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信息,“囤货”风险泰山压顶

浪潮信息,“囤货”风险泰山压顶,第1张

浪潮信息的毛利率一路走低,盈利不易。再囤积史上最高存货,光跌价减值损失就可能影响公司全年业绩。

本刊特约作者 诗与星空/文

2020年7月1日,浪潮信息(000977SZ)被传闻断供Intel的CPU,Intel方面回应称,需要根据美国相关法律对我们的供应链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因而不得不临时性暂停对此客户的供货。这次临时性暂停预计两周以内,届时将恢复对此客户的供货。幸运的是,Intel恪守承诺,随后恢复供货。

浪潮信息和Intel的合作,已经超过30年。

2019年,公司从Intel公司采购高达179亿元。如果真的断供,会让浪潮信息吃不消,但很显然,Intel不可能短期内找到能采购如此巨额芯片的大客户,也会很难受。

2019年,浪潮x86服务器市占率超10%,蝉联全球第三,成为全球前五排名中增速最高的服务器厂商;在中国市场,浪潮x86服务器市占率超34%。在中国Non-X86服务器市场,浪潮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50%以上。AI 服务器连续三年以过半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位居中国市场第一。

在服务器领域,浪潮信息是一个全球市场第一梯队、中国市场绝对领先者的存在。

在Intel断供虚惊一场之后,不妨静下心来思考下,如果真的遇到断供,浪潮信息有备胎吗?

据报道,Intel在2019年的销售额为65793亿美元,约4200亿元人民币,浪潮信息作为Intel的最大客户之一,销售额占比接近5%。从数据来看,Intel和浪潮的互相依存度都比较高。

目前浪潮出货量最大的产品是x86服务器,而x86的CPU芯片主要来自Intel。现在浪潮还不能生产CPU芯片,国产x86架构的CPU只有海光可选。而海光的CPU,一方面,性能与主流Intle和AMD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海光产能有限,恐怕连关联企业中科曙光的需求都满足不了。

虽然是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服务器厂商之一,虽然在架构主板等方面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芯片方面,浪潮信息是没有备胎方案的。

利润率极低

2020年10月,公司发布了三季报,受益于疫情期间远程会议、远程教育等行业对云中心的迫切需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902%;净利润6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37%。

和公司巨额的营收规模相比,净利润近乎少得可怜。看起来高大上的服务器,怎么利润会如此低?

最早要从IBM转型说起。据说IBM不做毛利率低于40%的业务,所以当电脑服务器逐渐进入红海市场、毛利率下行的时候,其将PC和x86服务器业务出售给联想,再后来甚至连最先进的小型机业务都卖掉了。

IBM和浪潮信息合资成立了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IBM持股49%,浪潮持股51%,生产IBM最新的小型机。该子公司在2019年净利润接近6000万元,但到了2020年半年报,就亏损4000多万元。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服务器市场毛利越来越低,财报显示,浪潮信息的毛利率已经从十年前的20%左右降到现在的11%左右,再加上研发费和高昂的财务费用等开支,导致公司的净利润也比较低。

公司账面短期借款超过52亿元,为上市以来最高。高额贷款背后,公司1-9月份利息支出117亿元。

史上最高存货余额

三季报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公司存货余额13685亿元,为史上最高。

华为为了备货,囤积了大量的芯片,导致存货余额居高不下。但现在的浪潮信息短期内并没有同样的忧虑,如此高的存货,有什么风险?

众所周知,电子类产品更新非常快,从出厂开始就快速降价,囤积过多的存货,首当其冲的就是降价——存货跌价的风险。

由于三季报数据不够详实,我们以半年报为例,公司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风险。半年报中,公司存货跌价准备累计余额高达913亿元。其中上半年新增602亿元,接近上年同期的五倍,甚至超过了同期的净利润。

三季报新增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积压到了724亿元,结合半年报的明细数据,绝大部分都应该是存货跌价准备。

分红、减持和股权质押

在业绩表现不佳的同时,公司却有两个指标格外扎眼:分红和股权质押。

现金流量表显示,公司自2017年以来,累计分红108亿元,接近累计净利润的一半。考虑到近年来资金周转紧张,公司几乎是在借钱分红。

难道分红多对于投资者不是一件好事吗?

这要从公司的股权架构来分析, 2017年的时候,公司第一大股东浪潮集团持股比例超过41%。公司分红现金的近半,都进入了大股东的腰包。

公司分红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回馈投资者,而是为了反哺大股东,因为浪潮集团比较缺钱。比如浪潮信息9月23日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浪潮集团因拟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业务需要,将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流通股 7000万股股份办理了股权质押登记手续,用于对本次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之换股事宜等进行担保。

除了拿分红,浪潮集团近年来还在不断减持,短短三年时间,持股比例已经从41%以上降到36%左右。

2020年9月和10月的公告显示,浪潮集团分两次质押了7000万股和4500万股,合计占所持219%的股份。浪潮集团的实控人是当地国资委,在国企当中,股权质押是非常罕见的现象。

这进一步说明大股东浪潮集团的资金链非常紧张,对公司的经营有潜在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出现利益输送。

浪潮信息半年报中,公司对浪潮集团的应收账款超过1400万元,然而奇怪的是,这笔款项竟然计提了710万元的坏账准备。

一般来说,关联方企业尤其是上下级关系的企业之间,是不必计提坏账准备的,因为不应该存在坏账风险。浪潮信息是浪潮集团的下属单位,浪潮集团是国资,效益尚可,怎么可以欠账不还?

再说了,真的不还能走自己起诉自己的法律程序吗?

再比如,浪潮集团的委内瑞拉项目,拖欠浪潮信息295亿元,竟然在2016年就早早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股东投资失败导致的损失,应该由大股东来承担,而不是由上市公司自行承担。

浪潮信息的这种账务处理方式,存在着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嫌疑。

研发投入过低

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浪潮信息理应在研发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然而,三季报显示,公司的研发费用188亿元,仅占公司营收的412%。与之形成对比的,华为2019年研发费用超千亿,占营收比例超过14%。

无论是金额还是比例,浪潮信息的研发投入都比较低,很难和公司高 科技 企业的形象相匹配。2018年至今,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75亿元、235亿元和188亿元(三季报),占营收比例分别为372%、455%和412%。

服务器是一个人才密集型行业,技术迭代非常快,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研发投入,公司很难保持技术领先。公司的毛利率不及十年前的一半,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研发投入不足。

近年来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公司对Intel等海外供应商的过度依赖,给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公司应该花大力气解决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问题。

年报不容乐观

从三季报看1-9月份的数据,浪潮信息的业绩是比较靓丽的,但是,单独拿出三季报单季度数据看,却发现并不那么乐观。

公司第三季度单季度营收为15217亿元,同比下降882%;净利润也较2019年三季度有所下滑。

大量的需求在一二季度爆发式采购实现后,三季报的下滑预示着公司全年的业绩可能不是那么乐观。

而公司天量的存货,则极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服务器爆发式需求,以及断供的风险,公司大规模采购芯片、硬盘等服务器配件,导致库存高企。

但实际情况是,三季度以来,市场需求开始萎缩,公司的存货很难得到消化,随着时间推移,会不断发生贬值。

公司的存货跌价风险也就越来越大,极有可能在年报中“暴雷”,吞噬本来就不富裕的净利润。

2020年12月31日,邹志磊被任命为华为煤矿集团董事长,彼时“华为煤矿军团”组织尚未成型,用邹志磊的话说,是“先有和尚后有庙”。

在华为成立至今34年的 历史 上,第一次出现了煤矿军团这个组织,邹志磊何许人也,任正非又为何把煤矿军团交由他来管理?

邹志磊1998年加入华为,常年从事国内外市场销售工作,曾担任华为企业业务BG全球销售与服务部总裁,还先后担任华为广州代表处代表、北非地区部总裁等职务,他更被外界所知的职务是华为运营商BG总裁,是一位典型的“老资格”华为人。

运营商业务是华为的根基,尽管近年来消费者业务一度超过运营商业务,但在华为大部分人看来,运营商业务才是华为的压舱石。

现任运营商BG总裁丁耘,同时也是邹志磊的前任和继任,中间担任了一段时间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如果说丁耘主要负责守好大后方,那么邹志磊扮演的角色更类似于开荒的先遣军。

当然了,华为煤矿军团本身就以华为各大业务为基础,任正非的亲自督战、跨组织的能力集合、打江山而非守江山的作战姿态,使得煤矿军团的发展超出预期。

9月14日,国家能源集团和华为共同举办“矿鸿 *** 作系统”发布会,参会单位包括矿监局、工信部、 科技 部、能源局、煤炭工业协会、国家能源集团以及华为,阵容豪华。会上“矿鸿 *** 作系统”正式发布,是目前煤矿军团落地的最佳实践,也是华为鸿蒙 *** 作系统从To C走向To B的一大步。

“矿鸿 *** 作系统”如何诞生,折射出煤矿军团怎样的逻辑,又代表了华为的哪些动态?

2021年2月19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罕见地为业务站台,在山西“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后,接受了中外媒体的采访,正是在该采访中,任正非宣布华为煤矿军团成立,正式进军煤矿业。而在此前数月,他已经造访过山西的煤矿、湖南的钢厂等地。

“当时任总提出来我们要让煤炭行业实现少人、安全和高效,解决煤炭高效生产和安全生产的问题,让煤炭工人可以穿着西服、打着领带的去工作,这就成了我们煤炭军团的愿景。”邹志磊表示。

任正非出了考题,邹志磊和他的煤矿军团负责破题。

“我当时是非常非常痛苦的”,站在当下回顾过去,邹志磊邀请过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探讨了整整一下午的智能矿山大数据治理问题,2012实验室也邀请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校长葛世荣来到华为讲课。

“葛校长讲课的那天我不在公司,任总专门把葛校长讲课的会议内容发给我,让我转发给煤炭集团所有的员工学习,我们煤矿军团每一个人都要学习采煤的那几门教程,人人考试、人人过关,也就有了我们后来的煤炭夜校”。

华为煤矿军团董事长邹志磊

此外,邹志磊还带队去各大矿山去考察学习,山西、陕西、内蒙转了一大圈,下了十几次矿,井工矿、露天矿、分煤矿都去过,经过两三个月的讨论,华为关于智能矿山的构想才一步步成型。

“智能矿山的本质是整个工业架构体系的一个变革,只有建立统一架构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智能矿山本质是工业互联网”,邹志磊指出。

智能矿山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数据和标准不统一,一台“国产”采煤机需要使用3种 *** 作系统,包括Windows/Linux/Vxworks,涉及通用协议3种,内部各种芯片161种,关键芯片高度依赖进口。

每一个煤矿由不同厂家建造,煤矿的标准不一样,对于智能化矿山的概念众说纷纭,再加上复杂的地质环境,煤矿行业内尚且没有达成统一认知。目前一些智能矿山协议各种各样,数据孤岛乃至于矿山信息化重复建设严重,“我听到最多一个矿山重复建设,今年已经第四次在谈智能化矿山了”。

煤矿要实现工业互联网,就要按照工业互联网的架构来处理,这也是华为智能矿山解决方案的出发点。

首先是数据收集,物理世界的数据经过网络层完成数据入图,形成虚拟世界的数字孪生,这一步最大的难点的数据和网络格式的不统一。

矿山的几千种设备必须实现统一的数据格式,摄像头、监测站、采煤机、液压支架、皮带运输机、矿车等数据源格式天然不一致,矿鸿系统成为统一的 *** 作系统,统一了数据标准。

数据采集之上是工业承载网,5G网络就在这一层,解决低时延的问题,也包括F5G(第五代固定网络)、新一代IP网络。

华为智能矿山架构

再向上是云基础设施和数字平台,支撑应用使能、集成使能(ROMA)、AI使能(ModelArts)、数据使能(DAYU)以及开发使能(DevOps)等平台级能力,完成煤矿应用的开发和数字化过程。

最上层是面向管理者提供的可视化中心,数据汇集、加工、计算结果再返回到实际应用场景,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来。

神东煤炭是我国首个两亿吨煤炭生产基地,国能神东煤炭集团董事长李新华表示,神东有1370多家主要设备供应商,134万台各类设备,10余类 *** 作系统,500多种需要适配对接的通信协议。

不同的设备装置具有不同的 *** 作系统,同一供应商不同时期提供的 *** 作系统及应用也彼此不兼容,造成设备之间数据共享难,信息互通难,生产作业智能联动难,尤其在采煤与运输、采煤与通风、工控系统协同方面,不同厂商的采煤机、支架、刮板输送机的接口及协议互不兼容。

打造一个智能矿山,神东煤炭指明了五个关键问题:解决技术封锁和芯片卡脖子问题;解决工业网络实时传输的问题;解决生产要素万物互联的问题;解决通信协议标准化问题;解决数据治理手段落后的问题。

2021年5月,神东煤炭与华为煤矿军团成立了智慧煤矿联合创新项目组,确定联合创新课题18个,子项目21个。8月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和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仪式。截至目前,神东投入各部门业务骨干86人,华为常驻神东创新中心70多人,华为总部投入研发人员200多人,合作厂家投入160多人共同进行技术攻关。

目前,矿鸿 *** 作系统已成功适配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的液压支架主控器、工作面通讯控制器、组合开关显示控制器,以及吊轨式、胶轮式等各类巡检机器人共20种设备398个应用单元。下一步两家的主要工作计划是在国家能源集团总的框架体系下,做好鸿蒙系统现场试验、应用和推广。

但矿鸿系统到底是什么,和鸿蒙是什么关系,它又是如何解决统一性问题的?

2020年8月9日,华为正式发布鸿蒙系统。8月底,华为与中国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协商,把鸿蒙系统的基础底座部分、核心框架部分,全量捐赠给开源基金会。开源基金会在2020年9月份成立了Harmony项目,OpenHarmony实际上指的是华为捐赠给开源基金会的项目名称。

OpenHarmony本身是鸿蒙所有基础底座的一个开源版,捋顺逻辑,华为可以算是基于OpenHarmony开源版本第一个发布产品的公司,今年6月份华为发布了面向智能手机的鸿蒙OS 20,就是基于OpenHarmony面向2C领域的第一个发行版,目前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亿。

矿鸿系统实际上是基于OpenHarmony,由神东集团推动的矿山领域的 *** 作系统。系统向下,可实现对各种软硬件资源接入、控制和管理;系统向上,可提供开发接口及工具资源等支持,并以工业APP形式提供多样化服务。

至于鸿蒙由一个2C领域的 *** 作系统,应用到2B领域,其实也很有挑战,虽然鸿蒙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万物互联的需求,但是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吃螃蟹,鸿蒙在工业领域的前景有待验证。

矿鸿系统现场演示实时 *** 作煤矿设备

如前所述,华为很早意识到智能矿山的本质是工业互联网,要做到万物互联,但是怎么做呢?邹志磊拜访了华为内部几乎所有做工业互联网的人,大家各有各的说法,华为很多试点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今年4月份,邹志磊拜访了中国神华能源集团,神华能源最想做的事情是把神东煤炭的很多成功经验拷贝到其他煤矿,大概五月初的时候,他调研神东煤炭之后,明显感觉到煤矿的信息孤岛问题。

“有没有一个 *** 作系统能解决”,邹志磊的同事强推鸿蒙,神东的态度也出乎意料,从开始概念的讨论到最后的落地,果决速度超过了华为的想象。

煤矿军团调查了十几个矿山的传感器等等设备,后来反馈给邹志磊说:“问题不大”,因为鸿蒙天生就为万物互联而生的,它不是传统的移动互联网,不似安卓,它不仅仅能解决移动互联网的问题,最小到128k,大到几个G,甚至上百个G,都可以部署鸿蒙,满足万物互联的设备场景。

如果采用鸿蒙要把矿下的传感器全部换掉,高昂的成本足以让所有客户望而却步,华为在智能矿山的抱负也就根本无从施展,后来煤矿军团与鸿蒙团队沟通,发现很多设备问题都能解决,成本问题也就得以解决。

华为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总裁王成录

“鸿蒙之父”华为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总裁王成录介绍,矿鸿系统基于OpenHarmony软总线的能力,形成无需人干预的连接,异构组网的实现特别关键,有效解决了各种各样不同设备之间异构的问题,现在矿鸿已经实现了蓝牙和WiFi之间异构组网的问题。

软总线无线通信最大的问题是非常怕信号干扰,一旦有干扰就有误码,一旦有误码一切的实时性、稳定性都消失,华为通过信号去干扰能力,让干扰的程度降到了最低,对丢包和抖动的抵抗能力和容忍能力也做到了30%,即30%的丢包也不会影响上层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通讯领域积累的经验,全部用到了矿山领域,各种无线接入方式聚合,在所有通道都很好的时候,可以把通道能力聚合起来,当某些通道信号不好的时候,可以做信道之间的互为备份。

面对不同设备、不同协议的老大难问题,分布式软总线仍然是协议的基础,下面设置了装备的分装库、对象库,将各种各样的仪器仪表 *** 作动作,以及设备之间的交互做了建模和数据结构的构建,用统一的模型、统一的数据结构保证了设备的互通。

“今天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天,对鸿蒙生态来讲,我们迈出了从2C到2B的关键一步,对于整个工业领域来讲,我们今天迈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业互联网真正落地的关键一步,今天会给未来整个鸿蒙系统的能力,包括鸿蒙生态在各个领域的拓展打开了一个无限想象空间的大门。”王成录感慨道。

在演讲中,邹志磊抛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观点——移动互联网过去十年发生的事情,在工业互联网里面也会发生。如果确定了这个立论,也就不难理解华为为何会深入到煤矿领域,甚至如此的大动干戈。

1830年,美国著名的西部大开发中,大批淘金客蜂拥而来,而在淘金的人群里,有一批人不淘金,只卖水和工具,赚得盘满钵满。

华为是不是也像新时代的“卖水人”?

煤矿军团只是华为拓宽商业赛道的一个缩影,在矿山领域,华为只做薄薄的一层,定位是给行业赋能,绝不控制数据,也不会靠数据变现,坚持被集成和使能策略,以期得到客户的信任。

华为意不在挖矿,煤矿军团的诞生承载着华为加速技术商业化、寻找新的收入空间的目标。

考虑到华为受美国制裁的大背景,尽管华为“有质量的活下去”做的不错,但是营收、利润表现已经显现出一些疲态,在一些业务上不得不向后收缩,例如手机业务、x86服务器、交换机等无法完全脱离海外芯片的业务。

在近日华为放出的一份总裁办邮件中,任正非直言,从现实的商业角度来看,华为要聚焦在5G+AI的行业应用上,要组成港口、机场、逆变器、数据中心能源、煤矿……等军团,准备冲锋。

在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之外,华为急需新的收入来源,按照以往的产业形势,新技术的成熟往往需要数年时间,而新技术被行业大规模采用又需要一段时间,在被美国制裁之前,华为可以等,但现在,华为最缺的就是时间。

一方面,5G、云计算等技术都还没有迎来收获期,例如5G,大规模的成熟应用迟迟没有爆发,企业级市场需要不断地铺量积累,注定了5G收入并不会爆发式增长。

云计算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国内云计算竞争激烈,尤其是近两年云计算厂商纷纷押注政企赛道,华为云手握优势,但行业竞争也拖慢了收入增长曲线。

另一方面,如何为一家大公司“开源”,这就是邹志磊为华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任正非近日也提到,华为被美国打压的这两年,人力资源政策从未变过,工资、奖金发放一切正常,职级的晋升、股票的配给等一切正常。开源或节流,华为倾向于前者。

在实际业务开展中,三大BG都有自己的业务范围,虽然互相之间有协作,但是也有着各自的算盘,有时候利益点并不一致。

类似煤矿军团这样的组织,突破了组织壁垒,以垂直行业为攻坚对象,更符合华为“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的方法论。可以预期,煤矿军团的商业模式跑通后,“港口军团”“机场军团”等也已在路上。

一个显而易见却又无法测算的事实是,中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有着潜藏的巨大市场空间,但数字化的渗透程度还处于初级水平,一个个“煤矿”等待被数字化重塑,华为的定位和战略没有什么大纰漏,所欠缺的只是从此岸理想到彼岸现实的兑现。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张帅)

第一阶段,“华为3Com”的诞生。
上世纪末,数据通信行业两大巨头思科和3Com进行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思科取得了胜利,成为了当时该行业的霸主,但就在两大巨头打的不可开交之时,华为悄然崛起,并成功进入美国市场。2003年,思科向美国法院起诉华为知识产权侵权,想借此手段将华为挤出美国市场。为了应对思科的起诉,争取美国网络通信市场,华为与美国的3Com公司联合成立了合资公司——“华为3Com”,当时华为控股 51%,3Com 控股 49%,总部位于杭州。
第二阶段,华为出售全部股权,H3C(华三)正式成立。
2006年-2007年,华为分两次将“华为3Com”2%和49%的股权出售给了3Com公司,并将全部企业网业务给了H3C,自此“华为3Com”成为 3Com 全资子公司,并正式更名为 “H3C”(华三),至于出售的原因并没有一个官方的说法。
第三阶段,惠普收购华三,业务急剧下滑。
2008年3Com由于经营不善打算出售华三,华为当时一直专注于运营商市场,而华三在企业网市场位居前列,因此华为想要收购自己一手创建的华三以全面抗衡思科,但由于美国政府的干预未能成功,其中思科应该使了不少坏心眼,最终,3Com连同华三一同被惠普收购。
不过,华三在惠普的日子并不好过,先是自己的大量业务被惠普剥离,紧接着由于“斯诺登事件”引发的信息安全呼声越来越高,再加上阿里巴巴提出的“去IOE运动”(IOE即为IBM 、Oracle、EMC ,去IOE是使用国内产品替代上述三家公司的产品,目的是减少对国外产品的依赖),因此当时抵制国外产品的情绪高涨,华三作为外资公司自然也不好过,业务大幅下滑。当然惠普更难,2014 年,因经营不善将公司分为 “惠普公司(HP Inc)”和“惠普企业(HP Enterprise)。
第四阶段,浴火重生,“新华三集团成立”。
经历了多年的煎熬后终于在2016年迎来曙光,紫光集团以25亿美元的价格从惠普手中收购了华三公司51%股权,惠普企业(HPE)持有另外49%的股权,紫光集团成为华三的控股股东,自此华三有了梦寐以求的国企背景和国内企业身份,并正式成立了“新华三集团”,之前失去的和被剥离的业务也开始慢慢回归。
现在新华三是紫光集团的核心企业,拥有芯片、计算、存储、网络、5G、安全、终端等全方位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整体能力,有9大产业和7个海外分支,50多个销售和服务机构,产品服务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数量超过12000件,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公司有大量的产品位居国内前列,其中企业级WLAN、以太网交换机、non-x86服务器、刀片服务器、云管理平台、国产品牌服务器虚拟化、SDN软件、IT统一运维软件等产品国内第一,X86服务器、存储、企业网路由器、超融合等产品国内第二,同时,新华三还是HPE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的中国独家提供商。
未来的“新华三集团”前景一片光明。

众所周知,在高端服务器领域,小型机一直担任着支撑企业关键业务应用的重要角色。据权威机构统计,小型机在全球市场中的收入已经逼近90亿美元,占整体服务器市场收入的近20%。而随着x86架构性能以及在RAS(Reliability,可靠性、Availability,可用性和Serviceability,可维护性)指标方面的不断提升,高端x86服务器已经逐步进入到小型机市场。

严格来说,在关键业务领域的RAS特性,x86服务器已经逼近传统小型机,甚至超过了小型机,根据ITIC(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Consulting Corp)2014年发布的过去12个月各服务器平台的非计划停机时间对比报告显示,x86服务器可以达到与Power服务器一样的水平,而这也超过了其它像安腾、SPARC等小型机平台的可靠性。

随着当今企业对关键业务应用性能要求的不断加高,对应的RAS标准也在不断升级。如果说能够100%实现处理器本身RAS特性所生产的服务器称为具备RAS特性10水平的话,那么,华为在今年3月份推出的KunLun 9032就是一款基于x86开放架构的32路小型机产品,而值得关注的是其被视为具备RAS 20标准。

华为KunLun具备的RAS 20特性:稳定可靠、极致性能和开放生态

华为 KunLun 开放架构小型机

KunLun开放架构小型机包括KunLun 9008、KunLun 9016以及KunLun 9032三个型号,分别对应8路、16路和32路配置规格,其中9008/9016具备纵向扩展至32路的能力。从可靠性来看,华为创新的RAS 20技术,能够提供主动式故障分析的引擎PFAE,并率先支持CPU和内存等核心部件在线更换,有力保障了业务的连续性。

具体而言,为实现100%的Intel Run Sure RAS特性,华为从底层芯片(包括板载管理芯片BMC、存储控制芯片等)到 *** 作系统(华为Euler OS)均考虑到了可靠性设计。(其自研的BMC和BIOS凭借固件优先模式能够先于 *** 作系统发现并处理故障,通过此项技术可屏蔽60%的可能引发 *** 作系统宕机的故障;在存储控制芯片中,华为利用自研的均衡型读写磨损算法,可有效避免存储颗粒高频度非均衡读写导致的存储设备寿命提前结束、数据丢失等问题,实现5个9的数据可靠性。)这段有官方出处吗?请确认。

在极致性能方面,创新的NC互联芯片实现了32颗CPU高速互联,同时提供物理与逻辑分区功能,满足业务的灵活需要。同时,在开放生态方面,华为与全球顶级合作伙伴共筑开放、完善的产业链,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有效改善了关键业务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IT投资的回报率。

另外,华为创新的RAS20提供了最高级别的可靠性;固件级的故障响应和诊断机制,能够全面、自动地进行故障信息收集和分析,进而实现主动预警、隔离,替换失效部件;并率先支持CPU、内存的在线维护;加之自研的BMC管理芯片,可使KunLun全年意外停机时间少于三分钟。

开放架构将成为传统RISC+Unix架构的主要替代品

面对开放环境而言,传统RISC+Unix架构正在发生着改变,而x86服务器无疑将成为最重要的替代产品。对于华为KunLun而言,主要适用于传统数据库应用、内存计算、HPC胖节点以及大型虚拟化和云计算平台,相对于传统封闭架构小型机,TCO节省可达30%以上。

简单来说,华为KunLun将开放的x86生态和关键业务环境需要的高可靠、高性能和高可扩展进行了有机融合,采用华为创新的CPU高速互联和RAS20可靠性增强技术,提供了开放计算平台最高级别的RAS特性,以及多达576核、768 DDR4DIMMs的单机计算资源,纵向扩展系数高达197,真正达到了RAS 20的标准特性,也证实了在这一领域中业界领先的产品地位。

而更令我们期待的是,在大部分关键业务服务器还处在RAS 10阶段时,对于x86架构关键业务服务器而言,RAS 20必将成为其与传统小型机竞逐市场的利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看到更多厂商基于x86架构的小型机出现。而在这方面,华为无疑是占了一招先机。

国际服务器厂商惠普、戴尔、IBM继续把持中国市场,电信设备商华为、中兴也强势介入这一原本不属于他们的领域。内忧外患之下,国产服务器厂商谋求自救。 据1月份Gartner的统计报告显示, 2007年全球服务器总收入超过548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38%。整体来看,2007年服务器出货量超过880万台,比2006的820万台增长了74%。排名前5位的厂商分别是IBM、惠普、戴尔、Sun、Fujitsu/FSC,而国产品牌则无缘全球前十。
2007年中国的服务器市场并不平静。一种表现就是,销量增长较上年有所放缓,销售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尤其是随着国际巨头各种中低端产品的推出和扩大渠道办法的出台,使得原本份额就少得可怜的国内厂商变得束手无策; 而国内通信厂商华为、中兴强势介入服务器行业,更让他们感到惊慌。
但机会仍然存在。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互联网增值业务不断兴起,交通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网上银行及证券交易、农村信息化、城市应急系统等应用,正在为服务器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命悬一线的国产服务器厂商,能否临渊而立?

国际巨头的打压

据记者了解,在2007年全球服务器厂商营收方面,IBM以311%的市场份额保持领导地位。后四位分别为惠普283%,戴尔114%,Sun 108%,以及Fujitsu/FSC 45% 。Fujitsu是前5大厂商当中惟一一家营收下降的。而最具增长力的戴尔,营收增加了132%。
而在出货量上,惠普却占据了298%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首位。其次是戴尔,占214%; IBM 145%; Sun 38%;Fujitsu/FSC 33%。其中,IBM和Sun出货量有所下滑。
对于出货量下滑的原因,部分分析机构认为,这与目前大型服务器更新换代放缓以及企业的IT开支削减有关。然而,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尽管在出货量或是营收额上前5位厂商有些许变化,但是其霸主地位仍然不可撼动; 相反,曾经好不容易跻身全球前十位的国内服务器厂商联想、浪潮,这次又被挤了出来。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服务器行业特别是低端服务器市场利润下滑明显,而国产服务器厂商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因此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
据业内人士介绍,今年以来, IBM、惠普和戴尔分别推出了价格低廉的低端服务器,以此来全线抢夺低端服务器市场,而国产服务器的价格战更加剧了利润的下滑。
面对国际巨头的打压,国产服务器厂商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某国内服务器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我们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台整机的价格很多情况下要受到别人核心产品成本的制约,利润本身就不大。”
据不完全资料统计,尽管2007年由曙光、联想、浪潮、宝德等组成的国产服务器阵线大多在销售额上同比有一定的增长,但在整体市场份额上,却有较大幅的下降,业务增长速度也开始放缓。

来自电信业的变数

然而,对于传统国产服务器厂商来说,穷途末路的噩梦并没有止于国际巨头的不断挤压。
悄无声息地,原本平淡的PC服务器市场又闯进了2名新成员: 中兴和华为。如今,带有中兴标志的机架式服务器、刀片服务器和带有华为标志的刀片服务器已运行在电信运营商乃至网络游戏公司的机房。
据IDC统计,每年国内电信行业x86服务器的出货量接近6万台,其中通过中兴、华为的出货量就占到了40%左右(包括自有品牌和对各大服务器品牌的采购在内)。另外,据IBM一名销售人员透露,每年华为购买IBM服务器的金额就达数亿元人民币。
另一位电信业人士对中兴、华为的做法表示了肯定。他认为,由于运营商在网络游戏、SP增值服务等领域有很大的话语权,因此将来很有可能左右这些行业的采购行为。一旦形成这种局面,则华为、中兴在电信领域的天然优势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熟悉电信市场的烽火网络渠道市场总监钟瑾也表示,电信运营商挑选供应商“有很大的惯性”,更倾向于选择长期和自己合作、具有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供应商,所以,华为、中兴等非常有竞争优势。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断言,电信行业原本是国际服务器巨头的强项,此次中兴、华为的介入将给他们带来冲击; 而从长期来看这无疑也将成为国内传统服务器厂商的内忧。

不言放弃

内忧外患之下,国产服务器厂商开始图谋自救。去年以来,国产服务器厂商们也都纷纷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寻常的转变。
曙光先是建立了天津产业基地,增加了数十倍产能,然后是巩固自己的服务策略,首次推出了5年免费维修计划,又建立了处理能力在十万亿次以上的用户体验中心。而去年年底,曙光开始在企业管理机构上做了很大的变化。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今传统的中小渠道在发展上已经遭遇到了瓶颈,如果我们不马上改变,很可能就会被产业大潮遗弃。”曙光公司销售总监王成江说。所以从去年开始,曙光提出了“大渠道”和“宏计划”。“大渠道”就是曙光未来将更多的与大型的综合产品线的渠道合作,以期通过相关产品带动服务器的销售; 而“宏计划”则主要为曙光的核心业务高性能计算而生,该计划主要是在中国大城市中(集中在电子政务方面)推广高性能计算。
联想、浪潮则把注意力转向了高端服务器市场。在2007财年策略发布会上,联想服务器业务部总经理牛红也表示,2007年联想服务器的市场策略均围绕重点行业的高端市场而布局。
之所以聚焦高端市场,是因为“一直以来中低端是联想的优势所在”,这一策略则被联想称为“补短板”。牛红认为,中国的高性能市场很大,比如军工、海洋、气象等国家高端项目,都对高性能有突出需求,而这种形势对联想服务器的发展很有利。
从2007年以来,联想的“体育营销”已经初现成效。先是赞助了都灵冬季奥运会,又成为国际威廉姆斯F1车队的赞助商。今年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为联想服务器带来更大的收获。
从整个服务器市场的布局来看,国产服务器厂商必须转变才能“逆市而上”。某业内资深人士表示,从行业市场看,虽然传统行业仍是服务器市场需求的主力军,但是细分行业市场,特别是互联网,已经成为拉动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CDN、视频、网络游戏、搜索引擎等应用的迅速兴起,带动互联网与电信增值业务蓬勃发展,“如果国内服务器厂商能够开辟更多地类似新兴市场,从边缘的、非主流市场慢慢渗入也许会发现另一片天空。”

华为最近又放大招了,它宣布将在俄罗斯生产鲲鹏服务器,据了解,此次与华为合作的是俄罗斯国有通信企业RTI集团,在协议生效之后,华为旗下的鲲鹏处理器变成"俄国造"!

此举欲打破美国PC垄断

华为芯片被美国"卡脖子"痛苦时刻还在一直延续着,致使华为如今都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美国的技术垄断已经成为华为前进路上巨大的阻碍,现在手机芯片这一领域吃了美国技术垄断了亏,那么PC端领域绝不能够再出现类似的状况!


华为急急忙忙的去找俄罗斯合作,无疑是想提前突破美国在PC端的垄断。放眼全球PC端领域,人不知无人不晓英特尔,旗下服务器芯片x86架构已经占据了全球个人电脑的9成,仅差一步就要达成100%,如果这一步顺利被美国跨越过去,那么全世界的PC架构都要受制于美国!


或许对美国的打压套路太熟悉,华为去年就将旗下的服务器芯片架构迁出x86,并转身投向了英国服务器巨头ARM的怀抱,在此之前,华为旗下服务器的所有软件都是基于英特尔x86架构开发的!如今顺利脱身美国PC界的垄断,也算是为未来的计算机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华为牵手俄罗斯:未来可期

全世界那么多国家,为何华为会放心的将鲲鹏服务器交给俄罗斯呢?是因为俄罗斯与华为长期以来有着非常深度且友好的合作。


2019年6月份,华为就已经宣布要和俄罗斯旗下最大的电信巨头MTS合作开发5G市场,而且还要承诺将俄罗斯所有电信设备全部变成华为加的,作为华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这次,华为又能联合俄罗斯国有通信企业RTI集团进行PC端领域的 探索 ,有利于进一步突破美国企业英特尔在电脑领域的垄断,也愈发激励国人不断在 科技 领域创新!一个企业只有掌握了核心 科技 ,才能够拥有前进的话语权,才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

鲲鹏服务器:正向着目标前进

在困境中前行的华为,前不久举行了开发者大会,并告知全世界:华为合作伙伴推出的鲲鹏服务器出货量,已经占据了华为服务器出货量的50%!


这样的消息无疑是令人兴奋的,相信鲲鹏服务器一定会像华为5G技术一样,在全世界大展宏图,让世界PC端领域也能够拥有中国最强音,据了解,在2030年华为鲲鹏产业规模将突破1890亿元,我们一起成为 历史 见证者,看着鲲鹏服务器朝着目标前进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132339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4
下一篇 2023-06-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