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三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华三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四个阶段?,第1张

第一阶段,“华为3Com”的诞生。
上世纪末,数据通信行业两大巨头思科和3Com进行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思科取得了胜利,成为了当时该行业的霸主,但就在两大巨头打的不可开交之时,华为悄然崛起,并成功进入美国市场。2003年,思科向美国法院起诉华为知识产权侵权,想借此手段将华为挤出美国市场。为了应对思科的起诉,争取美国网络通信市场,华为与美国的3Com公司联合成立了合资公司——“华为3Com”,当时华为控股 51%,3Com 控股 49%,总部位于杭州。
第二阶段,华为出售全部股权,H3C(华三)正式成立。
2006年-2007年,华为分两次将“华为3Com”2%和49%的股权出售给了3Com公司,并将全部企业网业务给了H3C,自此“华为3Com”成为 3Com 全资子公司,并正式更名为 “H3C”(华三),至于出售的原因并没有一个官方的说法。
第三阶段,惠普收购华三,业务急剧下滑。
2008年3Com由于经营不善打算出售华三,华为当时一直专注于运营商市场,而华三在企业网市场位居前列,因此华为想要收购自己一手创建的华三以全面抗衡思科,但由于美国政府的干预未能成功,其中思科应该使了不少坏心眼,最终,3Com连同华三一同被惠普收购。
不过,华三在惠普的日子并不好过,先是自己的大量业务被惠普剥离,紧接着由于“斯诺登事件”引发的信息安全呼声越来越高,再加上阿里巴巴提出的“去IOE运动”(IOE即为IBM 、Oracle、EMC ,去IOE是使用国内产品替代上述三家公司的产品,目的是减少对国外产品的依赖),因此当时抵制国外产品的情绪高涨,华三作为外资公司自然也不好过,业务大幅下滑。当然惠普更难,2014 年,因经营不善将公司分为 “惠普公司(HP Inc)”和“惠普企业(HP Enterprise)。
第四阶段,浴火重生,“新华三集团成立”。
经历了多年的煎熬后终于在2016年迎来曙光,紫光集团以25亿美元的价格从惠普手中收购了华三公司51%股权,惠普企业(HPE)持有另外49%的股权,紫光集团成为华三的控股股东,自此华三有了梦寐以求的国企背景和国内企业身份,并正式成立了“新华三集团”,之前失去的和被剥离的业务也开始慢慢回归。
现在新华三是紫光集团的核心企业,拥有芯片、计算、存储、网络、5G、安全、终端等全方位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整体能力,有9大产业和7个海外分支,50多个销售和服务机构,产品服务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数量超过12000件,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公司有大量的产品位居国内前列,其中企业级WLAN、以太网交换机、non-x86服务器、刀片服务器、云管理平台、国产品牌服务器虚拟化、SDN软件、IT统一运维软件等产品国内第一,X86服务器、存储、企业网路由器、超融合等产品国内第二,同时,新华三还是HPE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的中国独家提供商。
未来的“新华三集团”前景一片光明。

紫光集团就是清华紫光,这个公司成立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是中国高校最早的代表性企业之一,与联想、方正等齐名。人们最熟悉的就是它的扫描仪,MP3和MP4数码产品,还有就是清华的背景。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大学,清华大学曾经是无数优秀学子追求的梦想,也是技术和学术领域走在最前沿的大学,而紫光集团是将清华大学的一些科研技术转化为最终产品,并推向市场的重要一环。遗憾的是紫光集团发展了这些年并没有太大的收获,MP3/MP4这些数码产品火了一段时间后,就再没有像样的产品,直到前两年紫光集团几乎成了一个空壳,实业发展停滞不前。直到赵伟国执掌紫光集团后,紫光集团悄然开始发生了变化。在2013年6月花费178亿美元高调收购展讯,紧接着就拿下了锐笛科。大家对展讯和锐笛科可能不是太了解,这两家公司,尤其是展讯,其实是著名的手机晶片设计大厂,全球第三大厂商,仅次于高通和联发科,再加上锐笛科市场份额直逼联发科。就在刚过去的2014年,紫光集团芯片出货量达到55亿颗,其中有2亿都是智能手机芯片,也就是去年全球卖的智能手机里有2亿部手机用的通信芯片是紫光集团的,芯片领域尤其是通信芯片领域长期都被国外巨头企业所占据,紫光集团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不过深入观察紫光集团的业务,几乎全部是由展讯和锐笛科来支撑的,在其集团网站上也可以看到除了收购的这两家公司的业务,没有任何别的业务介绍。若不是在2013年收购这两家芯片公司,紫光就剩下一个空壳了。拿下两家芯片公司要花费100多亿人民币,显然紫光集团原来的业务收入是根本拿不出这些钱的,不过紫光集团是由清华控股掌控,背靠着清华大学,而清华大学又是教育部里的头排高校,显然通过各种融资渠道都能拿到这100多亿。这100多亿人民币投下去,一下子让紫光集团成了芯片巨头企业。就在去年国家成立了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为组长的“国家集成电路发展”领导小组,从国家的层面积极倡导建立“集成电路产业战略”,紫光集团的收购也顺应了这样的国家发展潮流。而就在最近,紫光集团又从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国开行那里拿到了300亿人民币的投资,说明国家对芯片龙头企业的扶持。紧接着就在前两天,就爆出紫光集团又掏出50亿美元,约300多亿人民币收购了惠普旗下的华三公司51%的控股权,显然刚刚拿到融资的钱就收购了华三公司。华三主要从事网络设备的研发,生产,借助华三,惠普在全球的网络市场稳居第二,大幅度领先于其它公司,常常与思科针锋相对,是思科的主要竞争对手。跟随华三进入紫光集团的还有惠普中国的服务器业务。惠普虽然在PC领域疲软,但是在服务器领域依然是全球的霸主,能够将其服务器业务收入囊中,一举就可以成为这些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紫光集团从无线芯片产业入手,现在又将触角伸向了有线网络领域,网络设备,服务器这些都是集成电路紧密相关的领域,所以紫光集团收购华三依然是在做战略布局,这笔收购又让紫光集团成为网络和服务器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收购给紫光集团带来的好处多多,短时间内就可以进入网络和服务器两大市场,尤其是紫光早已经进行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未来从芯片到集成电路,电子设备整个产业链都会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不过,300多亿的真是投入太高了,要知道紫光集团去年的销售额不过90亿元人民币,员工人数在4000左右,这样的收入如何在未来经营中偿还300多亿元的债务。收购展讯和锐笛科花费的100多亿,通过出售给Intel 20%的股份基本将这个填平了,这会儿又多出300多亿元。华三去年的销售额在12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恐怕过不了50亿,就算华三保持高速增长,也要十年左右才能赚回投资。而且无论从规模,人员,收入各个方面华三都比紫光集团要庞大,收购可能引起诸多的不良反应,未来前景不好预测。所以不难预测,未来紫光集团必将通过其它出售或者融资等方式来赚回投资,要靠经营业绩恐怕十年内都不会收回成本,而目前拿到的只是一半的控股权。未来不排除通过上市,出售等多种方式来收回投资,要靠公司业绩在短时间内很难。紫光集团收购华三通信这一举动可谓惊动四邻。巨额资金投入,规模上以小收大,速度飞快,在发布消息之前没有任何风声,这些都让业界为止感叹。紫光集团在赵伟国上台后,的确得到了清华各方面的高度认可,要钱给千要人给人,这也让紫光集团在战略布局上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赵伟国曾经说过,希望紫光集团成为下一个华为,成为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紫光集团也的确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在快速行进着,华三正是紫光集团前进路上的高速列车,驾驶高速列车才能进入快行车道。紫光集团收购华三通信51%的股份,取得华三通信的控制权,在中国科技行业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如今,紫光的发展布局步子迈得越来越大,肯定后面还会有大手笔,通过一系列收购,紫光集团如今已经成为了大型规模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在国家积极倡导自主创新,提升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力的大背景下,紫光集团未来的发展不可小觑。在清华大学和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下,有国家政策,有资金,有科研实力,紫光集团必将成为中国高科技领域的新星。出自中科院的联想和神州数码,出自清华的同方,如今都是科技行业的领导者,紫光集团也许会是下一个。

你好!
参考回答:
华三:华三原来是华为与3com的合资公司,后来华为把其持有的华三的股份卖给你3COM,华三就变成3COM的全资子公司了,再后来,惠普收购3COM ,华三也一同被惠普收购了,所以说华三现在是惠普的全资子公司。华为卖掉华三后,自己成立了企业业务部,来生产路由器、交换机等企业设备。现在企业业务部门是华为的三个主要业务之一。也就是说华三现在和华为是竞争对手。
华赛:华赛是华为与赛门铁克的合资公司,华为占51%,赛门铁克占49%,总部位于成都。主要业务在网络安全和存储设备等方面。
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出 华赛和华三现在基本没有任何关系。华赛属于华为,华三属于惠普。
-----------------------------------------------------------------------------------------------------------------------
现在关系是竞争对手!华为的设备本来是从运营商,现在面向企业,属于中高端的网络设备商,而华三基本是面向中低端的。虽然有时候两者很相似,但是也不同的地方。

第一阶段,“华为3Com”的诞生。
上世纪末,数据通信行业两大巨头思科和3Com进行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思科取得了胜利,成为了当时该行业的霸主,但就在两大巨头打的不可开交之时,华为悄然崛起,并成功进入美国市场。2003年,思科向美国法院起诉华为知识产权侵权,想借此手段将华为挤出美国市场。为了应对思科的起诉,争取美国网络通信市场,华为与美国的3Com公司联合成立了合资公司——“华为3Com”,当时华为控股 51%,3Com 控股 49%,总部位于杭州。
第二阶段,华为出售全部股权,H3C(华三)正式成立。
2006年-2007年,华为分两次将“华为3Com”2%和49%的股权出售给了3Com公司,并将全部企业网业务给了H3C,自此“华为3Com”成为 3Com 全资子公司,并正式更名为 “H3C”(华三),至于出售的原因并没有一个官方的说法。
第三阶段,惠普收购华三,业务急剧下滑。
2008年3Com由于经营不善打算出售华三,华为当时一直专注于运营商市场,而华三在企业网市场位居前列,因此华为想要收购自己一手创建的华三以全面抗衡思科,但由于美国政府的干预未能成功,其中思科应该使了不少坏心眼,最终,3Com连同华三一同被惠普收购。
不过,华三在惠普的日子并不好过,先是自己的大量业务被惠普剥离,紧接着由于“斯诺登事件”引发的信息安全呼声越来越高,再加上阿里巴巴提出的“去IOE运动”(IOE即为IBM 、Oracle、EMC ,去IOE是使用国内产品替代上述三家公司的产品,目的是减少对国外产品的依赖),因此当时抵制国外产品的情绪高涨,华三作为外资公司自然也不好过,业务大幅下滑。当然惠普更难,2014 年,因经营不善将公司分为 “惠普公司(HP Inc)”和“惠普企业(HP Enterprise)。
第四阶段,浴火重生,“新华三集团成立”。
经历了多年的煎熬后终于在2016年迎来曙光,紫光集团以25亿美元的价格从惠普手中收购了华三公司51%股权,惠普企业(HPE)持有另外49%的股权,紫光集团成为华三的控股股东,自此华三有了梦寐以求的国企背景和国内企业身份,并正式成立了“新华三集团”,之前失去的和被剥离的业务也开始慢慢回归。
现在新华三是紫光集团的核心企业,拥有芯片、计算、存储、网络、5G、安全、终端等全方位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整体能力,有9大产业和7个海外分支,50多个销售和服务机构,产品服务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数量超过12000件,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公司有大量的产品位居国内前列,其中企业级WLAN、以太网交换机、non-x86服务器、刀片服务器、云管理平台、国产品牌服务器虚拟化、SDN软件、IT统一运维软件等产品国内第一,X86服务器、存储、企业网路由器、超融合等产品国内第二,同时,新华三还是HPE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的中国独家提供商。
未来的“新华三集团”前景一片光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132495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6
下一篇 2023-06-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