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中国在干什么?

一战时中国在干什么?,第1张

一战时间为: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中国处于军阀建立时期。

1912年4月,袁世凯取得政权后,建立了北洋军阀统治,由于同盟会的内部分化,于是袁世凯便趁机拉拢部分革命党人与之“合作”,实现了中国短暂的“稳定”与统一。1913年的“宋案”和“善后大借款”后,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二次革命”爆发。江苏、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先后独立。由于国民党人仓促应战,缺乏统一领导,“二次革命”被北洋军打败。

袁世凯取胜“二次革命”后,便开始了发展实业的计划,同时也加紧复辟帝制的步伐。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兴师讨袁,发动护国战争。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省相继宣布独立。因为外交的压力和财政的危机,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被迫取消帝制。

袁世凯死后(1916年6月6日),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直系的冯国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等省;奉系的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占踞东北三省。另外,山西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徐州一带张勋的定武军,西南的滇系军阀唐继尧和桂系军阀陆荣廷等,都在外国列强 *** 纵下,尔虞我诈,争斗不已。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职位,与在中央掌实权的段祺瑞争权夺利,发生“府院之争”。1917年7月,张勋应黎元洪“调停”之邀,率领五千“辫子军”入京,复辟帝制,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段祺瑞以“功臣”自居,重任国务总理。段祺瑞掌握政府大权后,投靠日本,企图以武力手段统一南方军阀。段祺瑞的武力统一行为激起南方革命派及西南军阀的反对。

1917年8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随即讨伐段祺瑞的第一次护法战争拉开帷幕。在北洋军的镇压下,北伐军受挫;加之军政府内部的矛盾,1918年5月,孙中山愤而辞职,护法战争失败。护法运动的失败,再次证明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濒临绝境。

扩展资料:

军阀形成原因:

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1、从国内看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交迫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袁世凯及时抓住晚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2、从形势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政策发生了改变:由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以有力支持。于是袁世凯依靠外国势力的支持,并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稳 *** 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洋军阀

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是的,中国在一战中也参加了。中国在一战中是盟军国之一,与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一起对抗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意大利等轴心国。中国在一战中派出了约 100 万人参战,其中大部分是劳工。中国在一战中的贡献也很大,包括提供大量劳动力、物资、经济援助等。

一战最终是以盟军的胜利而结束的。作为盟军国之一,中国也因此获得了胜利。不过,中国在一战中的损失也很大,包括大量军人和平民的牺牲,以及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打击。

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被迫将辽宁省的东部海岸线和台湾岛以及关岛等海外领土划归日本。这一做法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利益,也为中国在之后的历史上所遭受的殖民和侵略埋下了隐患。

此外,在巴黎和会上,中国还被迫同意德国的一些领土转移给俄罗斯、波兰和其他国家,并被迫向德国支付高额的战争赔款。这些做法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并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58823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2
下一篇 2023-03-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