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来历是什么

月饼的来历是什么,第1张

来历:

月饼,又称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国的汉族传统美食之一。

月饼最初是用来拜祭月神的供品。

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不可或缺的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月饼作为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来历史悠久。月饼一词,在现存文献,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发展出了广式、晋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有一种说法,说月饼原叫胡饼,是从西域传进中原的,是汉朝张骞出塞时带回来的,当地人们用胡桃仁做馅,做出一种圆形饼,就叫胡饼。另外一种说法是,唐高祖年间,李靖率军征讨突厥,凯旋归来,于是唐高祖在八月十五这天设宴庆功。有一个吐鲁番商人向皇帝献上了他们家乡的特产—:一种圆形的,中间有馅儿的饼。唐高祖觉得跟天上的明月有点相似,就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又把饼赏赐给群臣分食,都说这饼好吃。从此以后,胡饼就流传开了,每到八月十五,就边吃胡饼边赏月。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五仁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那时候的月饼,不只是在中秋节吃。到了元代,相传人们曾利用馈赠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同时行动,赶走蒙古“鞑子”。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在民间逐渐流传。

月饼的起源: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就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中秋吃月饼的含义

中秋吃月饼的含义是希望与家人团圆、相聚,因为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60225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