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服务器是用来做什么的?

存储服务器是用来做什么的?,第1张

一、存储服务器的作用和功能
1、文件共享功能
文件共享(即文件服务器)是网络存储器最基本的应用。我们可以在"网上邻居"中找到网络存储器设备,并在它的共享目录中存储公用文件。此外,部分NAS也内置了文件服务器功能,我们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和管理NAS中的文件,并以>“存储程序”原理,是将根据特定问题编写的程序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然后按存储器中的存储程序的首地址执行程序的第一条指令,以后就按照该程序的规定顺序执行其他指令,直至程序结束执行。
 1945年,美藉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JVon Neumann)提出的,是现代计算机的理 存储程序
论基础。现代计算机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但仍遵循着这个原理。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的要点是,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存储在内存储器中(存储原理),在运行时,控制器按地址顺序取出存放在内存储器中的指令(按地址顺序访问指令),然后分析指令,执行指令的功能,遇到转移指令时,则转移到转移地址,再按地址顺序访问指令(程序控制)。
编辑本段技术特点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冯·诺依曼结构(John von Neumann)也就是存储程序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其特点是: 1)使用单一的处理部件来完成计算、存储以及通信的工作。 2)存储单元是定长的线性组织。 3)存储空间的单元是直接寻址的。 4)使用低级机器语言,指令通过 *** 作码来完成简单的 *** 作。 5)对计算进行集中的顺序控制。 6)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并规定了它们的基本功能。 7)彩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8)在执行程序和处理数据时必须将程序和数据道德从外存储器装入主存储器中,然后才能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调整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电子计算机之父”的桂冠,被戴在数学家 冯·诺依曼(JVon Neumann)头上, 而不是ENIAC的两位实际研究者,这是因为冯·诺依曼提出了现代电脑的体系结构。 1944年夏,戈德斯坦在阿贝丁车站等候去费城的火车,偶然邂逅数学家冯·诺依曼教授。戈德斯坦告诉他莫尔学院的电子计算机项目。
开始研究
从1940年起,冯·诺依曼就是阿贝丁试炮场的顾问。他向戈德斯坦表示,希望亲自到莫尔学院看看那台正在研制之中的机器。从此,冯· 诺依曼成为了莫尔小组的实际顾问,与小组成员频繁地交换意见。年轻人机敏地提出各种设想,冯·诺依曼则运用他渊博的学识,把讨论引向深入,并逐步形成电子计算机的系统 设计思想。 在ENIAC尚未投入运行前, 冯·诺依曼就看出这台机器致命的缺陷,主要弊端是程序 与计算两分离。程序指令存放在机器的外部电路里,需要计算某个题目,必须首先用人工 接通数百条线路,需要几十人干好几天之后,才可进行几分钟运算。 冯·诺依曼决定起草一份新的设计报告,对电子计算机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他把新 机器的方案命名为“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英文缩写是“EDVAC”。 1945年6月,冯 ·诺依曼与戈德斯坦、勃克斯等人,联名发表了一篇长达101页纸的报告,即计算机史上著名的“101页报告”,直到今天,仍然被认为是现代电脑科学发展里程碑式的文献。报告明确规定出计算机的五大部件,并用二进制替代十进制运算。EDVAC方案的革命意义在 于“存储程序”,以便电脑自动依次执行指令。人们后来把这种“存储程序”体系结构的 机器统称为“诺依曼机”。由于种种原因,莫尔小组发生令人痛惜的分裂,EDVAC机器无法被立即研制。1946年6月, 冯·诺依曼和戈德斯坦、 勃克斯回到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院,先期完成了另一台 ISA电子计算机(ISA是高级研究院的英文缩写),普林斯顿大学也成为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中心。
宣告完成
直到1951年,在极端保密情况下,冯·诺依曼主持的EDVAC计算机才宣告完成,它不仅可应用于科学计算,而且可用于信息检索等领域,主要缘于“存储程序”的威力。 EDVAC只用了3563只电子管和1万只晶体二极管,以1024个44比特水银延迟线来储存程序和 数据,消耗电力和占地面积只有ENIAC的1/3。 最早问世的内储程序式计算机既不是ISA,也不是EDVAC,英国剑桥大学威尔克斯(MWilkes)教授,抢在冯·诺依曼之前捷足先登。 威尔克斯1946年曾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参加冯·诺依曼主持的培训班,完全接受了冯· 诺依曼内储程序的设计思想。回国后,他立即抓紧时间,主持新型电脑的研制,并于1949 年5月,制成了一台由3000只电子管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命名为“EDSAC”(电子储存程序计算机)。威尔克斯后来还摘取了1967年度计算机世界最高奖——“图林奖”。
荣誉
在冯·诺依曼研制ISA电脑的期间,美国涌现了一批按照普林斯顿大学提供的ISA照片 结构复制的计算机。 如: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研制的MANIAC,伊利诺斯大学制造的 ILLAC。雷明顿·兰德公司科学家沃尔(W Ware)甚至不顾冯·诺依曼的反对,把他研制 的机器命名为JOHNIAC(“约翰尼克” ,“约翰”即冯·诺依曼的名字)。冯·诺依曼的大名已经成为现代电脑的代名词,1994年,沃尔被授予计算机科学先驱奖,而冯·诺依曼本人则被追授予美国国家基础科学奖。
编辑本段主要成果
“英国剑桥大学威尔克斯(MWilkes)研制的EDSAC”(电子储存程序计算机)。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研制的MANIAC。 伊利诺斯大学制造的 ILLAC。雷明顿·兰德公司科学家沃尔(W Ware)研制的机器JOHNIAC 以及早期的微处理器大多采用冯诺依曼结构,典型代表是Intel公司的X86微处理器。取指和去 *** 作数都在同一总线上,通过分时服用的方式进行的。缺点是在高速运行时,不能达到同时取指令和取 *** 作数,从而形成了传输过程的瓶颈。

磁带的工作原理如同录音带、录像带一样。磁带存储器由磁带机和磁带两部分组成。磁带分为开盘式磁带和盒式磁带两种,前者多用于大中型机,后者多用于微型机。
磁带机对于普通用户可能显得有些遥远,但对于UNIX系统来说,磁带机是伴随UNIX服务器成长的重要设备。在磁盘容量还以MB计算的年代,磁带机就已经发展到GB级的容量(单盘磁带)。与磁盘设备相比,磁带存储器更多地被应用在备份领域中,这是与其独特的技术特征分不开的。磁带设备是线性存储产品,不利于高速存取,但因其单位存储成本低、容量扩展灵活方便、介质尺寸小以及可靠性高且宜于保存等优点,吸引了大量对数据备份有迫切要求的用户。互联网的发展使磁带记录功能重新焕发了“青春”,而各种磁带记录规格的齐头并进也显示了其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应用的多元化。

电子计算机采用了“存贮程序控制”原理。这一原理是1946年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伊曼提出的,所以又称为“冯·诺伊曼原理”。这一原理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影响,确立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方式,直到现在,各类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还是采用冯·诺伊曼原理思想。冯·诺伊曼原理的核心是“存贮程序控制”。
第一步:将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
第二步:启动运行后,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指令送到控制器去识别,分析该指 令要求什么事;
第三步: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如加法、减法),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 *** 作数据取出送往运算器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送回存储器指定的单元中;
第四步:当运算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存贮程序控制”原理的基本内容是:
(1) 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2) 将程序(数据和指令序列)预先存放在主存贮器中,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高速地从存贮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
(3) 由运算器 、存贮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并规定了这五大部件的基本功能。冯·诺伊曼思想实际上是电子计算机设计的基本思想,奠定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开创了程序设计的时代。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衍生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云计算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云存储的概念与云计算类似,它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并节约存储空间。简单来说,云存储就是将储存资源放到云上供人存取的一种新兴方案。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透过任何可连网的装置连接到云上方便地存取数据。如果这样解释还是难以理解,那我们可以借用广域网和互联网的结构来解释云存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130603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