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indows上自建nfs,性能比较差,这个怎么办?

在Windows上自建nfs,性能比较差,这个怎么办?,第1张

其实都可以,Nfs会好点,smb高码率会出问题。
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按字面简单说就是连接在网络上,具备资料存储功能的装置,因此也称为“网络存储器”。它是一种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它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集中管理数据,从而释放带宽、提高性能、降低总拥有成本、保护投资。其成本远远低于使用服务器存储,而效率却远远高于后者。目前国际著名的NAS企业有Netapp、EMC、OUO等。
数据就是数值,也就是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或计算得出的结果。数据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就是数字。数据也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等。数据可以用于科学研究、设计、查证、数学等。指进行各种统计、计算、科学研究或技术设计等所依托的数值。
柯岩《奇异的书简·船长》:“贝汉廷分析着各个不同的数据,寻找着规律,终于抓住了矛盾的牛鼻子。

由于阿里云线上有NAS存储,又不能公网访问,所以本地通过软件构建一个NAS以供测试。

NFS的挂载原理

NFS分为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一般设置为一个Server端,多个客户端,也可设置为多对多,当服务器端设置好共享目录/data后,客户端通过相应的访问权限,将共享目录挂载到本地系统的某个目录下,就可以透明的看到共享目录里的文件了,依据服务器制定的相应权限做 *** 作

NFS服务器与客户端的通信原理

客户端NFS和服务端NFS通讯过程

1)首先服务器端启动RPC服务,并开启111端口

2)启动NFS服务,并向RPC注册端口信息

3)客户端启动RPC(portmap服务),向服务端的RPC(portmap)服务请求服务端的NFS端口

4)服务端的RPC(portmap)服务反馈NFS端口信息给客户端。

5)客户端通过获取的NFS端口来建立和服务端的NFS连接并进行数据的传输。

NFS系统守护进程

nfsd:它是基本的NFS守护进程,主要功能是管理客户端是否能够登录服务器;

mountd:它是RPC安装守护进程,主要功能是管理NFS的文件系统。

当客户端顺利通过nfsd登录NFS服务器后,在使用NFS服务所提供的文件前,还必须通过文件使用权限的验证。它会读取NFS的配置文件/etc/exports来对比客户端权限。

portmap:主要功能是进行端口映射工作。当客户端尝试连接并使用RPC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如NFS服务)时,portmap会将所管理的与服务对应的端口提供给客户端,从而使客户可以通过该端口向服务器请求服务。

环境:

新建一个虚拟机,系统安装使用最小化安装,可参照我前面的文章,有详细介绍。一般情况是系统盘是和数据盘分开。系统盘在线上我一般情况是分配20G,如果是容器等应用系盘我会分配50G,当然如果是有很多镜像的容器环境,那么我会系统将/var/lib/docker等用单独的数据盘来挂载。

安装配置NAS文件共享存储

1、服务端安装

2、关闭防火墙

3、配置nas

配置文件:/etc/exports

共享目录创建:

4 本地NAS存储目录 1921682300/24(授权访问客户端的地址段)

5 重新加载NFS配置

参数说明:

rw:可读写的权限

ro:只读的权限 anonuid:可以自行设定这个UID的值,这个UID必需要存在于你的/etc/passwd当中anongid:同anonuid,但是变成groupID就是了 sync:资料同步写入到内存与硬盘当中 async:资料会先暂存于内存当中,而非直接写入硬盘 insecure:允许从这台机器过来的非授权访问

no_root_squash:登入NFS主机,使用该共享目录时相当于该目录的拥有者,如果是root的话,那么对于这个共享的目录来说,他就具有root的权限,这个参数『极不安全』,不建议使用

root_squash:登入NFS主机,使用该共享目录时相当于该目录的拥有者。但是如果是以root身份使用这个共享目录的时候,那么这个使用者(root)的权限将被压缩成为匿名使用者,即通常他的UID与GID都会变成nobody那个身份

all_squash:不论登入NFS的使用者身份为何,他的身份都会被压缩成为匿名使用者,通常也就是nobody

6 启动服务

7 设置开机启动

8 查看端口占用,以便开着防火墙的时候设置,如果闲麻烦,可以通过限制访问IP

Linux nfs客户端安装

vi /ettc/hosts

在末尾加入

开机自动挂载

vi /etc/fstab

##尾行下面新增加一行写入

注:_netdev表示设备需要网络

五一节办公室要停电,机房虽有UPS,但也支撑不了8小时。
因生产环境有业务系统挂了办公室机房的NAS存储,故需要进行迁移,步骤记录如下:

先闲谈下技术-----------------------
NFS和samba的区别
samba是混合型网络中的共享服务,windows服务器可建samba服务,linux服务器也可建samba服务
nfs只面向unix、linux间的共享,linux服务器可建nfs服务(winodws系统也可以挂载nfs,就是有点不稳定)

NFS服务器上的 *** 作--------------------------

nfs服务器 *** 作系统版本:
[root@c7110 ~]# more /etc/system-release
CentOS Linux release 792009 (Core)

nfs服务器安装nfs服务
[root@c7110 ~]# yum -y install nfs-utils rpcbind

创建nfs目录,并授权
[root@c7110 ~]# mkdir /opt/nfs-test
[root@c7110 ~]# chmod 777 /opt/nfs-test

编辑nfs服务配置文件
[root@c7110 ~]# vi /etc/exports
内容如下:
/opt/nfs-test (rw,root_squash,all_squash,sync)

重新加载nfs配置:
[root@c7110 ~]# exportfs -r

nfs服务设置开机启动
[root@c7110 ~]# systemctl enable rpcbind
[root@c7110 ~]# systemctl enable nfs
[root@c7110 ~]# systemctl enable nfs-lock
[root@c7110 ~]# systemctl enable nfs-idmap

启动nfs服务
[root@c7110 ~]# systemctl start rpcbind
[root@c7110 ~]# systemctl start nfs
[root@c7110 ~]# systemctl start nfs-lock
[root@c7110 ~]# systemctl start nfs-idmap

查看nfs服务启动后,所监听的端口信息:
[root@c7110 ~]# rpcinfo -p

linux服务器服务器上 *** 作-------------------------------
业务服务器安装nfs软件客户端
[root@c7111 ~]# yum -y install nfs-utils

建立一个挂载目录
[root@c7111 ~]# mkdir /opt/test-m

挂载nfs服务器共享出来的目录
[root@c7111 ~]# mount -t nfs 10xx10:/opt/nfs-test /opt/test-m/

查看下已挂载的nfs
[root@c7111 ~]#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tmpfs 15G 0 15G 0% /dev
tmpfs 15G 0 15G 0% /dev/shm
tmpfs 15G 88M 15G 1% /run
tmpfs 15G 0 15G 0% /sys/fs/cgroup
/dev/mapper/centos-root 97G 23G 95G 3% /
/dev/sda1 1014M 171M 844M 17% /boot
tmpfs 297M 0 297M 0% /run/user/0
10xx6:/opt/nfs-test 97G 41G 93G 5% /opt/test-m

经测试,数据可读可写,证明nas服务没有问题,于是进行数据同步,数据同步用rsync命令。

rsync -avp gdsz@108756::nas_6 /mnt/guidang/ --password-file=/root/rsync_pass --bwlimit=100000

数据同步完,通知研发进行挂载切换。研发同事在测试时,发现文件属性中的uid及gid与原来的不一致,有些担心,于是又小完善了一下NFS服务。

编辑nfs服务配置文件
[root@c7110 ~]# vi /etc/exports
内容如下:
/opt/nfs-test (no_all_squash,anonuid=600,anongid=600)

重新加载nfs配置:
[root@c7110 ~]# exportfs -r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134199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1
下一篇 2023-08-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