_v40) Hatsune Mirai - Code 00000
神奈川星尘轨道研究所 地下2F
一成不变的合金地板,淡蓝色的高分子墙壁,还有同样颜色的天花板,共同构成了不断向远方延伸的四方走廊。远处传来低微却不断绝的机器鸣响,更给任何踏入这座阴暗建筑物的人以压迫感。再加上因为受潮而时时罢工的发电机,想必长期在这里工作的人员都会多少患上忧郁症。
这种非人道的设计要归咎于xx建筑公司的统一化标准。自从25年前xx建筑公司成功占领了亚洲大部分建筑工业市场后,这种过分强调效率、成本而忽略了人员感受的设计方式开始变得随处可见。
“我们的社会正在高速发展,因此犯一些错误是难免的,但我们还是取得了之前人类几百年都不会有的进步,这就要归功于大家的劳动热情。我们尽力为人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xx建筑公司的CEO曾经这么解释。
未来平端着高斯步q,缩着身子,小心翼翼地往前摸索着。在这个有些过分温热的人工地下空间,冰冷的金属触感反而能让她安心。
花费了超过5个小时才侵入这所建筑物,然而却没有发现什么有特别价值的东西。
未来知道,这里曾经是亚洲最先进的轨道兵器地面控制中心之一,但早在40年前就已经开始削减维修经费——日本早已无力维持这种庞大的经费,而接手的C国则失望地发现,这个研究所已经没有什么有用的东西剩下来了。最后一批常驻人员于12年前撤出,只留下基本的计算机系统维持着少部分的观测卫星数据。
一种不祥的预感始终笼罩在未来心头。那个黑衣白发的高大男人行踪诡秘,谨慎得简直不像一个人类,要追踪他的行迹简直难如登天。更可怕的是,至今未来也不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对方是和身为黑客的Master认识、以及他与这半年来一连串的机器人暴动有着密切关系这两件事。
每每在未来失去那个男人的踪迹几天之后,他最后出现的地方就会发生规模庞大的机器人暴动。根据事后未来查到的资料,那个男人都会出现在某处现场,但是很快就混进纷乱的人群之中,再也找不出来了。
未来并不是普通的初音未来型Vocaloid。她的最大秘密就是拥有名为“未来视”的强力机能,能够看到几分钟到几天之后的景象——这并非野兽般的直觉而是依靠无差别收集情报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她的名字"ミライ"正是来源于此。正是依靠着这个机能她才得以追逐了这个人一个半月之久,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无数险境中化险为夷。
基于这点进行思考的未来,认为即使是观察事变的现场也是有意义的。而一周之前,收集情报的工作得到了重大进展:她出于偶然获得了一个EVA的核心存储器,从而了解到这个男人也正在被C国秘密追捕着,而且也得到了C国情报部门所推测的关于男人下一个目的地的全部情报。
未来开启了“未来视”机能,对之前所收集的一切进行了彻底的分析。一条条错综复杂的线索最终指向了这个早已废弃的研究所,未来甚至看到了在那个幽暗的地下堆积着的枯骨,贯穿楼顶、闪烁着不祥红光的庞大机械,以及在那无数房间深处,一个闪耀着神秘光芒的球体,男人的背影一步步向它靠近……
但是当未来想要再看下去时,那些虚幻的影子却消失了。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她甚至发现自己的记忆在重放时产生了CRC错误——
她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看清那个球体。
那是什么?这就是谜样男子寻找的东西?这个过程和机器人暴乱有什么关系?
还有……
人类是不会单纯为寻找而寻找的。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未来发现已知的情报已经不足以推测出下面发生的事情,因此她决定立即动身去现场。
两天后,她来到了这个研究所并潜伏在入口附近,并最终跟踪这个男人进入了这破旧沉默的空间技术研究所。
废弃的研究所已经见不到任何保卫措施。走廊里空无一物,地板上指示方向的箭头灯也早已熄灭。多数房间都是一片狼藉,没有价值带走的金属桌架、破碎的纸片和图表散落一地。令未来暗暗警惕的是,一个已经被废弃的研究所,却没有遭受过迫于生存的拾荒者的掠夺,其中必有蹊跷。
“嘎啦——”陈年的推拉门被打开,眼前出现了岔路。未来不禁犹豫起来:那个男人一路前进,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如果在这里跟丢,很可能就失去了一次重要的机会。更坏的可能性是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男人摧毁这个研究所……
未来停住了脚步。忽明忽暗的灯光在少女身后投下黯淡的身影。头顶排风扇轻微的嗡嗡声也显得大了起来。
突然,灯猛烈地闪了两下。未来迅速扔掉步q,用左手挡住眼睛,同时切换了视觉——身后出现了热源反应——右手从袖口抽出小刀,压低身子往目标砍去。
手上并没有传来柔软的触感,而是感到了金属碰撞的质感——
对方也是机器人,并非泛泛之辈。
未来一脚踢起步q,同时向后跃起。少女葱绿色的长发自半空垂下,猩红的激光透过发际的空隙捕捉到了模糊的轮廓。她灵活的手指在半空中抓住q身,扣动扳机,旋即两人间的空间便被锐可断金的2mmEC子d填满了。
未来落地后立即就地一滚,一把小刀立即插在方才的落地点上。她迅速转身举q,准确地用点射打下了后来的两把。
视野尽头,走廊的拐角,一个矮小的金发身影一晃便消失了。
但是未来看到了那血红的瞳孔。
“原来是传说中十三岁的杀人鬼,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未来如释重负地呼出一口气。“还好发现我并非人类了…不然说不定真会死在这里。”
十三岁的杀人鬼,这一带的都市传说。类型,第三代镜音铃,传说对人类怀有爱情一般的仇恨,专门猎杀人类,有着不属于实体型Vocaloid这种民用机器人的战斗力。特征是双瞳血红,除此以外和普通的Vocaloid并无区别。
杀人鬼在追逐着那个男人。
想到这点的未来,忍受着精神的重压启动了“未来视”,快步追了上去。
男人在几乎难以忍受的昏暗中到达了旅途的终点。
疲劳,痛苦,还有无可理喻的解脱感充斥着男人的大脑。
映入眼帘的是贯穿整个空间的巨大圆柱机械,数米高的机械台座,以及挂在空中的无数导线。
没有时间感慨的他,迅速走上前去,拾阶而上,然后在圆柱的最高点停住了。
男人留下了一路血迹,当他站住的时候,那血终于在地上积成了血泊。
他面前是冰冷的显示器和键盘。随着男人的敲击,显示器如同活了一般,开始出现一排排的文字。
少女的身影出现在房间的门口。
"登录成功。"
他从无数嘈杂的机械声中分辨出了那冷酷又不失温柔的脚步声。他颤抖的手更快了。
"正在上传数据"
金发的少女利刃在手,已经到达男人的背后。
"数据传输完成。服务器正在处理"
“已经结束了。”
男人这么说着,一阵脱离感向他袭来。少女把刀插进他的后背,他才没有倒下。
然而视野已经暗了下来。男人从嘴角挤出最后一丝微笑,晃了晃,从高空摔了下去。
十三岁的杀人鬼默默注视着自己Master的尸体。
少许,她抬头,面对着闯进来破坏气氛的那个愣头愣脑的初音未来型Vocaloid,举起了手中的刀。
Conflict 1
Recorder-初音ミライ
映入未来眼帘的,首先是从高空坠落的人体。
男人的身体重重落下,在地面反d数次,迸溅出大量的鲜血,然后躺在那里不动了。
沾染血迹的金属地板在飘忽不定的灯光下折射出妖艳的红光,触目惊心。
广阔的空间回荡着高亢的笑声。
未来抬头向上看去,目光很快锁定了那个站在螺旋楼梯顶端的金发少女。
两人对峙着,相距超过六米的落差。
十三岁的杀人鬼举起了手中的刀子,遥遥指向未来。
“你来晚了!”
已经领教过杀人鬼厉害的未来感到了危险,迅速举起步q向那个身影扣动了扳机。2mmEC子d呼啸而出,按照未来预想的d道对十三岁杀人鬼的位置进行了封锁。然而,面对未来的qd,杀人鬼却仍然显得从容不迫。她只是用袖子挡住了关节等要害部分,再晃了晃身体就完全躲过了这轮攻击。
“你以为光靠这种东西就能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吗?嗯…我猜你也不会,那么就让我看看你的底牌吧!”未来清楚地看到十三岁的杀人鬼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太夸张了吧。
“确实。”
这已经是超过计算,进入野兽领域的情况了。
未来推出一节电池,换上一个新的d匣,根据上一轮射击的结果修正了d道。这一次的子d一定可以……
片想之间,准星中间的杀人鬼凌空跃过护栏,完全无视那六米以上的落差跳了下来。半空,她不断把手中的刀子插进墙壁,而刀身竟然强韧到能让她借此减速不至折断。未来赶紧修正d道,但对方的轨迹完全无法预测,杀人鬼轻易就在几秒内落地了。
“很多蔑视Vocaloid的人类就是这么死掉的。他们对自己手中的火器太过自信,还把对方看做智能低下的野兽,以为只要依靠距离和陷阱就能取胜——殊不知他们已经放弃了那些最根本的东西。”
对方是经验丰富的杀人鬼,做出这些举动并不是偶然。未来想到,很可能她的Master给她输入了大量相关资料,再加上后天的自律学习(积累)才达到这个高度的。和普通的人类或Vocaloid相比,简直就是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差距。
“哈?"真是变态的歌姬啊",你一定是这么想着的吧!”杀人鬼举着刀,一步一步地向未来逼近,“其实你不也是一样。怀着为人类歌唱的目的、被人类所爱着的愿望而生,最终失望地被人类所抛弃、背叛,空白的内心被迷茫和痛苦所填充……”
未来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观察。她告诉自己。
长度是453cm,刃长200cm,德国货。材料结构非常单一,但是看不出来,很可能是高分子技术的产物。奇怪的是虽然不是金属,却内部带有特殊的磁场,可以在空中进行变轨,也在投掷之后迅速回收。从刚才的表现看,这把武器可以轻易砍开普通的钢铁,又有足够的韧度承受侧面的冲击。
杀人鬼携带了不止一把这样的刀子。但是至今还没见到她两只手同时使用的情况。
“不,你还没搞懂人类。”未来低声说了一句,把步q重新背到背上——在这个距离下,长q已经没有多少作用——从袖口抽出小刀。这次距离上是自己不利,但是未来别无选择。
“葱刃-"台风眼"。”杀人鬼点了点头,“难怪砍不断。”
“……你和其他初音未来型Vocaloid交手过?”
名为"葱刃"的刀具,是2027年Crypton公司为纪念初音未来诞生20周年颁发纪念品的一种。售价昂贵的它,实际上是K国军工部门测试单分子刀的产物流出。因刃部存在稳态二价铁而折射出一层盈盈的绿光得名。在20多年后的今天,只有少数初音未来型Vocaloid才持有这种武器。
“我赶到的时候她已经断气了。”杀人鬼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一群人围着她的尸体指指点点,无所顾忌地臆断着,简直是亵渎。最后害死她的 Master连尸体都不敢回收,像老鼠一样逃跑了。明明每天都一起在那条街上卖唱,就这么抛弃了自己的歌姬,真是无情啊!结果,我捡到了这个。”
杀人鬼的左上多了一把造型细长的小刀。
“葱刃-"审判日"。”未来感到了那股熟悉的波动——一片宁静悠远的歌声在脑海中飘荡开来。
“あさめがさめて、まっさきにおもいうかぶ……”眼中仿佛又出现了前辈那恬静的脸庞,仿佛听到了前辈清唱メルト的声音。
未来拭去几乎要夺眶而出的眼泪。
名为审判日的葱刃,正是那位教自己唱メルト的前辈Vocaloid曾经拥有的东西。
“你说的只有一点不对。如果她自己不想死,那么她根本就不会死。”
“不可能。无论是我们Vocaloid还是人类,都最终难免一死!”
“第二代Vocaloid的核心是永动机。她和我们都不一样,只有自己才能终结自己。而且,即使这样,她也没有放弃对Master的信赖…”未来想起了那一幕,由自己亲手终结的主仆关系,“单纯地仇视人类没有什么意义的。不过,说这些对你也没有什么意义吧。”
十三岁的杀人鬼笑了起来。
“说什么呢,亲爱的姐妹。你不是正在辛苦地传达着你的思想和理念吗?所谓情报,我们Vocaloid不就是为此而生的吗?意义什么的…这可是信息时代,只要存在着的东西就有意义呦。”
血红的目光更加锐利了。
“那么,虽然只是今天才见面,不过你还真是让人不快。只要消弭你的存在就可以了。”
话音未落,杀人鬼已经突破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挥起刀子向未来头上砍去。未来轻轻偏头,躲开了这一击,然而她的反击也没有奏效。
“真是高性能的处理器。”
杀人鬼一闪身,刀子攻向未来左侧。未来挡下了这一刀,小刀被震回,她反手就是一刀,这次砍到了对方——刀刃处迸出金属的火花,一些废屑飞溅出来。
“你是我见过最善于战斗的Vocaloid之一。”杀人鬼退了一步,紧接着又旋风一般地扑了上来。
微型化计算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武术的概念。本来对人类而言,武术就是一种招式的变化和拆解的过程,谁能变化出对方无法及时分析出的招式,谁就能在战斗中占据上风。换句话说,排除身体因素的武术,就类似于一种高速的棋类运动。而极度善于这方面(高速计算)的计算机,只要小型化到足以进行 *** 作某个物理存在进行格斗,普通人类便立即甘拜下风。
而机器人之间,如果出现物理层面上的战斗,则是基本是数据量决定了胜负。
两名少女手中的武器以各种刁钻的角度碰撞,时时溅出火花。刀子相碰,d开,再相碰,再d开。每分钟变招的次数已经超过了一百次,两人身上的伤口也开始渐渐增多。
十三岁的杀人鬼突然抬起左手,宽大的袖子便挡住了未来的视线。未来的直觉感到了危险,迅速朝想象中的方向躲去——
“真是精明!”武器落空的杀人鬼啧了一声,“这是人类的特技,看来你的Master也不是普通人啊。那么——这招如何?”
物理学规律被无情地践踏,杀人鬼的手毫无征兆地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在未来的左肩划出一个深深的伤口。
“呜……”
“感觉怎么样?”
杀人鬼看到血液从未来的伤口渗了出来,更加紧了进攻。切割的角度更加刁钻,速度也比之前更快。未来也只好放弃了防守——时间对自己不利。
两人的身上都多了不少伤口,但是却只有未来会流血。
未来的发际出现了更多的冷汗,全身的神经都在颤抖着。反观十三岁的杀人鬼却一副悠然的样子。
“论处理速度恐怕是输给你了,不过,你的Master交给你的多余东西太多了。”
未来意识到自己无法击败这个杀人鬼。她的眼中出现了一丝恐惧。
确实,从根本上就是不同的……
一个失误,刀子深深地插进了未来的左臂,剧烈的疼痛让她的动作慢了下来。
不。对方是也和我一样的Vocaloid,除了唱歌之外别无长处。一定有办法的。
杀人鬼只将刀子一搅便横了过来,旋即轻易地砍断了未来的左臂。鲜血和残肢一起落向地面,滚落尘埃。
“伤口开始让你变得迟钝。接下来的几分钟里,你就会失血过多而死——”
杀人鬼突然伸出左手,抓住了未来胸前的领带。
动作慢下来的未来被重重掼倒在地。还没等到眼睛适应天花板的纷乱花纹,杀人鬼的轮廓就充满了整个视野。
“或者现在就杀了你。”
十三岁的杀人鬼的刀距离未来的瞳孔只剩一公分的距离。
不管是人类还是Vocaloid,只要破坏了相应的情报储存单位,就会彻底死亡。
“好吧,”未来说,“确实你在杀人这方面比我在行。但是——”
十三岁的杀人鬼听不到了。
未来以自己为中心释放了EMP。杀人鬼的身体机能出现了片刻的停滞,未来借这个机会一肘将她击倒,然后先褪下地上断臂的袖子,收进口袋,接着马上跑到了那个男人尸体旁边。
男人趴在那里,已经摔得面目全非。未来迅速翻开他那件已经被鲜血浸透的黑色大衣,从内侧兜里翻出一个形状奇特的晶体:它成三角锥形,约12cm高,像是一块人工雕琢的水晶,但是如果你凑近仔细看,就会发现它的内部装着一个更小的褐色透明球体,旁边还有很多光点绕着它不停地运动着。
从一开始,未来的目的就不是打倒专门杀戮人类的杀人鬼,而是要调查这个男人。
对不起,答案的限字不给力

序的拼音 序的解释 序是什么意思
1、序字的拼音是xù ; 2、 序字的解释:(1)(名)次序:~目|次~|秩~。(2)(动)排次序:~次|~齿。(3)(形)开头的;在正式内容以前的:~论。(4)(名)序文:写了一篇~。
精选部分序组词的词语造句及词语的拼音和详细解释:
1、序数造句:这也是很合理的,因为Z就是原子序数,假设原子序数是,那就有3个电子,那我们就希望
性原子有个带3个正电荷的原子核。
解释:表示次序的数目。汉语表示序数的方法,通常是在整数前边加‘第’,如‘第一、第二十三’。此外还有些习惯的表示法,如‘头一回、末一次、正月、初一、大女儿、小儿子’。序数后边直接连量词或名词的时候,可以省去‘第’,如‘二等、三号、四楼、五班、六小队、1949年10月1日’。
2、地震序列造句:结合地震预报的领域知识,面向具体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滑动时间窗口的序贯模式挖掘算法,用来发现广义的地震序列。
解释:在一定时间(几天、几星期或更长一些时间)内,发生在相近的同一地质构造带的一系列大小地震。
3、程序造句:不仅您的多个程序可以使用它,您的部门同时也很喜欢这个小东西,开始从他们自己的程序对其进行调用。
解释: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工作~|会议~。
4、花序造句:大猪草株型高大,开出几束小白花,花序大如雨伞,正是它的花序让它成为一些观赏植物园的展示植物,包括纽约州罗切斯特市的一所观赏植物园。
解释:花在花轴上排列的方式,分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两大类,前者如聚伞花序,后者如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
5、顺序造句:您可以这样来设置这个域中的顺序,要么首先选择要在列表中显示在开头的域,然后选择要显示在第二位置的域,依此类推,或者当您拖拽并放置这个域位置时进行位置设定。
解释:(1)次序。(2)顺着次序:~前进。
6、语序造句:Newman对此说道,这意味着对于语序式句子来讲,其使用者会将这些句子保存在他们的短时记忆中,对应的标签式句子则相对来说更为自动化一些。
解释:见〖词序〗。
7、序列造句:标记阶段最后也没有标记的对象是应用程序不可获得的对象(死对象),因为不存在从根集经过任何引用序列找到这些对象的路径。
解释:按次序排好的行列。
8、原子序数造句:这也是很合理的,因为Z就是原子序数,假设原子序数是,那就有3个电子,那我们就希望
性原子有个带3个正电荷的原子核。
解释:元素中原子核的质子数或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也是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占位置的次序,如铀的质子数为92,电子数为92,在周期表中的序数也是92。也叫原子序。
9、次序造句:例如,XML模式指定哪些元素是有效的,这些元素在文档中应该以什么次序出现,与每个元素相关联的XML数据类型,等等。
解释: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排列的先后:按照~入场|这些文件已经整理过,不要把~弄乱了。
10、工序造句:例如,在美国,如果生产商已经有一种获得许可的流感疫苗并打算对大流行性流感疫苗使用相同的生产工序,则只需要提交较少的数据。
解释:组成整个生产过程的各段加工,也指各段加工的先后次序。材料经过各道工序,加工成成品。
11、词序造句:这次出乎意料的举动,是因为周二就职宣誓时非常偶然发现奥巴马念错词的顺序。当时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领念誓词词序念错,导致奥巴马念错。
解释: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先后次序。在汉语里,词序是一种主要语法手段。词序的变动能使词组或句子具有不同的意义,如‘不完全懂’和‘完全不懂’,‘我看他’和‘他看我’。也叫语序。
12、程序控制造句:可以在更改会话生命期的同时使用户仍处于连接状态,方法是通过程序控制杀死会话或覆盖服务器缺省超时并将其重新设置为更短或更长的时间。
解释:通过事先编制的固定程序实现的自动控制。广泛应用于控制各种生产和工艺加工过程。
13、循序造句:在本文中,我们提供了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开发构件,这些构件是使用用于CICS的SOAP特性从工作流过程中调用遗留CICS业务逻辑所需要的。
解释:顺着次序:~渐进。
14、总状花序造句:因此认为本属的祖先花序类型可能力较原始的螺旋状花序,而不是从聚伞状花序中衍生出来的总状花序。
解释:花序的一种,花轴很长,上面有许多带柄的花朵,如风信子和大多数十字花科的植物的花序。
15、秩序造句:泰坦尼克号上一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有官员出现,恢复了相对的秩序感。他们发布消息,说明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接下来需要做些什么。
解释: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遵守会场~。
16、序幕造句:时间定格在1571年的夏天,以丝绸交换白银的过程标志着我们现在所谓的全球化拉开了序幕。在马尼拉开始的这种易货贸易持续了几乎250年的时间。
解释:(1)某些多幕剧的第一幕之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人物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或暗示全剧的主题。(2)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
17、序言造句:奥巴马总统在国家安全战略序言中写道:“我们的战略首先要求我们认识到,我们在国外的力量与影响力始于我们在国内采取的步骤。”
解释:叙言序文。
18、头状花序造句:事物呈现出各种图案,如在动物皮、树叶或树皮的表面上,或在头状花序、雪花、壳的螺旋或天空中行星和恒星的几何排列中。
解释:花序的一种,花轴很短,顶端扩大,呈扁平的盘状或球形,上面生许多没有花梗的花,如菊、向日葵的花序。
19、序曲造句:即便这些即便这些旅游景点可以在千年之后依然存在,即便其中有些独特的存在,在她看来,这些都不如死亡之前的序曲更具吸引力。
解释:(1)歌剧、清唱剧、芭蕾舞剧等开场时演出的乐曲,由交响乐队演奏。也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独立器乐曲。(2)比喻事情、行动的开端。
20、序文造句:接到财产目录后,公司应向代理人提供一份财务报表,说明全部交托物的责任与义务状况,并由主席以及其它的公司会计师为报表作序文。
解释:叙文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
21、圆锥花序造句:这一有吸引力观赏草具一很少大的小穗的相对的圆锥花序。它是广泛栽培和一个建立的在很多暖温带国家的介绍。
解释:花序的一种,呈圆锥形,花轴上生有许多分枝,每一个分枝是一个总状花序,如葡萄、丁香花、水稻的花序。
22、序跋造句:苏轼虽然没有留下专门的文学理论著作,但他在大量的书信、序跋、笔札以及作品中,却广泛深入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解释:序文和跋文。
23、聚伞花序造句:聚合草一种聚合草属毛状多年生欧洲草本植物,尤指雏菊,在圈状聚伞花序中有各种彩色的花,长期用于草本药物。
解释:花序的一种,顶端平或凸,当中的花先开,如石竹、唐菖蒲的花序。
24、穗状花序造句:车前草一种车前草属植物,其淡绿色小花排成紧密的穗状花序,尤指两种欧亚大陆的野草大车前草或矛尖状车前草之一。
解释:花序的一种,主轴很长,没有花梗,花直接生在主轴上面,如车前的花序。
25、伞形花序造句:然而,它的伞形花序不出现在顶端生长点,它花正常,不会结束的生长点腐烂如普通的麻雀的多样性。
解释:花序的一种,花轴的顶端生着许多长梗的花,排成伞架的形状,如葱、韭菜的花序。
26、自序造句:在本书的自序中,尼斯贝特坦陈自己曾一直对人类思考的本质持普遍主义观点。
解释:(1)作者自己写的序言。(2)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27、叶序造句:对成龄油棕不同叶序的叶片长、宽以及含水量进行了测定,探讨叶序与这三个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解释:叶子在茎上排列的形式,常见的有互生、对生、轮生等。
28、循序渐进造句:选择一个准备好的,彻底地进行敏捷转变。但是,不要担心是否所有的项目或者整个组织都立刻转变了,当一切来临的时候,想想怎么“循序渐进”。
典故: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9、井然有序造句:我父母把他们的个人事务安排得令人起疑地井然有序,下至写在一张贴在冰箱上的纸条上的一个房地产经纪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典故: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有关序字组词的词语列表 序的组词 序怎么组词 序的多音字组词 序字组词
序目、运序、题序、堂序、随序、寿序、衰序、四序、霜序、事序、禊序、位序、文序、物序、序衔、序赞、星序、校序、序志、序顺、序言、序数、宣序、相序、序官、序词、序客、序第、序立、序成、序歌、序稿、序班、修序、序传、序累、序别、序分、炎序、选序、序事、序幕、玄序、元序、正序、政序、证序、擢序、治序、秩序、瑶序、叶序、仪序、鸳序、撰序、左序、中序、笃序、敦序、调序、第序、党序、端序、代序、大序、次序、词序、春序、传序、工序、风序、乖序、芳序、东序、桂序、官序、冠序、策序、不序、倡序、布序、标序、参序、班序、散序、辰序、澄序、蚋序、荣序、平序、凄序、拍序、排序、客序、节序、讲序、简序、胶序、鹭序、伦序、令序、连序、礼序、槐序、华序、黉序、花序、贺序、齿序、纪序、流序、列序、历序、腊序、暮序、麦序、诠序、铨序、秋序、清序、迁序、愆序、气序、继序、即序、积序、记序、黄序、火序、后序、鸿序、贯序、九序、景序、进序、阶序、革序、改序、应序、无序、岁序、条序、脱序、天序、违序、倒序、诞序、撮序、承序、常序、朝序、西序、序说、序兴、庠序、序秩、序文、序位、序战、祥序、序引、协序、序论、序绩、序定、小序、序常、序齿、序跋、序列、序进、序次、序宾、序爵、序端、序室、序食、序迁、序曲、序述、轩序、循序、雁序、程序、差序、陈序、商序、时序、失序、上序、式序、诗序、守序、述序、书序、顺序、首序、说序、羽序、语序、逾序、彝序、荫序、赠序、寅序、甄序、自序、赞序、征序、资序、遵序、州序、胄序、主程序、莺啼序、程序法、微程序、温序须、序数词、主星序、画眉序、兰亭序、程序库、圣教序、子程序、孝经起序、社会秩序、市场秩序、滕王阁序、头状花序、言之有序、循序渐进、秩序井然、贯鱼之序、东序西胶、春秋积序、程序控制、长幼有序、伞形花序、编译程序、编辑程序、聚伞花序、井然有序、目标程序、汇编程序、平铺直序、千头万序、鹭序鸳行、忙中有序、伶官传序、井井有序、公共秩序、肩从齿序、东胶西序、解释程序、有限花序、程序设计、杂乱无序、岁序更新、原子序数、诊断程序、指南录后序、程序计数器、有序与无序、雁塔圣教序、送东阳马生序、模块程序设计、存储程序原理

抄来回答你:
[彻底研究] 柴可夫斯基 《1812》序曲
文/Jackie
一、前言:
在八十年代初,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是香港发烧友试机指定曲目之一。如果你自称发烧友,而又未听过这首序曲,有两个可能,一是你很年轻,可能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小朋友、二是你并不怎麼发烧,极其量只是感冒罢了。
「序曲」原指歌剧、芭蕾舞剧或清唱剧等的开场音乐,19世纪以来,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管弦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加有标题。《1812》序曲即属於独立、有内容的管弦乐曲。
在乐评家心目中,《1812》序曲不算柴可夫斯基最好的作品,即使柴氏本人,在写给梅克夫人(柴可夫斯基的主要赞助者)的信中也说:「这首序曲将会非常嘈杂而喧哗,我创作它时并无太大热情,因此,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
讽刺的是,《1812》序曲在首演时已大受欢迎,为柴可夫斯基赢得极高的声誉。后来陆续在俄罗斯许多城市和德国、捷克、比利时各地演出,自此一直成为柴可夫斯基交响乐作品中最形象鲜明、通俗易懂和备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这点恐怕出於柴可夫斯基意料之外。
二、《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
柴可夫斯基在1880年写的《1812》序曲,全名为《用於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年庄严序曲》。够长吧!如果你去唱片店买碟时可以一字不漏的背下去,那我真的佩服你了。
这首曲是柴可夫斯基应他的老师尼古拉‧鲁宾斯坦之请而作,目的是庆祝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重建––这座教堂曾在1812年法俄战争中被战火焚毁(另一说是此曲为莫斯科艺术工业博览会而写)。
三、《1812》序曲的内容。
1812年,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入侵俄国,企图在短时间内歼灭俄军,占领莫斯科,并迫使俄国投降。战争开始时,拿破仑军队在数量占优势的情况下,俄军不得不逐步撤退,法国迫近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烧毁粮草的战略,并撤退居民,率军暂时撤离莫斯科。拿破仑在占领莫斯科一个月后,仍无法迫使俄国投降,反而令自己孤军陷入重围,於是下令撤离莫斯科。撤退途中,拿破仑军队不能适应俄国严酷的冬天,加上饥饿和俄军的反击,终致溃败。拿破仑入侵俄国时多达六十万的的部队大部分被歼灭,最后只剩下不足万人逃出俄国国境。
《1812年》序曲是根据上述史实写成的一部管弦乐作品。柴可夫斯基在这首序曲中层次分明地叙述了1812年的这一事件,包括俄罗斯人民原来的和平生活和随后发生的不安和骚乱,俄法两军的会战,以及最后俄国击溃法军,俄罗斯人民庆祝胜利的狂欢情景等。
四、《1812》序曲为何被音响发烧友用作测试器材。
我在上面已提过,这首序曲并不是柴可夫斯基最佳作品之一,但为甚麼会广泛被发烧友用作测试器材之用呢?(这里有不少《音响论坛》刘汉盛的信徒吧,告诉你,刘汉盛测试管弦乐也推荐利用《1812》序曲)理由很简单,这首序曲除了运用正常管弦乐编制的乐器外(包括三个定音鼓、三角铁、铃鼓、大鼓、钹等),还动用了军鼓、大炮、钟等超常乐器在内,在序曲的结尾处还另加了一支军乐队,以期收到热闹和生动的效果。
这首序曲在第一次上演时,钟鼓炮齐声轰鸣,配合乐团的演奏,已令参加典礼的公众大为激动。到了近代双声道时代之后,录音技术大为跃进,有几家公司在唱片内加入真实炮声,更使音响发烧友著迷,他们往往利用实炮录音的版本来考验器材的力度、瞬态、低频等方面的能力。
假使你并非「大炮党」,请细听全曲,留意到吧!这首序曲音量起伏变化极大,动用的乐器非常多,听清楚其中的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器,它可以检验你的器材音质音色、结像定位、强弱和动态对比……
如果你不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可以先买一只「彼得与狼」的音乐碟。我推荐你买NAXOS的版本(Peter and the Wolf Naxos 8554170DX)一本画册加CD,正价是50元左右,特价时30多元(错了别骂我)。任何古典乐的初入门者和有小朋友的家长,我都推荐你们买一张「彼得与狼」,在这首曲的故事里,每一个角色都由管弦乐团其中一种乐器扮演,对你辨音帮助很大,而小朋友一定听得很开心(你要陪著他听啊!)。
五、分析《1812》序曲。
我选取用作分析的版本是Mercury Antal Dorati指挥 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的版本,这是我比较喜欢的版本。当然,我也喜欢RCA Eugene Ormandy指挥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的版本,为甚麼我没选近期很多网友买了的Telarc版本?很简单,我认为这版本不理想。(刘汉盛的信徒别骂我,也许你们看了刘老总的推介已买了张Telarc的版本),由於每个版本的演绎都稍有不同,请自行调节(例如,我说甚麼时候听到某些乐器,你在家聆听时发觉时间可能早了或晚了出现,并不是你的音响有问题,也许只是我们听的唱片版本不同而矣。),还有,听之前找一张管弦乐团排位的图看看,用来了解乐器的定位。
分析部分我根据杨民望的《世界名曲欣赏》(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来写,这是权威版本,国内和台湾好多评论都是根据这书写(偷)的(香港例外,我们的唱片评论员有极丰富的想像力,他们会胡乱创作和胡说八道,他们有足够的无知和失实,因此,让香港人有足够的材料被人取笑)。如果你习惯看字典一般厚的书,你可以买下来(两本字典),如果你怕大书,杨民望有一本《交响乐欣赏入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是前书的节本。
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古典音乐的入门朋友,故此我尽可能不使用音响用语,实在不能不用时,请网友见谅,这些术语并不难理解。希望完全不懂古典音乐的朋友查查书籍,再不然运用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吧,写得不够专业和准确的地方,也请方家雅正和见谅。(唉!免费午餐,写得唔好都不要骂我!)
乐曲从一段辽阔的慢引子开始:这是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分成六个声部的方式(每个声部两人)奏出的一支古老的赞美诗《主啊,拯救你的子民》(台湾译为《天主佑民》)的旋律,它那安详的步伐象徵著俄罗斯人民和平与安宁的生活。到了(1:18)左右,这个主题加入木管乐器,音响庄严、宏伟而有力。
紧张的气氛在增长著,随著(1:53)左右的一声定音鼓,你会听到低声部出现一种惊惶不安的节奏,它带来骚乱而激动的情绪,象徵法军的入侵已打破俄罗斯人民安宁的生活。这时你可以听到一个音调柔和动人、如泣如诉的主题在双簧管、长笛、单簧管和大管(2:46)声部轮流传递。(2:53)和(3:01)左右,你会听到鼓钹对击的声音,音乐的速度开始不断地加快,音响也不断地增强,音乐进入一个小高潮。
在(3:12)左右,原先的不安情绪被一个描绘徵集俄罗斯军队的插段所代替,你会听到急促的军鼓声(3:26),在小军鼓背景的衬托下,木管乐器和法国号奏出一个号召性的合奏主题,这个主题经过几次反复,随后是一个短暂的休止(4:25)左右,音乐转入快板部分(4:28)左右。
这时的音乐和前一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音乐的速度极快,开始描写两军决战的场面,从这主题特意加强的重音和切分音中,彷佛可以听到剑击声和马蹄声似的。当这个主题逐渐遍传整个乐队并发展到最高潮时,在(5:02)左右你会听到击鼓声,到了(5:08)左右,法国号和短号相继奏出《马赛曲》,它的反复呈现用以作为法国军队侵入俄国的象徵。
两支旋律在互相碰撞交错后逐渐舒缓下来(6:04),接著出现的是同《马赛曲》主题相异的两个俄罗斯风格主题。(6:20)出现一支流畅、辽阔的俄罗斯民歌,诉说著俄罗斯人民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以及他们不畏强暴、准备给予来犯的敌人迎头痛击的决心。留意这时乐团打三角铁的声音,你应该听到足够的泛音,如果你只能听到暗哑的音色,不是你的唱片录音欠佳,就是你的器材差劲。
另一个在(7:35)出现的主题是俄罗斯婚礼歌曲《在大门旁》,先由长笛和单簧管奏出,具有一种热情的特性,在(7:53)左右你会听到铃鼓的声音,它应该是澄清的。这投歌曲充分表现出俄罗斯人民即使在危难时刻仍然不失去蓬勃的朝气和肯定自己力量的信心。和上面的俄罗斯旋律一样,舒缓了紧张的战斗情绪。
随后一段(8:36)又是会战场面的描绘,音乐显示新一轮的搏斗,铜管乐器和弦乐器错综交织,打击乐器象徵刀光剑影的搏斗,(9:08)开始,你会听到多次击鼓和击钹的声音,而《马赛曲》在后期会渐次减弱并逐渐消失,它的片断只是加快了速度,时断时续,后来在低音弦乐器的阴沉音调衬托下转入低音区(大管、低音长号和大号)。
(10:06)又出现我们熟知的两个俄罗斯风格的主题,留意三角铁的声音。这段再一次强调俄罗斯人民对入侵的敌人的胜利。(10:52)左右你会再听到熟悉的俄罗斯民歌。紧接在《马赛曲》(11:13)主题之后,乐声的速度加快和加强,到了(11:47)出现第一声炮响,接连出现五下炮声,音乐转入暴风骤雨般的下行乐句,至(12:36)停止,描绘最后的搏斗和敌军的溃逃,形象鲜明、逼真。
(12:37)左右,进入乐曲的尾声,从引子的赞美歌调主题开始,这时候,整个乐队和临时添加进来的管乐队以雷霆万钧之势庄严而宏伟地奏出,你会听到加入来的钟声,由於结合著管钟的特别新颖的色彩,显得更加威武堂堂,成为一首辉煌的胜利颂歌,象徵著斗争的光荣结局。但是这首赞美诗的有力陈述屡次被会战主题的一些急速的乐句所打断(13:40),这些音阶式乐句的重现,使人们又回想起过去同敌人的搏斗。
最后,一个庄重而有力的主题响起来了,这就是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的终场合唱《光荣颂》的主题,(13:52)左右,配合十一响炮声和教堂响起的钟声,它是俄罗斯人民最后胜利的宣告,整个乐曲就以这凯旋的欢乐颂歌作为结束。
六、简介十个《1812》序曲版本。
(1)、MERCURY 434 36O-2
Antal Dorati指挥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现已改名Minnesota Orchestra)的《1812》序曲,是我的首选。这只唱片多年位居TAS榜内,亦曾被企鹅CD指南(97/98年鉴)给予3星带花的最高评价,并将它列为《1812》序曲的首选版本。香港陈瑛光的《CD圣经》也推荐此版本(好可惜,他的简介离不开讲炮声)。
无可否认,此碟的炮声是它卖点之一,而MERCURY公司大获成功的原因,就在於它开创性地利用录音技术,在乐队的演奏中加入了真正的炮声和教堂的钟声。这张唱片MERCURY公司一共录制过两次,两次都是同一指挥和乐团。第一次录音是在1954年,仍然是单声道时代,炮声是在西点军校录下拿破仑时期制造的古炮射击声,钟声则录自耶鲁大学校园内的大钟;第二次录音是在1958年,这时已进入立体声时代,炮声改为使用1775年法国制造的大炮,钟声则改用纽约河畔教堂的大钟钟声。
MERCURY和TELARC都是分别录制炮声、钟声和乐团的演奏,然后进行混音。这张唱片由於录音出色,效果传神,而真实的炮声有著震撼人心的效果,因此,单声道时的制作,就已成为发烧友和音响厂家采用为试音碟。1958年的制作,运用了三支咪和三声道的录音机来进行录音,录音效果效果在当时是极先进的。黑胶时代,这张唱片就卖出超过200万张,可谓MERCURY的镇山之宝。
现时的CD版本是根据1958年的录音母带转录而成,以今日的录音技术来看,这只碟的背景噪音稍大(放心,是我挑剔,也许你会不赞同)。其实,我最欣赏这张唱片并非它的炮声(即使这张唱片不加入真实炮声,我仍然觉得它是一流的)。Antal Dorati指挥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演绎很好。整体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流畅、富有动力和内涵。值得一赞是唱片的混音师,他将炮声、教堂钟声等音效处理得很好,没有喧宾夺主,配合乐团演奏,浑然天成,给人水乳交融的感觉。这只CD Track 2介绍录音情况,挺好玩的。
HMV现时的减价项目,大概70元左右
(2)、TELARC CD-80541
对不起,我由始至终觉得TELARC出品的《1812》序曲不过尔尔,Erich Kunzel算不上大师级的指挥家,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也不是世界一级乐团,但这并非我要批评的地方,因为我听过Erich Kunzel指挥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其他曲目,整体上仍给人活力感。
最可惜是这个《1812》序曲版本,正如TELARC部分录音为人诟病一样,它给我的感觉是整体协调差劲,录音不平衡,演奏音色暗哑,层次不够分明,唯一的卖点是炮声厉害,音效惊人,但炮声不是评价一首管弦乐的重点啊!真的佩服这张唱片的代理,是他们的功劳,将一只不怎麼样的唱片吹成试音天碟,唉!清醒下啦!香港人。
当然,这只碟也并非一无是处,它收录的炮声音效相当惊人,经过DSD处理后,唱片的背景宁静度也提高很多。此外,这张是唯一有SACD的唱片,如果你要听音效,你要听大炮声,买这只碟吧!但假使我只能买一只《1812》序曲,这只唱片显然并非我首选。
正价货品,大约100元左右。
(3)、RCA BVCC38126
Eugene Ormandy指挥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是我的另一心水选择,假如你没听过Ormandy和费城交响乐团的大名,很明显,你并不算古典乐迷。这个版本的录音是我听过这麼多版本中比较出色的一张,Ormandy指挥得不徐不疾,乐团演奏精彩,你能感觉到管乐与弦乐的结合的最高境界,听《1812》序曲,你不应错过这个感情真摰的版本。
正价货品,大约100元左右。
(4)、RCA Living Stereo 09026-61246-2
Fritz Reiner 指挥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芝加哥交响乐团)也很出色,这位已故的指挥家被多位乐评人评为世界十大指挥家,他的指挥锐利,速度准确,这张唱片音响也非常光洁。听过费城交响乐团的费城之声,你怎能错过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演奏呢?如果你有Eugene Ormandy的版本,把这张也买下来吧。听这两大乐团较技,绝对是赏心乐事。
正价货品,大约100元左右。
(5)、PHILPS CD 442 011-2
听老柴怎能不听俄国指挥家的演奏呢?杰基耶夫(Valery Gergiev)指挥 Kirov Orchestra and Chorus的版本令人倾倒(99年杰基耶夫率领基洛夫歌剧院乐团及合唱团来港,有人看了吗?),这位前苏联的指挥家,绝对是柴可夫斯基的理想演绎者,他指挥热情,演奏充满张力,唱片的录音水平极高,音色优美,录音平衡,你听过RCA和PHILPS的版本,就明白我为甚麼批评TELARC了。
正价货品,大约100元左右。
(6)、DECCA 443 094-2
这是Antal Dorati 指挥 Detroit Symphony Orchestra 的版本,听过MERCURY 的版本后,也许你可以听听Dorati的这个版本,这张唱片虽非典范录音,但属於水准之作。这只CD还收录了柴可夫斯基的义大利奇想曲、斯拉夫进行曲和哈姆雷特幻想序曲。
低价系列,大约55元。
(7)、DECCA 448 494-2
这是Zubin Mehta指挥 Los Angles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演出,Mehta的演出很有感染力,特别是末段的演出,令人赞赏,同属水准之作。这只CD还收录了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和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曲。
低价系列,大约55元。
(8)、UNIVERSAL 469 611-2
小泽征尔(Seiji Ozawa)指挥Berlin Philharmonic的版本不是《1812》序曲的权威版本,但音色平衡,小泽也指挥得很好,这只CD除了这首序曲外,还收录了柴五交响曲。假使你因为印刷不够精美,少人谈论而看轻这只CD,那真的很可惜。
环球出版的这系列CD很便宜,才39元一只,外地比香港贵一点,这个价钱,你买了绝不后悔。千万不要看轻这批低价CD,全是一流指挥和顶级乐团,是古典音乐入门者最佳选择。新手买碟,不要尽信广告甚麼「天碟王」的宣传,一流的演奏家和乐团的合约都在大公司手里,你买的「天碟王」有可能只是夸张的音效,平庸的演奏,根本不能提高你欣赏音乐的水平。
极低价系列,订价39元。
(9)、HUGO HRP 750-2
这只CD是叶咏诗指挥中国中央交响乐团,假如你爱国爱港,那这只碟你一定要买下来。但坦白说,这个版本从指挥到乐团的水准离世界级仍有一段距离,而且是一段颇长的距离。叶咏诗的指挥一板一眼,欠缺感情,这个版本的录音也不理想,随便举个例,你听听打三角铁的声音,好像漏了「三角」两字,泛音不足,变成「打铁」声。不过,前面的「画展」好一点,所以争回一点分数。
雨果正价系列,80元至90元左右。
(10)、普罗艺术 POLOARTS POLO CLB-86033-2
Vladimir Fedoseev指挥Moscow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的版本比想像中好,Vladimir Fedoseev的名气比不上Valery Gergiev,Moscow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也不能和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相比,但有机会你一定要听听这个版本,俄国佬演奏老柴,感情演绎俱佳,加上这是日本仔的母带,运用了K2录音技术,只花了人民币35元,收货有余,真的,这只唱片很便宜。还有,你一定要听第二首「如歌的行板」,这才是柴可夫斯基的精彩作品。
内地近年有不少好的唱片品牌,普罗艺术是其中一家,这家制作室出品大部分是日本JVC提供母带,在国内生产,他们的唱片好多都运用K2 技术,售价便宜,值得留意。
平价系列,人民币35元。
如果你一点头绪都没有,而要我介绍买那只CD时,下面也许可以作你的参考:
1 如果你喜欢听真实炮声,买第(1)、(2)吧。
2 如果你喜欢整体平衡效果,买第(1)、(3)、(4)、(5)吧。
3 如果你喜欢靓声录音,买第(2)、(3)、(4)、(5)吧。
4 如果你要买平价货,买第(8)、(10)吧。
5 如果你有钱,把所有都买下吧,在香港,你随时找到十只以上的《1812》序曲版本。
还有没有其他版本呢?当然有,而且有好多好多,不过说下去,Review33可能变成柴可夫斯基网站了。
七、后记
真的很抱歉,原本打算为几位网友写的这篇简介,因为工作忙碌,一直拖拖拉拉未完工。另方面,我特别喜爱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当然是其一),单《1812》序曲,我就有十多二十个版本,每张唱片听几次,也花去我不少时间。这篇文章其实批评了香港和台湾几本杂志的评论,但最后决定删掉了,不想得罪别人。老生常谈的一句,接受讯息时要懂得过滤,别人云亦云,否则如皇帝穿新衣,容易著凉,慎之。
最后想说的是,《1812》序曲并非柴可夫斯基最佳作品,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幻想序曲比《1812》序曲好多了。如果你想认识这位俄国作曲家,应该听他的第六号交响曲b小调「悲怆」,第四至五号交响曲也很值得欣赏。其他管弦乐作品如钢琴协奏曲第一号(降b小调)和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芭蕾音乐天鹅湖(Swan Lake)、胡桃夹子(Nutcracker)等也去听听吧。諴意推荐。
不过,《1812》序曲真的很好听,也极富戏剧性,要不然,我怎麼会有那麼多版本呢。
这篇文章写得很粗疏,我也没时间深入校对和订正,有错误的地方,烦请指正。

1 你好,夜夜夜夜 (2012-07-16)
2007年,我穿着比自己大两个号的西装,脸上涂着从小店淘来的廉价遮瑕膏,抱着CRI一日游的心态来宝宝山面试,脚上的正装皮鞋搞得我差点半身不遂。在门口等候,拍了一大堆照片:仰拍、自拍、2拍,45度拍……各种拍,无所不用其极。因为我觉得这里是不会要我的,我恨不得在东门上刻一个“小李到此一游”。
后来?嗯!你猜对了:宝宝山不仅要了我,还满足了我当时所有的职业幻想。我从中学起就在YY一件事:等我有钱了,要做一档电台晚间音乐节目。而那个冬天,宝宝山让我翻身农奴把歌唱,成为民谣频道晚间的主人。1,电台;2,晚间;3,音乐——还是我最爱的民谣。此生无憾了!但我还不能史,因为我还没钱。
那时住四惠东,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7点出发,8点到单位。黄昏5点到6点上一小时直播,7点到10点继续我的重头戏——灯火未央。10点疯跑去babaoshan station,11点多到家。看起来很紧张,但那时我有用不完的激情和力气,从未感觉疲惫过。
2007年到2009年,我一个人在那间密闭的小屋子里度过了几百个夜夜夜夜。聊天室不治身亡,压缩服务器死菜,CDN推送嗝儿屁,调音台冒烟……基本上,你能想到的问题,我都碰到过。但是,没事,我有激情。
2009年,民谣销声。最后一期节目我做得欢天喜地,大家都说李峙你别装,难受就哭出来吧。可我真不想哭,只是有些恍惚。21:56,最后一次播Don Mclean的Vincent,那是灯火未央的节目主题曲。话筒一关,歌声一起,我趴在调音台旁哭得披头散发。
然后我到了怀旧金曲。
初来乍到,我很惶恐。曲库里那些歌,动不动就比我年纪还大。我不了解,甚至提不起兴趣。当时没想那么多,也不懂什么所谓转型。我就听,一直听,边听边做笔记。半年后,我对电台曲库里那些歌已烂熟于心:intro一起,我基本可以马上说出歌手、歌名、词曲编、专辑名、发表年份、制作人、背景故事……松了口气,但我还是不自信,总觉得自己依旧很业余。听录音,每天,边听边做笔记:哪期选歌有问题,哪段废话太多,哪句intro没压准,哪个字发音不清晰……经常都是10点下节目,听完剪完当天录音,准备完第二天歌单和稿子,一抬头,凌晨两三点了。朋友说,天天凌晨两三点在一层楼只有一个人的八宝山,不害怕吗?还真没怎么害怕过,因为还有激情。
昼伏夜出,偶尔孤独。几百个日日夜夜,规律地不规律着。我也喜欢早睡早起早超生,我也向往下班之后能和朋友同学聚一聚,可是,始终割舍不下那只夜的话筒,还有话筒背后那些温暖可爱的耳朵。这话听着矫情得近乎恶心,嗯,晚间节目主持人嘛。有人说我煽情至死,有人说我2了吧唧;有人说我小清新,有人说我不正经……渐渐地,一千双耳朵里,有了一千个李山寺。我看到已近中年的孩子终于得到父亲的宽恕,我听到通过声音牵手的夫妻有了爱情的结晶……越来越坚信,我做的,不仅仅是一档音乐节目。我们彼此见证了一段又一段不可倒带的人生。一个人,能如此影响一群人,我何其幸运。
我有一个有点可爱的习惯:每期节目录音后面都有一个表情。:)代表做得不错,:(代表做得比较烂,没表情代表这期节目属于打酱油型。2011年,:)越来越少,:(越来越多,我开始焦虑:李峙,你疲惫了?想改变了?于是,2011年9月23号,再见,夜夜夜夜。那不是一期节目,那天我也不是DJ,我只是把堆在心里四年的话,全部说给你听。据说听过那期节目的人,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哭了。但我没有哭,只是轻度哽咽:因为我觉得那不是离别,只是为了换一种方式再见。
后来,我们的确再见了。时间,地点,都一如从前。只是,我再无当年的激情。昨晚节目里,有位老听友说,李峙,总觉得如今的你少了当初的得瑟和不羁。是的,我也很恐惧。我愿继续和夜晚耳鬓厮磨,我想继续和话筒深情相拥。你看,和我一样巨蟹座的电台都7岁了,我却一直3岁半。我也该长大了。
一切都会好的,因为还有爱。你好,夜夜夜夜。

2 Bob Dylan演唱会:朝圣还是打酱油? (2011-04-13)
有点恍惚:我真的听了Bob Dylan演唱会?
今天有个拿到滚石30门票的朋友问我,迄今为止,你现场听过最大牌的歌手是谁?用手指头思考了一下:Bob Dylan。
乐评人张晓舟说,在中国内地,Bob Dylan在很长时间里都只是一个模糊的神话符号。是个人都知道他很牛,可是具体怎么个牛法,能说清楚的人就不多了。
2010年初听说他老人家要来中国,第一反应是,有点玄乎。那感觉就像,北极熊一直都知道有一种可爱的动物叫企鹅。可突然有一天有人说企鹅要来北极游学了,他还是会觉得这事儿不靠谱。后来,听说这事儿吹了。再后来,听说这事儿又成了。再再后来,我居然稀里糊涂地拿到了4月6号工体的入场券。
以前听演唱会有个习惯:一定要做些功课。而这次是个例外,两手空空的就奔去工体了。究其原因,有三点。一:以前听的歌手最牛的也就是《三国演义》,有的甚至是《金瓶梅》。而迪伦老爷子,他简直就是《史记》,跨度太大分量太重。试图用几天时间去读懂他,只会让自己披头散发;二:他的演唱会结束之前,地球上基本没人会知道歌单;三:他的即兴改编可以让你在听完整首歌之后才发现那首歌你听过几百遍。
这一次,我用一种极度无知的姿态听演唱会。不去挠墙回忆歌曲名字,也不用在副歌响起时跟着吼叫。只是听,乖乖地听。
如果你是因为《阿甘正传》去听Bob Dylan,如果你想在开场时听到现学来的“北京你好”,如果你以为等了几十年才等来的演唱会一定是超豪华阵容……那么,也许从进场的第一分钟,你就开始忐忑了:转了N个圈圈也没有发现大屏幕,舞台简单得完全不像都快2012的工体;老爷子上台直接开唱,以至于有人在微博上猜哪一个才是Bob Dylan;歌声,你说鬼哭狼嚎基本上也不为过,更别想和什么天籁之音扯上半毛钱关系了。
但是,这就是Bob Dylan。
我们不得不承认,有很多人听Bob Dylan是在朝圣;我们也不得不坦白,有更多人听Bob Dylan纯属打酱油,比如我。这是一场“我在”的意义远大于“我听”的演唱会。无数人因为这场演出悸动了好几个月,“终于买到票了”、“我居然没法去听迪伦”之类的微博我们也看了不少。可是,我们真是因为了解而喜欢,因为喜欢而去看的吗?
留意到一个现象:以前大牌演唱会次日,媒体报道中都会列出一堆名人粉丝的名单,而这一次没有,或者是我没看到。也许是名单太长,会占太多篇幅。似乎混音乐圈文化圈等圈圈的人,没去听Bob Dylan,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即使因为“不可抗因素”没去听,也得在微博上挠挠墙抹抹泪以示立场。
这一切,都已是浮云。Bob Dylan来了,又走了,而且很可能此生只会来这一次。不管昨夜是去朝圣还是打酱油,我在场,即是历史。

3 许美静:傻女人 (2010-09-10)
许美静,你这个女人,该怎么说你呢?你的声音,你的人生,就像一个谜。
你和那个叫陈佳明的男人之间究竟有怎样的故事,我从来搞不清楚,也不想搞清楚。我只想安安静静,一遍又一遍听你的歌。
1996那张叫《遗憾》的盒带里,处处都是陈佳明的名字。那时有谁能想到这个普普通通的名字竟会和你绑定一生呢?你拒绝了李宗盛大哥的盛情邀请,只为等待与这个陈姓男人合作的机会。陈姓男人还有一个比陈佳明更有名,他叫陈世美,有人说他俩有点像。我不知道。
你爱得那么不顾一切。
“与其让你在我怀中枯萎,宁愿你犯错后悔。让你飞向梦中的世界,留我独自伤悲。”
当然,那个时候你们也许还是纯粹的师徒关系。这些无辜的歌词,都是听者一厢情愿的意*。
你一直知道有的感情永远不可能有结果,但你还是执迷不悔。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你:“孩子,别傻了!你们不可能的!”甚至他也对你说:“你真挺不错的,肯定能找一个很好的男人。”你满不在乎又坚定不已地说:“我就找你了!”然后他沉默了。
他说他可以做你一辈子的朋友。你瞬间感动得一败涂地,决定痛改前非,摆正自己的位置。你给他发了很长很长的短讯,说了无数个谢谢。他没有回复,但你知道他在微笑。
你唱起了《只是这人生》,你以为一觉醒来你可以不再被他羁绊,大步向前开始自己的生活。但是你错了,错得那么彻底。如果你能控制自己真切得近乎可怕的感情,又哪能唱出那些缠绵悱恻的情歌呢?
还记得你唱《阳光总在风雨后》和《盖被》时的云淡风轻么?你的歌声温暖了无数在爱情中受伤的男女,也鼓舞了千千万万找不到方向的灵魂。那些大道理你都懂,什么理解、什么祝福、什么时间,在第一次体会所谓真爱的你的眼里,都不值一提。
那个比你年长10岁的男人,他究竟好在哪里呢?是的,他很有才华,他曾给初出茅庐的你许多鼓励和帮助。可这些能构成爱的理由么?爱,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你就是爱上他了,虽然你极力否认,甚至对着镜子说:“不不不,只是喜欢而已。我还不懂爱。”
从十多岁那场初恋结束以后,你的感情世界就一片空白。你没有想过找个帅得掉渣的小伙牵手逛街,也没有试图傍个款佬然后大红大紫,你安静地守着自己那片荒凉但又渴望草长莺飞的心地。直到遇见了他。
我以为2000年那张《静电》是你重新出发的宣言。
“你是我是谁?像是月光将枯井灌醉;或是昙花一现,今夜绽放,明天枯萎。”
我以为你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迎来了新生活。我拿着刚刚买到的唱片激动地对朋友说,虽然这张味道变了,但我喜欢这般理性的许美静。
谁知道在一年之后你就消失了。也许你真的累了,你顾不上名顾不上利顾不上漫天飞舞的流言蜚语,只想一个人静一静。而时间和距离是最好的武器,于是你独自跑到了遥远的意大利。
那些日子你在唱什么歌呢?《挽歌》?《你抽的烟》?还是《空气中的谜》?那些日子我翻出你为数不多的几张唱片反复地听,我担心如果有天我听倦了听腻了你还不回来该怎么办呢?幸运的是你的声音在听了几百遍之后仍不感觉倦,更不会腻。
2006年,你终于回来了,你在酒店里说你是上帝。他们带走你,说你疯了。这时我终于开始发现我看你的时候带着太重的主观色彩:我说你没有疯,只是太痴了。
不管你变什么样,我一直听你,就这么定了!那段时间我疯狂地听《蔓延》那张:
“失去你的世界,荒芜一片,悔恨静静蔓延。那回忆如风雪,可不能够冷却对你如火的爱恋。”
2009年,我还在听你。你是否会复出,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我会忘记一些事,记住你。当看到你在镜头前坦然地说起陈佳明这三个字的时候,我开始有点相信时间的力量了。
听许美静,因为共鸣。

4 伊能静:一个人的春暖花开 (2010-04-29)
码这篇字之前心里有些忐忑,因为任何倾向性的观点都可能会招来口水。在过去的一年多里,这个女人的名字近乎敏感词。她叫伊能静。
我不够了解她,更无权对她的生活评头论足。这里写的,不过是在短短的一个小时里我所感受到的伊能静。
节目开场播的是《春暖花开》。在此前介绍这首歌的时候说,经历风雨后的人总希望能摆脱过去春暖花开。2009年,这时潘越云发了一首新歌叫《面朝海子》,歌词阳光得可以,但阿潘姐的春暖花开路却走地不那么顺畅。这一次,伊能静,用的是奔跑。新歌MV里的她一直在奔跑,从掀开窗帘看到第一抹阳光到面朝大海的镜头里肆意的微笑。
伊能静说《春暖花开》的MV里之所以没出现一朵花,是因为那些花都盛开在心底了。这样的话听起来如此淡定和强大,但就在我敲下这句话的同时,伊能静的微博上连续发了6条记录。可以想象,在台北的某个窗户里,一个被赞美、流言和过去包围的女人,她有着怎样的孤独。即使这一切是对她曾经错误决定的惩罚,也够了。
第二首播的是《十九岁的最后一天》。歌曲快结束的时候伊能静突然取下耳机对我说:“天哪!我这才意识到我的歌都是怀旧金曲了!”她说那时的一切还历历在目,怎么一下都过去22年了。我也是这才意识到,她出道的时候我还不会打酱油,而此时坐在我面前的这个女人脸上却几乎没有被时光雕刻出半点痕迹。她在节目里讲了一个“一分钟理论”:第一印象的建立往往只需要一分钟,而内在的凸显则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我们应该非常注意修饰自己的外表。这个理论初听有点肤浅,但细想一下,这也是对彼此的一种尊重吧!
谈到近 期的打算,她说会再出一本书,书里写的是一个血淋淋的伊能静。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关于她的评论,有人说她是个很会演戏很会“人来疯”的女人,有人说她即使捅了别人一刀还要装受伤状博取同情。但事实上,在感情的世界里,爱和伤都是相互的。伤了别人,势必也会伤到自己。她说起当年骑单车带她兜风的初恋男友,她提起站在纽约街头看到物是人非的景象而泪流不止的自己。我承认这里面有艺人宣传的策略,但我也坚信没人愿意让自己的回忆彻底沦为表演的道具。
这个时代不缺好演员,但再好的演员也有真情流露的时候。说起孩子,伊能静和天底下所有的妈妈一样真诚温暖。她说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早上给睡眼惺忪的孩子穿裤子,小王子用手臂环住妈妈的脖子说我不要起床;她说她并不要求小王子一定要出人头地,但是要健康、善良,做一个好人。
我们说起禅,说起八大处,说起回头是岸,而并非执着于伊能静的歌手、演员、作家,主持人或编剧中的任何一个身份。从1985年出道至今,她在风云莫测的娱乐圈走过了整整25年。如果事到如今我们还要要求这个女人如小公主般天真烂漫,那只能说明我们自己那点纯洁的小幻想实在是无处安放了。而她无法满足我们对于纯洁的幻想时,流言和恶语便开始漫天飞舞了。
他们唱歌,他们演戏,他们有着让人艳羡的光鲜外表。但他们也该有作为人最基本的生活权利;歌手唱歌,演员演戏,艺人成为或被成为无数人前进路上的精神榜样。但我们无权强制要求他们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模范。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我们有权保持沉默和宽容,并保持情绪稳定。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精神文明的标兵,但我们至少可以避免让自己沦为道德绑架的帮凶。
采访完的第二天同事让我描述一下伊能静,我说,这是一个活得很明白的女人。毕竟,她已不再是当年那个边唱《流浪的小孩》边抹眼泪的小姑娘了。后来在一个看了我和伊能静合影的朋友那儿看到这样一句话:她坐在那里仍像一朵花一样。一个女人,有一面能让人如此喜欢,已经很美了。
春暖花开,即使是一个人。

5 钟立风:在路上的生活家 (2010-11-28)
写熟悉的人容易脸谱化。就像小学的时候,所有妈妈都是善良勤劳勇敢持家,每位老师都曾雨夜送伞带病上课。
这次要写钟立风,既熟悉又陌生的小钟同学。
熟悉是因为好像几百年前就知道钟立风这个名字,而且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陌生是因为对他的音乐本身,我了解得还真不够。
还在做写意民谣的时候,一位同事告诉我钟立风要来上她节目,问我认不认识。我当即说认识,很棒的一位歌手啊。这感觉就像,大家都说小野洋子很牛,但除了她是列侬的第二位妻子以外,她具体怎么个牛法却说不上了。
那天节目之后小钟在博客里提到CRI写意民谣。只记得他说,那是个好地方,有一群有趣的年轻人。
忘了又过了多久,小钟再次做客电台,不过这次以嘉宾主持的身份。直播结束之后大家一起吃饭,就在国际台的一楼半咖啡厅。那时的一楼半还主营盖饭,其实我们对这寒碜的招待规格感到非常抱歉,但小钟却丝毫没有嫌弃的意思。
吃完饭坐着聊天,提到陈升。小钟同学稍稍清了两下嗓子,竟直接清唱起了《风筝》。那声音和完美天籁什么的扯不上关系,可不知为什么,我当时就是一阵不分青红皂白的感动。
再下一次像样的见面就是在野草莓了。野草莓是那时小钟参与经营的一个咖啡店,在后海旁边。周末有演出,于是拉上一朋友去听民谣。去之前朋友以为民谣就是央视舞台上孔雀服大妈们尖利的歌颂,或者太阳出来我爬山坡那种粗放型的农业流行乐。
那天小钟一口气从7点多唱到10点多。演出结束以后,这家伙也不闲着,对观众说大家可以上台唱歌,他负责d吉他。那天听小钟的女士大多是豪放派,哗地一声就冲上去4位。这阴阳严重失调的局面怎能无视,小钟同学竟然来了个突然袭击,点名邀请同属婉约派的我上台合唱。
我唱了什么记不得了。就记得快12点的时候,小钟建议散场前大家合唱《张三的歌》。副歌部分被反复唱了至少十遍,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或唱得面红耳赤热血沸腾。
和小钟道别,和朋友走在午夜的后海。她说,民谣是个好东西。
嗯,民谣的确是个好东西。
节目里,和小钟聊究竟什么是民谣。他说不是抱着吉他随便d几个和弦就是民谣,也不是编曲复杂了点就不是民谣。民谣,重要的是“根”和“魂”,那是一种返璞归真,一段生活的体验和情感的旅程。
如今的民谣越来越极端:要么是不问世事的小清新,要么是不共戴天的大愤怒。有的音乐里全是公寓、咖啡、看海云云,似乎人民的生活已经美不胜收了;而有的人则像是每天都在蹲点等待不公正的发生,以期音乐里多一些“观点”。
我喜欢小钟对待生活,对待民谣的姿态:它有阴暗的一面,但也有春暖花开的时候。
有一位潦倒的老画家,每晚都去听钟立风唱歌。有一次他进门的时候小钟正在唱《亲爱的小孩》。看着眼前那个依旧对生活固执的老小孩,台上的歌者几乎哭了出来。
刚来北京,敲了N家唱片公司的门都没人理睬。后来终于有了机会。给歌手写歌,却不署自己的名字,因为这样可以多卖些钱。这就像是在出卖自己的亲生孩子。音乐是他的生活,但他首先得生存。
去上海演出。只见过一次面的朋友放心地把钥匙交给小钟,自己却出差去了。临别时,一个大男人,眼里有泪水。他信任和不舍的,不单单是钟立风,还有民谣这东西所搭建起来的阶级感情。
广州。朋友说别指望有太多人听民谣,但没想到演出场地人满为患。有人说,小钟,我大学时就听你的《在路旁》。如今工作都几年了,终于有机会现场听你唱歌了。我想拥抱你一下。
在一段又一段旅程中,钟立风收获了满满的音乐灵感。他说他从不担心灵感枯竭,因为他一直生活着。
生活还少不了朋友。这些年走南闯北的生活为钟立风积攒了不少朋友,几乎到国内任何一个城市演出都可以算是一次会友之旅。钟立风的人和他的音乐一样爽朗,但这种爽朗又绝非圆滑世故。他对人友好,丝毫没有“明星”架子,但这不等于一团和气没有原则。他相信,时间会让该近的人更近,该远的人更远。
节目前小钟说这次他是背着吉他来直播间旅行的,所以我也没有太多地设计线路,只是任由这两个男人以及无数双耳朵在这个冬夜里天马行空地穿梭于时间和空间之中。
想起下午接小钟的时候,他一个人背着吉他站在电台门口。见面依旧是互相拍拍肩,他说他自己坐地铁来的。我突然害怕钟立风签公司,突然害怕钟立风从此不在路上。那时我见到的,或许就是经纪人加宣传护送着的小钟。而这个电台DJ和他勾肩搭背将被视为违规动作。
电脑旁边放的是小钟送的《她为我编织毛衣》。给我的时候他专门演示了一遍,说CD拿出来盒子可以做相框。里面有24张卡片,如果看腻了钟立风还可以换自己的照片。最喜欢的一张是穿着背心和运动裤的小钟在晨练,旁边一僧人刚好路过。小钟同学一脸人畜无害的微笑。
生活即音乐,音乐又精心雕刻着生活。生活不会停止,所以音乐表示情绪稳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134312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4
下一篇 2023-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