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族节日手抄报 民族节日手抄报

新疆民族节日手抄报 民族节日手抄报,第1张

所谓民族风俗。说个人,就是指一个人的性格;说族群,就是风俗。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手抄报都不陌生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民族风俗手抄报,欢迎大家分享。 民族风俗介绍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d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 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采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从’99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块宝地,它土地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早在170万年前,元谋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是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口岸。云南有10个国家级风景区,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海拔6740米终年积雪的高山东省,至今无人能够攀登顶峰;不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喀斯特岩溶地貌开成的石林以及九乡溶洞等奇观。 绕三灵 又叫“绕三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游活动的民族盛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一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后边跟随一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d着三弦琴和月琴,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沿路逛三都,即是“绕三灵”。三灵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这三都。 彝族踏歌 打歌,又称踏歌,以巍山、南涧、漾濞等县流行较广。大体可分为模拟动物体态的动物舞。以及抒发情感的情趣舞两类,大凡婚丧嫁娶,民族节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脚下,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边跳边唱,可随意编词,也加固定唱词。有领有和,潇洒自如,激烈时,热情奔放,情绪激昂。打歌调以葫芦笙,竹笛吹奏的曲调为两个声部,与人唱的打歌调结合,形成三个声部的打歌音乐、音乐效果非常强烈,这种特殊的和声,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见的。 同时,“三日街”、“火把节”、“蝴蝶会”、“花朝节”、“石宝山歌会”、“泼水节”、“赛花船”、“要海会”、“渔潭会”、“菊花会”、“本主节”等也都是云南著名的民风民俗。 白族风俗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绣花挎包。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 白族婚礼热闹而且繁琐,一般要三天。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头一天叫“踩棚”,后一天叫“散客”。其中头两天较有特色,“踏棚”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戏”。 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的更加高雅秀丽。 摩梭风情 摩梭古称“摩沙”,是宁蒗境内的土著民族之一,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牦牛羌”。 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永宁摩梭人一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风俗礼仪。泸沽湖畔摩梭人传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态,成为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观,形成一个扑朔迷离的幽远的梦境。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长到13岁,便要举行成年礼。 摩梭人至令还保留着人类母系氏族的婚姻形态。流行于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婚和阿夏同居婚。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灵,相信天地万物、日月水火、风雨雷电,引经据典由神灵主宰,所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形式各异的祭祀方式。 摩梭人过年分为大年和小年。过小年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二日。村村寨寨饮酒食肉,歌舞狂欢,放牧人员备受优待。全家都会赠给放牧人员猪膘肉、香肠、鸡蛋、粑粑等礼物。他们还在牲畜尾巴上系一条红布,以示度年。放牧人员到山上野餐祭山神,祈求山神保佑来年水草丰茂,牲畜兴旺。过大年在每年的腊月三十日。院子里正房门前要栽两棵青松,房顶上插松枝和彩色经幡。桌上供煮熟的猪头祭祖先和神灵,青年们举行摔跤,打秋千,对山歌,跳土风舞等活动。 他们的传统节日是转山节,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湖畔的摩梭人都要盛装前往“格姆女神山”朝拜。 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一个村落或某一地域的保护神。 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的盛大节日,这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动之一。

独克宗古镇属于香格里拉,你战线拉太长了。把下面我说的景点去玩,起码也要半个月时间
到云南旅游肯定要去大理丽江,然后是西双版纳。看过5朵金花把,因为苍山洱海,蝴蝶泉都在那边此外这条线还可以延伸到丽江,看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虎跳峡等。
大理是一座很美很有韵味的古城,她的风光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风花雪月”,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是大理著名的四景。
大理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城墙,沿着城墙一步步的走,用手轻轻的抚着那些砖石,不禁要浮想联翩了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滇西高原,西为云岭山脉,东接滇中高原。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
早在远古,白族先民“河蛮就在洱海边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洱海文明。汉代开始设置以大理(古城)为中心的叶榆郡,唐建南诏国,宋为大理国,五六百年间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代的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必经之途,北连川藏南达思茅,成为滇西重要的交通枢扭。
大理,一个令人无限向往、无限留念的旅游胜地。当地民风纯朴,好客是一大特点。有客自远方来,都非常欢迎你到他家的小院坐坐,有的会送上一杯清茶,让你消暑解渴。而且很自豪地向你介绍,并请欣赏他家栽种的花草、饲养的金鱼,古色古香的房屋、雕花的窗格等。当地民风乐于助人,在街上问路,会十分仔细地指给你方向、路线;有其他困难,能帮忙的一定尽力相助,帮不了忙的,也会告诉你如何去找有关的机关、单位。
没有来过大理的人,认识大理大都源于两个出处,一是金庸先生的小说,小说中段皇爷的“一指神功”点出了南昭古国的清远神秘,引人掩卷遐思;二是六十年代的《五朵金花》随着一曲唱遍大江南北的“蝴蝶泉边来相会”,大理秀美的风光也广为人知。
其实,大理有的远不止这些。大理历史悠久,素有“文献名邦”的美名。远在新旧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居住。西汉武帝在云南设置郡县时,大理纳入了汉王朝的版图。唐宋时期,大理先后出现隶属于唐宋王朝的南昭国和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在元代前,大理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元代,云南行省建立,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始由大理移至昆明。但是,大理仍然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先后设有路、府、行政专员公署等地级一级的政区机构。1956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同时,大理也是滇西的交通枢纽。改革开放后,大理已逐步发展为滇西的商贸旅游中心城市。
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玉洱银沧之间,自然风光绮丽多姿,苍山如屏,洱海如镜,蝴蝶泉深幽,兼有“风、花、雪、月”四大奇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保存着古朴而浓郁的白族风情。到大理你可以了解白族的生活习俗,可以品尝别具一格的白族风味食品,可以选购到称心如意的白族民间工艺品,还可以参加传统的大理白族三月街节日庆典活动
古城大理吸引了来自国外的自助旅游者,在城内护国路内形成了一条有名的“洋人街”。陶醉于白族古朴的民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他们甚至会在大理长期居留。
大理外部交通状况:
航空:
大理的机场位于凤仪镇和海东乡交界处,距离大理市区12公里。目前,大理的民用机场只有飞往省内昆明、西双版纳的航班。
从下关到大理机场可乘7路公交车,如果打的的话约需80元。在下关建设路上的一些大宾馆和旅行社内,都可以购票。
铁路:
从大理至昆明的火车票,只有在建设路(近关平街)35108军队招待所的大厅内可以买到,售票时间:9:30-17:30。
至省内其他地方的火车票可到建设路21号的售票点购买,售票时间:9:00-18:00。
K448次列车晚上22:02从大理出发,次日早上6:39抵达昆明,硬座52元/人,卧铺106元/人;K446次列车晚上22:11从昆明出发,次日早上6:27抵达大理。
公路
大理地区的交通以公路为主,214国道和320国道在此交汇,通达各地。大理距离昆明300多公里,两地有高速公里连接,约需4-5小时。另外,游客可在大理护国路,复兴路上的酒吧、旅行社、小餐馆内买到开往丽江、中甸的车票。
下关有三大长途汽车站,令人欣喜的是这三大汽车站都集中在建设路,其中有两个车站在街的同一侧,距离非常近。(详见主要班车表)
大理客运总站
其中最大的汽车站是大理市客运总站,位于建设路21号,大部分的高快车都从这里出发,车站中有一个独立的高快车(豪华长途汽车)候车室。
从大理开往丽江的高快车每天4班车,发车时间为8:30,9:30,14:00,19:00,车程3小时,车费50元。
开往中甸的高快车早上9:00发车,下午15:00即可到达,车程9小时,车费85元。此外,还有一些发往各个方向的车次,车费可能较便宜,车速较慢。
客运服务站
是大理第二大汽车站,这里有开往各地的高快车,由于客运服务站与大理市客运总站距离非常近,因此游客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两个车站中挑选最方便的线路。
大运车站
位于建设路,大运宾馆旁,与大理市客运总站相对,这里前往昆明最便宜的长途汽车车费为50元。
内部交通
出租车
游客从下关前往各旅游景点都十分方便,大理市内的出租车起步价一般为5元,每公里加价14元,桑塔纳起步价为6元,每公里加价16元。
自行车
如果打算在大理古城周围逛逛,租辆自行车是不错的选择。如大理古城博爱路红山茶宾馆旁就有自行车出租,租金是10-12元/天,需要押金。
游船
如果想畅游洱海,比较理想的方式是前往下关北面的洱海码头乘坐游船。游船通常在每天清晨8:30出发,参考费用70-80元,建议游客提前一天购票。
大理旅游的住宿状况:
下关是大理现在的政治、经济中心,旅游接待设施也相对完善,作为旅游名城,大理的住宿分为两部分:下关和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护国路上的许多私人旅馆、招待所都是由旧时民居改建而成,古色古香,很有韵味。建议游客不妨试试大理喜洲的白族民居、或洋人街旁的民宅,那里都是领略当地民族风情的最佳地,费用不贵,一般是20-40元/床。
城中叶榆路的亚星大酒店(四星级)是大理最好的酒店,下关最著名的酒店是漫湾酒店、其次是苍山饭店、金达酒店;大理古城的护国路是各地自助旅游者的下榻地,那里有很多价廉物美的小旅馆。
大理旅游的美食:
说起大理餐饮的特色,应当首推白族三道茶、砂锅鱼、邓川乳扇。
大理最好的餐厅大部分都集中在古城中,要品尝大理美食可前往古城中的护国路,这里聚集着许多外国旅游者。
在护国路上,具有白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特色的西餐咖啡厅随处可见,许多餐馆兼售中西餐,游客可以品尝到云南风味的菜肴以及当地的白族菜。
这里的每个餐馆都独具特点,各家的菜谱也各有千秋。其中以拥有白族“三道茶”及藏族“酥油茶”而驰名海内外的太白楼堪称代表,在此处饮茶,环顾四周,尽是金发碧眼,你会感到仿佛置身在联合国。
当然,古城吸引人的不仅仅是食物,更在于这里的咖啡馆和餐厅都提供了宁静而轻松的气氛,在这里,人们可以听着音乐,喝着冰啤,度过一个悠闲的下午。
几乎所有的咖啡馆都提供旅游信息和订票业务,有一些还备有自行车可供游客租借
来云南当然要玩丽江咯,大理、丽江这条线可以让你享受到高原的无限风光,例如大理的苍山、洱海、三塔、蝴蝶泉、古城,丽江古城、玉龙雪山以及那里的纳西文化都会让你觉得不虚此行。香格里拉已经靠近西藏,海拔较高,也是风景最美的一处。如果您选择这条线路的话,我建议要带件保暖的衣服,因为海拔较高,一旦下雨的话,气温会相当低,尤其是在玉龙雪山及中甸。在丽江,一定要晚上去古城转转,享受一下那里的文化。
至于交通费用来说,我只能提供旅游团的价钱,大理-〉丽江-〉中甸这条线一般是以火车和汽车作交通工具,价钱应该不会超过1000元/人。
丽江旅游 → 概况
处于云南省西北部,距昆明市527公里。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世界上唯一“活着的”东巴象形文字,仍具有母系氏族特征的摩梭人,玉龙雪山,虎跳峡……使丽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热点。1997年12月4日,丽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丽江境内山河交错、峰奇谷秀,天造地设的山川胜景,让人应接不暇。全区旅游资源覆盖面积为1033平方公里,有开发价值的景点有104处,其中最主要景区有“两山一江一城一湖”,即老君山、玉龙山、长江第一湾、丽江古城、沪沽湖。
老君山景区位于“长江第一湾”西岸。老君山,史称“滇省众山之祖”,相传太上老君曾在此山炼丹,因而得名。老君山连绵盘亘数百里,横卧在澜沧江与金沙江之间,主峰海拔4240米。是国家级“三江并流”风景区的重要主体部分。主要景点有九十九龙潭、杜鹃林、黎明丹霞地貌和新主横断山天然植物园等。长江第一湾景区。以金沙江改变南流方向的转折点石鼓为中心,顺江而上可到古“花马国”巨甸、“万里长江第一桥”的塔城铁桥遗址访古探幽;顺江而下便可到举世奇观的虎跳峡寻幽探险,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和震人魂魄的壮美。
长江第一湾环抱之中的玉龙雪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主峰扇子陡海拔为5596米,是长江以南的第一高峰,也是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现代海洋性冰川。玉龙雪山集天下名山险、奇、美、秀于一身,元代宣尉使李京称“玉龙雪山天下绝”。玉龙山又是动植物王国,生态类型齐备,是横断山脉中高山动植物生长最集中的地段,被誉为“天然高山动植物园”和“现代冰川博物馆”,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群落,是科学考察研究取之不尽的丰富宝藏。玉龙雪山还是一座人类尚未征服的处女峰,半个多世纪以来,虽然有国内外不少登山队前来攀登,但均未曾登上主峰。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下。丽江大研古城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城。它是以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多元融合的文化为特点,以平民化、世俗化的百姓古雅民居为主体的“建筑群”类型世界文化遗产。是一座至今还存活着的文化古城。
“东方女儿国”沪沽湖。在丽江地区宁蒗县与四川省盐源县交界处,因湖泊南北宽而东西窄,形似曲颈葫芦而得名。湖面海拔268O米,面积51.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5米,最大水深93米,湖中有5个小岛、3个半岛。湖水清澈蔚蓝,沿湖村庄错落,四周青山环抱。湖西北部雄奇俊美的狮子山是当地摩梭人崇拜的格姆女神山。沪沽湖以美妙绝伦的湖光水色和奇特的民俗风情而著称于世,湖畔摩梭人至今还保留着母系大家庭及男不娶、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阿夏”婚姻形态。
此外,还有多姿多彩的小凉山风光风情,神秘的比依仙人洞,永宁高原温泉,素有“黄金海”之称的永胜程海,永胜灵源胜景……举不胜举的奇山秀水,点缀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与优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是灿烂的人文景观。丽江地区旅游的人文景观资源毫不逊色于自然景观。东巴文,纳西古乐,还有北岳庙、玉峰寺、普济寺、文峰寺、福国寺、五风楼、指云寺、扎美寺等众多文物古迹,形成了丽江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中国少数民族中不止一个少数民族当男子看到自己心仪的姑娘时会让她们留下当自己的老婆。这里随意举出三个少数民族供参考。 第一个是婚姻自由极为自由的摩梭人。虽然是母系社会的性质,在走婚的过程中,只要是男子看到自己心仪的姑娘……也会将她们带回定居。 云南省少数民族摩梭人的习俗:走婚。 摩梭人除了少数因为要增加家庭劳动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没有结婚制度。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透过男到女家走婚,维持感情与生养下一代的方式。由于母系社会中由女性当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归母家生养,生父会在满月时公开举办宴席,承认彼此的血缘关系,避免发生同父。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 走婚的男女,维系关系的要素是爱情,没有经济联系,一旦发生感情转淡或发现性格不合,随时可以切断关系,因此感情自由度较婚姻关系更纯粹,但也因此而使得男女关系较为平等,不似其他民族的婚姻关系中牵系极为复杂的经济社会网络。 走婚是“母系”家庭中重要组成部分。成年男子“走婚”是一个传宗接代繁衍后裔的途径,只是不同于其他民族夫妇长年生活在一起。他们是日暮而聚,晨晓而归,暮来晨去。摩梭人走婚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阿注”定居婚;一种叫“阿夏”异居婚。不管那种婚俗都得举行一个古老的仪式,叫“藏巴啦”,意思是:敬灶神菩萨和拜祖宗。在女方家举行这个仪式,时间一般在半晚,不请客、不送礼,朋友们也不参加。这个礼仪是由男方家请一证人把求婚者领到女方家,当然是男女青年早已有了感情了,不存在媒妁之言,母舅之命。他(她)们的母亲及舅舅人也了解和默认后才举行,男方家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把带来的礼品按规矩放在火塘上方锅桩的平台上及经堂里的神台上,向祖宗行礼,向锅桩行礼,再向长辈及妈妈、舅舅、姐姐行礼,然后接受长辈们及姐妹们的祝福。送去的礼品按尊长、老少各有一份。你的心上人“阿夏”必须按摩梭人装饰,从头到脚精心打扮。男方会得到女方精心用摩梭麻布亲手织成有摩梭特色的花腰带。女方家决不会向男方家摊派钱物。她们认为男女相爱是平等的,比什么都重要,感情是摩梭人“走婚”的重要因素。当证人向“阿夏”的母亲、舅舅们交待完后,从此男女双方就公开化了,“阿夏走婚”不请客,不 *** 办,这种古老的风俗又俭朴、又省事,整个仪式一个小时即可完成。 现在来讲“阿注”定居婚。摩梭男女青年通过“走婚”仪式后或从男女双方家搬出居住在一起,或男方到女方家居住,也有女方到男家家居住的,但后两者并不多见,他们长年相守、生活在一起,抚养着下一代。这种定居婚为“阿注”定居婚。 另一个少数民族就是羌族。这是个古老的民族。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特点丰富多彩。其中情歌几乎可以表现出男女从开始到结合的全过程。 羌族情歌在羌语中称为“柔西”,是反映男女爱情生活的民间歌谣,有羌、汉两种语言的演唱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有试探歌、赞美歌、求爱歌、定情歌、热恋歌、思念歌、盟誓歌、失恋歌等种类,反映了羌族男女青年从恋爱到结合的全过程。如《花儿纳吉》(大河流水小河哟清哟花儿纳吉,不知小河儿节有多哟深哟节节马儿舍;丢个石头试深哟浅哟花儿纳吉,唱个山歌儿节试妹哟心哟节节马儿舍。太阳出来喜盈哟盈哟花儿纳吉,叫声阿妹儿节仔细哟听哟节节马儿舍;要学松树万年哟青哟花儿纳吉,莫学花椒儿节黑了哟心哟节节马儿舍。)可以说是试探、求爱、定情、盟誓的总合。 羌族祖先崇拜主要表现在对本家族祖先、人类祖先、男性主宰神、女性主宰神的崇拜。 羌民族和其他历史悠久的民族一样,民间流传着许多史诗。提到羌族的民间文学,《羌戈大战》与《木姐珠与斗安珠》、《泽其格布》就不能不说。《羌戈大战》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它叙述了羌族人民的祖先历尽艰难困苦,与魔兵战、与土著戈基人战,从西北迁居岷江上游的历史。《木姐珠与斗安珠》也是叙事长诗,记叙了一位人间的青年与仙女恋爱的故事。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羌族古代社会人与神、神权与反神权复杂的斗争场面,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神权、天命的大胆挑战,真实地反映出羌族男女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的斗志,热情地歌颂了羌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还有一个相对典型的民族是珞巴族。 生殖崇拜求丰收 在自称为“阿帕塔尼”的珞巴族民间流传着一个珞巴语叫作“莫朗”的节日,节期在农历腊月或正月由巫师择定,流行地区是西藏珞渝地区的西巴霞曲地区。届时,全村男青少年排列为一行,身着盛装,在巫师带领下到邻近各村巡游,在路过田野时,巫师撒大米粒,青少年挥舞长刀,敲打铜盘,队尾的一个老头子沿途撒大米粉。在经过即将播种的土地时,举着竹制男性生殖器的青年就到地里跳生殖舞。每到一个村子的广场上就唱歌舞蹈,该村群众备酒热情款待。巡游队伍要走遍本部落的所有部落。这一节日意在预祝丰收。因为人们以为庄稼的繁殖和人的生育是一个道理,所以在地里跳生殖舞。在一些珞巴族地区,仍能看到自家房屋旁树立有许多个用木桩做成的男性生殖器,为的是祈求人丁兴旺。我国许多民族都曾有过生殖崇拜,现在在一些南方民族节日中仍能看到这种遗存,我们只要了解生育的重要性,就可以理解生殖崇拜的起因。 世界屋脊上的“南方人”珞巴族。相传大地母亲生了金冬(太阳)的九个兄妹,金冬又生了冬日(老虎),而冬日的儿子阿巴达尼是个非凡人物。他长着四只敏锐的眼睛,前面两只观察光明世界,后面两面只监视恶魔妖怪,能够上天入地,世间万物无不在他的掌握之中。他还是个能工巧匠,发明了制陶术和架桥术,为人类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阿巴达尼就是珞巴人的祖先。 珞巴族主要聚居地洛渝地区山高林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珞巴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刀耕火种”阶段,直到西藏民主改革后,才开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先进的耕种方法,农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珞巴族男子一般戴藤条或熊皮盔帽,穿坎肩,披兽皮。妇女穿用自己织的羊毛,麻,棉衣料做的短上衣和统裙。男女均赤足。他们喜欢佩戴石质串珠,贝壳 和铜制各种装饰品,喜欢饮酒,吸烟,吃椒。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他们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婚姻习俗 珞巴族群众的婚姻基本是一夫一妻制,有些部落的富户盛行多妻。严格实行氏族外婚和等级内婚制,盛行买卖婚姻。有遗妻要在亡夫兄弟中转房的习俗。妇女的地位十分低下,财产的继承均归男子。在某些珞巴族部落中,还实行着严格的父子连名制。 正因为妇女地位的低下,所以只要被男子看上,那么这位男子就会有许多种方法和手段将女子带回家……

太阁立志传5 娶妻一览
宁宁:羽柴秀吉的夫人
阿市:浅井长政的夫人
阿松:前田利家的夫人
菊姬:上杉景胜的夫人
早川:今川氏真的夫人
相模:武田胜赖的夫人
阿福:稻叶正成的妾室
冬姬:蒲生氏乡的妾室
阿梅:北条氏政的夫人
暗千代:立花宗茂的夫人
爱姬:伊达政宗的夫人
义姬:伊达辉宗的夫人
豪姬:宇喜多秀家的夫人
阿玉:细川忠兴的夫人
归蝶:织田信长的夫人
濑名:德川家康的夫人
德姬:德川信康的夫人
千代:山内一丰的夫人
小松:真田信幸的夫人
安歧:真田幸村的夫人
三条:武田信玄的夫人
初姬:京极高次的夫人
小督:德川秀忠的夫人
彦鹤:锅岛直茂的夫人
永姬:前田利长的夫人
熙子:明智光秀的夫人
幸圆:黑田官兵卫的夫人
春桃:柳生宗严的夫人
出云的阿国:在出云和近畿旅行演出的巫女
志津:在东北地方的战国之花
阿妙:在关东地方的战国之花
阿铃:在北陆地方的战国之花
阿通:在甲信地方的战国之花
阿春:在东海地方的战国之花
小夜:在近畿地方的战国之花
阿绫:在中国地方的战国之花
阿夏:在四国地方的战国之花
阿史:在九州地方的战国之花
美代:在中国地方的战国之花

走婚,居住于泸沽湖的摩梭人称“肖波吉”或“著乌著咪吉”。是摩梭男女按照习俗制度和规则建立“走婚”关系后,女方原母家,以男方到女方家半上门方式实现的婚姻,或称以男子的“走”来实现的婚姻。走婚的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由男子夜间到女方家上门,次日凌晨归回自己家中,男女彼此各居母家,不共同组建家庭,彼此也不是对方家庭成员,但双方家庭因有走婚关系建立了姻亲“比子则嘿”或“夸志乌则”而有紧密关系。并按相应规则履行权利和义务。

摩梭母系家庭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制度,也就是众人皆知的走婚,一种日暮而聚,晨晓而归的婚姻关系。形式上是男方去女方家住宿,次日早晨回到自己家中。摩梭人的走婚关系,以感情为基础,双方所生子女,从母并随母而姓,舅舅具有威严,赡养姐妹子女。

走婚不是摩梭人最重要的文化部分,但是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代表性文化,摩梭文化中,最吸引人的也是走婚这一部分。在真正的走婚关系里,身体、性爱永远不是最重要的,感情才是走婚的中枢。摩梭走婚这种相对随性而自由的地方文化加上外界的片面宣传和他人的一知半解暍以讹传讹造成游客群体对走婚的误读。 一些不懂走婚的人,将走婚物质化、现代化,甚至有些人认为这是合法的身体交易。虽然很不想承认,可是在我看来,纯洁的走婚模式正在被外界摧毁。

参考来源:让我们好好谈谈泸沽湖的走婚文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106401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