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服务器管理芯片来自哪个厂家

华为服务器管理芯片来自哪个厂家,第1张

华为芯片海思麒麟是自己生产,属于国产。有一部分的手机使用的就是海思麒麟。
华为芯片_腾:华为的晟腾芯片主张是在人工智能的领域。_腾芯片有两种,一种是_腾910,这种芯片是支持全场景的人工智能;第二种是_腾310,这种芯片是主要应用在了边缘计算机低功耗领域
华为芯片麒麟:华为的麒麟芯片主张是在手机消费级设备领域。麒麟芯片是华为公司旗下开发的一款高性能芯片,也是华为产品的主要芯片。这种芯片,是以”黑马“的角色出现,一出来就引起了业界的关注,这也是对我们国产的一个肯定。华为芯片巴龙:华为的巴龙芯片主要应用的领域是5G手机基带。巴龙5000芯片,它采用了单芯片多模的5G模组,可以在单芯片下实现2、3、4、5G多种的网络制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数据交换的功耗和时间延长。

、浪潮的好!
浪潮是专业从事服务器开发和提供解决方案的,做服务器最早(1993年),其他的国产品牌都是半路出家,有了名气再投入到服务器的研发的,是靠宣传吃饭的(如联想……)。而浪潮从不做广告也不做宣传,因为是靠真才实干吃饭的,服务器稳定而且真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是吹的。现在其8路服务器已经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正向32路挺进呢,服务器也出口到国外16个国家,其他的国产服务器就只能在中国买卖了。
曙光在这些真正的高端技术上就差太远了,不过曙光也很悲剧,为了弄个虚名不惜代价,什么曙光5000曙光6000首次使用了国产芯片之类的,曙光就是国家政府为了虚名而设立的机构,只是个工具,所以赚不赚钱就不是很重要了。为国家争虚名最重要嘛!
在中国正真研制服务器的厂家只有浪潮——inspur!
当然和IBM、HP还是有点差距的毕竟人家已经领航服务器行业多年了,不仅体现在资金方面,还有国际影响力,人才的培养。技术可能能不相伯仲但前面提到的这些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颠覆的。希望这种差距能越来越小。
2、华为制作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而服务器属于存储设备。
3、服务器世界品牌:IBM、惠普、sun(已被Oracle收购)。要买外国品牌那最好的当然是大名鼎鼎的IBM,服务器稳定性能卓著,技术先进。

一年一度云栖大会,又到了阿里在技术上“秀肌肉”的时刻。
自 2019 年发布首款 RISC-V 玄铁处理器,到去年发布 AI 芯片含光 800,再到今年发布的通用服务器芯片倚天 710,阿里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在芯片上实现了“年更”。

在半导体领域被“卡脖子”的当下,阿里在芯片设计上的进展格外引发关注。
顶配?
对比之下,本次最新发布的倚天 710 芯片,是目前参数表现最为亮眼的一个:5nm 制程、单芯片容纳 600 亿晶体管、采用最新的 ARMv9 架构、DDR5 内存带宽、PCIe 50 接口,每一项都是 2020 年才启动的新技术,也是各自技术领域的“顶配”。跑出的 SPECint2017 440 分,也是同类芯片中的最高成绩。
在采用各项新技术的同时,倚天 710 的在面世前各个环节的进展也十分顺利。
阿里云智能总裁、达摩院院长张建锋在接受包括搜狐科技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倚天芯片研发进展超过预期,在行业内普遍需要两次流片(像流水线一样通过一系列步骤制造芯片)的情况下,倚天 710 仅在 7 月进行一次流片,就已经基本符合需求。
出色的参数显然拔高了人们对于阿里这款芯片的期待。
从阿里公开披露的信息中,倚天 710“性能较业界标杆高 20%,能效比高 50%”的表述格外值得注意。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搜狐科技表示:“如果对标的是同为 5nm 的芯片,那么 20% 的性能提升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但如果对标的是 7nm 芯片,则 20% 只能算是一个正常的提升。”
性能和能效比是衡量一款芯片好坏与否的重要参数。制程、架构、内核数对此都有影响。
张建锋坦承,由于是最新发布的产品,倚天 710 在表现优秀的同时,也必然存在技术红利。有业内人士也表示:“在这些最新的技术尚未成熟时提前布局,是阿里敢于承担风险的表现,且使用新技术也付出了更高的成本。”
不过,需要澄清的是,上述这些看似高超的技术大多是由外部授权提供。
如芯片架构可分为指令集架构和微架构等。通常厂商会对微架构进行调整,以适配产品,并侧面证明自己的研发实力,但此次倚天 710 并未对微架构进行技术改造,而是全盘采用了公版授权。相比之下,华为鲲鹏 920 芯片虽然早 2 年发布,基于的也是旧版的 ARMv82 架构,但却对微架构进行了自行设计。
在自研方面,阿里在对外宣传中着重强调了该芯片对云应用场景的适配。如解决云计算高并发条件下的带宽瓶颈。“倚天 710 针对片上互联进行了特殊优化设计,通过流控算法缓解了系统拥塞问题。”
考验
从实际投产商用的角度来看,倚天 710 也面临着诸多考验。
首先是芯片质量的稳定性。国际调研机构 Wit Display 首席分析师林芝称,由于是首次亮相,这款芯片的良率、稳定性以及可靠性都并没有获得市场的验证,在这个时间点来判断这款芯片的实际表现,为时尚早。
有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的国产服务器芯片,大多表面数据好看,核多,内存通道多,但实际使用体验很差,在外设的兼容性等等方面的指标上和英特尔芯片还不在一个级别。
另外,由于采用了最先进的工艺,倚天 710 在生产制造上也面临难度。
“5nm 芯片在工艺上比较成熟的只有台积电、三星,目前主要生产消费级 5nm 芯片(如手机),能给到阿里服务器芯片的产能十分有限。”林芝表示。
除此之外,由于全部自用,这款芯片所能带来的利润难以量化,也更难证明它的商业价值。
相比之下,同样在大力发展云计算的华为,早在 2019 年就推出了基于 ARM 架构的 7nm 服务器芯片“鲲鹏 920”和服务器“泰山”。2020 年 6 月,泰山服务器先后中标三大运营商的服务器采购项目。
变局
倚天 710 芯片的发布,除了对阿里云业务自身产生影响外,还有可能因为规模效应,给服务器芯片市场带来变局。
有业内人士对搜狐科技评估表示,倚天 710 的研发成本在十几亿元左右,包括架构授权及几千万美元的流片费用,这相当于阿里云在今年上半年利润总额的 2-3 倍。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了长达 12 年发展和投入,阿里云直到今年才开始正式盈利。
巨大的成本付出,对应的是潜在且更大的商业回报。关于这款芯片在未来所能带来的利润回报,张建锋并未给出明确答案。
不过,阿里云目前已经拥有超过 150 万台服务器,具备极强的规模效应,相比于外部采购,自研所能节省的成本相当可观。据了解,倚天 710 芯片将搭载在同期发布的磐久服务器上,并在今年开始部署。
林芝对搜狐科技表示,自研芯片不仅可以为阿里的云计算服务降低成本,从而提供更高的竞争力,甚至有可能会改变服务器芯片市场的竞争格局。
放眼整个整个服务器芯片市场上,X86 芯片占据主导地位,其中英特尔的芯片占据了 90% 以上的市场份额。
“英特尔的一款 10nm 制程的 X86 芯片,主频能达到 34GHz;AMD 7nm 制程的 X86 芯片,主频可以达到 35GHz”,林芝介绍道:“而阿里的这款芯片,尽管是 5nm 工艺,但由于采用了 ARM 架构,主频只有 32GHz。”
这主要是受架构的影响。相比于 X86 架构,采用 ARM 架构的芯片在性能上虽不占优势,但在功耗和价格上都更低,对于用电量和采购量都十分庞大的云计算公司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同时,由于可以不完全依赖 X86 架构的服务器,也可以应对潜在的单一供应商风险。
2018 年,亚马逊开启了使用 ARM 架构自研服务器芯片的先河,并在接下来两年内发布两款命名为 Graviton 的服务器芯片。随后华为鲲鹏芯片、Ampere 的 Altra 芯片都采用了 ARM 架构。
随着多家云计算尝试 ARM 架构芯片自研业务,这个拥有 7000-8000 亿规模的市场或许也将迎来新的变化。
溯源
时间回到 2018 年 4 月,阿里巴巴全资收购当时大陆唯一一家自助嵌入式 CPU IP Core 公司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开启了自研芯片之路。
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已经先后投资了多家芯片公司,如寒武纪、Barefoot Networks、深鉴、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等等。马云也被媒体称为“要买下大半个芯片产业”。
马云表示:“阿里投入数十亿美金研发芯片并不是为了控制技术,而是想让每个年轻人,每家小公司都能以性价比更高的方式分享这项技术。”
关于自研芯片的目的,张建锋表示,主要是为了更适配云服务场景。“原来 CPU 并不完全为了云上负载来设计的,难以完全适配大规模、高并发的的云计算需求。”
不过,对于外界猜测的阿里是否打算涉及更为核心的芯片制造业务,张建锋表示否认。
“产业有分工,像我们服务器最大的提供商是浪潮,交换机最大提供商是锐捷,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厂商。他们不仅满足了我们自己的需求,也给产业带来更大的空间。”
目前,平头哥拥有处理器 IP、AI 芯片及通用芯片等产品家族,旗下玄铁系列处理器出货量已达 25 亿颗;两年前问世的阿里第一颗芯片含光 800 已实现规模化应用,通过阿里云服务了搜索推荐、视频直播等行业客户。截至目前,阿里云已经完成了从芯片、部件到整机的云基础设施闭环。

国产数字芯片厂商详细信息


下面我们将从核心技术、主要产品、目标市场和应用方案等方面对这30家公司逐一展示。

中科龙芯


核心技术:MIPS授权架构的CPU及生态圈、跨指令兼容的二进制翻译技术。

主要产品:面向行业应用的“龙芯1号”小CPU;面向工控和终端类应用的“龙芯2号”中CPU;以及面向桌面与服务器类应用的“龙芯3号”大CPU。

应用领域:网络安全、办公与信息化、工控及物联网等领域,并在政府、能源、金融、交通、教育等行业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


天津飞腾


核心技术:自研ARMv8架构处理器、片上并行系统(PSoC)体系结构。

主要产品:高性能服务器CPU(腾云S系列);高效能桌面CPU(腾锐D系列);高端嵌入式CPU(腾珑E系列)三大系列。

应用领域:国内政务办公、装备制造、云计算、大数据以及金融、能源和轨道交通等行业信息系统领域。


海光信息


核心技术:AMD授权X86指令集架构、“禅定”x86 CPU

主要产品:7000系列、5000系列和3000系列处理器。

应用领域:政府机构和商业服务器应用。


兆芯


核心技术: CPU、GPU、芯片组核心技术。

主要产品:“开先”、“开胜”两大CPU系列。

应用领域: 党政办公、金融、教育、医疗、交通、网络安全、能源等行业。


申威


核心技术:申威64自主可控架构

主要产品:SW1600/SW1610 CPU。

应用领域: 党政、军事、超算、服务器和桌面电脑。


华为海思


核心技术:ARM v8架构授权、达芬奇架构NPU

主要产品:鲲鹏920、麒麟系列应用处理器、升腾AI芯片。

应用领域:服务器、手机、智能终端。


紫光展锐


核心技术:5G通信、AI平台

主要产品:虎贲T7520/T7510/T710系列手机应用处理器、W517/307系列智能可穿戴处理器、春藤系列物联网芯片。

应用方案:5G、AIoT、智能语音、智能穿戴、平板电脑、工业互联网

目标市场:手机、可穿戴设备、工业物联网、 汽车 电子、功率电子。


瑞芯微


核心技术:ARM内核高性能应用处理器、智能语音

主要产品:RK35系列、RK33系列、RK32系列、RK31系列RK30系列、RK18系列、RK MCU系列、RK Power系列、RV11系列。

应用方案:平板电脑、流媒体应用、商业及工业应用、家居应用、智联网应用、视觉应用、车载应用。

目标市场:智能硬件、手机周边、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工控等多个领域。


北京君正


核心技术:XBurst 系列 CPU Core (基于MIPS 指令集)、Helix/ Radix系列 VPU、Tiziano图像处理器、君正AIE 算力引擎、ISSI存储技术

主要产品:X2000、X1000/E、X1520、X1500、X1021系列微处理器;T40、T31、T21、T30、T20系列智能视频处理器;ISSI/Lumissil存储器。

应用方案:智能音频、图像识别、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智能视频。

目标市场:生物识别、教育电子、多媒体播放器、电子书、平板电脑、AIoT等领域,以及计算和通信存储市场。


全志 科技


核心技术:智能应用处理器SoC、超高清视频编解码、高性能CPU/GPU/AI多核整合;

主要产品:A系列平板电脑应用处理器、F系列多媒体处理器、H系列机顶盒OTT处理器、R系列智能语音芯片、T系列车规级驾舱信息 娱乐 处理器、V系列视频编解码处理器、MR系列处理器。

应用方案:智能硬件、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家庭 娱乐 、车联网方案;

目标市场:智能硬件、平板电脑、智能家电、车联网、机器人、虚拟现实、网络机顶盒,以及电源、无线通信模组、智能物联网等多个产品领域。


景嘉微


核心技术:支持国产CPU和国产 *** 作系统的GPU

主要产品:JM5400、JM7200/7201 图形处理器

应用市场:笔记本电脑、一体机、移动工作站、刀片式主板等桌面办公和工业控制领域。


天数智芯


核心技术:全自研通用计算GPGPU

主要产品:7纳米GPGPU高端自研云端训练芯片

目标市场: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智能推荐等AI领域;HPC通用计算。


芯动 科技


核心技术:GDDR6高带宽显存技术、4K/8K显示的HDMI21技术、国产自主标准的INNOLINK Chiplet和HBM2E高性能计算平台技术

主要产品:智能渲染GPU图形处理器;高速32Gbps SerDes Memory ;高性能计算/高带宽储存/加密计算/AI云计算/低功耗IoT等芯片。

应用市场:高性能计算/多媒体& 汽车 电子/IoT物联网等领域;信创桌面渲染、5G数据中心、云 游戏 、云办公、云教育等主流新基建领域。


高云半导体


核心技术:GoAI机器学习平台、蓝牙FPGA系统级芯片

主要产品:晨熙家族GW2A系列 FPGA、小蜜蜂家族GW1N系列SoC

应用市场:通讯、工业控制、LED显示、 汽车 电子、消费电子、AI、数据中心。


上海安路


核心技术:全流程TD软件系统

主要产品:高端PHOENIX(凤凰)、中端EAGLE(猎鹰)、低端ELF(精灵)系列FPGA。

应用方案:LED显示屏、工业自动化、通信控制、MIPI和TCON显示等。


紫光国微


核心技术:Pango Design Suite FPGA开发软件技术、嵌入式FLASH、高安全加密、内嵌ECC。

主要产品:Titan系列FPGA、Logos系列FPGA、Compact系列CPLD;智能卡和智能终端安全芯片;半导体功率器件;超稳晶体频率器件;5G超级SIM卡。

应用方案:移动通信、金融支付、数字政务、公共事业、物联网与智慧生活、智能 汽车 、电子设备、电力与电源管理、人工智能。

目标市场:金融、电信、政务、 汽车 、工业互联、物联网等领域。


京微齐力


核心技术:AiPGA芯片(AI in FPGA)、异构计算HPA芯片(Heterogeneous Programmable Accelerator)、嵌入式可编程eFPGA IP核、FX伏羲EDA软件

主要产品:HME-R、HME-M、HME-P、HME-H系列FPGA

应用方案:工业控制、医疗电子、消费类电子、广播&通信、 汽车 电子、计算机与存储、嵌入式应用、人工智能。

目标市场:云端服务器、消费类智能终端以及国家通信/工业/医疗等核心基础设施。


智多晶


核心技术:FPGA开发软件“HqFpga”、 自主研发的FPGA架构

主要产品:Seagull 1000系列 CPLD、Sealion 2000 系列FPGA、Seal 5000 系列 FPGA

目标市场:LED驱动、视频监控、图像处理、工业控制、4G/5G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


成都华微电子


核心技术: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FPGA硬件设计平台、可编程逻辑器件综合、映射及编程算法软件技术。

主要产品:数字模拟混合信号芯片、可编程逻辑器件、ADC/DAC、模拟电路及接口电路系列产品

应用市场:工业控制、通信和安防等。


遨格芯


核心技术:可编程SoC、异构(MCU)边缘计算

主要产品:CPLD、FPGA、MCU-SoC、AI ASIC、MCU。

目标市场:消费电子、工业和AIoT。


晶晨半导体


核心技术:超高清多媒体编解码和显示处理、人工智能、内容安全保护、系统IP等核心软硬件技术

主要产品:多媒体SoC芯片

应用方案:IP/OTT/DVB机顶盒方案、智能电视、智能影像、智能家居、智能商显。

目标市场:智能机顶盒、智能电视和AI音视频系统终端等,以及IPC等消费类安防市场、车载 娱乐 、辅助驾驶等 汽车 电子市场。


国科微


核心技术:全自主固态硬盘控制芯片、无线数据通信核心技术、AVS2超高清智能4K解码芯片

主要产品:直播卫星高清芯片、智能4K解码芯片、H264/H265高清安防芯片、高端固态存储主控芯片、北斗导航定位芯片。

应用方案:智能机顶盒、智能监控、存储控制、物联网

目标市场:卫星广播、无线通信、存储和信息安全、物联网应用领域。


中星微电子


核心技术:组织制定安全防范视频安全数字音视频编解码(SVAC)国家标准、结构化的视频码流、“数据驱动并行计算”架构

主要产品:“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 集成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的SVAC视频编解码SoC、SVAC视频安全摄像头芯片、H264 解压缩芯片、PC摄像头芯片

目标市场:信息安全、图像编码视频安全领域。


澜起 科技


核心技术:高性能DDR内存缓冲控制器、动态安全监控技术(DSC)、异构计算与互联技术

主要产品:DDR2-DDR5系列内存接口芯片、PCIe Retimer芯片、服务器CPU

目标市场:云计算、服务器、存储设备及硬件加速等应用领域。


兆易创新


核心技术:国产SPI NAND Flash工艺技术、基于Armv8-M架构的Cortex-M33内核高性能微处理器

主要产品:NOR Flash、NAND Flash、GD32系列MCU

应用方案:GD25/GD55 B/T/X系列大容量高性能SPI NOR Flash、车载数字组合仪表解决方案、GSL7001光学指纹识别方案

目标市场:工业、 汽车 、计算、消费类电子、物联网、移动应用以及网络和电信行业。


东芯半导体


核心技术:NAND/NOR/DRAM/MCP设计工艺技术

主要产品:中小容量NAND Flash、NOR Flash、DRAM芯片

目标市场:工业控制、通讯网络、消费电子、移动设备、物联网。


芯天下


核心技术:成熟闪存及新型存储技术

主要产品:SPI NOR Flash, NOR MCP, SPI NAND Flash, SD NAND Flash, NAND MCP等。

目标市场:物联网,显示与触控,通信,消费电子,工业等领域。


聚辰半导体


核心技术:串行EEPROM、逻辑加密卡、零漂移轨到轨输入输出运放

主要产品:EEPROM、智能卡芯片

目标市场:智能手机、液晶面板、蓝牙模块、通讯、计算机及周边、医疗仪器、白色家电、 汽车 电子、工业控制等众多领域。


恒烁半导体


核心技术:基于NOR Flash的存算一体架构;50nm制程的NOR Flash存储

主要产品:SPI NOR flash存储器;基于NOR flash的存算一体CIM AI加速芯片; 基于ARM Cortex的32位MCU

目标市场:可穿戴设备、智能音响、安防监控、物联网IoT、泛在电力物联网、 汽车 电子、消费电子及工业等领域。


得一微电子


核心技术:固态存储控制芯片

主要产品:PCIe SSD主控芯片、SATA SSD主控芯片、eMMC 51主控芯片、SPI NAND主控芯片、USB主控芯片

目标市场:通用计算和存储市场,覆盖消费级、企业级、工业级、 汽车 级应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z/102775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