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的白板说 是什么??

洛克的白板说 是什么??,第1张

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最初的心灵像一块没有任何记号和任何观念的白板,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于后天的经验。一切知识导源于经验是洛克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也是他的认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

在他看来,天赋观念论者所说的那些天赋的原则和观念,实际上也都是从经验中得来的。

洛克抛弃了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说,而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观念分为两种:感觉(sensation)的观念和反思(reflection)的观念。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思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

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洛克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洛克还将观念划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不过并没有提供合适的区分标准。我们唯一能感知的是简单观念,而我们自己从许多简单观念中能够形成一个复杂观念。

洛克的这一学说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不过,由于他不懂得社会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他的反映论仍是一种机械的直观的反映论。

扩展资料:

洛克还主张感官的性质可分为“主性质”和“次性质”。洛克相信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的主性质包括了形状、运动或静止、数目等和物质不可分离的那些性质,而次性质则包括了颜色、声音、气味等其他各种性质。洛克认为主性质就在物体里,次性质只在知觉者中。在这问题上洛克是追随笛卡尔的二元论学说,同意有些性质是可以用人的理智来了解的。

洛克的哲学思想虽然并没有一贯性(20世纪另外一名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经批评洛克以“零碎的方式处理哲学问题”),且有很多漏洞,不过却对后来的哲学家起到很大的影响。洛克开创的经验主义被后来的乔治·贝克莱以及大卫·休谟等人继续发展,成为欧洲的两大主流哲学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板说

说孩子都是一张白纸,这个观点是绝对错误的。

同样受到亲生父母关爱照顾教育的双胞胎,也会出现一个功成名就,另一个锒铛入狱的结果。

如果说孩子都是一张白纸,这如何解释呢?

老人家在《矛盾论》中说过: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

说孩子都是一张白纸,那就是只强调了外在因素,而忽略了内在因素。

很多成年人在面对自己的性格缺点时,就愿意说这句话:我小时候就是一张白纸,可是原生家庭有问题,所以我才这么多弱点。

这就是把锅甩给父母的最好借口。你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哪里去了?

外界环境当然对一个人有巨大的影响,但是它改变不了人的本质。一个人的本质要改变,必须是通过自己改变。

金子就是金子,木头就是木头。你把金子砸扁了,炼化了他也还是金子。你把一块木头镶金嵌玉,他也还是一块木头。

有些孤儿自幼无人关爱,尝尽人间世态炎凉,受尽欺凌,仍然选择善待世界。如果按照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的理论,这个人是不是该报复社会啊。

有些人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一帆风顺,受到外界诱惑的时候依然会选择犯罪。这又怨得了谁呢。

人天生是善恶并存的。费洛伊德说过:本我为与生俱来的,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日后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为基础而发展。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

有的人天生本我强大,也就是说,他与生俱来的兽性超过人性和神性。你就是把所有的道德典范和教育专家放在他身边陪伴教育他,最多也就是暂时压制他的恶念。

一旦他遇到强大的诱因,就会选择犯罪。

所以,在社会新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同样是因为琐事发生争执,同样是被戴了绿帽子,有的人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有的人就选择挥刀杀人。

能改变这种情况只有他自己,除非他不断的努力修正自己的心理,也就是改变自己的内因,才可能化土木为金玉。

所以说,一个人如果被外界环境影响了,改变了他的善恶,那只能说明,他是通过自己正方向或者反方向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内因。

绝不是说,所有人生下来,内因全都是一片空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60869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4
下一篇 2023-03-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