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的三大攻击是什么?

服务器的三大攻击是什么?,第1张

服务器,也称伺服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网络环境下,根据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类型不同,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WEB服务器等。                  1DDOS攻击:                                                                                                                             (1)这是网络中最普遍的攻击类型,衍生了很多其他的攻击类型,但是,其原理都是通过多台肉鸡发送大量合法的请求占用大量服务资源,以达到瘫痪网络或者服务器死机的目的。其中SYN Flood洪水攻击利用TCP协议的缺陷,发送大量伪造的TCP连接请求,即在第2次握手前断开连接,使服务器端出于等待响应的状态,从而使得被攻击方资源耗尽(CPU满负荷或内存不足)的攻击方式。                      (2)TCP全连接攻击则是通过大量的肉机不断地和目标服务器建立大量的TCP连接,由于TCP连接数是有限的,很容易使服务器的内存等资源被耗尽而被拖跨,从而使服务器造成拒绝服务。这种攻击可以绕过一般防火墙,但是需要大量的肉机,并且由于肉机的IP是暴露的,也非常容易被追踪。                      (3)刷Script脚本攻击主要针对ASP、JSP、PHP、CGI等脚本程序。其原理是和服务器建立正常的TCP连接,同时不断向服务器提交查询列表等大量消耗数据库资源的调用指令,从而拖垮服务器。预防的主流办法有三种。一是防火墙,也有网关防火墙和路由型防火墙之分。可以抵御大部分的DDOS攻击。再就是CDN加速,把这些攻击分散到镜像服务器上,从而使这些攻击无法对服务器产生过多的影响。最后就是流量清洗,部署专业的设备和方案,对数据流量实时监控,清洗掉异常的流量。

2CC攻击:                                                                                                                                (1)攻击者控制肉机不停地发大量数据包给目标服务器,从而造成服务器资源耗尽或网络拥堵。CC可以模拟多个用户不停地进行访问那些需要大量数据 *** 作的页面(数据查询,论坛),造成服务器资源的浪费,由于这些IP都是真实的,数据包也正常,请求都是有效的请求,服务器无法拒绝,从而让CPU长时间处于满载的专题。                                                                                                                    (2)永远都有处理不完的请求排队,直到正常的访问被中止。预防CC攻击的办法有:把网站尽量做成静态页面、限制连接的数量、修改超时时间、以及分析可疑IP。

3ARP欺骗:这类攻击则主要是以窃取用户账户数据资料为目的,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物理地址实现欺骗,也能够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网络阻塞。主要发生在区域网内,攻击者通过发布错误的ARP广播包,阻断正常的网络通信,而且还将自己的电脑伪装成他人的电脑,原本是要发往他人的数据,被发到了入侵者的电脑上,从而达到窃取用户账户数据资料的目的。预防ARP欺骗的方法有:安装专业的杀毒软件、绑定IP和MAC地址。

监听服务失败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可能是服务器被攻击了,一些人频繁的发送数据包会造成服务器带宽超出上限。
2、服务器带宽不够但业务访问量大。
3、安全组未开放指定端口。
4、服务器负载过高,主频跑满,CPU的处理速度跟不上。

具体是遭受什么攻击了?

如果是被人上传文件的话,暂时关闭下上传功能不就行了吗?

如果是被CC攻击了,就做全站静态化,用脚分屏蔽频繁访问的IP

如果是被DDOS攻击了,就上硬件防御,或者上CDN

怀疑web服务器宕掉了,造成这种原因有以下几种推测:
1、访问量太大(包括黑客攻击)
2、服务器本身问题(感染病毒)
3、硬件损坏(局部路由器故障)
4、网通,电信中转问题
5、换了新网管,还在“手潮”中
不知道对不对,反正起点的客服会很客气的让“您耐心的等待几分钟,尝试重新刷新,我们的服务器一切正常)。

常见的攻击类型有DDOS CC SYN UDP以及局域网中的ARP等 其中在网络中最常见的就是DDOS和CC这两种了 DDOS也就是常说的带宽流量攻击一个机房,包括一台服务器的带宽都是有限的所以DDOS攻击的原理就是利用带宽流量来堵塞该服务器的正常应用使其无法正常访问 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网站突然无法访问服务器突然无法远程等想要很好的防御这种攻击需要机器有硬件防火墙硬防越高防御越强 CC攻击则是靠占用服务器连接数为目的来干扰正常用户的访问假如说一台服务器的最大连接数是一万个 CC则是用一万只甚至更多的肉鸡来模仿出不同的用户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个服务器进行大量访问从而造成其他正常用户无法访问最常见的表现是网站访问速度很慢部分用户可以打开部分用户打不开 防御这种攻击靠硬防基本上是没有多大作用的需要技术根据攻击的不同种类及时调整策略进行防御也就是说需要人工方面的配合才可以有效的防御CC SYN和UDP是比较少见的攻击类型 一个主要是靠硬防 另一个则是可以通过屏弊UDP端口以及做安全策略等进行防御 而ARP相对来讲较为简单了安装防火墙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抑止
我是从事IDC行业的以上这些也是平时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若是想要很好的防御攻击建议还是用高硬防的服务器

DDoS流量攻击全称: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attack,中文翻译为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根据首字母简称为DDoS,因为DDoS流量攻击来势凶猛,持续不断,连绵不绝,因此在中国又叫洪水攻击。DDoS流量攻击是目前网络上最常见的手段,主要是公共分布式合理服务请求来昂被攻击者的服务器资源消耗殆尽,导致服务器服务提供正常的服务,这种方式说白了就是增大服务器的访问量,使其过载而导致服务器崩溃或者瘫痪。好比双十一期间大量的用户使用淘宝,使用的人数过多导致淘宝无法快速运转,并且出现页面瘫痪的情况。
DDoS流量攻击,可以分为,带宽消耗型和资源消耗型两种大的层次,从网络占用到目标硬件性能占用,以达到目标服务器网络瘫痪、系统崩溃的最终目的。下面为大家列举一些比较常用的DDoS流量攻击的方式。
死亡之PING:
死亡之PING即是ping of death,或者叫做死亡之平,也被翻译为死亡天平,这种攻击方式主要以通过TCP/IP协议进行DDoS流量攻击,这种类型的攻击方式主要是通过向服务器发送数据包片段大小超过TCP/IP协议的规定大小的数据包,让服务器系统无法正常进行处理从而导致崩溃,而这些数据包最大字节为6,5535字节。
CC攻击:
CC(Challenge Collapsar),意为挑战黑洞,利用大量的肉鸡(免费代理服务器)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看似合法的的请求,从而不断利用被攻击服务器的资源进行重来这边请求,让其资源不断被消耗,当服务器的资源被消耗殆尽用户就无法正常访问服务器获取服务器的响应,在cc攻击过程中,能够感觉到服务器的稳定性在不断的变差直至服务器瘫痪。应。
UDP洪水攻击:
UDP:用户数据包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floods),一种无连接协议,主要是通过信息交换过程中的握手原则来实现攻击,当通通过UDP发送数据时,三次的数据握手验证无法正常进行,导致大量数据包发送给目标系统时无法进行正常的握手验证,从而导致带宽被占满而无法让正常用户进行访问,导致服务器瘫痪或者崩溃。
而目前市场上常用来对付这些DDoS流量攻击的防护方式有以下几种:
目前常见的DDoS流量攻击防护是利用多重验证。入侵检测以及流量过滤等方式对因为攻击造成堵塞的带宽进行流量过滤让正常的流量能够正常的访问到目标服务器,从而维持服务器的正常运行。
流量清洗也就是让服务器所有的访问流量通过高防DDoS攻击流量清洗中心,通过高防的各种防护策略对正常流量和恶意流量被区分清洗过滤,将恶意流量阻挡住在服务器之外,让正常流量能够正常的访问,恶意流量则被禁止从而实现过滤。
防火墙是最常见DDoS流量攻击防护装置,防火墙的访问规则能够灵活定义,通过修改规则以实现允许或拒绝特定的通讯协议进入服务器,无论是端口还是IP地址,发现目标IP出现异常,那么直接阻断IP源的一切通信,即便是较为复杂的端口遭受到攻击,依旧能够有效的进行DDoS流量攻击防护。
锐速云告诉大家虽然近些年DDoS流量攻击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不可否认目前仍是一个非常大的网络安全威胁,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的DDoS流量攻击,仍在网络安全的战场上活跃着,如认为是一种Mirai变体的0x-booter。随着新的互联网技术和设备的变革和投入,不少黑客仍不断的更新完善DDoS流量攻击,因此在这个DDoS流量攻击防护的战场上,作为网络安全防护人员技术仍需要不断的更新变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131460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1
下一篇 2023-06-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