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鲲鹏是半导体吗

华为鲲鹏是半导体吗,第1张

华为鲲鹏指的是华为海思在2019年1月初发布的一款兼容ARM指令集的服务器芯片鲲鹏920。鲲鹏920处理器兼容ARM架构,采用7nm工艺制造,可以支持32/48/64个内核。主频可达26GHz,支持8通道DDR4、PCIe 40和100G RoCE网络。
鲲鹏920处理器的整型测试性能超过930分,是鲲鹏916的三倍性能。内存通道数量提升到8通道,内存速率提升至2933MHz,带宽提升24倍。PCIe 30升级到PCIe 40,速率翻番, IO总带宽提升17倍。集成100G RoCE以太网卡功能bai,网络带宽提升10倍。
鲲鹏920处理器集成了CPU、南桥、网卡、SAS存储控制器等4颗芯片的功能,能够释放出服务器更多槽位,用于扩展更多加速部件功能,大幅提高系统的集成度。
鲲鹏和升腾的区别
鲲鹏和升腾的区别是:华为优化调整设计了其合作伙伴ARM授权提供的技术,在2019年1月7日发布了鲲鹏920以及基于鲲鹏920的泰山服务器、华为云服务。而升腾系列AI芯片采用了华为开创性的统一、可扩展的架构,即“达芬奇架构”,实现了从极致的低功耗到极致的大算力场景的全覆盖。
华为的鲲鹏芯片主要是应用在服务器领域,虽然在服务器领域国内起步比较晚,但是对于未知探究的精神是华为刻在骨子里的,所以说鲲鹏也代表了华为对服务器领域的一种追求和精神。
鲲鹏处理器,是由华为公司基于7nm工艺自主研发设计的,可支持64个内核,主频可达26GHz,集成有8通道DDR4以及100G RoCE以太网卡,对标的是英特尔以及AMD处理器。

另外一个系列为升腾,属于人工智能芯片。
五大系列的分工:
1 SoC芯片(麒麟系列):手机SoC芯片一直是华为的主力研究,至2018年8月31日推出的麒麟980处理器以及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推出麒麟985芯片,华为手机芯片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 AI芯片(升腾系列):2018年10月10日,在华为的HC大会上发布了升腾910和升腾310两款AI芯片,分别采用7nm工艺制程和12nm工艺制程。升腾系列AI芯片采用了华为开创性的统一、可扩展的架构,即“达芬奇架构”,实现了从极致的低功耗到极致的大算力场景的全覆盖。
3 服务器芯片(鲲鹏系列):华为优化调整设计了其合作伙伴ARM授权提供的技术,在2019年1月7日发布了鲲鹏920以及基于鲲鹏920的泰山服务器、华为云服务。
4 5G通信芯片(巴龙、天罡系列):华为的5G芯片主要分为终端芯片(巴龙系列)和基站芯片(天罡系列)。巴龙系列是手机终端基带芯片,一直是华为手机的专用芯片。2019年1月24日,华为推出业界首款面向5G的基站核心芯片(天罡芯片)和5G多模终端芯片(巴龙5000)。

麒麟:智能终端;升腾:AI;鲲鹏:智能计算。鲲鹏920是华为于2019开年面向智能计算领域推出的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产品,华为同时还推出了基于鲲鹏920的TaiShan系列服务器产品。
据华为介绍,基于ARM架构授权,华为自研了ARM核,采用7nm制造工艺的鲲鹏920针对数据中心大数据、分布式存储、ARM原生应用等场景,通过优化分支预测算法、提升运算单元数量、改进内存子系统架构等一系列微架构设计,大幅提高了处理器核性能。SPECint Benchmark提供的评分显示,鲲鹏920在典型主频下得分超过930,将性能纪录提升了25%。同时,能效比优于业界标杆30%。
低功耗一直都是ARM的标签,而算力的优势并不明显,不过,华为却认为“ARM可以甩掉处理能力不行”的帽子,因为多种计算架构共存的异构计算,是未来的发展之路。随着ARM技术不断进步,多核性能大幅提高,尤其是开放的生态,ARM也从端和边缘计算走向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当下,ARM架构在面向大数据、分布式存储和ARM原生应用等场景,不仅可以为企业构建高性能、低功耗的新计算平台,也是计算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年一度云栖大会,又到了阿里在技术上“秀肌肉”的时刻。
自 2019 年发布首款 RISC-V 玄铁处理器,到去年发布 AI 芯片含光 800,再到今年发布的通用服务器芯片倚天 710,阿里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在芯片上实现了“年更”。

在半导体领域被“卡脖子”的当下,阿里在芯片设计上的进展格外引发关注。
顶配?
对比之下,本次最新发布的倚天 710 芯片,是目前参数表现最为亮眼的一个:5nm 制程、单芯片容纳 600 亿晶体管、采用最新的 ARMv9 架构、DDR5 内存带宽、PCIe 50 接口,每一项都是 2020 年才启动的新技术,也是各自技术领域的“顶配”。跑出的 SPECint2017 440 分,也是同类芯片中的最高成绩。
在采用各项新技术的同时,倚天 710 的在面世前各个环节的进展也十分顺利。
阿里云智能总裁、达摩院院长张建锋在接受包括搜狐科技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倚天芯片研发进展超过预期,在行业内普遍需要两次流片(像流水线一样通过一系列步骤制造芯片)的情况下,倚天 710 仅在 7 月进行一次流片,就已经基本符合需求。
出色的参数显然拔高了人们对于阿里这款芯片的期待。
从阿里公开披露的信息中,倚天 710“性能较业界标杆高 20%,能效比高 50%”的表述格外值得注意。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搜狐科技表示:“如果对标的是同为 5nm 的芯片,那么 20% 的性能提升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但如果对标的是 7nm 芯片,则 20% 只能算是一个正常的提升。”
性能和能效比是衡量一款芯片好坏与否的重要参数。制程、架构、内核数对此都有影响。
张建锋坦承,由于是最新发布的产品,倚天 710 在表现优秀的同时,也必然存在技术红利。有业内人士也表示:“在这些最新的技术尚未成熟时提前布局,是阿里敢于承担风险的表现,且使用新技术也付出了更高的成本。”
不过,需要澄清的是,上述这些看似高超的技术大多是由外部授权提供。
如芯片架构可分为指令集架构和微架构等。通常厂商会对微架构进行调整,以适配产品,并侧面证明自己的研发实力,但此次倚天 710 并未对微架构进行技术改造,而是全盘采用了公版授权。相比之下,华为鲲鹏 920 芯片虽然早 2 年发布,基于的也是旧版的 ARMv82 架构,但却对微架构进行了自行设计。
在自研方面,阿里在对外宣传中着重强调了该芯片对云应用场景的适配。如解决云计算高并发条件下的带宽瓶颈。“倚天 710 针对片上互联进行了特殊优化设计,通过流控算法缓解了系统拥塞问题。”
考验
从实际投产商用的角度来看,倚天 710 也面临着诸多考验。
首先是芯片质量的稳定性。国际调研机构 Wit Display 首席分析师林芝称,由于是首次亮相,这款芯片的良率、稳定性以及可靠性都并没有获得市场的验证,在这个时间点来判断这款芯片的实际表现,为时尚早。
有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的国产服务器芯片,大多表面数据好看,核多,内存通道多,但实际使用体验很差,在外设的兼容性等等方面的指标上和英特尔芯片还不在一个级别。
另外,由于采用了最先进的工艺,倚天 710 在生产制造上也面临难度。
“5nm 芯片在工艺上比较成熟的只有台积电、三星,目前主要生产消费级 5nm 芯片(如手机),能给到阿里服务器芯片的产能十分有限。”林芝表示。
除此之外,由于全部自用,这款芯片所能带来的利润难以量化,也更难证明它的商业价值。
相比之下,同样在大力发展云计算的华为,早在 2019 年就推出了基于 ARM 架构的 7nm 服务器芯片“鲲鹏 920”和服务器“泰山”。2020 年 6 月,泰山服务器先后中标三大运营商的服务器采购项目。
变局
倚天 710 芯片的发布,除了对阿里云业务自身产生影响外,还有可能因为规模效应,给服务器芯片市场带来变局。
有业内人士对搜狐科技评估表示,倚天 710 的研发成本在十几亿元左右,包括架构授权及几千万美元的流片费用,这相当于阿里云在今年上半年利润总额的 2-3 倍。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了长达 12 年发展和投入,阿里云直到今年才开始正式盈利。
巨大的成本付出,对应的是潜在且更大的商业回报。关于这款芯片在未来所能带来的利润回报,张建锋并未给出明确答案。
不过,阿里云目前已经拥有超过 150 万台服务器,具备极强的规模效应,相比于外部采购,自研所能节省的成本相当可观。据了解,倚天 710 芯片将搭载在同期发布的磐久服务器上,并在今年开始部署。
林芝对搜狐科技表示,自研芯片不仅可以为阿里的云计算服务降低成本,从而提供更高的竞争力,甚至有可能会改变服务器芯片市场的竞争格局。
放眼整个整个服务器芯片市场上,X86 芯片占据主导地位,其中英特尔的芯片占据了 90% 以上的市场份额。
“英特尔的一款 10nm 制程的 X86 芯片,主频能达到 34GHz;AMD 7nm 制程的 X86 芯片,主频可以达到 35GHz”,林芝介绍道:“而阿里的这款芯片,尽管是 5nm 工艺,但由于采用了 ARM 架构,主频只有 32GHz。”
这主要是受架构的影响。相比于 X86 架构,采用 ARM 架构的芯片在性能上虽不占优势,但在功耗和价格上都更低,对于用电量和采购量都十分庞大的云计算公司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同时,由于可以不完全依赖 X86 架构的服务器,也可以应对潜在的单一供应商风险。
2018 年,亚马逊开启了使用 ARM 架构自研服务器芯片的先河,并在接下来两年内发布两款命名为 Graviton 的服务器芯片。随后华为鲲鹏芯片、Ampere 的 Altra 芯片都采用了 ARM 架构。
随着多家云计算尝试 ARM 架构芯片自研业务,这个拥有 7000-8000 亿规模的市场或许也将迎来新的变化。
溯源
时间回到 2018 年 4 月,阿里巴巴全资收购当时大陆唯一一家自助嵌入式 CPU IP Core 公司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开启了自研芯片之路。
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已经先后投资了多家芯片公司,如寒武纪、Barefoot Networks、深鉴、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等等。马云也被媒体称为“要买下大半个芯片产业”。
马云表示:“阿里投入数十亿美金研发芯片并不是为了控制技术,而是想让每个年轻人,每家小公司都能以性价比更高的方式分享这项技术。”
关于自研芯片的目的,张建锋表示,主要是为了更适配云服务场景。“原来 CPU 并不完全为了云上负载来设计的,难以完全适配大规模、高并发的的云计算需求。”
不过,对于外界猜测的阿里是否打算涉及更为核心的芯片制造业务,张建锋表示否认。
“产业有分工,像我们服务器最大的提供商是浪潮,交换机最大提供商是锐捷,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厂商。他们不仅满足了我们自己的需求,也给产业带来更大的空间。”
目前,平头哥拥有处理器 IP、AI 芯片及通用芯片等产品家族,旗下玄铁系列处理器出货量已达 25 亿颗;两年前问世的阿里第一颗芯片含光 800 已实现规模化应用,通过阿里云服务了搜索推荐、视频直播等行业客户。截至目前,阿里云已经完成了从芯片、部件到整机的云基础设施闭环。

鲲鹏芯片和华夏鲲鹏的区别,华为发布鲲鹏芯片和普通芯片有什么区别鲲鹏芯片和麒麟芯片对比介绍
华为董事会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在深圳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它专为大数据处理和分布式存储等应用而设计。
与华为最近推出的海思麒麟980一样,鲲鹏920采用7纳米工艺制造。华为表示,其大部分性能提升来自优化的分支预测算法和增加的OP单元数量,以及改进的内存子系统架构。
通过优化分支预测算法、提升运算单元数量、改进内存子系统架构等一系列微架构设计,可提高处理器性能。典型主频下,SPECintBenchmark评分超过930,超出业界标杆25%。同时,能效比优于业界标杆30%。鲲鹏920以更低功耗为数据中心提供更强性能。
由此,华为自研芯片已经覆盖移动终端、AI人工智能以及服务器三大领域,全面迈向智能化。
与此同时,搭载鲲鹏920的旗舰系列“泰山(TaiShan)”系列三款服务器一同问世,分别定位均衡、存储以及高密度服务器,将于今年推出。
华为麒麟在3G芯片大战中,扮演了“黑马”的角色。华为麒麟芯片的历史已经不短了,2004年成立主要是做一些行业用芯片,主要配套网络和视频应用。并没有进入智能手机市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134221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2
下一篇 2023-08-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